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墓中讲课,始皇挖地道偷听

大秦:墓中讲课,始皇挖地道偷听 第17节

在嬴政看来,普通人立志做一个纯正的君子,那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可身为帝国长公子的扶苏却不行。

原因很简单……

从天子的高度来看,所谓圣人也不过是统治九州的工具之一罢了。

天子的高度必须凌驾于圣人之上!

反之!

势必就会民将不民,国将不国!

当然,嬴政其实也举例不出信仰圣人究竟会导致怎样具体的后果,他只是有一种本能在告诉自己。

君王集权不可被动摇。

即便是春秋圣贤也不行!

……

第二十二章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而尹尚身为穿越者,对于天子和圣人之间的关系,自然有非常恰当的例子。

比如后世中某皇帝无比信仰圣人,那么就一定会被儒家士大夫阶层以下克上的反制,甚至用各种圣人之言进行绑架圣裁。

同时儒家还可以通过天人感应学说,获得天意的解释权。

届时。

所谓天子也就成了摆设。

毕竟儒家士大夫阶层自己都能通过天意去向整个天下传达意志,天子就连传声筒的作用都没了。

假设任由儒家持续野蛮扩张个几百上千年!

可想而知。

儒家最终会演变成儒教。

到时候出现个儒皇与天子共治九州的场面,或许都是有可能的。

而这也是东西方最根本的差别。

西方就是典型的神在王之上,王在法之下,所以才导致了宗教势力可以与皇权抗衡,甚至尤过有之!

反观东方……

皇帝绝对凌驾于圣人之上!

律法可以限制举世臣民!

但还没听说谁能依法把皇帝给办了!

在封建帝制王朝中,皇帝最多会给自己下个罪己诏,这就是九五至尊最为顶格的惩戒方式了。

或许正因如此。

在东方华夏,才没有产生一个足以蛊惑万方民众的神明。

说白了。

皇帝绝不会允许这么牛逼的神明存在,毕竟其自己就是以天子自居……

……

“接下来我们就要说到监管一批了!”

尹尚的茂陵制度进入了讲解的最后阶段。

杀一批,迁一批,再监管一批。

其中杀的肯定是极少数。

迁徙的是大多数。

而监管的则是一些当地的小士卿。

这部分人大多有着中原士族的名头,却远没有那么富,下辖食邑也十分有限。

那就没有迁徙的必要,留在当地进行管制即可。

“首先,在郡守、郡丞、郡尉之外,再设立一个监御史,专职监察官员的政策施行,以及监管当地的小士族别跟官僚吏目勾结!”

尹尚想了想,接着道:“其次,则需要再颁布一道法令,从制度的根本上解决地方士卿慢慢做大的问题……外加压制大秦原有的关中文武派系!”

设立监御史进行监管,肯定是权宜之计。

治标不治本。

至于压制关中贵族和军武勋贵,尹尚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

商鞅的军功爵位制度,但凡封侯就都有大量食邑。

军武王家一门双侯,已然具备了世家门阀的资本和名望!

传说。

后世的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其实都是大秦军武王氏的分支。

也就是说,武成侯王翦的旁支传承下去都能这么猛……若真让军武王家持续壮大,肯定是不利于帝国统治的。

至于历史上为何军武王家的嫡系未能传承下来。

原因很简单。

军武王家的第三代嫡长子:王离,其率领的长城军团,被项羽一战打崩了!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王离被项羽活捉后又处死,成为了军武王家最大的耻辱!

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

可王离率领的二十万长城军团,被项羽带领三万江东子弟用破釜沉舟的方式击败……

尹尚只能说,王离不配为武成侯王翦的嫡系子孙。

“御史监管,法令制度……”

扶苏先是自己思考了一下,尔后道:“夫子,监御史的官职很好理解,但什么样的法令制度,居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地方士卿持续做大?”

扶苏有些难以想象。

毕竟地方士卿往往远离朝堂中央。

正所谓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想从根本上解决地方士卿鱼肉百姓,壮大自身势力,实在太难了。

而皇权的加强是需要时间周期的。

现在始皇嬴政刚刚一统天下,对于地方上的影响力,自然有限。

但没关系,君威可以用法制进行延伸!

“很简单。”

尹尚想了想。转而道:“小儒生,你可知为何当年魏武卒能够凭借五万精锐,大破秦军五十万!然而后期的魏武卒却被大秦锐士给彻底碾压?”

扶苏本能的道:“将领之差……好像又有些不对,制度方面……”

扶苏终于有些后知后觉的发现。

他在军事上的了解,着实有些欠缺。

地宫之中的始皇嬴政也陷入了沉思,根治地方士卿做大的法令制度,那恐怕得无比细致和复杂吧!

……

第二十三章 夫子!当为天人矣!

尹尚温和的开始讲解道:“军神吴起是募兵制的开创者,他对于魏武卒确实是最为关键的灵魂将领,甚至于说魏武卒因他一人而强大,这句话也是对的。”

“但魏武卒在制度上存在着致命缺陷,亦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比如……魏武卒在立得军功以后,可以获得赐地赏宅,并且这些资产还能完整的过渡给立功者的下一代。”

“反观大秦的军功爵位制度,除了战死沙场者可以把爵位和资产完整留给子嗣以外,其余任何情况,立功者的爵位和资产都要代代削减!”

……

商鞅在设定制度层面,绝对是前无古人的典范。

尤其涉及到爵位传承。

其吸取了魏武卒军功制度的不足之处,进而有了大秦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

“魏国原本可供封赏的肥沃土地是相当有限的,结果吴起却规定所有立功者的爵位和资产都能完整传承下去,自然就会导致类似于世卿、世禄的情况出现。”

尹尚缓声继续道:“随着魏武卒的军功阶层越来越庞大,魏王真正能够用于封赏的土地就会越来越少,迫不得已之下,魏王就只能开始减少对于魏武新兵的封赏。”

“所以魏武卒的败亡,不仅是将领的素质问题,还存在着制度上的不可持续性。”

“而商鞅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却能够随着立功者的代代爵位传承中,收回一些土地,这就大幅度延长了制度的寿命。”

“以此为基础,便可设定新法:推恩令,所有地方留居的小型士卿家族都得严格上报嫡系和各个旁支的子嗣人名,大秦将废除儒家宗族制度中的嫡长继承制,进而把士卿家族的资产推恩向对应的当代子嗣。”

“在这个过程中,大秦自当收取旁支继承者的一定税负,充为国用!”

……

历史上的推恩令是专门对诸侯王用的。

而尹尚却为士卿家族设定了一个量身打造的推恩令。

商鞅的军功爵位制度强行规定让立功者的资产代代削减。

尹尚的推恩令却是让士卿家族中的庶子和次子,有了律法所保障的继承权。

首节 上一节 17/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七进七出入敌营,看呆曹操

下一篇:大明朱元璋:开局见证马皇后之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