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500节
产权主管方则只会觉得是我的景区牛逼,几乎都会产生那种你行我也行的居高临下外行态度。
然后把一个个景区收回去经营。
除了那些顶级出名的景区,大把从此一蹶不振、门可罗雀的案例。
当然景区这种商品,比制造业还是好打理些,毕竟产品硬实力摆在这里,曹随萧规的维护好就不会太差。
但在旅游景区还没这样产业化的八六年,让卫东几乎是非常特别的推出了个全新模式。
就是轻景区职能产权,重地方群众的开放景区模式。
在没有参照比较的时代,他这种做法别人根本看不出其中的狠辣之处。
旅游资源从国有景区被挤出来了啊。
至于未来,不是谁有钱谁就能说服带领群众么。
反正现在就是狠狠压制了相关职能部门,让利于地方群众。
真说这些景区的收益能对县里、地级市财政有帮助?
执掌这方几十年的老领导就再清楚不过了。
啥也不是,能指望这些清水衙门的赚多少钱?
图的都是各种拨款。
让卫东没要一分钱款项,一个多季度就搞定这条步道,更是明摆着会给周围公社大队带来收入变化,质的飞跃那种。
旅游部门怎么都不可能这么干,哪怕有点收益,也在各种“忙碌”中消耗掉。
断不会反哺到贫困农村地区。
同为六十来岁的老领导和让卫东,虽然在商州有天壤之别的地位差距,但对实际工作中的这点认知是一样的。
扶贫关我旅游、文教部门何相干,部门把控的这点权益是万万不会松手。
让卫东恰恰就是在八六年,这个旅游部门还啥也不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时候,稳准狠的用旅游开发总公司的身份砍掉开放旅游资源。
就那个白帝托孤的院子,一堆泥塑、展厅,就那点铁索拦江的景点算景区。
其他都交给周边地区公社大队。
包括这山巅的绝佳景色,不是景区的私家馆藏,直接分利给了人民群众。
所以这话在八六年,被老领导听见刚好合适。
一直要求让卫东为改革破冰,为这片贫困山区谋求改变的他,百分百的同意:“就这么干!旅游开发总公司就是用这种普惠于民的方式来开发景色,这是直接由市里面对全市旅游资源的调动配备,旅游文教部门管好自己那点铁饭碗吧。”
这点,在第二天前往小峡谷的“旅程”中就更加凸显了。
而痴道长展示的线路,恰恰也跟让卫东不谋而合。
因为按照让卫东的态度,这直接用游艇把游客送到脚下江边,顺着这边的山谷用索道把游客送上来,完全没法带动周围村民,甚至因为抢走了大量生意,没准儿以后会产生矛盾激化。
这时得了村民们禀报通知,痴道长摆出仙风道骨的姿态从后山过来。
就朝着后面最缓的山脊方向,悠悠然的拿个拂尘,踩着土路过来正要装着偶遇的说什么,就抬头看见老领导,愣住。
老领导也匪夷所思的看着这家伙:“你什么时候跑这里来了!”
在场,可能只有小蝶见过老爸和痴道长在那商州后山公园的接触。
看见这花白头发扎了髽鬏的老者,还忍不住卧槽了。
让卫东才有点内心卧槽,市中心山崖公园就在市里大院没多远。
这痴老道可以多少年都安稳的在上面写写画画,搞个破烂道观,没在前些年破四旧给收拾,说明他有点东西啊。
好在这家伙估计也是擅长张嘴就来:“修行之路长漫漫,心静神宁方致远,我想来这方灵山感悟已有多年向往,没想到付诸实施就能遇见村民说是受了政府所托,来开拓胜境山道,问道易,得道难,这路虽远,深得其道……”
让卫东卧槽之余再内心点赞,可以呀,能把此道彼道搅合成一道。
老领导明显是熟悉他这种东拉西扯的口吻,不受影响:“那好在哪里呢?”
道长恭敬:“法繁不省,道贵不减,这番作为不是为了私利求财,而是让更多人能体验悟道,更为沿途村民带来福泽,可以延绵多年,这才是兴旺之道,夔州一定能由此得福……”
这话说得真是纵享丝滑。
第556章 放水养大鱼
丝滑得老领导都笑了。
“你倒是旁观者清,现在对这一带地形很熟悉了?哪里的村民较多?”
道长缓过这口气,遂邀请到他的破道观喝茶。
估计是真没想到让卫东会直接带了这位来爬山,有准备,但不多。
顺着这山巅巴掌大的地盘后,山脊小路三四百米,下降不多的斜坡路,走着也不费力。
山脊上凸起的半边山崖,有个浅洞。
凑合着几块石头砌得像个人形,马马虎虎也算个供奉神像吧,心中有神就够了。
跟市中心山崖公园那个破道观的建造理念如出一辙。
不是很认真,反正主要靠忽悠就行。
只是这里还没来得及搞周边“建设”,除了靠山壁有个烧柴火的土灶和一口小锅子,其他啥都没。
让卫东都能看出来,这家伙可能晚上挤洞里,餐风露宿的袍子都破旧得很了。
拿两万块干这户外求生的活儿,也不容易啊。
可就这么巴掌大个地盘,居然现在也香火“鼎盛”。
插了好几组香烛,石头上搭了不少红布,还有些村民村妇在跪拜。
老领导刚有点皱眉,老道已经指着这边山下,连绵一线山村:“步行上来大约三四十里,穿行山林间据说还有不少摔跌伤亡,全靠修建步道上山,十几里地就能抵达。”
让卫东已经接过老耿他们的望远镜,使劲观察的是山村后方。
夔门峡口其实也是个支流交汇进长江的地形。
只是和江州等大多数是顺向的“Y”字形汇入不同,这里那条支流是反的。
所以奔腾到这里的长江在冲进峡口的同时,还反冲了些进支流河口。
那个铁索横江的峡口,要从白帝托孤的江心坐船才能抵达,跨过的就是这河口。
于是这种反流的情况,往往会造成河口水流回旋。
看似平静的水流下暗流涌动,敢随便下河游泳凶多吉少。
这片乡村就隔着河对岸景区上游一两公里。
水势缓和得多。
老耿看了低声:“这对岸比之前那个好。”
让卫东不好说这对岸的河滩,在大坝蓄水之后肯定要被淹。
只能勉强摇头:“做旅游,要让游客能在船上看见城,在城里看到夔门美景,这都到支流里面来,谁都不知道啊。”
说到旅游,就没人比让卫东更懂,所以建筑指挥长马上开始观察远处那个景区对岸。
他的思路就是先提出自己该提出的意见,但上级要求必须在这里,那就排除一切问题去实现。
让卫东正看着这片琢磨,秦羽烨终于跟过来。
没带摄像机主要是问情况:“走不走,现在已经下午两点过,如果再不走,天黑之前就没法下山,这山上没有住的地方吧。”
说着还顺口:“他们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没那么累,但要小心得多,难道你准备从这里下去,挂个钢丝就能滑下去?”
她指的是旁边个角落,恰恰是她走过来的角度才能看到,有条被树木植被遮挡的山沟,又陡又直的下山,然后到山底要经过一段平缓地段才到村落。
正因为陡峭,爬山上来都不现实,所以村民们都要绕行几十里路才能到山脊过来。
但缆车可不就恰好是擅长穿越这种陡峭路线。
让卫东甚至隐约想起来,税务大院有不少来这里玩过的闲聊提起,坐了什么缆车,下来还要走一段才到观景台,莫不就是这。
这山巅之上,就这么巴掌大一块地方,无论是来时山脊,还是侧面深谷,都上来都不用走。
唯有这后路山脊。
况且让卫东最早考虑的,景色再美,赚钱的根子还是要把人留下来,无论是道观、民宿,农家乐,都要到这边才有地块修造。
连忙叫了机械厂的几位过来,他们粗略一看就觉得这里更有搞头,缺点就是那边落地是能步行几百米去村庄,但村子到景区又有段距离。
让卫东知道这里会有提高水位,但具体到哪里,这段距离又怎么解决,一概茫然。
但这时候起码已经能到山巅,缆车不过是扩大旅游资源,全国还没到那么多人都能旅游的年份,慢慢来。
摆出甲方的姿态:“这就是你们考虑的方案了,我倾向于在那个景区对面修建古城,沿河过来一两公里,难道在这里修座桥公路到村庄,或者直接做过江索道,哪个更价廉物美,更有景区乐趣,做出不同成本价位的方案来给我。”
原本只是国营三线机械厂的工程师,还真是经历了电梯厂和老耿他们打交道,有了点服务意识,更对让卫东这大股东态度不同。
连声说好。
他们就要留在山巅陪老道了,本就带了简易雨披之类有跑野外的经验。
让卫东过去给老领导和痴道长说了这初步想法:“时间关系我们先走,这里拜托道长,照顾下施工人员,等这索道建起来,就等于是个开机就不停的运输机器,可以源源不断的把砖瓦沙石运上来,在这里展开建设,先修座能住人的道观,越古色古香有历史气息越好。”
痴道长明显没见过缆车,对抱索式座椅缆车更没概念,听让卫东比划了还是有种哇,机械仙路猴赛雷的惊叹。
让卫东扶着老领导下山时,才轻描淡写的提到:“我在山崖公园见过道长,但既不知他姓甚名谁,也不知他过往行径,只觉得他没那种和尚道士只为修大庙的贪婪,就怂恿他来这山巅搞点场面,毕竟解决住宿问题才是这里可以吸引人,不用这么非得一天往返的关键,但我是真不知道他已经在这里搞成这样。”
其实刚才考虑过,到底要不要说这点隐情。
最后让卫东还是决定保持自己的态度,坦诚面对所有事。
只是那两万元就不用提了。
唯一的现场目击者这时候还是没选择坑爹,保持呆呆的表情没吭声。
老领导哈哈笑两声:“我说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他本来是二中的老师,……”
让卫东也没得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光上来看看景色是不够的,还要叠加些其他东西,总之一句话,想方设法把人多停留下,这就是夔门要跟小峡谷联动起来的原因。”
老领导受制于时代限制,肯定觉得匪夷所思:“小峡谷和这里联动?隔着几十公里呢!”
三峡两百公里长,后半段属于邻省,都差不多是两个县的地盘。
邻省后来有两座大坝打底,收益还是不错的。
上一篇:和女神同居后,我激活了奖励系统
下一篇:从零开始开荒,打造最强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