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238节

  完颜守绪已经和诸位宰相,在皇宫大殿内等候多时了。

  现在金国的宰相班子总共七人。

  除了首相移剌蒲阿之外,还有平章政事完颜白撒、参知政事侯挚,参知政事兼枢密副使特嘉喀齐喀,尚书右丞实嘉世鲁,枢密副使兼知开封府萨尼雅布。

  另外,前去和赵朔和谈的完颜纳绅,也是参知政事。

  “不行!赵朔的七个条件,绝不可答应!这是另外一个大安耻啊!好么,他为了报《靖康耻》之仇,在中都和我们签订大安协议!在汴梁,还想再签一个!我大金宁可亡国,也绝不再受此屈辱!”

  “金三百万两,银三千万两,我们怎么可能拿的出来?赵朔根本就毫无和谈的诚意!”

  “更何况,以后还有每年四百万贯的供奉!我们哪有那么多钱奉承他?”

  “和赵朔拼了吧!他就是奔着灭我们金国来的!这七个条件,就是对我们大金最大的羞辱!”

  ……

  五位宰相得知这七个条件后齐齐勃然大怒,要和赵朔决一死战!

  当然了,屈辱也是能忍的,最关键的还这么大笔的钱财,他们确实拿不出来啊!想忍受屈辱达成协议都完全不可能!

  但是,完颜纳绅乃是大金进士出身,名臣完颜素兰之弟,还是颇有才干的。

  他仔细想了一路,却觉得赵朔的条件,也不是完全不可接受。

  完颜纳绅轻咳一声,道:“诸位相公暂且息怒。你们想想,赵朔索取的这些土地,我们不给,赵朔自己就不能取么?还有,赵朔所言的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我们也未必凑出不来。”

  完颜守绪眼前微亮,道:“怎么凑?”

  “用汴梁的木料来凑!”

  当初金国的海陵王当政时,意图迁都汴梁。他全国动员,平民、工匠五抽其三,工匠三抽其二,总共动员了两百多万人,花了三年时间,用了大金积攒几十年的亿万财富,重修汴梁,兴建了无数的宏大宫殿,巍峨楼宇。

  不说别的,光谈木料,河东陕西的巨木几乎被砍伐一空,花费的人力物力简直是天文数字。

  而这些木料,现在却可以经黄河入海,直接造船的!

  完颜纳绅道:“启禀陛下,赵朔在和微臣交代时,特意提了木料二字。很显然,他看上这汴梁城的木料了。不管他用这些木料修筑宫室也好,还是修建水师船只也罢,总而言之,这些木料对赵朔大有用处。微臣以为,能抵不少钱财。”

  移剌蒲阿摇头,道:“就算赵朔肯用木料抵钱,肯定是要压价的。恐怕还是有很大的缺口。”

  完颜纳绅道:“还有女子啊!当初中都协议时,皇室女子并未在征选范围之内。现在微臣说句不好听的,如果大金一定要灭,这些女子献给赵朔,也算给大金皇室留些血脉不是?”

  “还有,赵朔这次没有特意提及必是须女真女子,那岂不是汉人女子也成?朝廷将二百四十万军民百姓迁于汴梁,男子可以签军守城,这些女子用处不大。何不卖给赵朔呢?”

  “这个么……”

  几位宰相和完颜守绪面面相觑,都觉得按照完颜纳绅说的法子去做,赵朔所提的数字,也不是完全凑不出来。

  至于那每年四百万贯的贡赋?

  拖一天是一天吧,总比马上要亡国强得多!

  移剌蒲阿皱眉道:“你确定,我们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后,赵朔会信守承诺?不再攻我大金?”

  “我信!”

  完颜纳绅道:“很简单的道理,赵朔的部下,连大王万岁都喊出来了。赵朔对蒙古的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他是想要做天子的!天子一言九鼎,金口玉言。岂可为了我小小的金国,失信于天下?”

  “好!”

  现在完颜守绪心中泛起一阵狂喜,完全忽略了“小小的金国”之语,道:“纳绅爱卿所言即是。你现在就赶紧回三峰山去见赵朔,就说我金国完全答应他的七个条件!”

  “遵旨!”

  ……

  ……

  赵朔对和金国达成和议的消息毫不隐瞒,很快就通报全军。

  赵朔麾下的兵马倒没什么。

  “大王万岁”都喊出来了,那当然赵朔怎么决断,他们怎么执行就是。

  再说了,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兵不血刃的得到近两个省的地盘,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金国俯首称臣,也能勉强算灭了金国不是?

  还有最关键的,三百万两黄金,三千万两白银啊,这是什么概念?

  当初兵围中都城,也是得了这么多的财物。但是,既要被成吉思汗抽分,又要和全部草原战士们分,当初普通八旗战士还仅能得草原战士的一半。

  就这,当初参与中都之战的八旗战士们,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现在赵朔怎么可能让窝阔台抽分?

  八旗战士和赵朔麾下的草原战士的待遇是一样的。

  这能得到多少财物?

  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厚赏赐,八旗战士们简直做梦都能笑醒,一阵欢声雷动。

  但是,孟珙就不同了。

  他对财物什么的,根本就不算热衷。最讲究忠孝节义二字,不仅是对大宋朝廷忠心耿耿的问题,还有很强的民族情节,对靖康耻一日不敢或忘,对女真人怀着切齿的仇恨!

  当即,急匆匆求见赵朔。

  “自女真兴起以来,对汉人百年压制,靖康之耻,血债累累。对蒙古人,更有减丁之仇,俺巴孩汗木驴之恨。”

  “如今大王雄兵在手,正应上应天意,下顺民心,覆灭金国,屠尽完颜氏,以报蒙汉二族之血仇。如何能放弃仇恨,以金国称臣纳贡而满足呢?外臣请大王三思啊!”

  咚咚咚!

  孟珙跪倒在地,给赵朔连磕了三个响头。

  赵朔却微微一笑,道:“孟珙,无需如此。说穿了,你不就是忘不掉女真人和汉人之间的血仇,一定要狠狠报复吗?”

  “可以这么说。”

  “既然如此,你尽管去报复啊!”赵朔老神在在地道:“是我和金国达成了协议,关你们宋国什么事?”

  “王上,您……”

  孟珙先是微微一愣,随即心中泛起了一阵狂喜。

  对啊!是赵朔和金国达成的协议,又不是宋国?赵朔不打金国,宋国完全可以自己去打啊!

  金国只剩下大半个河南,大宋要是还灭不了金国,那还不如撒泡尿淹死自己!

  而且,宋国灭金的主力会是谁,还不是他孟珙?

  “兴复大宋,还于旧都”,这八个大字代表着怎样的功业?孟珙想到这里,简直浑身上下热血沸腾。

  他甚是暗暗猜想,赵朔是要做天子的。即便赵朔是太祖之后,离着徽钦二帝的关系也太远了,如果狠狠报复女真人,恐怕会留下残暴不仁的名声。

  而大宋皇帝的法统却是来自徽钦二帝。有靖康耻在前,宋国皇帝狠狠报复女真人,却不必担心脏了名声。

  赵朔这是要给南宋君臣报仇雪恨的机会啊!

  自己完全是误会了赵朔!

  当即,孟珙重重叩首,道:“大王深谋远虑,外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实在是误会大王了。我这就上表朝廷,尽起大军,覆灭金国!”

  “如此甚好。”

  宋国如果灭了金国,那大半个河南,早晚依旧是赵朔的囊中之物。如果宋国灭不了金国,那也能大大削弱金国的实力,赵朔再攻金国就容易多了。

  至于谁破坏和议的名声?

  赵朔就不信了,每年四百万贯的供奉,金国能一直凑得齐!

  就算一直凑齐又怎么了?

  这不是还有赵家老祖宗的名言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不管怎么说吧,和议达成,金国一边派出使者,向赵朔交接地盘。一边命枢密副使兼知开封府萨尼雅布,疯狂聚敛子女金帛,向赵朔纳贡。

  而孟珙一道奏章飞往临安,请求朝廷尽起全国之兵,覆灭金国,一雪靖康之耻!

  一时间,天下震动!

第195章 屠尽完颜氏,挫骨扬灰!

  七日后,宋都临安。

  “自从靖康之变以来,朝廷南渡,二帝北狩,北方沉沦。天下军民百姓,无不切齿啮臂,望朝廷振作军事,北伐中原,还于旧都。”

  “然则北虏凶蛮,朝廷兵威不振。隆兴北伐,丧失数万,草草了结。开禧北伐,三路尽败,纳款称伯,丧权辱国。天下军民百姓,无不扼腕叹息,以为永无还都之日,永无雪耻之时!”

  “幸上苍垂怜,我大宋列祖列祖保佑,北方有赵朔兴起,三峰山一战,北虏精锐尽丧,向赵朔献土纳币,虏首降为河南王。此诚上苍以旧都授我大宋也!以中原授我大宋也!”

  “天道好还,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效顺,匹夫无不报之仇!臣为陛下贺,为大宋贺!为天下军民百姓贺!”

  皇宫大殿中,须发皆白的葛洪声若洪钟,慷慨陈词。仿佛这位今年过了八十的老者,还能再为朝廷效力二十年。

  “老狐狸,抢功劳跑得倒快!”郑清之见状,心中暗骂了一声。

  他当然很清楚,葛洪是什么德行。

  在最近一年内,葛洪都向朝廷上书乞了六次骸骨了。

  自从当今皇帝赵昀当政以来,葛洪在朝廷大事上一直口称“年老昏聩”,未给皇帝有丝毫建言。

  现在,大殿上的议事刚开始,他却急匆匆地跳出来了,一番言语早有准备,说得慷慨激昂。

  “恢复中原,还于旧都”,喊这个口号,总是不会错的。

  作为当朝宰相,喊出这个口号后还能实现,无疑史书要大大记上一笔。

  拜托!

  你这老狐狸早干什么去了?

  最初的“联蒙灭金”之议,是我郑清之提出来的好不好?关你葛洪什么事?现在来抢这个功劳来了?

  郑清之心中郁闷,但还是得紧随其后,道:“葛相此言甚是。北虏现在只剩下了河南之地,而赵朔却与之和议。这是上天以河南、以汴梁授我大宋!天赐不予,反受其咎!我大宋理应发全国之兵,覆灭金国,还于旧都!”

  赵昀也非常兴奋,他这个皇帝得来的太过容易,皇位又极为不稳。如果有恢复旧都的功劳在手,谁还能说他不配做这个大宋皇帝?

  当然了,他再怎么想北伐,也不敢轻易下旨。毕竟,现在朝堂上真正做主的并不是他,而是史弥远。

  赵昀向史弥远看来,道:“魏国公,你以为呢?”

  史弥远眉头微皱,道:“表面上看,我大宋趁着北虏衰弱之机,取河南,恢复汴梁,百利而无一害,其实不然。”

首节 上一节 238/4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

下一篇: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