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239节

  “为什么这么说?”

  “赵朔向北虏索金三百万两,银三千万两。北虏势必将包括汴梁在内的河南精华,尽付于赵朔。我大宋即便击败北虏,又能得到什么呢?”

  赵昀疑惑道:“那我们至少,能得到河南的土地和子民啊!这难道不是巨大的收获?”

  史弥远苦笑道:“金虏这些年穷兵黩武,河南百姓早就苦不堪言。大宋再与金虏争锋于河南,有道是匪过如梳,兵过如篦。百姓们就更困苦不堪了。朝廷得了河南之后,到底收不收税?进行不进行赈济?”

  “恐怕不但要赈济,还要免税三年。”

  “那三年之后呢?别忘了,赵朔只是允诺,灭金五年之内不会攻打我大宋。仅仅两年的时间,我们收河南的税,恐怕还没有赈济多。而且,河南一马平川,最适合骑兵驰骋。我们这不等于是,白白为赵朔取了河南,还恢复了河南的民生吗?”

  赵昀道:“那魏国公的意思,是不赞成出兵?”

  “当然也不是。如今北虏穷途末路,正是一血靖康耻的最佳良机。朝廷如果连出兵都不敢,天下军民百姓会如何看陛下?如何看当朝宰执,如何看朝廷呢?”

  “相反地,如果朝廷能恢复中原,还于旧都,天下军民百姓无不振奋,朝廷威望大增。即便日后赵朔来攻,我大宋众志成城,也好与其周旋。”

  赵昀都被史弥远弄糊涂了,道:“依那魏国公之见,朝廷到底应不应该出兵呢?”

  史弥远道:“臣赞同出兵。不过,在出兵之前,有三件事要议定。其一,所出之兵,必须是大宋精兵,务求全胜。千万不能重演,当初宋金联盟,我大宋连辽国的残兵败将都抵挡不住的旧事。否则,就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了。”

  赵昀点头道:“那是自然。”

  “其二,当初朝堂议定,以为陛下选后的名义,选三名绝色江南美人给赵朔,迷惑其心志。如今半年之期快到了,陛下务必抓紧。”

  史弥远这种宋国权相的权势,比起其他国家的权相差远了。

  既然是以为皇帝选后的名义选美人,这些美人现在自然是处于皇宫之中,史弥远还真不好插手。

  赵昀听完了,却是一阵为难。

  这些美人之中,他最中意的,乃是故淮东置制使之贾涉之女,年方十六,百媚千娇。

  如此美人,拿来给自己当皇后多好,何必要送给赵朔?

  偏偏后宫之中,虽然史弥远难以插手,但赵昀依旧难以完全做主,因为还有一位杨太后在呢。

  杨太后属意的皇后人选,是一个名叫谢道清的女子。

  据说此女本来出了麻疹,而且患有眼疾,虽然身姿婀娜,却也不算什么绝色。但是,她自从入宫以来,皮肤蜕落,莹白如玉,又治好眼病,就变得姿色绝美了。

  如此神迹在前,这谢道清似乎就是命定的皇后。

  然而,赵昀明白,谢道清姿色确实不凡,但那神乎其神的传说还真不一定。

  这恐怕是杨太后的报恩之举。

  当初,杨太后之所以能成为宁宗皇后,得益于谢道清祖父谢深甫在朝堂上的关键支持。杨太后掌权后,为回报谢氏家族的政治恩情,特命从谢家选女入宫,参加皇后的竞选。

  难道,真的要立谢道清为后?把最中意的贾美人送给赵朔?

  赵昀还真不乐意。

  他含糊道:“此事朕当然会抓紧。魏国公来说第三件事。”

  史弥远道:“第三件事,这次出兵,赵朔虽然已将河南精华搜刮一空,但我大宋不能毫无所得。请陛下发秘旨给前线重臣,务必狠狠报复女真人,搜刮其子女金帛。完颜氏子弟,更要一概屠灭。还有最关键的……要发掘女真坟茔!”

  “什么?魏国公要偷坟掘墓?”赵昀惊呼出声。

  薛极却赶紧给史弥远帮腔,道:“怎么能叫偷坟掘墓呢?这叫挫骨扬灰,以报我大宋之血仇!当初靖康之变时,多少皇子皇孙惨遭杀戮?多少帝姬饱受屈辱?徽钦二帝北狩之后的境遇,又是何等凄惨?他们又是如何归天的?陛下难道都忘了吗?”

  宣缯附和道:“还有,现在河南都没有油水了,不挖掘女真贵人的坟茔,咱们不就是赔本赚吆喝吗?陛下请想,金国立国以来,河南成为了金国的根本之地,汴梁成为了金国的南京。百十年来,多少女真贵人葬于此地?那都是钱啊!”

  乔行简这个正人君子老帅哥,也帮腔道:“何况,陛下是秘旨要各位将帅行事。天下人怎么知道是陛下下的旨?他们只会以为,是将士们忠君报国,对女真人愤恨不已,才如此行事。不会有伤陛下的令名啊!”

  赵昀又向郑清之和葛洪看来,道:“郑、葛两位相公怎么说?”

  二人齐齐躬身,道:“臣附议!”

  郑清之甚至补充道:“日后若有因此事攻讦有功将士者,臣定与其周旋到底。”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何况是一些死人的坟茔?我大宋壮士,理应如此!”葛洪老夫聊发少年狂,拍着胸脯道:“来日若老臣不为将士们说话,愿死后堕泰山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只能说,大宋朝廷上下对女真人的仇恨太深了。

  以前打不过金人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打得过,无论文武,无论是何等派别,都意见一致,要给女真人最为深切的报复。

  其实,赵昀也觉得对女真人挫骨扬灰,并且取得丰厚的墓葬品挺好的。

  刚才只是觉得震惊而已,而不是不赞同。

  现在群相众口一词,他更是毫无心理负担。

  赵昀道:“好吧,就依众爱卿所言。密令众将,屠尽完颜氏,挫骨扬灰!”

  当然了,单凭孟珙那不到两万忠顺军以及五万两淮精兵,就灭掉已经狗急跳墙的金国,是完全不现实的。

  宋国朝堂议定后,还得调全国精兵于河南,再一鼓作气灭掉金国,需要不少的时间。

  再说了,金国向赵朔献土、筹措子女金帛,也需要不匪的时间。

  现在宋国攻打金国,坏了赵朔的好事怎么办?所以,宋金最后一场决战开打,怎么也得三个月之后了、

  又七日后,金都汴梁城。

  “快快快!官家的使者已经进城了!”

  “仔细些,那可是上好的钧瓷瓶,一个值二十两黄金呢!摔坏了,你赔得起吗?”

  “哎呦呦,这些粗笨的家伙,你装车上干什么?等回了山东,我们要什么没有?”

  ……

  大金光禄大夫、太常卿孔元措,正在亲自催促着下人们打点行囊,面上充满了笑容。

  当然了,孔元措最重要的身份,还不是这光禄大夫、太常卿,而是“衍圣公”,兼任曲阜县令,孔子五十一代孙。

  北宋末年,靖康之变,金兵南下,时任衍圣公的孔端友,携孔子楷木雕像,随宋高宗南迁至浙江衢州,形成孔氏南宗。其弟孔端操则留在曲阜守护祖业,后被金朝册封为衍圣公,成为孔府北宗始祖。

  孔端操之子孔璠及其后裔孔拯、孔摠、孔元措等相继袭封,主持曲阜孔庙祭祀。

  后来,红袄军作乱于山东,孔元措感觉山东曲阜是没法待着了,入大金朝廷任职。曲阜孔家,就交给其族兄孔元用打理。

  不过,这金国的官,实在不是那么好当的。

  金国眼看着就要到了亡国之际,汴梁城内挤进了两百四十万军民百姓,他还做这个金国的衍圣公干什么?

  幸好,也许是先祖显灵,北方赵官家命国相耶律楚材开出了个名单,向金国索要人才。

  孔元措思来想去,这汴梁里城里的人才,少得了谁,也不能少了他这个衍圣公啊!

  无论是何人当政,不得尊崇儒学?尊宠他这个衍圣公?

  再想想看,赵朔都攻取山东这么多年了,为什么不立孔元用为衍圣公?

  看不上孔元用呗。

  这位北方赵官家,恐怕就是属意于自己做他的衍圣公!

  所以,今天听说赵朔的使者进了汴梁,孔元措就急匆匆地催促家眷、下人们打点行囊,准备到赵朔的手下继续做“衍圣公”了。

  无论天子如何变幻,孔家一直屹立不倒!

  嗯,是这样的!

  一定是这样的!

  然而,正在这时!

  咚!~~

  随着一声巨响,一队女真甲士破门而入,冲入了庭院当中。

  为首的是一名四十岁左右、身材高大的女真猛安。

  他高声道:“太常卿孔元措何在?”

  “在!在!我在!”

  孔元措赶紧举步向前,抱拳拱手道:“不知这位将军有何公干?可是耶律楚材开的名单上有元措,陛下有旨,让我随赵朔大王而去吗?”

  “陛下对元措有天高地厚之恩,元措真恨不得粉身以报。如今大金国难当头,元措怎忍心离陛下而去呢?”

  “不过,话说回来,如今天命有变,赵朔大王上应天意,下顺民心,要为中原天子。吾身为圣人后裔,也理应去侍奉赵朔大王,以免世人无知,不知天命所在!”

  “哎!这可真是让元措好生为难啊!”

  这番话,是孔元措冥思苦想了十余日才想出来的言语。

  既不能表现的太过热衷赵朔,被世人觉得他是个趋炎附势、忘却旧主之徒,堕了圣人后裔的格调。

  也不能不热衷投了赵朔,免得传扬出去,惹赵朔不快。

  这番言语不偏不倚,既表明他不忘旧主,又认为赵朔得了天命,理应前往侍奉。

  孔元措认为自己这番言语颇为得宜,说不动以后史书上还要大大的纪上一笔。

  然而,那女真猛安满面冷笑,道:“什么耶律楚材开列的名单上有你?衍圣公,你就死了这条心吧!耶律楚材的名单上开列了二十七人,却没有你衍圣公孔元措!”

  “啊!”

  孔元措面色骤变,道:“名单上没我?怎么可能没我?那……那你来我的府中,究竟想干什么?”

第196章 世修降表?孔家的绿帽子戴定了!

  “干什么?”

  那猛安冷哼一声,从怀中掏出一卷黄绫圣旨,道:“衍圣公孔元措接旨!”

  “吾皇万岁!”

  庭院中所有人和孔元措一起,跪接圣旨。

  那猛安高声宣读:“万岁奉天法天正大皇帝诏曰:朕闻捐躯殉国,君子之志也。今天下汹汹,国家风雨飘摇之际,天下军民百姓,自应捐躯报国,毁家纾难。衍圣公,圣人后裔也,为天下人之表率,宜先行之。钦此!”

  然后,那猛安把黄绫圣旨收起,道:“衍圣公,都听清楚了吧?陛下有旨,毁家纾难,当从你家开始!”

  孔元措直感觉如同寒冬腊月,被一盆凉水兜头而落,从头顶凉到了脚底,期期艾艾地道:“所……所以,朝廷是要抄我的家,凑给赵朔的那笔金银?”

  那猛安道:“衍圣公聪明!尔府邸内,所有金、银、铜器皿,包括妇人钗钿在内,需尽数献与朝廷。牲畜、布匹、古玩、大梁,丝绸衣物、酒、肉,也俱在朝廷的收缴之列!”

  “还有大梁?”

  孔元措都要哭出来了,道:“你们这不是抄家,而是拆家啊!拆了屋子,我们全家住哪?”

  “放心。赵朔大王不是什么梁木都要,必须径超四尺,我估计你家的房舍还能剩下一半。”

首节 上一节 239/4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下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