谍战:我能看见情报价值 第514节
万睦率先道:
“伙计同志,你实话告诉我。
这么多钱,到底从何而来?”
宋应阁早料到会有此问,不慌不忙地解释道:
“您还记得下犬木央吗?
这笔钱,是他这么多年,在中国搜刮所得。
如今用来购买药品,也算物归原主了。”
二人闻言,这才露出笑脸。
宋应阁继续道:
“针管、针头之类的易耗品。
我打算另掏出三万法币,从国人所开的药械厂采购。
虽品质稍差,但却能正常使用。
关键是两者价格相差了近一倍。
大批量采购,价格还能再降一降。”
抗战全面爆发后,由于医疗器械短缺。
许多战士只能冒着交叉感染的风险,进行注射,继而死于感染。
若不注射,便只能使用内服药。
内服药起效慢,许多感染或重伤的战士,根本扛不住。
艰难的时期,甚至只能用骨头和竹子来代替注射器和针头。
万睦担忧道:
“从国内采购,只怕会引起果党的注意,势必会影响到你的安全。”
宋应阁早有考量:
“有两个法子。
一、我找个日本人,用他的身份注册商行。
再打着出口的名义,大批量采购。
二、我将这笔钱拿出来,交给沪市地下组织,由他们负责运作。
不过,如你所言,大批量采购,必然会引起怀疑,我怕他们会因此暴露。”
闻言,两人沉吟片刻,武先生问:
“你有信得过的日本人?”
宋应阁想了想,道:
“暂时没有,如果有需要,随时可以有。”
武先生没有追问这个问题,道:
“如此,用日本人的身份创办商行,进行采买,倒是极为保险。万经理,你怎么看?”
万睦道:
“我还是倾向于第二个办法。
伙计同志对于我们太过重要。
还是不冒险为好。”
特务干的就是刀尖上跳舞的活。
哪儿能不冒险?
如果宋应阁只是为了苟活。
又何必走这条路?
还不如干脆出国,享受个几十年。
等春暖花开之际,再回国投资,岂不美哉?
但,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他追求的东西很简单。
就是在这场浩劫之中,多杀几个鬼子,多挽救几个无辜的同胞。
“经理同志,斗胆问你一个问题。
你觉得如果特务处发现,我创办的商行有问题。
最有可能交给谁去调查?”
“王祯,他是沪站情报科科长,这些事,理应由他接手。”
“如果日本领事馆察觉有异,你觉得会交给谁调查?”
“长岛百合,她是领事馆的情报官。”
宋应阁笑道:
“王祯算是我半个手下,长岛百合是我的线人。
日本海军情报机构有叶铎,陆军情报机构有内村健太。
惟一对我有威胁的机构,只有党调处。
但您别忘了。
陈娇可就在党调处的督察小队。
您要是还不放心。
我让陈方,把她调来沪市便是。
她虽不知我的身份。
但党调处一旦有所异动,她定会上报。
经理同志,您说在这种情况下,我还能出什么事?”
他不是什么逞强之辈。
没把握的事,他不会去揽。
听闻此话,武先生感慨道:
“你的成长,真是远超我们的想象。
几个月的时间,你竟然已经做到了这种地步。”
说着,拍了拍万睦的手,笑道:
“伙计同志得保护,但不用过度保护。
就算是自己的孩子,也总有长大的那一天。
咱们得学会放手,学着信任。”
万睦释然一笑,道:
“以前总觉得你初出茅庐,得护着你,不能让你出现意外。
现在回头一看,你哪里是什么毛头小子,分明是孙猴子,这一身的本领,可真不小。”
宋应阁入职特务处,不过半年的时间。
前后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
万睦一时转变不过来观念,也很正常。
“我要是孙猴子,那你不就是唐僧?”宋应阁笑道。
“嫌我啰嗦?”万睦故作不满道。
“不敢、不敢。”宋应阁连连摆手。
几人说笑间,便把这件事定了下来。
宋应阁继续道:
“这些医疗器材,都是消耗品。
买再多,总有用完的一天。
我打算从国内外,采购一批生产机器。
至于怎么运到西北,我却两眼一抹黑。
这件事,还得靠组织、集体的力量。”
闻言,万睦皱眉道:
“现今的交通线,不足以支持运输机器。
哪怕是拆成零件,也运不过去。”
宋应阁道:
“如果是从国际交通线转运呢?”
武先生叹道:
“国共关系,虽有所缓和。
封锁力度也略有放宽。
但药品仍在封锁物品名单之上,更别提机器了。
月初,西路军已分批突围。
如今,距离打通国际交通线,仍是遥遥无期。”
西路军的尝试虽付出了惨烈的代价,但却为后来开辟国际路线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上一篇:天幕:刷短视频,嬴政得了MVP
下一篇:谍战:开局偷听心声,识破日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