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女魔头的心魔 第642节
“……”
陈墨心里咯噔一下。
闾怀愚疑惑道:“纣王是谁?老臣还从未听说过历史上有这般人物。”
太子瞥了陈墨一眼,说道:“这是……是本宫从一本杂书上看来的,应该是杜撰出来的,并非史实……”
“那纣王昏庸在哪?”闾怀愚追问道。
太子对这老头有种打心眼里的畏惧,结结巴巴道:“纣……纣王暴虐昏庸,残害皇后,追杀太子,不念夫妻情分,不顾父子伦常……”
“置朝政于不顾,致使御案生尘,朝纲紊乱如乌云蔽日,国势衰颓如大厦将倾……”
陈墨揉了揉眉心。
这都是《封神演义》里的台词,他就是随口一说,没想到太子还真听进去了。
而闾怀愚听到这话,却如遭雷击,如同雕塑般愣在了原地,如同寒潭般的眸子掀起波澜,袖袍下的手掌猛然攥紧。
“不念夫妻情分,不顾父子伦常……确实,确实是个昏君啊……”
其余大臣也察觉到了不对劲。
怎么感觉这段话像是在影射什么似的?
就在这时,皇后开口道:“好了,言归正题……罗佥事,陈墨是你的下属,你对这案子也了解最深,觉得应该如何是好?”
罗怀瑾想了想,说道:“以陈墨的过往功绩和实力,完全有资格进入麒麟阁理事,恰好如今火司千户之位空缺,臣提议,将陈墨提拔为天麟卫千户,掌管火司大小事务,这也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出他的能力。”
“臣附议!”
“臣附议!”
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的官员们纷纷出言附和。
而六部大臣却集体失声,尤其是严沛之、冯瑾玉等人,丝毫没有跳出来反对的意思,似乎也默许了此事。
庄景明眉头微皱。
其实陈墨进不进麒麟阁都无所谓,不过是个五品武官,对他来说微不足道。
但是自从上次姜望野和陈墨在宫中发生摩擦后,便对其恨之入骨,甚至还惊动了姜家家主,要求他尽快想办法解决此事,必须让陈墨从长公主的视线中消失。
“说的倒是轻巧,现在连太子都站在他那边,老夫能有什么办法?”
“上次因为楚珩的事情,已经碰了一鼻子灰,如今更是众望所归,跳出来反对还不是自找苦吃?”
庄景明心里暗暗嘀咕。
可要是什么都不做,姜家那边也不好交差,一时间陷入了两难……
……
……
待到朝堂安静下来,皇后清声道:“既然没人反对,那就按照罗佥事所言……”
她刚要将此事拍板,却听庄景明咳嗽了一声,抬腿走出班列,拱手道:“殿下三思。”
皇后微微挑眉,“庄首辅有意见?”
庄景明摇头道:“陈副千户厥功至伟,担任千户一职,臣毫无意见……只不过凡事都要讲究规矩,陈副千户在短短半年内便连升三级,已经违背了‘限年’和‘限资’的规定。”
“况且殿下别忘了,当初您可是亲口所言,惩罚他‘半年内不得晋升’,岂能朝令夕改?”
“不管怎么说,也该等到明年磨勘之时再做决断吧?”
庄景明的想法很简单。
一个字:拖。
距离下次磨勘,也就只剩下大半年的时间,对于皇后来说,完全没必要急于求成,而他这边也能给姜家一个交代。
至于后面的事情,谁也没法预料,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了。
“庄首辅说的没错,当初陈墨和楚珩爆发冲突,本宫确实提过半年不能晋升……”
庄景明刚要松口气,却听皇后话锋一转,道:“但那时还不能断定楚珩有罪,而且本宫也没想到,陈墨会成为大元最年轻的宗师。”
?
庄景明愣了一下,疑惑道:“什么宗师?”
陈墨一直在默默听着两人对话,自然明白皇后的意思。
这一刻,气息不再掩饰!
轰——
伴随着滚滚雷音,赤、金、青三色焰浪从体内汹涌而出,在周身熊熊燃烧!
衣袍猎猎,黑发狂舞,气焰冲天,竟恍若神魔一般!
恐怖气息让空气几近凝结,好似一座无形大山压在众人肩头!
这是……
宗师之威!
“本宫确实是食言了,但那又如何?”
在所有人骇然的目光中,皇后淡淡道:“欲得补天之石,须辟登云之径,非常之才,当以非常之礼待之……难道庄大人觉得,二十岁的天人宗师,当不得这火司千户?”
第321章 皇后:这个千户陈墨当定了,谁赞成?谁反对?
金銮殿内死寂无声,针落可闻。
群臣目瞪口呆的望着太子,神色满是不敢置信。
从太祖开国之日起,便定下了“皇权天授”的基调。
这个所谓的“天”并无具象,而是代表着宇宙秩序的绝对权威,皇帝则是“天”在世俗的代理人,承接“天命”治理万民。
天命和皇权彼此绑定,早已密不可分,而太子此言,无异于在瓦解皇室的权柄!
站在最前列的老臣们眉头紧锁,心中泛起惊涛骇浪。
太子尚且年幼,口无遮拦,偶尔说错话倒也实属正常。
可方才这番言论,条理清晰,头头是道,单凭那句“人言不足信,天命不足畏”,就不可能是出自太子之口,十有八九是有人教他这么说的!
目的是什么?
如今朝堂中多名官员折损,要职悬而未决,难道是想借着这次机会来个大洗牌?
几人目光隐晦的看向那道竹帘。
“殿下慎言!”
礼部尚书丁毅率先打破沉默,沉声道:“储君乃是天命所归,岂能逆天而行,如此一来礼法纲常岂不是全都乱了套?!”
宗正寺卿梅忠苍白胡须抖动着,颤巍巍出列:“太祖遗训昭昭,‘天命即国本’,若无天命护持,江山何以传承千秋?此乃大元立朝之根脉啊!”
说罢,还匍匐在地,高呼道:“臣以宗庙社稷请命,请殿下收回此言!”
哗啦——
丹陛下,群臣如潮水般伏倒,谏声如雷:
“天命不可违啊!”
“此乃亡国之言!”
“请殿下即刻收言!”
闾怀愚站在最前方,魁梧身姿纹丝不动,面色冷峻,斜眼打量着众人。
这群老家伙平日里稳坐钓鱼台,一副天塌不惊的模样,如今涉及到切身利益,全都急不可耐的跳了出来,思之令人发发笑。
太子被这阵仗吓了一跳,身子不由得往后缩了缩。
他自己也没想到,只是说了几句心里话,便能引起如此激烈的反应。
“肃静!”
金公公的声音在众人耳畔炸响,震得耳膜一阵刺痛。
喧嚣吵嚷的金銮殿这才安静了下来。
竹帘后,皇后淡然的声音响起:“闾太师,这些话是你教的?”
“……”
好大一口黑锅扑面而来。
闾怀愚眉头抖了抖,自然不愿意去接,摇头道:“老臣只讲治政,礼教一直是詹事府负责,而且最近忙于政务,还未得空进宫为殿下讲学……”
詹事府是东宫官署,这是又把皮球踢了回来。
太子犹豫片刻,主动说道:“这不是谁教孩儿说的,而是经历了祠庙动荡后有感而发……儿臣稚言无忌,还望母后莫怪。”
皇后沉吟道:“太子心性尚未成熟,又刚刚经历生死危机,能强撑着来上朝已是不易,岂能苛求太多?想来诸卿也是能够理解的。”
年纪小就是最好的护身符。
两人一番对话,便轻飘飘将那堪称“大逆不道”的言论消弭于无形。
丁毅微眯着眸子,说道:“殿下作为国之储君,上承宗庙之重,下孚兆民之心,言行举止当合礼法,不得轻忽失仪。还望殿下日后能养德修身,谨言慎行。”
“丁大人所言有理。”皇后说道:“这位是礼部主官,太子以后对于礼法有不懂之处,都可以向丁大人请教。”
丁毅闻言面露得色,腰杆都挺直了几分。
三公之中,太师实政,太傅授学,太保护身。
其中太傅、太保之位空缺已久,丁毅自然也动过心思。
作为礼部尚书,本就是中枢重臣,但距离更为核心的三公和首辅还是差了一步,那才是荣誉和地位的巅峰!说是一人之下都不为过!
而这次就是个难得的好机会!
“儿臣晓得了。”太子打量着丁毅,说道:“其实儿臣本宫对丁大人印象颇深……”
丁毅心中更喜,刚要顺杆往上爬,却听太子继续说道:
“当初在大祭之日时,本宫刚点燃祭炉,就听这位丁大人高喊着什么青烟凌霄、河清海晏之类的,然后祠庙就炸了,本宫还以为你是在给别人传递信号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