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滩崛起的百年豪门 第465节
“等等。”陈光良忽然回头,语气变得郑重,“再加一条——密切关注战场局势。如果战局对埃及不利,苏伊士运河恐怕不是短期关闭,很可能要长期绕行好望角。让他们在签租约时留个心眼。”
“明白!”陈文博用力点头,心中愈发佩服——伯父不仅预判了运河关闭,连后续局势走向都考虑得如此周全。
待陈文博离开,陈光良走到书桌前,铺开一张世界航运地图。他用红笔在苏伊士运河处画了个叉,又沿着好望角画了一条航线——从波斯湾到欧洲,绕行好望角比走苏伊士运河多了近 5000海里,航行时间至少增加 10天,运费暴涨已成定局。
“本月日本还要交付两艘 21.3万吨级油轮,上半年就能有 7艘 VLCC投入运营。”陈光良喃喃自语,手指在地图上的波斯湾与鹿特丹港之间点了点,“按现在的行情,运往欧洲的原油运费至少能涨到 20-25美元/吨,一艘 20万吨级油轮一趟运费就是 400-500万美元,简直是移动的印钞机。不出两年,就能回本一艘新船。”
他太清楚苏伊士运河关闭的影响会持续多久——前世这场关闭长达八年,期间运费虽会在暴涨后略有回调,但始终高于正常水平。而环球航运这 800万吨新运力,恰好赶在运河关闭前投产,既能第一时间抢占市场,又能凭借与埃索、德士古、壳牌等石油巨头的长期合作,锁定稳定订单。
“70年代初要把船队扩充到 2000万吨,70年代末再逐步减船上岸。”陈光良在笔记本上写下计划,笔尖顿了顿,“70年代初期的时候债务也该还清了,2000万吨船队,总价值至少 25亿美元以上。”
想到这里,他忍不住笑出声。前世包宇刚在 80年代初才将船队规模做到 2000万吨,且掺杂大量贷款与合伙股份,身家被媒体估为 10亿美元便已是华人首富。而这一世,他不仅提前十年实现目标,更凭借精准预判,将希腊、日本船东的市场份额抢到手,未来的财富规模,将远远超过前世的任何一位华人船王。
回到娱乐室时,麻将局已经暂停。严人美第一个迎上来,语气带着担忧:“是不是香港的事情有变化?”最近香港局势紧张,她始终担心留在香港的四个儿子。
“不是坏事。”陈光良笑着坐下,端起蒋梅英递来的凉茶,“中东打仗了,苏伊士运河关了,咱们环球航运的机会来了。”
严人美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脸上瞬间绽开笑容:“真被你说中了!那运费岂不是要翻好几倍?”她知道环球航运的扩张计划,之前还为高负债忧心忡忡,此刻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何止翻倍。”陈光良喝了口凉茶,“绕行好望角成本大增,运费至少能涨到 25美元/吨,以后咱们家的油轮,跑一趟就能赚几百万美元。”
蒋梅英立刻打趣道:“这么说大房要更有钱了?大姐,既然如此,接下来打牌可得玩大点,别总跟我们小打小闹了。”
严人美嗔了她一眼,又看向陈光良:“你别听她的,小赌怡情,大赌伤身,咱们家人可不能沾那些坏毛病。”
“就是因为是自家人,才不用客气啊!”蒋梅英拉着奥黛丽赫本的手,“赫本你说是不是?钱在咱们自己家流转,输赢都是自己人,多有意思。”
奥黛丽赫本笑着点头,眼中满是温和。司叶子则抱着小女儿走过来,轻轻拍了拍陈光良的肩膀:“不管赚多少钱,你也要多休息,别总想着工作。”
陈光良握住她的手,又看了看围在身边的妻子们,心中满是暖意:“好了好了,不聊工作了。等会儿咱们去甲板上活动活动,游泳、晒太阳,晚上让厨房做海鲜大餐,好好庆祝一下。”
他知道,香港的局势仍未平息,商业上的挑战还有很多,但苏伊士运河的关闭,无疑为环球航运打开了新的局面。
而身边这些家人的陪伴,便是他在商海沉浮中最坚实的后盾。
苏伊士运河的冰封,像一块巨石投入全球航运的湖面,激起的巨浪让所有玩家都措手不及。
6月的红海,沉没的货轮在运河航道里堆叠成“钢铁礁石”,埃及军队的坦克在西岸沙丘上架起炮管,以色列战机则在运河上空盘旋——这剑拔弩张的对峙,让全球船东彻底放弃了“短期通航”的幻想。
世界各大船东纷纷开始坐地起价,中东运往欧洲的运费从6美元每吨很快涨到26美元以上,而运往美国纽约的则已经涨到30美元每吨。
此时的“英美号”超级游艇,正劈着日本海的浪花朝横滨港驶去。
船舷两侧的浪花被船头剪开,在阳光下泛着碎金般的光泽,甲板上的卫星天线不停转动,将全球各地的电报源源不断地传入通讯室。
陈光良站在舰桥旁,手里握着一份刚发来的电报,嘴角噙着一丝笑意——那是陈文铭从纽约发来的捷报:“已与埃索、德士古、莫比尔签订短期租赁的合约,30-32美元/吨,覆盖 5艘 VLCC,及4艘15万吨、4艘10万吨的庞大油船的合约。”
“美国那边搞定了,欧洲呢?”陈光良转身问身后的秘书。
秘书立刻递上另一份电报:“光聪先生从伦敦发来的,和壳牌签了 2艘VCLL船的合约和2艘13万吨油船26美元/吨.”
陈光良点点头。
一名电报员拿着刚打印出的纸张快步走来:“先生,日本山口轮船和日本邮船的紧急电报,说要在横滨港等您,想谈 VLCC租赁的事。”
“知道了。”陈光良接过电报。
他揉了揉眉心,心里清楚日本船东的急迫——日本 95%的原油依赖中东进口,运河关闭后,运往欧洲和北美的原本 15天的航程被拉长到 30天,现有油轮根本无法满足炼油厂的需求。
船是可走资产,哪怕亚洲也不可能独善其身,航运的价格同样暴涨。
但他也有顾虑:上半年下水的 7艘 VLCC已全部租给欧美石油公司,因为和欧美做生意赚的更多;但是,陈光良一向重视和日本商界的关系,而且日本航运虽然租赁费不高,但胜在租赁的吨位大;而且和日本航运合作愉快,又会影响到日本造船厂、日本银行对环球航运的好感。
“给文博发报,让他先去三菱重工等船坞盯着,确保下半年的 9艘船能提前可以交付。”
秘书刚要转身,陈光良又补充:“再给光聪发个消息,让他从吉达港调 2艘 10万吨级的油轮去日本应急,先稳住日本船东的情绪。”
他知道,日本是环球航运的“造船基地”,三菱、川崎、住友都是关键合作伙伴,不能因为短期租金利益,断了长期的产业纽带。而且日本炼油厂若因缺油停产,会影响全球化工品供应链,最终还是会反噬航运市场——这盘棋,要走得远,就不能只看眼前的得失。
三天后,“英美号”缓缓驶入横滨港。港口码头上,山口轮船社长吉田一郎和日本邮船社长佐藤健早已带着团队等候,两人穿着笔挺的藏蓝色西装,手里捧着烫金的邀请函,脸上满是急切。
刚踏上码头,吉田一郎就快步上前,用带着口音的中文说道:“陈先生,这次一定要帮我们!日本的炼油厂已经开始限产了,再没有油轮,整个日本工业都要停摆了!”
佐藤健也跟着附和:“我们愿意出更高的价格,甚至预付租金,只求能租到 5艘 VLCC!”
陈光良笑着摆手,引两人登上“英美号”的会客室。侍女端上刚泡好的抹茶,陈光良端起茶杯,缓缓说道:“吉田先生,佐藤先生,不是我不肯帮,上半年的 7艘船已全部租给欧美石油公司,合约都签了,总不能违约吧?”
两人的脸色瞬间黯淡下来。佐藤健咬了咬牙:“那下半年的船呢?我们可以等,只要能订到,租金随便谈!”
陈光良放下茶杯,目光扫过两人紧绷的脸庞,语气放缓:“下半年我们有 9艘 VLCC交付,可以全部租给你们。而且,我还从其它小吨位船只调给日本,这种船速快,可以尽快保证石油抵达日本。”
这话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吉田一郎和佐藤健的眼睛。
“好好,陈先生果然是我们日本的好朋友!”
稍后。
陈光良在陈文博的陪同下,来到三菱重工的横滨造船厂。车间里的焊花像暴雨般飞溅,,推着钢材在生产线间穿梭。渡边社长陪着陈光良走到一艘即将下水的 VLCC旁,指着船体上的“环球号”字样骄傲地说:“陈先生,按您的要求,这艘 21.3万吨的船提前了 18天完工,住友的特种钢材供应很稳定,第三条生产线已经投产了。”
陈光良伸手摸了摸船体的钢板,冰凉的金属触感里透着工业的厚重。他抬头望向远处的船坞,那里还有 1艘 VLCC正在建造,龙门吊的钢铁臂架在阳光下划出巨大的弧线——这些钢铁巨轮,将是环球航运掌控全球原油航线的底气。
“很好。”陈光良转身对渡边说,“渡边先生,这些船只一旦建成,将租给山口和日本轮船两家公司,能大大的缓解石油供应日本的紧张感。”
渡边的眼睛瞬间亮了,说道:“陈先生不亏是我们日本的好朋友,这些船下水,简直让日本石油不再紧张!”
如果没有这位在去年初和今年初的大手笔造船,日本造船厂也不会想着提高效率,扩充船坞等。那么叫今年发生这样的事情,日本石油必然会成为国内经济的隐患。
一天后,“英美号”的甲板上举办了小型晚宴。
吉田一郎、佐藤健、渡边社长等人都来了,众人围着餐桌举杯,香槟的气泡在杯里翻腾,映着远处横滨港的灯火。陈光良举起酒杯,对着满座宾客笑道:“为了环球与日本的合作,也为了苏伊士运河关闭后的航运新局,干杯!”
“干杯!”众人齐声响应,酒杯碰撞的清脆声响,在日本海的夜空中久久回荡。
此时的世界各国都在寻求‘运力’,石油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最重要的资源,而油船在商船的比例更是显著提高,约占三分之一。(1930年,世界油船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1/10)
《华尔街日报》的最新报道标题:“环球航运锁定日本市场,下半年 9艘 VLCC出租,全球运力掌控力再升级——这家华人船公司,已成苏伊士运河关闭的最大赢家。”
而陈光良站在“英美号”的甲板上,望着漫天繁星,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栏杆。
他知道,这只是航运狂潮的开始,接下来的几年,他要借着这波红利,将环球航运的船队规模推向 2000万吨的巅峰,让华人船王的名字,永远刻在全球航运史的丰碑上。
第466章 抄底抄底
陈文恺在观塘的美的大厦实验室里,正在和‘盒式磁带录音机’研发小组一起讨论。
自从1963年荷兰飞利浦发明音频盒式磁带录音机后,美的电器便积极加入这方面的研发,准备生产香港的‘盒式磁带录音机’。
“试一试”
“好”
伴随着盒式磁带插入录音机后,里面传来事先录制好的声音。而这个黑黑的盒式磁带录音机的形状类似方方正正的盒子,还设计了一个手提把手。
这个时期的盒式磁带录音机,并不是作为主流音乐播放器,更多是用于‘录音’,记者的用途更普及。
“四十五分钟立体音乐,结束!”
伴随着磁带用完,陈文恺露出笑容,虽然这块产品并没有什么突破太多,但至少美的电器已经可以生产出来。
“采用金属磁粉,频响达到了20kHz,非常的棒!”
美的电器负责人陶云,马上说道:“陈总裁,要不要正式投入生产?”
如今美的电器每年出口欧美的收音机高达100万台,但毕竟是组装;除此之外,产品还包括电话机、电风扇等,其中电话机已经有一些专利和技术积累。
而真正投入最大研发力量的,当然还是属于这款盒式磁带录音机。
陈文恺说道:“生产,争取明年初就上市,这是我们美的电器打响技术产品的第一炮。当然,盒式磁带录音机的高保真效果,要继续攻克。”
“好”
走出美的大厦,陈文恺的保镳便将他严密的保护起来。如今香港危机四伏,虽然长江工业集团早在年初便实行一系列措施,工人们的福利得到较高的提升,所以哪怕有人煽动,也没有产生什么浪花,所有工厂每天都是正常生产;但外部环境的危机四伏,还是让陈文楷的保镖们如临大敌。
“父亲告诉我们,这是历史的必然过程,但只要我们坚信香港的前景远大,眼下的便不是困难,而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件!”
想到这里,陈文恺露出笑容,然后钻进车里,朝着下一个工厂赶去。
最近长江工业集团的喜讯不断,华泰集团旗下的电机公司,在高性能马达上,取得很大进展。陈文恺明白,这是父亲长年支持投入研发的结果。
早在五十年代初中期,华泰玩具便开始生产轨道火车玩具,同时也成立了‘华泰电机’,专门从事小马达的研发和生产。
经过多年的积累,这家电机公司已经逐渐拥有全球第一梯队的技术水平,而即将突破‘高性能马达’这一关,便是最好的证明。
高性能马达,不仅可以用于玩具商,还能用于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等上面。
“该向父亲建议,进一步投资研发游艇发动机和玻璃钢技术了!”此时的陈文恺,也是对科技产业投资的热情很大。
香港理工学院在陈氏家族的赞助下,已经开始陆续为香港培养各式的人才。再加上此时香港炒地产不是那么火热,工业依旧是社会认可的支柱产业,排在地产前面。
深水湾79号别墅。
陈文杰一家五口、陈文铭一家四口、陈文恺一家四口,陈文胜及怀孕的妻子,至于陈光良夫妇及女儿陈梦怡则不在香港。
陈文杰和庄元贞夫妇,拥有两儿一女,女儿是排行第二;
陈文铭和安书慧夫妇,有两个儿子;
陈文恺和方怡夫妇,有一女一儿,女儿是老大。
陈文胜和林美月,刚刚结婚不久,林美月已经怀孕。
当晚陈光良、严人美、蒋梅英等都不在香港,而杨慧则早已经不管这些事情,安心养老。所以,主持家庭会议的是老大陈文杰。
“鉴于香港目前的动荡,这个暑假我希望有两房妇女和孩童去新加坡那边暂避一段时间。但又不能全部去新加坡,个中缘由就不必解释了,你们应该明白。”
除了香港,大房一脉从不在海外全部聚在一起,这是传统。
当然像二房、三房、四房,自然没有这些规矩。
陈文胜马上说道:“美月怀孕了,我觉得在石澳别墅里养胎,挺好的,不想折腾。”
陈文杰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陈文恺马上说道:“我觉得香港挺好的,没有必要去新加坡,再说我们住山顶,安全性不错,我们也不去新加坡。”
陈文杰也点点头,充分聆听弟弟们的意见,不做‘一言堂’的大哥。
陈文铭马上说道:“老大正好去新加坡视察项目,就带着嫂子和三个侄子们,稍后我再带书慧他们去新加坡。”
陈文杰这才说道:“你先带你嫂子和三个侄子走,我晚点带弟妹和两个侄子过去,那边都已经安排好了,最迟可能12月底才回来。”
“还是大哥考虑的更周到”
有些话不能直接说,但他们兄弟都知道,这是根据父亲一向谨慎原则,传下来的作风。
陈文杰随后说道:“总之我们四兄弟以前该怎么工作,还是继续怎么工作。父亲说过,这个事今年会过去,也没有那么可怕。”
上一篇:重生华娱,95小花养成日记
下一篇:恋综:直播下头男,都选我干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