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上京讨债,老赖竟是朱元璋

大明:上京讨债,老赖竟是朱元璋 第217节

“江南水患,粮食减产!”

“若非连山侯祭出番薯和土豆这两件杀器,恐怕今天朝廷的税收都收不上来!”

“但就算番薯和土豆解决了百姓温饱问题,可粮食依然是我汉人主食!”

“这些东西,今年可是贵得很,耽误不起损失!”

陈数点点头,也正是因为今年水患,他才会想到提醒方孝儒。

传说中的洪武四大案,本来应该发生在好几年后的空印案,在陈数看来,很有可能要提前爆发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锦衣卫提前成立了,皇帝对应天府的监控变得更加严密。

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陈数提出的许多改革方案,已经让皇帝明白户部的重要性,空印案,经不起查。

只要这两个条件一满足,百分之百会爆发。

所谓空印案,本质上是因为地方向户部缴纳的税粮,因为损耗不能对上户部和地方的账目,官员们为了方便,不用来回跑动,所以让地方上的主官盖好印章,将空白的官文送到户部,根据损耗情况填写的一种取巧的方法。

这个方法虽然未必是地方想要贪腐公粮,可是程序上却又巨大的漏洞。

因为方便的关系,这件事从前朝至今,都已经形成惯例。

大家都这么做,而这件事刚好皇帝不知道。

根据历史记载,老朱知道这件事之后,龙颜大怒。

然后皇帝开无双割草,将地方上掌印主官全杀了。

没错,全杀了……

在老朱家当官,就要承受这种恐怖的后果。

而方孝儒的父亲,就是这其中的一个倒霉蛋之一。

“你父亲初为官,有些东西可不要学习惯例!”

“这有些官场的管理,可是有杀生之祸的!”

陈数开门见山,指点方孝儒。

方孝儒和李善长都愣住,不明白陈数说说得是什么道理?“

“这秋收,是朝廷收税的季节!”

“往年秋收,但地方将税收收上来,就会由主官查验,发放公文,让运粮官送往京城!”

“可是这风吹日晒,粮食在路上总会有损耗!”

“尤其是被日晒过后,本来一千斤重的粮食,可能就变成九百八十斤!”

“官员们带着这些粮食入京,发现数目对不上,只能重新回到原地改文书!”

0 ········求鲜花····· ········

“有时候改了好几次,都改不对数目!”

“我大明地大物博,许多地方从本地到大明,怕不是要走半年!”

“而这一来一回之间,纯纯损耗人力!”

“于是,官场上的人形成的一个约定俗成,就是将盖了印章的空白文书带到京城!“;

“等户部查验过粮食之后,在由随队的官员,将内容填上去!”

李善长和方晓瑞对视一眼,这事听来不是很正常吗?

尤其是李善长,他自己就执政中书省,对于空印这件事,早就了解。

一个官场上约定俗成的东西,难道还会引出什么问题不成?

方孝儒想了想,询问陈数:

“这有什么不妥吗,毕竟官员们只是为了方便,并非想要贪腐税粮!”

李善长也是点头,说:

“这已经是前元到如今形成的管理,是不得已之法,并非什么新鲜事!”

陈数笑道:

“那你确定,宫中那位皇帝知道?”

李善长直接愣住了,他也不确定皇帝知不知道,因为这种小事,也没有人会对皇帝说。

“你们太不了解当今天子了,才看不到这里的杀机!”

“事实上我以前每年见到地方的知府如此收税,我都惊觉一声冷汗!”

“深宫中那位,最忌讳的,就是以权谋私!”

“这空印之法,就是官员懈怠的证据,而且空印在执行的过程中,一旦户部有人配合!”

..... ......... .......

“极容易造成严重的贪腐!”

“你们现在还觉得,这是小事?”

李善长闻言,脸色大变。

经过陈数提醒,他突然也觉得这空印的方法,似乎有些犯老朱的忌讳。

朱元璋是什么人,只看陈数这次大闹京城,就该明白。

他注重【规则】,你如果不经过他允许触犯规则,那就是妥妥的找死。

空印在李善长看来,只是一件小事。

可是这件事的本质,还是皇帝给你的权柄,被人滥用。

若是换了其他朝代的皇帝,可能对这种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训诫百官,然后不了了之。

因为法不责众。

可是这四个字,在老朱的字典里根本不会出现。

“既然要伺候那位皇上,至少也要明白他是什么人?”

“孝儒,我看你投缘,提醒你一句!”

“听不听随你,因为空印这个东西,一旦做过了,当皇帝雷霆震怒,你做过一次和做过一百次,都是一样的!”

“你若听得进去我的警告,就去封家书!”

“若不愿意,当我没说!”

陈数很尊重这位历史人物,所有多嘴说了一句。

方孝儒闻言,郑重点头。

旋即他起身,又朝陈数行了一个礼。

“不管情况如何,陈公子的心是好的!”

“希直在此,谢过陈公子!”

李善长此来,本来就是想问陈数后边的想法,见陈数并无指示,他起身告辞。

同时,李善长发现,陈数对方孝儒的重视,似乎超过他本人。

他将这件事,记在心中。

既然如此,那他也要推动一把。

出了门,方孝儒和李善长坐车回国子监。

方孝儒回想起和陈数的交往,颇为高兴:

“老师,这陈先生确实是妙人!”

“他跟我猜想的一样,并非莽撞的妄人,而是有谋有勇!”

“只可惜,这样的人当一个商人可惜了!”

“若是他能考取功名,一定是朝廷的栋梁之才!”

李善长说:“他若有志于此,早就立于朝堂之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只可惜,别人心恋的权位,对他而言,一文不值!”

“对了,孝儒,听陈数的,你给你父亲修书一份吧?”

方孝儒闻言一愣,刚才陈数的话他听进去了,但说认同陈数的道理,他其实也还好。

如果李善长不重点再提一次,可能他就忘了。

“老师,似乎对陈先生很推崇!”

方孝儒试探性地询问李善长。

李善长笑了:

“如果你知道他另一个名号,也许你也很熟悉!”

“什么?”

“连山侯!”

李善长给了方孝儒,一个如雷贯耳的答案之.

第131章 空印案,血流成河

“连山侯!”

方孝儒的脸上,写满震惊。

只要是大明子民,都不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

在百姓心目中,连山侯的名字,甚至会被摆在家中,用香火跪拜。

原因很简单,番薯和土豆。

这两件神器,在江南最危急的时候出现,成功将粮食打下来,让百姓免于饥寒之苦。

首节 上一节 217/3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秦:投资返寿命,祖龙心态崩了

下一篇: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