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第288节

  赵父不由看向赵母,小声道:“孩他娘觉得如何?”

  赵母微笑道:“我儿作得极好,我儿有大家之姿。”

  “啪!”忽然一声动静传来,几人吓了一跳,看去却是杨简在拍桌子。

  “外甥,此诗着实不错,若传去乾京,必然会被士林称颂,外甥才十六岁,竟然能作这等诗出来,真个,真个……”杨简赞叹道。

  “真个什么……”赵父脸色涨红,追问道。

  “真个遗传了我七姐的文才……”杨简瞅他一眼,笑呵呵地道。

  “杨十三,你什么意思?倜儿就不能遗传我的……才华吗!”赵父顿时怒道。

  “姐夫……有何才华?我却实在是不知呢。”杨简咳嗽了一声,满脸的不以为然。

  “我自然也是有才华的,我,我……”赵父脸色愈发红起,声音虽大,但却颇有几分气势不足模样。

  “别争了,我儿能作出此诗乃是天赋异禀,不像我也不像他父亲,我当年也写不出此种意境的诗来。”赵母思索道:“十三弟却是抬举七姐了。”

  杨简道:“虽然我不喜读书,但平素却爱诗词,此诗我要带回华州,给外甥宣扬一番,若是去到乾州也给外甥扬一扬名号。”

  赵父和赵母对望一眼,赵父期期艾艾道:“诗虽好,但给倜儿扬名好吗?倜儿年岁小不说,还没有举人功名在身,秋天才参加解试呢。”

  “唉,姐夫你这就不懂了吧。”杨简摇头道:“所谓成名须趁早,这文名可和武名不同,不怕妒忌,不怕有人来寻找扼杀,自然是越早越好,你看当朝宰相李震,不就是神童成名吗?几岁之时便做文章名扬天下,十二岁就得中殿试第一名,钦点为状元,如今既为文坛领袖,更是世上有数的大儒。”

  赵父挠了挠头:“李震我自然知道,号称五百年一出的读书种子,我儿虽然年幼之时也能做诗,但怎好与他相比?”

  杨简道:“比不比且不说,外甥既然能为诗词,就要扬名出去,这对将来科考也是有益的,对为官也是有帮助的。”

  赵父疑惑道:“这有什么益处?我听说科考不都是蒙着考生名字,难道还会有人发现考生身份,偷偷作弊不成吗?”

  杨简嘿嘿笑道:“姐夫你这就是不懂了,考官哪个不是博览群书,洞悉天下文坛动向,一些考生早早扬名在外,文章诗词形成文风,而又在此番科举名目之内,考官大抵是会认出来的。”

  赵父道:“那也不对,说不定有不喜欢其人其文的,岂非适得其反,给了低分,甚至打压?”

  杨简道:“恰恰相反,怎么会打压呢,若是无名之辈还有可能,扬名天下的士子断然不会被打压的,毕竟考卷题目是会公布的,扬名不是为了科考作弊,而是为了防止有人作弊。”

  “防止有人作弊?”赵父怔道。

  “就是防止作弊。”杨简沉思道:“如今虽然说政事清明,天下太平,但有一些事情却终归无法避免……”

  赵父皱眉道:“世家子弟,钻营谋划出身吗?”

  杨简道:“正是如此,大多数子弟都去军中履历,积攒军功,但也有一小部分想走文路。”

  赵父气道:“这些蛀虫无所不在,天下早已如此,还说什么政事清明!”

  杨简尴尬道:“也不能这么讲,此种事情哪里容易避免,不过若是士子名声在外,遇到这种事情却可以免掉被排挤名次的风险,毕竟有名的士子,考官总要考虑影响,名气越大的士子,越不敢与他人徇私,将打招呼的世家子弟往前挪动。”

  赵父道:“如此看来……还是要扬名的好?”

  杨简道:“自然是扬名的好。”

  赵父看向赵母:“七娘觉得呢?”

  赵母道:“此事还是叫倜儿自家决定吧,成破厉害都说与他听了,让他自己拿主意。”

  几人都看向赵倜,赵倜道:“孩儿觉得倒是无妨,就算不考虑科举之事,那么该扬名还是要扬名的,读书不是为了闭门自乐,是要建功立业,要为世间之人谋太平的,怎么好不出名呢?本领越大,该所图越大,所图越大,那么理应名声越大,名声越大才好更多人信服。”

  杨简哈哈笑道:“外甥想的通透,既然这样,明日我先在玉州城给你宣扬宣扬。”

  赵倜闻言不解道:“舅舅如何在玉州给小甥宣传呢?”

  杨简道:“这个你不用管了,我给你宣传就是,反正你的诗货真价实,文才并非虚假,舅舅便帮你一把。”

  “那小甥谢过舅舅了。”赵倜站起身行礼。

  “没事,我不帮外甥谁帮外甥呢,自古有言,娘亲舅大啊。”杨简压了压手,笑眯眯道。

  “十三弟是要去找……”赵母若有所思。

  杨简点了点头,笑道:“七姐自然知道的。”

  赵母想了想道:“也好,那赶快吃饭吧,不然一会菜该凉了。”

  赵父端起酒碗,冲着杨简点了一点,然后仰脖一口干尽。

  杨简也将碗中烧刀子饮光,却立刻变了脸色,感觉似乎有火焰从咽喉烧了下去,急忙伸筷子去夹菜压下。

  待酒过三巡,杨简明显有些喝大,将鬓边簪花扯下丟去一旁,拿丝绢将脸上的粉擦得东一块西一块,看起来十分滑稽诙谐。

  赵父大笑道:“杨十三,你好像个唱戏的。”

  杨简道:“赵大,说什么呢?你居然骂我,骂我是戏子。”

  赵父一脸的迷惑:“赵大,谁是赵大?”

  杨简突地笑道:“姐夫,你连自己是赵大都忘记了吗?你可是当年除三害,最后把自己除了的赵大啊。”

  赵父摇头道:“甚么狗屁赵大,不记得不记得,喝酒喝酒。”

  杨简拿着筷子轻敲碗边,吟唱道:“销魂小青衣,夺命大红袍,郎才女貌,豺狼虎豹,斗智曲金剑,知剑杜黄刀,轻如飞燕胡金袖,生裂虎豹赵……”

  “十三弟喝多了。”赵母这时轻轻道。

  “我没有多。”杨简道:“当年七姐离开之时,与家中,与家中……”

  “孩他爹,十三喝多了,扶他休息去吧。”赵母微微颦眉。

  赵父应了一声,过去将杨简架起来便往外面走,边走边嘀咕:“净说些莫名其妙话语,没有酒量还喝这么多……”

  看着两个出门,赵倜摇头道:“舅舅说的话实在难懂。”

  赵灵儿伸手拽过一只鸡腿:“舅舅好生奇怪。”

  赵母笑道:“酒话醉话便是这样,不去想就是了。”

  赵倜点头,和赵灵儿又吃了片刻,然后起身帮赵母收拾饭桌。

  待一切整理完毕,天色也黑了下来,赵倜回去自己房间读书。

  他的书案十分简单,就是一张原木的长方大木桌,上面笔墨纸砚齐全,还放了两摞书。

  其中一摞是常读的经史子集,另外一摞则是闲书,一些前人笔记,诗词韵律注解,公案话本之类。

  赵倜先默写了一篇文章,然后取书来读,边看边思索,不知不觉间夜色渐深,明月高挂。

  就在他看过时辰,放下书卷,准备歇息之时,忽然外面一阵风吹过,窗户缓缓打开。

  赵倜向前看去,就见一个身影悄无声息地跃了进来。

第360章 拒绝

  “舅舅……”赵倜一脸惊讶看向窗外跳进之人。

  白衣锦袍,鬓边簪花,剑眉薄唇,脸色略微有些苍白。

  “舅舅,你怎么……”赵倜眼神不解,露出迷惑之色。

  进来的不是旁个,却正是晚饭时酒醉胡言,被赵父搀走的杨简。

  “嘘……”杨简抬手做了个噤声动作,回身轻轻将窗扇关上。

  赵倜心中纳闷,就看杨简走到桌前给自己倒了一杯凉茶喝进肚中,然后四下打量起来。

  “这读书的地方太简陋了,能够读好书吗?”他摇头道。

  “古人有映雪读书,凿壁偷光,小甥这里已经算很好了。”赵倜道:“舅舅这么晚了……”

  “找你有些事情。”杨简道。

  赵倜看了看窗户,十分想问为何有门不走要跳窗,但最后忍住:“不知舅舅找小甥何事?”

  杨简自顾自坐去椅子上,翘起二郎腿道:“我问你可想要学武?”

  “学武?”赵倜愣了愣,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

  “就是学武!”杨简加重了语气:“健体乃是根本,防身是为作用,学成后可以纵横天下,抱打不平,除恶安良,人前显圣,高深之处,甚至可以飞天遁地,一拳开山,一剑分江,一口气煮海。”

  “这个……”赵倜脸露惊讶,他知道武学强大,练成后有种种功用,但却不知道能强至这种地步。

  “舅舅所言不虚吗?”

  杨简不悦道:“我怎会出言欺骗你个晚辈。”

  赵倜久久不语,心中思想万千,脸上神色飘忽不定。

  杨简道:“外甥,我看你骨骼精奇,乃是万中无一的练武奇才,若不习武却是可惜了。”

  赵倜顺嘴道:“舅舅,我没有钱。”

  杨简怔了怔,怒道:“这是什么话,你以为我是来骗你钱的吗?”

  赵倜想了想:“小时候我曾在街边遇到个乞丐,和舅舅方才说的话一模一样,然后摸出一沓秘籍要卖我,其中一本如来神掌要我十两银子,不过我当时身无分文,便没有购买……”

  “如来神掌?十两银子?”杨简太阳穴跳了跳:“虽然没听过这种武学名称,但任何的武功也不会十两八两银子就能买到,那……确实是骗子了。”

  赵倜摊了摊手,看向对方。

  杨简吸气道:“我又不要你银子,你担心什么,我只问你想不想学武,你外在资质极好,不学武却是可惜了。”

  赵倜道:“舅舅武功很精通吗?”

  杨简微微露出些得意:“若无过人本领,安敢言传授之事?”

  赵倜思索片刻:“小甥想学,但是现在却不能学。”

  杨简道:“什么意思?”

  赵倜道:“我眼下一切都要以读书为主,读书不成不会涉猎旁事,做事不能三心二意,所谓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要先将书读成,再考虑其它。”

  杨简道:“你读书闲暇下来习武便可,何必一定要等到书成?圣人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读书是没有尽头的。”

  赵倜道:“舅舅的话虽然不错,但总要有一些成就才好考虑其它技艺。”

  杨简摇头:“我大乾皇朝并不重文轻武,而是两者并驾齐驱,许多读书人都练有些武艺,持有枪棒,朝上文官也都是文武双全,一些大儒同样也是武学宗师,难道他们习武便耽误读书了吗?外甥你想的实在太多了。”

  赵倜沉思道:“舅舅说的依然没错,只是小甥愚钝,比不得那些读书种子可以分心为几,所以只能专心致志,做笨鸟先飞,苦心专研一门的打算。”

  杨简道:“如今虽然说天下太平,可那是指大势,也难保没有强人剪径,贼徒抢夺,欺压良善,霸恶街里之事,外甥学武不但可以保身护家,更可抱打不平,难道这些于读书无益吗?圣人也说当惩恶扬善,雷霆手段呢!”

  赵倜苦笑道:“这小甥倒无可辩驳了,小甥不是不想学,而是想等将来再学,怎么也得科考完毕之后,才考虑这些事情。”

  杨简含目看他:“外甥已经十六岁,按理来说早过了学武的最佳年龄,但我看你天资骨骼极好,此刻学也不算太晚,可若是再拖下去几年,怕是就要迟了,虽然外甥诗文做的极佳,但也不能保证每考必中吧?”

  赵倜道:“谁都不能说十成把握,解试还好,神京会试就算饱学宿士又哪敢言之百分百中。”

首节 上一节 288/3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操刀

下一篇:大明:我给朱棣造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