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第147节
岩壁下方,是一片向南倾斜的、覆盖着厚厚苔原和低矮植被的缓坡,排水性极佳。
而这片缓坡的尽头,不到一百米,就是那片高大茂密的云杉林的边缘。
这里,几乎完美地满足了他所有的要求!
林予安站在那面岩壁前,触摸着那冰冷而粗糙的岩石表面。
闭上眼睛,脑海中开始浮现出一幅清晰的蓝图。
他会先在缓坡上向下挖掘,建造一个半地穴式的基座,利用大地本身的温度进行保温。
庇护所的后墙,将直接利用这面天然的岩壁,坚不可摧。
然后,他会去森林里,伐取最粗壮的云杉原木,用它们来搭建庇护所的另外三面墙体,墙体不用太高,三到四层原木就足够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量散失。
在庇护所的一侧,他会用他在北坡采集的那种片岩,紧挨着木墙,垒砌一个高效的、带有烟囱的石制壁炉。
屋顶,则会从岩壁的顶部,以一个平缓的角度向前延伸,用更细的木材搭建檩条,铺上他那张巨大的防水布。
最后再覆盖上厚厚的苔原、泥土和青苔,做成一个既能防水又能提供极佳保温效果。
林予安不断的在脑海中认真地规划,自己究竟要建一个怎样的庇护所,才能安然度过这个冰封的冬天。
第四天。
清晨的阳光刚刚刺破海平面,林予安已经结束了他的检查陷阱的晨练,又是没有陷阱触发的一天。
他吃了一顿由温热贻贝肉组成的简单早餐,现在的身体充满了能量,精神也高度集中。
今天的任务非常明确,拆解缆绳,并为即将开始的庇护所建设,准备第一批最基础的材料。
他走到那块晾晒着缆绳的岩石旁,经过一夜干燥海风的吹拂,缆绳表面的水分已经蒸发得差不多了,摸起来干燥而坚硬。
先将缆绳完整地平铺在地上,戴上手套,仔细地观察着它的结构。
这是一种经典的三股尼龙缆绳,每一股又由数十根更细的纤维丝紧密拧合而成。
在末端,还能看到被热切割后融化的、防止散开的痕迹。
“要拆解它,不能用蛮力。”他对着镜头,用手指捻起一根独立的纤维丝。
“这些尼龙纤维非常坚韧,但它们的弱点是怕被单独挑断,我的目标,是在不破坏大部分纤维长度的前提下,找到它的‘解离点’。”
他选择在缆绳磨损最严重的一处,用那把大马士革猎刀的刀尖,像做给猎物剥皮一样认真,一根一根地挑断最外层的几股纤维。
当切口足够大时,他便能清晰地看到内部三股主绳的缠绕结构。
他找到了其中一股的末端,然后开始了他精细又耗时的拆解工作。
他的动作像一个耐心的手工艺人,逆着缆绳拧合的方向,一圈又一圈地将那些紧密的绳股解开分离。
这个过程很枯燥,需要极大的耐心,尼龙纤维因为长时间的受力变形,已经形成了一种“肌肉记忆”,稍一松手,它们就想重新拧合回去。
林予安只能用膝盖压住一端,双手并用,一点一点地拆分这些顽固的纤维绳。
每一次成功地分离出一根完整细绳,都会让他产生成就感!
最终,在耗费了近一个小时后,那段两米多长的粗缆绳,被他完美地拆解成了十二根更细但依旧坚韧的独立绳索,总长度超过了三十米。
做完这一切,他并没有立刻开始挖掘地基。
在动工之前,他必须先将主要的建筑材料,木材和苔藓,运输到施工点附近,完成备料阶段。
他从工具包里拿出那把锋利斧子,和三角锯,然后大步走进了那片近在咫尺的云杉林。
他的目标非常明确:寻找已经死去的、但树干依然直立的站立枯木。
他很快就锁定了一棵目标,那是一棵直径约二十厘米的云杉,树皮早已脱落,整个树干在林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灰白色。
他对着镜头,用斧柄的末端用力敲了敲树干,发出了“叩、叩”的、清脆坚实的回响。
“听这个声音,清脆不沉闷,说明内部腐烂程度很低,木质依然坚硬,这绝对是搭建庇护所的材料。”
“如果用湿木做建材,在庇护所建成后,随着内部温度升高,木材会因为水分蒸发而产生巨大的收缩和变形,导致结构松动漏风,而这种自然风干的枯木,尺寸已经非常稳定了。”
他没有选择那些直径超过三十厘米的巨木,他挑选的,都是直径在十五到二十厘米之间、适合作为墙体的笔直枯木。
选定目标后,他先在树干根部离地面约三十厘米的地方,从倾倒方向的正面切入一个约占树干深度三分之一的V形“导向口”。
然后,他绕到树的背面,在比导向口高出几厘米的位置,开始进行主切割。
三角锯在他稳定而有力的拉动下,发出“沙……沙……沙……”的规律声响,干燥的木屑不断地从锯缝中喷出。
当切割深度超过一半时,整棵树干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咔嚓”声,开始缓缓地向导向口的方向倾斜。
林予安立刻收起锯子,向后退开几步。
“轰——”
伴随着一阵树枝折断的声响,那棵灰白色的云杉枯木,精准地倒向了他预设的开阔地带。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森林里不断地回荡起这种切割声和后续用斧头清理枝丫的“砰砰”声。
他以极高的效率,放倒了八棵符合要求的云杉枯木,并将它们一一截成三米左右的、适合搭建墙体的标准长度。
然后用尽全力,一根根地将它们拖拽、搬运到森林边缘,整齐地堆放好。
解决了主要的木材问题,他又将目光投向了地面。
他需要大量的完整苔藓块,这些苔藓将作为填充物,塞进原木之间的缝隙里,起到密封和保温的作用。
他走到一片苔原层极厚的地方,用那把大马士革猎刀,像铲披萨一样,先在地面上划出一个半米见方的格子。
然后,他将刀刃水平插入苔原与下方土层之间,利用刀身的宽度,将一大片厚度超过十厘米的完整苔原连同下面的根系土层一起切割下来。
他没有直接将它拿起,而是像卷地毯一样,将这块方形的苔原小心地卷成一个结实的卷,这样既方便运输,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苔藓的完整结构。
当傍晚来临时,他已经在那片未来的施工点旁,堆起了一座齐腰高的原木堆,和十几卷如同绿色瑞士卷般的厚实苔原。
他站在自己一天的劳动成果前,虽然肌肉有些酸痛,但心中却充满了即将开始建设的豪情!
————
(今日万字第一更,求月票~~)
第161章 火攻的战略!
第五天
清晨六点三十分,天色依旧是深邃的墨蓝色,只有东方遥远的海平面上,透出一丝微弱的灰白色光芒。
林予安已经结束了他的例行巡查,他沿着海岸线布置的几个绊线陷阱,依然静悄悄的,连一根毛都没留下。
空军的一天,意料之中,他并不气馁。
十一月初的拉布拉多海岸线,陆地上的动物活动已经大幅减少,陷阱的效率本就极低。
他真正的粮仓,在那片潮汐涌动的大海里。
借着晨间低潮的黄金窗口期,他又去了一趟那片富饶的礁石区。
这一次,他的目标明确,动作也更加高效,再次收获了超过八十斤的肥美贻贝。
他将这些沉甸甸的“黑金”全部投放进了那个由他亲手改造的天然暂养池里。
看着池底密密麻麻、数量已经相当可观的活体储备,他心中没有一点关于食物的焦虑。
在接下来的至少一周内,他都无需再为每天的食物而分心。
做完这一切,他喝了些水,吃了几个昨晚剩下的烤贻贝,补充完体力后,便带着他所有的工具,径直走向了那片他早已选定,即将成为他新庇护所的地方。
他站在那面坚不可摧的花岗岩壁前,脚下是缓缓向南倾斜的缓坡。
他再次确认了庇护所的精确位置和朝向,然后从地上捡起一块尖锐的石头,在苔原上划出了一个长约四米、宽约三米的清晰矩形轮廓。
“开工。”
林予安低声对自己说了一句,然后脱下厚重的冲锋衣,只穿着一件贴身的抓绒衣。
他的第一步,不是挖掘,而是防火。
他要使用的,是高效的破土方法——火攻!但在使用火之前,必须确保绝对的安全。
他打算用斧子在刚刚划出的矩形轮廓外侧约一米宽的范围内,将所有的地表植被苔藓、低矮的灌木、杂草,全部清理得干干净净。
“情况比预想的要硬。”
他皱起了眉头,连续几天的晴朗天气,夜间的低温已经开始让地表的寒意向下渗透。
因为他不仅仅是砍掉植被,而是需要将地皮连同根系一起刮掉,直到露出下面不易燃烧的深褐色土壤,这条清晰的防火隔离带,将是他控制火势的第一道防线。
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防火带清理出来,然后才开始清理矩形区域内的表层植被,很快区域内的植被也被清理干净。
他转身走向森林边缘,开始收集大量的、相对干燥的枯枝和浮木,他没有选择那些粗大的原木,因为他需要的不是长时间的集中高温。
而是一场能够均匀覆盖整个地穴区域、燃烧时间足够长的地面火。
他像一只勤劳的工兵蚁,一次又一次地往返于森林和工地之间。
一小时后,他将收集来足以燃烧一下午的燃料,均匀地铺洒在那个被防火带包围的裸露地块上。
他铺得很有技巧,底部是细小易燃的枯枝,中间是中等大小的木块,最上面则架着几根较粗的浮木,以保证燃烧的持久和稳定。
他从口袋里掏出镁棒和刮刀。
“嚓!嚓!”
几下用力的摩擦,一簇明亮温度极高的镁屑火花便溅射在,早已准备好的桦树皮引火物上,桦树皮中富含的油脂瞬间被点燃,升起一小团橙色的火焰。
他小心地将这团火种,放置在燃料堆的下方,干燥的枯枝很快被引燃,发出“噼啪”的声响。
火势借助着稳定的海风,迅速蔓延开来,很快,整个矩形区域都被一层跳动的火焰所覆盖!
林予安没有离开,而是拿起一根长长的树枝,不时地拨动着燃烧的木柴,将燃烧得过快的边缘木柴推向中心,又将中心燃烧殆尽的灰烬拨开,让下方的热量能更直接地接触到土壤。
他能清晰地听到地面传来“滋滋”的声响,那是土壤中的水分被高温蒸发的声音。
一股混杂着草木灰和烤土的独特气味,在空气中弥漫,这场火,从上午一直燃烧到了下午。
当所有的燃料都已化为一层厚厚的,散发着惊人热量的红色炭火时,第一阶段的加热就已经完成,现在需要的是“焖烧”。
他走到之前剥离草皮时挖出的泥土堆旁,用一块大木板作为临时铲子,开始将那些潮湿的泥土,一铲一铲地覆盖在火红的炭堆上。
“噗嗤——”
潮湿的泥土接触到炽热的木炭,立刻爆发出大量的白色蒸汽。
上一篇:穿入港综:从十八岁开始逆袭人生
下一篇:东京:开局养成邻居丰满太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