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 第282节
一狼一鼠用力点头:“谨遵大王公子命令。”
赵倜思索道:“我便就此离开,你两个小心守护,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说完他往洞窟之外走去,几人一起跟上,至了谷坳外面狼天弱黄天彪行礼,赵倜摆了摆手,带阿朱周侗鸠摩智飘然下山。
这时距离几人出兀剌海已经一月有余,在地下修炼就有将近三十天,以日为载,足足顶上了外面三十年的苦修。
而外面季节也彻底进入了春时,草木生长,各处绿油油一片,天上雄鹰展翅唳叫,草中狐兔随风穿梭,一片叫人心旷神怡的景象。
到了草原边缘就看一队军兵正在不停走动,折彦质在前方满脸焦急神色手搭凉棚,望见赵倜几人后不由露出惊喜目光。
“殿下,你们可回来了。”折彦质率领军兵上前迎接:“要是再不回来,父亲那边就要调大军前往了。”
赵倜临走之时给折可适下过命令,四十天之内即便没有消息也不得派兵前去惊扰,超过四十天的话若自己没有返回,那就直接大军攻山。
“这段时间可有什么重要事情发生?”赵倜点头询问道。
“军司这里并无大事,河东河北那边禁军已经压过边境,军马直奔山前七州去了,看情形是要强收诸州。”折彦质道。
燕云十六州分为山前七州,山后九州,共十六之数。
但是这十六州并非都在辽国手中,辽国实际上只占据了十四州,而瀛州和莫州一直在大宋的手里。
当时后晋天福三年,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但后周世宗柴荣曾经北伐,收复了莫州和瀛州两处。
大宋建立之后,这两州继续为宋所有,宋辽签订澶渊之盟,也是以白沟河为界,两州仍归大宋。
那么此刻实际就是奔着收复山前五州而去,蓟州、涿州、檀州、顺州和幽州。
幽州就是燕京,辽国的南京析津府。
幽州名字为唐及五代时期旧称,辽太宗会同元年将其定为南京时,初名南京幽都府,辽圣宗统和三十年,改为南京析津府,同时别称燕京,三者本质上指同一地区。
赵倜道:“陛下雄才大略,早有意收复山前山后故地,此番践行,说不得破败契丹,一举功成。”
折彦质称是,赵倜又道:“还有什么事情?”
折彦质思索道:“对了殿下,兴州那边来了一封信,但并非军报,所以父亲未敢打开观看。”
“并非军报?”赵倜道:“兴州哪里来的?”
折彦质道:“是兴州宫内来的。”
赵倜看向阿朱:“婉清来的吗?”
阿朱莞尔道:“应该便是婉儿姐姐的信了。”
赵倜沉吟道:“不是军报……就不知婉清什么事情来信兀剌海?”
阿朱双眼新月弯起,嫣然道:“应该是婉儿姐姐思念殿下了,来信问候。”
赵倜又瞅她一眼,看阿朱一副顽皮神色,摇了摇头,木婉清的性子他很了解,不太可能会写信与自己卿卿我我。
他道:“回城再说吧。”
接着有军兵牵过马匹,几人上马后直奔兀剌海而去,在夕阳落山之前抵达。
随后没有歇息,而是直接升堂议事,详细听取军情政报,一切处理完毕,开始商量如何偷袭辽国西北的几座大城。
那几座大城孤悬草原,除了可敦城外,其它都是没太多驻军的,虽然说契丹人人皆兵,但这边族群混杂,多年放牧生活不经战事,实际上已经与兵没太大关系了。
尤其鞑靼众多,甚至不下于契丹,表面听从契丹命令,私下却小动作不少,真要征兵,只怕会悄悄跑走一半。
而契丹的几个大部也都不在城中,于山清水秀地方建寨生存,和城池有一段不近距离。
所以偷袭那几座城其实并非难事,尤其是不存占领之心,只为了打打秋风的话,未必不成。
至月上柳梢,众将商量出个粗略计划,赵倜让折可适与众将继续完善,并不急迫,然后叫上阿朱前去吃饭。
阿朱手拿那封兴州来信,边走边道:“殿下,婉儿姐姐的信还没有看呢。”
赵倜道:“吃饭时再看吧。”
到了饭厅,伙头兵端上来饭菜,赵倜吃了几口,伸手道:“把信给我吧。”
阿朱道:“我念给殿下听好了。”
赵倜点头:“也好,就是耽误进餐了。”
阿朱莞尔道:“不妨事的,本来奴婢也并非太饿。”
她说着小心拆了双鲤封,将信笺抽了出来,然后展开读起,可越读声音却越小,还不时看向赵倜。
赵倜脸上表情变化,忽然一拍饭桌:“混账,这是什么逻辑,他自己的女儿不养,居然要送来本王这里管教?”
阿朱声音弱弱地道:“殿下,殿下莫要生气……”
赵倜皱眉道:“这镇南王真是打的一副好算盘,阿紫大闹小镜湖,作得天翻地覆,自己去了那边管教不了,竟然打起本王的主意来?”
阿朱低头道:“兴许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没有办法?”赵倜看向阿朱:“我瞧是一手移花接木之策,又可唤作金蝉脱壳,我给他送去女儿,此刻居然要给我送回来?还美名其曰求我帮忙管教?本王怎么好给他管女儿?本王又不是阿紫的爹!”
阿朱声音细弱蚊鸣:“可能,可能是想她的两个姐姐都在兴州,跟随殿下,她算是殿下的小姨妹,想请殿下,请殿下帮忙伸一把手吧……”
赵倜闻言气极而笑:“他就不怕本王被阿紫惹恼,不念情面,一巴掌拍死吗?”
阿朱走上前拉住赵倜的衣角,轻轻摇了摇,声音越低:“殿下……”
赵倜看了阿朱一眼,道:“你觉得该如何去办?”
阿朱道:“奴婢不知道,奴婢怎敢给殿下乱出主意,只要殿下不恼火,不生气就好……”
赵倜皱眉道:“那阿紫呢?”
阿朱道:“妹妹,妹妹自然也是不受伤害的好。”
赵倜闻言双眼眯起,看着阿朱手中的信,陷入了沉思。
信是木婉清写来的,不过转述段正淳的一封书信,段正淳去小镜湖寻找阿紫,阿紫大闹小镜湖,不与他返回大理,也不想在阮星竹处居住,段正淳实在没办法,写信西北求助,想要把阿紫送过来,在木婉清和钟灵两个姐姐身边住一段,求他帮忙管教管教。
可阿紫要怎么管教?吊住一天打八遍?大铁链子锁起来?关进狗笼不许出门?水浇蜡烫?幽禁秘牢?否则只要她在外面,谁知会惹什么泼天的祸事出来。
半晌之后,赵倜面无表情道:“如今春暖花开,中原风景一派向好,倒是可以前去瞅瞅。”
阿朱闻言眸光闪动,惊喜道:“殿下,你……”
第354章 小镜湖
“去信阳小镜湖一趟吧。”赵倜淡然道:“婉清和灵儿不了解阿紫的事情,未知其中厉害,那么便不能叫镇南王将人直接带过去兴州。”
“殿下,可是……”阿朱脸上出现一抹惊喜,又有三分犹豫。
“你也从没看过父母,正好趁此机会见上一见,认不认他们由你自己做主,但你如果在小镜湖当面认了阿紫,就不好不认段正淳与阮星竹了。”赵倜道。
“奴婢……”阿朱睫毛垂下,神色间有一抹黯然。
“但若真的还不想认他们两个,过后单独和阿紫相认也并非不行。”赵倜道:“可我还是觉得莫要先认她这个妹妹,不然恐会带来无穷后患。”
“殿下,妹妹实在太过可怜……”阿朱低头道。
“可怜吗?但此刻她个性已然养成,木已为舟,很难纠正了。”赵倜缓缓道:“至于要将她怎么办,是我唬吓一番叫她跟着镇南王回大理,还是将这个麻烦领至兴州严加管教,等去了再说。”
阿朱抬头,眸光闪闪:“奴婢都听殿下的,那就先不认妹妹了。”
赵倜看了她一眼:“如此最好,不然她最擅狐假虎威,扯虎皮做大旗之事,然后到处惹是生非,伤人害物,又记吃不记打,绝无半点记性。”
“殿下,可殿下此刻有军情存在,如何好去中原?”阿朱道:“且莫因为奴婢家中的事情,耽误了军机政事,那奴婢可就万死不辞其咎了,奴婢也不会与殿下离开军司的。”
“无妨。”赵倜摆手道:“眼前却是个空当,说是偷袭草原西北几座大城,哪能马上就出兵前往?总得谋算布置妥当,叫折可适他们修订好计划再说,总不能本王什么都亲力亲为吧,等小镜湖的事情办好,回来看计划有无谬误,再行军事不迟。”
阿朱道:“总是奴婢家事连累殿下烦心受累……”
赵倜笑了笑:“和你何关,段正淳又不知道你的存在,你就算背后为阿紫为段家做得再多,付出得再多,也是没人知晓的。”
“奴婢,奴婢……”阿朱幽幽道,欲言又止。
“镇南王是看婉清和灵儿两个,才给我使出这么一招阳谋,毕竟阿紫也是她们两个的妹妹,算是极近的亲戚了,她们二人自然难为拒绝,至于我这里,我这里……呵呵。”赵倜一副不爽神情。
“是啊,既然是两位王妃的妹妹,殿下又怎好拒绝呢。”阿朱摇着赵倜衣角,轻轻道:“婉儿姐姐的信上也说了,镇南王担心殿下拒绝,叫她和灵儿妹妹劝说劝说。”
赵倜闻言看向阿朱,摇头笑道:“就是这么一副算盘,自己女儿管教不了,想方设法要往我这里塞,真是叫人啼笑皆非之事!”
阿朱道:“那殿下……”
赵倜道:“吃完饭我就写一封信给婉清,言说阿紫前因后果,叫她和灵儿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从军州这里直接奔赴中原好了。”
阿朱道:“劳累殿下了,段家的家事,却得由殿下操心。”
赵倜想了想:“保险起见,你的身份我也暂时不和婉清灵儿透露,以后有合适的时机再说吧。”
阿朱道:“都听殿下的。”
赵倜道:“既然听我的那便吃饭,本王可不想看自己大丫鬟心事重重饿瘦的模样。”
阿朱笑道:“奴婢吃还不行吗。”
两人吃完饭后各自休息,第二天早晨赵倜再次堂议,交待了一些事情之后,中午时分便带着阿朱、周侗、还有韦寒沉等十数人出城,往东南而去。
这次赵倜并没有携鸠摩智,兀剌海这边须有擅长法术之人坐镇,光霍玲珑一个不够。
霍玲珑平日忙于训练龙象军,如今龙象军万人全部入门,都修炼得成龙象般若功,大多在第一层境界,少数天赋极高的已然练至了第二层。
可以说现在同等数量军兵之下,正面对阵,没有一支军队能敌过龙象军了。
就算人数比龙象军多个两倍三倍,龙象军也有极大的概率取胜。
赵倜比较看重这支队伍,霍玲珑带着驻扎在城外隐秘处勤修苦练,城中军务多顾不上,所以留下鸠摩智在军司应对神鬼之类事情。
一行人出城向中原而去,其时季节越来越温暖,越行也越繁华。
不过因为北方开战,涉及燕云战事,沿途百姓们多有耳闻,都神色微有沉重。
大宋不比其它前朝,普及启蒙,建设学堂,叫百姓认字识字,所以黎民百姓也多关心政事,观取皇榜州榜消息,知道许多军情战况。
而各地的盘查也比以往要严厉,就是怕契丹混入奸细,伺机破坏,引得民心不稳。
赵倜为了避免麻烦,沿途之间并没有进任何一座城池,都是露宿于外,晨星赶路,夕阳而歇。
这样也能省去不少时间,毕竟他担心段正淳那边等不到木婉清的回信,自作主张带着阿紫直接去往兴州,那可就麻烦了。
阮星竹所住之处叫做小镜湖,位于信阳城西北二十余里外,对面有山名唤云望,湖山交映,温度适宜,景色十分优美。
一行人不知行了多少日,来至信阳城前,却依旧并不进城,下了官道往西面寻去。
路中就看山野叠翠,花草芬芳,鸟语花香,正是一年里最好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