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第194节

“朕知道大伙都不想远离家乡,离开亲人。”

“我们以前也不想离开北方,但最后还是被金人赶到了江南。”

“因为这个天下很真实,强者横行,弱者亡国。”

众人神色动容。

“有人也曾经问朕,为什么我们要不停的在这里训练?站着,坐着,跑着?因为这些来自草原的野人,凶蛮而残忍,如果我们不够强大,他们会毫不留情夷平我们的家园,银辱我们的妻女,再杀死我们的孩子和父母。”

赵与芮的声音越来越高昂,现场很多人听的激动不已,双眼通红。

最后赵与芮几乎狂喊出声:“拿起你们的长刀和弓箭,替朕到大宋各地训练精锐,我们要让这些野蛮人知道,我大宋,勇不可挡,不可屈服,战无不胜——”

“战无不胜。”石虎儿振臂大呼。

现场群起怒吼:“战无不胜。”

发刀时,赵与芮和每个人都会说几句话,问问家乡在哪?家里有什么人,对朝廷有什么建议?

其中有个胆大的说白糖价高,普通百姓吃不起,赵与芮立刻让胡松通知临安街上的白糖铺,诸将士离京前,每人带十斤白糖走,现场顿时一片欢呼声。

“你叫向士壁?”赵与芮看着刀柄上的名字,知道这人叫向士壁,聊天中知道他是常州人。

他后来才知道,向士壁这人比较自负,开始一心考进士,原历史几年后就中了进士。

但赵与芮登基后,先将工匠为吏,又提拔重用了很多年青人直接为官,还有移民直接送官的,这家伙比较自负,感觉现在进士不值钱,阿猫阿狗都能当官,于是不想考了。

然后朝廷在各地征兵,他就报名,直接走了武官路线。

向士壁在历史上也是抗蒙名将,其实南宋很多文官,包括赵与芮身边的曹友闻、杜杲等,都是先为文官,后来打着打着,变成名将。

没办法,这些人都是被逼出来的。

今天赵与芮这么番操作下来,这些人就都自然而然的以天子门生自居,成为赵与芮的心腹爱将。

赵与芮离开时还是比较满意的,不管这些军官们最后的大喊是不是发自内心,眼前的士气已经远远超过他登基以前的禁军。

随着京师源源不断的有军官外放,他对地方官军的控制会越来越强。

后面几天陆续有京军将士离开,每批人,赵与芮都会召见,一个个说几句话,尽量的拉拢军心,这些人将到全国各地,为赵与芮训练和统领兵马。

但这样还是不够,现在没什么仗打,赵与芮又要求全国各地,各军,陆续选派都头到指挥级军官轮流进京集中培训,朝廷给予地方和这些人的长途补贴,在训练完后,赵与芮同样会一个个见面,然后放回原地。

这样用不了几年,整个大宋都头到指挥这级重要的军官,都会认识赵与芮,都会以赵与芮天子门生自居。

另外在非战时,凡指挥升副将,或副将以上晋升,都要到京师来,面见皇帝。

皇帝要当面嘉奖和赐刀。

控制兵马当然重要,但朝廷开支和改制同样重要。

宝庆二年九月。

赵与芮早早就招来了舅舅全忠。

全忠现的职位是两浙制置使司,税司郎中(正六品)。

赵与芮改制后,两浙合并设制置使司,下设十司。(户、礼、兵、刑、工、吏、商、火器、税、市舶(有港口的路))

两浙是改制先驱,和江南两路一样,由两路合并一路。

全忠先是在定海船厂,接着又任县令,今年五月两浙合并后,又去了税司任郎中。

皇帝登基两年不到,连升数级,已经官至正六品。

曾经的全保长这两年也没啥变化,每次赵与芮看到他,总感觉他保里保气的。

虽然当了六品官,但看起来还是个保长。

“与芮呐——”全保长一进大殿,左右看看没什么外人,立刻谄媚亲切的叫起外甥名字。

他脸皮厚是出了名的,要不然也不会忽悠到余天锡把两外甥带进京。

赵与芮当然不介意,呵呵笑着招呼他坐下。

从根源上说,没有当年全保长忽悠余天锡,他赵与芮也没机会当皇帝,所以赵与芮对这个舅舅是相当客气,非常照顾。

舅舅和外甥两聊了会,外面有内侍叫了起来,神武卫营副指挥,郭城璋觐见。

原本嘻皮笑脸的全保长立刻板起了脸,一脸恭敬的看着赵与芮,其变脸之快,让赵与芮也自叹不如。

郭城璋代表着禁军前殿帅郭家的势力,在赵与芮夺权中,郭家也是旗帜鲜明的站在他这边。

郭城璋以前是弄了个散官阶,不用上班拿工资,天天和钟友他们一起玩。

赵与芮夺权后,逐步提升他,还给了差遣实职,为天子亲军神武卫的副指挥。

但郭城璋玩乐惯了,实在不是当兵的料。

赵与芮也头痛,又不好处理这种好兄弟,毕竟当初经常一起打过麻将和台球。

于是最近打算把郭城璋派往他处。

之前他单独见过郭城璋,郭城璋听了也很乐意,毕竟在天子亲军中需要艰苦训练,将来还可能打仗。

原先的京师禁军,已经被重编为天子亲军,目前有十五军,每军六千人,后续赵与芮可能还要招募扩编五军,凑到二十军。

“臣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郭城璋进殿后,也是做足规矩,这才起身。

“赐座。”赵与芮习惯性赐座,来的不管是谁,都有位置坐,这是所有大臣们最喜欢的。

没过一会,刑部尚书李皇和户部尚书杜范也来了。

全保长非常活络,先后起身,亲切的叫了两声尚书大人。

郭城璋年纪轻,开始都没反应过来,等全保长叫过之后人,他才回过神,有些不情愿的起身,然后分别打了声招呼,算是给皇帝面子了。

这人就不适合在官场混,赵与芮默默的想着。

四人坐在皇帝下首,相互看了几眼,便看向皇帝。

皇帝叫他们来,肯定又有什么事情。

李皇在赵与芮外判庆元府时,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杜范当时是鸣鹤场盐监。

鸣鹤场是当时浙东最大的盐场之一。

赵与芮当魏王也好,登基之初也好,一直没动过盐茶酒的事。

两宋的盐茶酒是朝廷税收来源之一,牵涉到的人也多。

现在他感觉皇位比较稳了,可以逐步处理这些事务。

“大家看看。”赵与芮挥手,有内侍递上纸张给几人。

众人纷纷看去。

226.第226章 让利于民

至道年间(995-997年),朝廷盐税为235.8万贯,当时有很多地区盐税未计入,包括四川等,茶税为285.3万贯。

到熙宁十年(1085),朝廷盐税收入1203万贯,其中四川,河东、广南等路不在统计中。朝廷茶税收入202.9万南,其中四川茶税122.9万未计入,东南(即两广和福建等地‘不清’),当时以‘不清’两个字表述,证明朝廷在这几个地方控制力真不行。

大伙一看这数字,就知道皇帝要对茶盐税开刀了。

因为从北宋到现在,到赵与芮登基前,四川、福建、两广地区的茶盐税,经常统计不清,甚至没有收入朝廷册目中。

而朝廷中央似乎还习惯了,经常会把这几省的统计不计入。

那么这几省的茶盐税收入哪去了?

通常来说,就是当地自用了,所以不够上缴,也不需要统计。

但熙宁十年,四川茶税122.9万贯没有上缴,也统计在其中。

其他地方,则以‘不清’两个字打发了。

正常情况下,当地官员绝对有中饱私囊和贪墨的事。

赵与芮登基之后,开始加强边远省份统治,但去年登记时,两广福建的茶盐税还是少的可怜。

这两地方可是产盐大户,产茶大户。

赵与芮前期还管不到他们,因为要办的事太多,现在终于可以一起收拾。

“朕要借盐茶税的改制,疏理下我大宋的茶盐税。”赵与芮表示又要改制:“时间定在明年,今年现在已经是九月,主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他登基后,几乎年年要拿点事情出来改制。

今年是改制地方机构,明年要拿茶盐税开刀,后年打算拿酒、商税等开刀,总之是一步步来,一年年改,改到满意为止。

两宋的茶税、盐税也是一塌糊涂,收的钱不少,但民间怨声载道,没有造反,可能是因为一直在和金辽等国打仗的原因吧。

两宋的盐价其实在历朝中都算最高的,也不知百姓怎么能忍的住。

赵与芮就打算先拿盐价开刀,降低盐价。

开宝年间,因为朝廷感受到盐价太高,各地盐价均被朝廷命令降价,每斤卖六十文的降到五十文,每斤四十文的,降到三十文,

就这样宋朝的盐价还是处于超高水平。

后面整个明朝平均盐价在七八文之间,最低的时候二三文一斤。

但宋朝盐价普遍处于三十文以上。

咸平年间,因为产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青盐(也就是后来西夏的青盐)进入,每斤不过十五文,极大的冲击了宋朝市场。

史称“未禁青盐之时,每一斤不过十五文钱,百姓皆食”这时,附近的百姓,都能吃的起盐的。

但后来朝廷为了盐利,果断的禁青盐,不准西夏盐进来。

这时如果有胆大的民间商人,不远千里绕过金国去西夏进青盐,进来南宋之后,能血赚。

宋朝盐价这么高,收的税自然不少。

嘉定年间全国盐税还能收一千多万贯,远超明朝,一直到清朝中后期盐税达到一千三百多万两白银才超过两宋。

南宋因为财政紧张,对盐税的倚仗比北宋更深,于是致力控制食盐的生产甚至是销售。

南宋的盐有三种,颗盐、末盐、井盐,卖法有两种,一种是官卖,一种是引盐。

官卖就是官方自己卖,第二种是卖给盐商,由盐商卖。

但无论第一还是第二种,价格都是官方来定,且民间的盐场,不能私自往外卖,他必须由官方先收购,按官方价格卖给官方,然后官方加价来卖给百姓和盐商。

首节 上一节 194/3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国运英灵榜: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