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综武:被邀月捡到,成移花宫少主

综武:被邀月捡到,成移花宫少主 第541节

“关于儒家,赵公子从孔生开始…………”

朱标这一次将他与赵辰之间的谈话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

这一下,朱元璋当真有些震惊了。

真是没想到赵辰竟然看的这么透彻,而且还是在小时候就看透了,难道当真如金榜所说生而知之吗?

难怪丰州基本没有儒家子弟。

要知道即便是他,当初建立大明之前他只是一个泥腿子,根本没有读多少书,他深知想要挑起大局一定少不了足够的文化修养来服众,所以他不断努力学习,提高个人素质和眼界。

朱元璋小的时候是放牛娃,没读过什么书也不懂太多道理,只认得几个字而已。此时的朱元璋对未来没有太多打算,每天只担心能否填饱肚子。

后来,在他十七岁那年,元朝发生了大面积饥荒,朱元璋不得已做了和尚,每天找人化缘讨些食物充饥。

朱元璋这段经历让他改变了原先对世界的看法,他接触到了更多的人群,文化格局也有所改变。

化缘的经历让朱元璋接触到了起义军,他表现突出,许多人愿意追随到他的麾下。在起义过程中,朱元璋遇到了一位儒学大家李善长。

他为朱元璋后来的统治思想奠定了基础,让朱元璋明白儒家思想对国家的重要性。此后,朱元璋开始广纳贤士,扩大自己的势力。

可以说,朱元璋也是在加入起义军之后,开始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

之后仁政的文化格局初步确立。

登基之后,朱元璋深知底层百姓的不易,他也明白百姓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但是,朱元璋确实在他的洪武时期内,大力复兴儒学,尊重读书人,重用读书人为官。

可以说是竭尽所能地对这些传统知识分子进行尊重与照顾。

那么是不是说儒家是不是又如同在大宋一样,春天来了呢?

答案并不是,朱元璋一系列对读书人、对儒学的重视尊重,看似重视儒家,本质的目的只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让天下人都臣服于他而已。

这也算是先前众多皇帝惯用的手段。

而且经历过宋代之后,几乎所有的传统儒家读书人所必学的科目并就是理学。

元朝时期有蒙古人统治中华大地,他们对于诗书礼仪并不重视,甚至曾经一度想过要将所有的汉人全部杀光,从而在汉人的土地上种植牧草用来放羊。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作为一个特征鲜明的汉人政府,朱元璋所做的为万众期盼的事情,那边就是复兴儒学。

在蒙古人的统治之下,儒学完全没有任何上升的通道。

因此朱元璋要想获得当时的读书诗人的支持,就必须表现出一种对儒学的肯定。

为了达成一种统一的国家意识,朱元璋需要一种强有力的文化,作为官方主导文化,而理学正好提供给了朱元璋这样一种强有力的文化基础。

在理学的诞生之时,就有着极为严密的逻辑,理学之中极度强调君主,处处宣扬着君主王权的至高无上,这也自然就让理学受到了当时的统治者的青睐。

而在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还面临着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元朝六十余年的统治所带来的一种精神上的认可。

虽然元朝的统治不得人心,但是在士大夫们的眼中,元朝仍然是中国的正统王朝,其正统性地位难以撼动。

为此,朱元璋需要一种与元朝不同的文化与之抗衡,从而建立起属于明朝的国家意识。

这个时候,儒家这种理学思想就当真是难能可贵了,也是因此,朱元璋才会直接拿过来用,这样一种文化不用白不用。

不用才是傻子吧!

于是朱元璋便迅速地确立了理学在明朝的地位,从此明朝的各个阶层,不论是生活礼仪还是政治制度,乃至于生活用品,吃穿用度,都有了严格的规定。

没有特殊原因,不得轻易变更。如果出现了一丝丝的越轨,极有可能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惩罚,甚至在最为严重的时候,直接就是以谋反的罪名被朱元璋处死。

求自动订阅……………………………….

第七百八十四章 悲哀的时代局限者

可以说,之所以孔弘绪这位衍圣公有这么特殊的地位,以及孔家的超然地位全都是朱元璋给的。

也是天下读书人给的。

正是因为如此,在朱元璋的大力提倡之下,在明朝的前期,当时的士大夫们,以研修理学为上,在精神之中保持着一种昂扬向上,能够懂得最为基本的礼仪廉耻。

丧葬嫁娶,个人升迁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整个社会表现出一种空前的有序性与繁荣性,明朝的国家意识,也因为这种文化的统一,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在朱元璋的思想之中,大明这个新建立的王朝要想保持其稳定,就必须从上至下建立起一种极为森严的等级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农耕生产的稳定,从而保障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安全。

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这是这样一种尊卑有序秩序的鼓吹者。

于是,朱元璋便就抓住了孔子这一核心~。

在洪武二年,朱元璋颁下严令,他要求当时明朝的中央最高学府,也就是太学对孔子施以太-牢之礼。

太牢之礼并不能随随便便用在一个人的-身上。

太牢这种祭祀方式一般都只能用来祭祀杰出的先皇,或者是具备极为突出贡献的功臣才行。

不过,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难得到朱元璋这样一位具有铁腕手段的皇帝的。

朱元璋亲自表明了他自己的态度,他向自己的百官和子民解释道,孔子的道理,正是天地之间万年不变的大道,对于孔子这样一位掌握了天地大道的先师圣人,必须施以最为崇高的尊敬。

因此使用太牢之礼,正式向老百姓宣扬孔子的这一贡献的方法,并没有任何的不妥,而孔子正是士大夫们所遵从的先师圣人,因此他们也就对朱元璋的这一做法表示肯定。

不过这里有一点值得说明的是,孔子所谓的儒家大道理朱元璋感兴趣的部分并不是所谓的仁义礼智信的道理,而是经过汉儒宋儒进行解释之后的那些有关于华夷秩序,中华文明至上,以及君臣父子之间森严等级的内容。

朱元璋想要的仅仅只是依靠这些文化理论,来对他的百姓施加最为严密的控制,从而来保证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

朱元璋从小便是在贫困中挣扎,他深深的知道上层社会的混乱对于底层民众来说是怎样的一种灾难。

只要整个社会的秩序能够稳定,那么农民的生活便能够得到极大的保障,社会的活力与百姓的生存之间,在朱元璋的眼里存在着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为此他便牺牲了整个社会的活力,用来换取千千万万的百姓,不再经受像他那样悲惨的童年。

那么究竟该怎么做才能对人民施加最为彻底的控制,最好便是从小开始。

而对人民进行从小教育的地方,那便只有学校。

在洪武13年,朱元璋下令,要在天地之间,大规模的新建学校。从而让尽可能多的人,从小便接触到儒学礼仪教化,让他们成为大明王朝的驯服子民。

为此,朱元璋还有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那便是他认为如果要想很好的治理国家,那就一定要对这个国家的人民实行教化,而要对人民实行教化,那就必须以学校作为开始。

这样一番话,出自朱元璋这样一位农民皇帝之口,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

很快,朱元璋新建学校的政策就得到了中央与地方官员的大力支持,学校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开始新建,旧的学校得到了翻新。

从皇都到地方,从耄耋之年的老人到刚刚会说话的孩子,都在同一时刻享受着朱元璋的教化。

其实,这样一种看似是对人民百姓极其有利的活动,正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的温柔陷阱。

对于一群百姓而言,给他们土地耕种,让他们能够活命,他们尚且有可能无所事事,扰乱整个社会的秩序。

但是一旦让一群有知识有文化的读书人,让他们耗尽一生穷尽心血在争取一些可有可无的名利上面,朱元璋也就顺利的实行了对天下知识分子的控制。

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大力推行教化,遵从孔子复兴儒学,这一系列操作并不是因为朱元璋同样对孔子的理论产生了共鸣。

而只是因为它需要利用儒学,需要利用读书人来施加他的统治,他需要人民的服从,需要百官的清廉,更需要天下臣民永远将他朱元璋的子孙视为皇帝。

所以,朱元璋治下读书人的春天并没有到来,取而代之的是暗无天日的读书科举,年轻人的大好年华都浪费在了八股文的训练之中。

而且在这个时候,儒家思想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朱元璋起义时招揽了不少儒学家,他们的理念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朱元璋治国时的方针和策略。

朱元璋本身对儒家思想十分重视,他也读过不少儒学经典作品,想要将其发扬光大,同时开阔眼界,维护统治。

不过我们知道,儒学中讲究“民贵君轻”,这种观点也出现在许多方面。

朱元璋的确重视百姓不错。

但是他并不愿意将百姓的地位放置在自己之上,所以对这种观点十分排斥。朱元璋下令,删除所有儒学经典著作中有关“民贵君轻”的言论,以及其他不符合他观念的内容。

在科举考试方面,朱元璋也在沿袭前朝制度的基础上做出了改变。他限制考试范围,将考试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之内,并且不允许考生发挥自己的观点。

朱元璋此举或是为了加强集权,或是为了限制人们的思想,总之,这种制度下选拔出来的人才实在难成气候,科举制的改革也为后世带来了负面影响,使得明朝在诸多方面落于世界之后。

. .... ...

这种控制思想,控制读书人,控制大明的方方面面正如先前赵辰所说,就只是因为他本身的骨子里的自卑。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出身不高,甚至做过和尚,做过乞丐,这也是他心中难以言说的伤痛。

不过正因如此,朱元璋才能历经磨难实现阶级跨越,完成明朝的统一。

可朱元璋掌权之后内心总是不安,他恨不得包揽大事小事,以掌控政务。

用大量的工作麻痹自己的自卑心理,以提醒自己如今已是九五之尊,不会再过人人欺辱的日子了。

由于自卑,朱元璋也十分多疑,所以他设置了锦衣卫。

以监督百官的言行,防止有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朱元璋自卑多疑的性格也影响到了他的文化格局,影响了他的统治风格。

朱元璋是明朝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好皇帝,他想要利用儒家思想中真善美的一面治理国家,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

可是出于自卑又无法完全接受儒家思想,只能删除其中不利于自己的方面。

同时,朱元璋受到年轻时一些经历的影响,对官员呈上来的奏章十分猜忌,总是胡思乱想,甚至杀掉了无辜之人。

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性,是社会限制了他的思想,并不是自己不能。

如果他能如同赵辰一样前世穿越过来,那么就不会出现这些事情了。

只可惜,九州大陆只有赵辰一个穿越者罢了。

求自动订阅………………………………丈.

第七百八十五章 赵辰可是连大明都算计进去了

朱元璋虽然先前不知道他和儒家之间的合作会是这样所以并不知道。

可是现在朱标转述赵辰的话语之后,他明白了。

儒家的危机是在太大了。

尤其是整个大明靠八股取士,限制读书人的思想进步。

现在看来更加危险了。

不仅不能限制读书人,反而会让大明落后啊!

“标儿,咱准备按照赵辰在丰州的那种模式在整个大明建立学堂,开始教授寒门子弟心的学识你认为怎么样?”

“父皇英明,其实儿臣先前在丰州的所见所闻,最主要的就是学堂,儿臣感觉我的马宁恐怕学不来吧!”

首节 上一节 541/5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家族修仙:从肝经验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