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墓中讲课,始皇挖地道偷听

大秦:墓中讲课,始皇挖地道偷听 第127节

而李斯作为皇帝的白手套,或许表面上不敢忤逆嬴政之意,但私下李斯与王绾的政治利益乃是息息相关的,他们一定会共同密谋抗拒……

比如。

自募属官制度若是废除,多处地方郡县立马出现行政停滞,甚至是些许动乱!

那嬴政就必须得考虑现实情况,若是强行废除自募属官制度,大秦需要付出多少代价!

当代价太过高昂以后。

废除自募属官制度就必须放缓。

可问题就在于……

很多东西前期推不动,后期就会变得更难。

所以。

尹尚才提出了把察举台划归为御史大夫之属,用关中冯家去对冲关中王家!

这个时候。

李斯就会觉得皇帝在抬老二,压老大,此等混水李斯肯定是不会轻易去趟的。

庙堂如棋局!

尹尚选择了进三步,退一步。

废除自募属官制度,便是进三步。

把察举台划归为御史大夫之属,便是退一步。

即:先用关中冯家,把自募属官制度彻底废除,再将察举台办起来。

等关中冯家在这个过程中把该得罪的人都给得罪了一遍以后。

皇帝后续便可十分轻易的把察举台从御史大夫的手中给再度剥离而出!

无非就是流程上费了点事。

但庙堂改制的难度却可以降低数个档次。

很划算的买卖!

“夫子,那关中冯家的这个老二在您的棋局之中,岂非成了工具弃子……若冯去疾能够看出来……”

扶苏只觉尹公谋略无双,并且真的非常……无情!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尹尚做事,绝不会在意某几个人,或者哪个家族的委屈,他要的就是庙堂勤龙之制能够以最顺利的方式推行出去!

“冯去疾就算看得出来老夫之布局,他关中冯家的其余人也不可能全都慧眼如炬!”

尹尚漠然道:“当皇帝表现出重用关中冯家的态度之时,尤其是颁布全国的官员任免之权,皆划归为御史大夫之属以后!”

“老夫可以断定,等到了第二天,整个关中冯家都会门庭如市,车水马龙,给关中冯家送礼的人估计得踏破门槛!”

“这等光耀门楣的情形,试问关中冯家还有几人能够保持冷静?”

……

贵族在乎的是什么?

荣耀!

名望!

地位!

门楣……等等!

这些东西,贵族们趋之若鹜!

皇帝皆可一言而定!

“御史大夫冯去疾即便看清了老夫的布局,可他需要面对皇帝的态度,以及族中之人的骚动,还有那些排着长队的送礼之人……”

尹尚微微抬手道:“这三方形成的局势会把冯去疾给架起来,并推着他往前走!这就叫大势所趋,非人力所能阻也!”

扶苏:“……”

朝堂暗流会裹挟着人,己不由心!

但尹公显然是不屑去搞什么暗流的!

其覆手之间,必须掀起的是天道大势!

“小儒生,老夫【庙堂勤龙之制】的第一步:【家国之分】,需要把典客踢出九卿之列,委屈上卿姚贾和顿弱。”

尹尚进行阶段性的总结,道:“老夫的第二步:【废自募,办察举】,则需要把关中冯家作为工具弃子。”

“昔年,孝公用商鞅变法,强秦东出,力抗霸魏!然而……当秦惠文王继位之后,却立即车裂了商鞅,以平息旧贵族与老氏族的愤怒,维持朝局安稳!”

“同理,当皇帝把关中冯家架起来以后,【废自募,办察举】的仇恨便会由关中冯家承担……若有必要,始皇就得效仿惠文王,寻个由头,重惩关中冯家,再顺势把察举台从御史大夫的手中独立出来。”

“至此,才算走完了【庙堂勤龙之制】的第二步!”

……土.

第一百零一章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历史上的察举制,是由董仲舒提出。

而董仲舒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核心言论思想,那就是:诸子百家终归儒。

因此察举制首重德行!

按照举期分类,察举的科目可分为常科(岁科)与特科两大类。

岁科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

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

在上述科目中,以岁科为先。

其中又以【孝廉】一科为最重要。

特科中则以【贤良方正】为最重要。

当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意见,并强力推行了察举制之后。

地方高官每年都需要向朝廷举荐下辖郡县的贤德之人才,再由朝廷通过考核授予官职。

至此。

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

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

于是在汉武帝的强力贯彻下,察举制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儒家也因为【举孝廉】为核心的察举制,开始吸纳百家,壮大自身。

等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九品中正制横空出世。

依旧是由各州郡推举本地名望之士担任大、小中正,再经过朝廷颁布并宣示任命。

后续。

大、小中正就会对本州郡的才学之士进行考核,并分出九品之差,再送往朝廷的吏部作为擢选人才的依据。

而九品中正制的本质逻辑,其实是将官员选拔之权,从地方高官手中收回,进而转移到朝廷中央。

问题就在于……

负责选拔官员的大、小中正,基本上九成九都出自世家大族,没有士族身份,你连门槛都迈不进去!

久而久之!

世家大族就会开始论出身、看血统、讲背景,普通的泥腿子根本没法入他们之眼。

也就形成了历史上十分知名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阶级极其固化。

所以九品中正制又称门阀政治。

直至到了隋朝之后,开始实行科举制。

用几首诗词,大概可以形容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孟郊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还有北宋汪洙的【神童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从上述的三首诗可以看出。

黄巢是个分界线。

诚然孟郊在登科以后,一日便看尽了长安花,但唐朝关陇门阀政治的现实情况,就摆在那里。

李白、杜甫都很难在朝堂上有立足之地。

孟郊就更加不用说了。

因此。

孟郊的诗的主旋律,往往都是中下层文士对穷愁困苦的怨怼情绪。

没办法。

这就是孟郊屡试不第、仕途艰辛、中年丧子等生活遭遇决定的……

综上。

科举制度在士族门阀时代,选拔人才的作用其实是十分有限的。

在大秦就更加不用说了。

无论关中或者中原的底层百姓,能识字的家庭绝对是少之又少。

尤其是大秦……

首节 上一节 127/2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七进七出入敌营,看呆曹操

下一篇:大明朱元璋:开局见证马皇后之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