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第309节

  赵倜道:“罗敷小姐实在太客套,在下不过只有一首小诗流传而已,哪当得罗敷小姐如此说话。”

  “只有一首小诗流传吗?”罗敷点头:“赵公子今日必然还有佳作问世,到时便不止一首了,罗敷刚才所言就不为虚了。”

  赵倜笑道:“那便借罗敷姑娘吉言好了。”

  果然是要借着一会作诗之时,来定心中人品端劣,可诗好就能掩盖人品差,诗不好就能就能将良善人品抹杀吗?

  这不是看人品,而是以才学论人短长正坏了,倒是世家的一贯作风,结交手法。

  只看有无本领,只看高下才华,不看是好是坏,不看是善是恶,哪怕恶贯满盈,只要有特殊之处,世家也是会招揽的。

  这时莫寻瞅出几分不对之意,望了望赵倜,又望了望罗敷,脸上若有所思。

  罗敷莞尔道:“我给赵公子介绍一番在座诸位,以后常来常往,也都是好友了。”

  赵倜微微一笑,这是加重砝码,自己一旦作诗不成,必然要被众人更加议论乃至耻笑的。

  可若是自己真的作出好诗,也会被这些人更为宣扬,扬名力度再上层楼。

  剑有双刃,既能伤人,也可伤己,只看剑法如何,是否高超,运用能否自如了。

  他道:“如此……有劳罗敷姑娘了。”

  罗敷道:“赵公子不必与小女见外。”

  说着,带二人从左手处行去,往前逐个介绍,片刻又至右首,一圈轮转下来,赵倜已经将在场之人认识得差不多。

  这些人大体分为两类,一类出身较好,不是世家就是官宦门第,一类则是平民,家中分属白身。

  前者人数为多,后者人数为少。

  前者这些人里赵倜多不曾耳闻,只有寥寥几个听过名字。

  后者则都是各书院学堂略有名气的学子,其中也有州学之人,但与他并非一级或者一班。

  走了一圈,他心中已然明白这玉州诗会的组成,无非世家官宦子弟为主,那些平民子弟装点门面,叫这诗会下来不至于太过难看。

  只是这次罗敷提出指题作诗的法子,势必揭开一层遮羞布,别说世家子弟,就算是平民子弟里,也未必没有一些滥竽充数,鱼目混珠之人。

  只是……身为世家女子,为何要做这等事情?得罪人不说,似乎也没什么好处,难道只为了辨认真伪诗才吗?却是有些叫人费解。

  赵倜想到这里,不由侧头去看罗敷,对方气质极佳,如幽兰清韵,又似白云恬淡,柔而不弱,隐约出尘,尤其还有一种淡淡的书卷之气,叫人见之难忘。

  这时罗敷感觉到他的注视,转过雪白颈子,桃花星辰一般的眸光看了过来。

  “赵公子和莫兄就坐这一边吧。”

  她微笑说道,左首有两张桌案空闲,紧挨着她中间的正案。

  二人互看一眼,点了点头,走过去坐下。

  桌上此刻不但有茶水鲜果,还有一些精致糕点,上面花纹模字,刻着鼎福斋三个字。

  此并非是玉州城内的铺子,而是乾京城做点心的老字号,价格颇为昂贵,达官贵族常买常用,寻常百姓是舍不得吃,甚或根本就吃不起的。

  莫寻伸手拿起一块杏仁蜜糖糕,放进口中尝了尝:“倒是有些日子没吃鼎福斋了,还有点想念。”

  赵倜喝了口茶,只觉清新爽口,余香不断,点了点头,平时他家中倒也备有些茶叶,可一实在不是什么好茶,二不会像大门大户一般日日饮用,所以此刻喝着虽芳香,却不知是何品类。

  旁边莫寻端起茶杯,咂了一下,然后笑道:“这安州的明前龙井果然不错,也是许久没喝到了。”

  赵倜笑了笑,知道莫寻是说给自己听的,不过没想竟是明前龙井这种贵重之物,价值却要远胜过鼎福斋的糕点了。

  龙井茶是安州特产,明前龙井则是在清明节之前采制的茶叶,而且并非安州所有龙井茶树都能制作,只有安州下面一个村子的一百八十棵茶树才有。

  其中半数是为贡茶,给大乾皇室献奉,剩下半数也都不在市上出售,而是被世家官宦瓜分,外人难得一见,更别提品尝。

  这时罗敷在案后观看众人,表情祥和,道:“诸位同好,既然人已到齐,那不妨就此开始诗会?”

  众人闻言称好,声音却不少些唯唯诺诺,底气不足。

  罗敷明眸转动,笑道:“诸位都是玉州才子,名扬州中,有的甚至名声已经传去了邻州之地,乃有真才学之人,所以我才起念举办这一场诗会,并指题而定,即兴作诗。”

  众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其中一个长脸士子苦笑道:“罗敷姑娘所言不差,我等确有才名,只不过这即兴指题,现场吟诗,只怕没谁能够完成得恰当,作了出彩的诗章来吧?”

  这士子名叫马文,说完之后四周人等纷纷附和,都言指题作诗有些过于难了,即便能够写得出来,但也难现佳作。

  罗敷摇头道:“诸位世兄有些太过妄自菲薄,以往可都是出口成章,不论什么题目都朗朗道来,别说七步吟诗了,只怕三五步都没有,就会出一篇好诗词,尤其莫兄,上回的两首诗可真是惊艳于我,怎么会此刻又言作不出好诗来呢?”

  莫寻不由一脸尴尬,咳嗽一声道:“罗敷姑娘,这个作诗是要讲究灵感的,上次诗会我忽发灵感,所以作出好诗,今日……今日却没太多感觉。”

  罗敷微笑道:“总不会所有人没有灵感便是,诸位也不必质疑我提出的指题作诗的法子,实在其中还有一些缘故在,说了诸位便会理解。”

  众人闻言一起道:“是何缘故?”

  罗敷明眸扫过两旁,道:“乾京礼部将于今年秋末之时举办一场盛大诗会,就在秋闱之后的一个月,到时会邀天下才子前往参加,我玉州自然也在其中,而除了乾京那边自己发出的请柬外,给每州三个推荐名额,由别驾府考察州内士子最终敲定。”

  “什么?”众人闻言不由皆是一愣,乾京要办一场天下诗会?除了礼部指定之人外,各州还有三个推荐的名额?

  三个推荐名额已然不少,要知道大乾共有九十九州,每州三个就有近三百人了,算上礼部指定的名士诗人,恐怕不有近千之数。

  马文急忙道:“罗敷姑娘,就不知这天下诗会有何好处?”

  罗敷点头:“最大的好处自然是扬名,但除了扬名之外,朝廷会给予得到名次者重赏,而且若是这些取得名次的士子将来为官,则也会将这次诗会的名次纳入到授官考核之内。”

  众人愈发惊讶,脸色变幻不定,罗敷继续道:“自然,还有一些隐形的好处在内,届时这场诗会天下各个世家,朝上王公将相,地方封疆大吏都会盯着,到时取得名次者,或者另有出色者,难保不被这些势力相中拉拢,在背后支持……诸位都明白这代表何意,就不用我再多赘言了。”

  众人沉默,脸上都出现向往之色,要知道即便他们之中不少人出身不凡,但多了一方势力相中自己,就等同于仕途之上多了一大助力,这可不是一加一那么简单的事情,每一个势力都有自己的关系,盘根错节,能带来的收益远远超乎想象,不是一倍两倍那般简单。

  罗敷笑了笑,又道:“这也是我牵头举办这场诗会的原因,毕竟别驾府也拿不准州内士子诗才真正高低,那些名士诗人就算了,礼部自然直接请柬邀去,可州内还是得考较一番,如何考较,自然只有举办诗会了。”

  “原来如此……”众人都点头称是。

  罗敷道:“可州内学堂太多,除了州学,大学堂十余座,小学堂上百,而别驾府哪里了解清楚学子情况,此也是我请诸位可以携带擅作诗词好友前来的原因。”

  众人此刻已经明白为何罗敷要指题作诗了,因为就是要杜绝众人作弊,因为此时作弊,到了乾京之后可作不了弊。

  这时靠作弊被选上推荐名额,那么去了乾京后可就是丢人现眼了,在朝堂之中,文坛士林,天下人眼内丢人。

  届时丢的并非只是自己之人,而是顺带玉州别驾,玉州刺史,整座玉州的人都会丢尽了。

  罗敷笑道:“所以众位兄台不必心中太过紧张,能作便作,作不出也无妨,叫可作的同好出手便是了。”

  众人闻言都轻松下来,互相笑笑,这种事情自然是能作便作,作不出也不能过分强求,虽然都想去乾京出出风头,获得别的势力青睐,但总也得先掂量掂量自身,别风头没出成,反而丢人出丑,贻笑大方。

  罗敷轻轻击掌,立刻有侍女去往两旁兽炉内添了熏香,然后清灵瑶琴声响起,一下一下拨动琴弦,叫人心神蓦地一明。

  她嫣然道:“既然诸位明了,那诗会就此开始,我出第一个题目,便以小女之名命题,做一首诗来,诗中也须含小女名字。”

  众人闻言,不由脸现愕然,以罗敷之名命题,这种题目却是任如如何押,如何准备都是做不出腹稿的。

  罗敷继续道:“以小女之名,但未必与小女有关,不限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或者乐府古风,作一首出来,诸君……请吧。”

第384章 名花之争

  众人面面相觑,虽然说不限任何体裁,可要以罗敷为名,诗中还须含罗敷一词,这却实在是有些为难了。

  显而易见,条件里的罗敷一词是人名,可以与罗敷小姐有所关联,也可以没有联系,但大抵还是没有的好,虚拟出人物作诗。

  这样的条件,五言七言之类短句有些难成,因为过于精炼,描绘受限,便难写了。

  而词也并不好作,词是诗的体裁一种,叫做长短句,短句太短,长句韵律复杂,即兴难为。

  那只好作古言乐府,可这个也不容易,古言乐府里多数都有故事在内。

  故事围绕具体人物事件或场景展开,有情节叙事,表现生活情感或一些可歌可泣的事件,贴近生活,具有鲜活气息和感染力,这才是乐府诗。

  至于少数抒情没有,那是因为不具体写人,而这种以人物为题,里面又包含了人名的,并不属于少数之列。

  就是说,作诗之前还得先编个故事,这也实在太繁琐,根本就不是即兴能作出的东西。

  故事不好编,编了还得转化为诗句,诗句还得刻画人物形象,多数里面并不止一人,这简直更是难上加难。

  自古以来的乐府人物叙事诗,都为多日经月,或者数年方才完成,这现场谁能张嘴就作出一首?

  众人大眼瞪小眼,谁也不吭声,就算是那些在各学堂颇有诗名的平民学子,也都不说话,一副愁眉苦脸模样。

  莫寻眨巴眨巴眼睛,看向赵倜,却见赵倜有些吃惊表情,不知在想什么。

  他忍不住低声道:“赵兄,赵兄是不是也觉得有些……”

  莫寻对赵倜的诗才一向有信心,不是因为之前杨简为其扬名,而是同窗几年,他知道赵倜有出口成章之能,只是赵倜以往低调,所以才在州学名气不显,但做为好友他却是十分了解的。

  但罗敷出的题目实在过于艰难,他未免此刻有些动摇。

  赵倜瞅他一眼,摇了摇头,并不是这题目艰难,而是……这题目一出来,他微微思索,心中立刻便浮现出了诗句,简直文思泉涌一般,叫他惊讶无比。

  自己的诗才……真到了这般地步吗?

  就连此种艰涩之题都能马上想出诗篇,并且还不止一首!

  赵倜摸了摸下巴,太奇怪了,莫非自己是诗仙转世不成?可这也实在太过于匪夷所思。

  看来还应该是自己以往读书用功的结果,厚积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有如神。

  莫愁这时看没有人说话,不由颦了颦眉,缓缓开口:“诸位兄台,因何不语?难道这么多人,便没有哪位同好能即兴作出一首吗?”

  一个抹粉簪花的青年咳嗽了一声,吸引众人目光望过去,见却是刺史府的二公子。

  玉州刺史唤做程重,生有两子一女,长子在乾京翰林院为官,小女年幼。

  此刻参加诗会的二子名叫程钰,本在天下四大书院的天府书院就读,却不知为何今年从书院跑回了玉州,在家中闲散浪荡。

  见众人都看过来,程钰将手中折扇一合,望向罗敷道:“世妹,既然是为了乾京的天下诗会之事,那我便有一说一,世妹的题目出得有些太难了,恐怕就算是天下诗会上出了这等题目,也没几人能作得出来吧?”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称是,都向罗敷看去。

  罗敷微微一笑,道:“总是有人能够作出的,难道世兄忘记了扶摇公子所作的莫愁曲吗?”

  “莫愁曲?”程钰不由眉头一皱,不再言语。

  众人闻言则都“啊”了一声,随后开始窃窃私语,小声议论起来,不少目光转望向莫寻。

  莫寻不由伸手抚额,露出副尴尬神情,眼神无处安放,只得去瞅赵倜。

  就听罗敷缓缓道:“去岁九月中,洛水之畔天一阁内,扶摇公子遇天下十大名花莫愁姑娘,即兴而做莫愁曲,洋洋洒洒乐府百余言,杯酒盏茶工夫诗成,为天下津津乐道,文坛士林议论至今。”

  众人脸色变化不定,八大世家莫家,莫家嫡女莫愁,天下十大名花之一,艳色绝代,琴技举世无双,向来有曲有误,莫愁顾之称。

  这是……较上劲了?众人都咂了咂嘴,神色之间,颇有所思。

  罗敷与其同为天下十大名花,本来排名不分先后,但一首莫愁曲出世,立刻叫莫愁跻身于前,

  罗敷想争一争,旁的名花又何曾不想一争?

  可现场有人能即兴作出罗敷曲来吗?别说现场,就算乾京天下诗会能有人作出来吗?

首节 上一节 309/3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刀

下一篇:大明:我给朱棣造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