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综武:被邀月捡到,成移花宫少主

综武:被邀月捡到,成移花宫少主 第506节

朱元璋建立明朝前夕,朱元璋就广征耆儒,研究礼制。洪武元年,他下令启动礼制建设工程;洪武二年指定刘基等人分头拟定各方面的礼书;洪武三年颁行《大明集礼》。

在皇帝的亲自督促下,李善长、朱升、刘基等20多人加速工作,陆续完成《大明礼制》《礼制集要》《洪武礼制》等十几部涉及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比3.4如官员,下级见到上级,下级要站到右边,让开左边,行两拜礼。

三品以上官员出行乘轿,四品以下骑马。

一至三品的官员可带随从6人,四至六品官可带4人,七品官只能带2人。

明朝洪武年间,官员的服饰也有繁琐的规定,住房也按级别,高官7至5间不等,六品以下3间,普通百姓3间(都是指一栋标准,低级官员和普通百姓不能造大房子,拥有多栋都不能僭越),不许用斗拱。

求自动订阅……………………………….

第七百二十六章 一桩桩一件件只说明一件事情

就这些可还不止呢?

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要做的事很多,比如剿灭元朝的残余势力,改善战火摧残的民生,增加财政收入等,但他却花费大量时间,制订出了一系列繁文缛节,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细致入微,可谓空前绝后。

他首先规定了全国人民怎麽穿衣,天子、亲王、大臣、老百姓的衣服样式,衣服颜色,衣服长度,衣服用料全都做了规定,甚至连袖长、开衩的高度,都规定得一清二楚,衣服上绣的图案也做了明确规定。

除皇族外,老百姓不能穿绫罗绸缎,衣服上不能绣大鹏、狮子和云朵等图案,不许使用黑紫绿黄等颜色。

每个阶层佩戴的首饰也完全不同,老百姓无论多有钱,首饰上都不能出现黄金、白玉、珍珠、翠玉等珍稀物品,隻能用银子。

朱元璋还亲自发明了束发用的头巾,是一种网状的,四四方方的东西,还取了个很吉祥的名字,叫“四方平定巾”,坐在金銮殿裡,想到自己的子民把四方平定带到祖国的四面八方,朱元璋心裡一定特别爽吧。

朱元璋崇尚简朴,他希望老百姓也勤俭节约,所以规定老百姓的靴子上不能有任何装饰。

有人为了漂亮,在靴子上绣了一些小花纹,朱元璋发现后,勃然大怒,好,既然你们不听话,那我就下令让你们从此以后不许穿靴子。

官员们的靴子发出的声音太大,朱元璋也不满意,让他们都带上软底皮鞋,进宫后就套在靴子外,出宫了再脱下来。

朱元璋大概特别看不惯女人们的打扮,居然专门下旨,严格规定女人的发型和衣饰。

没出嫁的姑娘,扎三个小髻,戴金钗,丫环们在头顶上扎髻,穿绢布狭领长袄,下身著长裙。

而乐妓不能穿华丽的衣服,只能穿皂色,头上还得戴角冠,这样一来,本来应该花枝招展的乐妓们就想美也美不起来了。

对妇女的发型也有严格规定,洪武五年朱元璋下令,没出嫁姑娘头发只能梳三个发结,小丫鬟要梳两个发结,衣服也有区别。

除了穿著打扮,行动举止也是朱元璋关注的焦点,对于大臣们,皇帝让你坐你就坐,不许假装客气,皇帝问话,第一次站起来回答,第二次就不用站了。

多人说话时按顺序,一个说完了,另外一个接著说,不许随便插话。

跟皇帝一起走路,身子要朝北,不许朝南,要是往东西两侧走,就得像螃蟹似地横著走。

对于老百姓,见了官员如何下跪,如何磕头,跪在哪儿,都有明确规定。

老百姓之间相见,如果是晚辈见长辈,就要行四拜礼,同辈相见,行控首礼。

家庭裡,子孙每天必须到祖父母跟前请安作揖。

各个阶层盖什麽样的房子,出行坐什麽样的车子,也都有详细规定。

甚至官员死了棺材漆成朱红色,普通人用黑色不能用红色棺材。

这些规定,专制而蛮横,完全是一人喜好,真算得上管天管地管得不许人放屁。

朱元璋为什么用心管这些生活细节呢?目的就是让所有人从小事中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白自己的身份,同时也是为了巩固他朱家天下,只是,这样的管制,除了让老百姓变得死气沉沉之外,并没有保証明朝千秋万岁。。

不止如此,社会等级划分清晰,使人的不平等成为一种生活常态,久之人就麻木了,就像《红楼梦》里的丫头,做惯了奴隶反而不愿离开大观园。朱元璋的礼制名义上是培养顺民,实际上是建设专制秩序!

朱元璋的礼制有效,还是因为朱元璋时代的法治高悬。早在明朝建立前一年,朱元璋就颁布了律令,并下令用通俗口语编写《律令直解》,普及民众。

洪武七年又发布《大明律》,后来他又亲自编定《大诰》(用法案例及他本人对法治的训话)。

明朝刑法恢复了很多极刑,还增加了许多花样。

死刑有凌迟、枭首、刷洗、秤竿、抽肠、剥皮,等等。

对挑战君权的行为都要处以极刑。

子弑父、妻弑夫也要凌迟处死。违反三纲的行为都要受到处罚。

违反礼制的各种规定也有相应的处罚,比如破坏“申明々~ 亭”杖一百,流放三千里;

违反住房规定除房主治罪外,造房工匠鞭打五十;

民女不准用金首饰和玉翠,一经发现必然没收,还要问罪。历代法律都维护礼制,明朝亦如此。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种种治国手段不仅仅继承了前朝限制人民人身自由的传统,还通过文化控制和打压读书人,使得明朝洪武年间的百姓也失去了思想自由!

由此可见,明朝朱元璋统治时期的明朝政府,把人民的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统统包办了!

这不是控制极强又是什么呢弓?

可以说,朱元璋将明朝百姓的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统统管制了起来,朱元璋也完成了从一个抗元英雄到独裁专制皇帝的转变!只能说身份的变化,让他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自然的欲望也就变的更加强烈了。

求自动订阅……………………………….

第七百二十七章 如此高压的通知之下,为何没人谋反

这么一说,为何朱元璋的变化这么大,他的控制欲忽然变的这么强呢?

这就是朱元璋的心机了,或者说自从成为大明皇帝之后,他的思想转变了,尤其是见到底下官员的所作所为之后,就更加变态了。

直接表现就是胡惟庸案了。

胡惟庸短短十年的时间,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官,一跃成为仅次于皇帝的二把手,胡惟庸在朝堂上可谓是只手遮天,那么朱元璋为何能忍让他胡作非为长达七年,这自然是有深意的。

胡惟庸也算是很早就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老员工了,只不过当时的他并没能进入优秀员工的名单中,朱元璋自然没把他放在心上。可胡惟庸不甘如此:我也要涨工资,我也要住大别墅啊!

之后,他便盯上了老乡李善长,这李善长可是朱元璋跟前的红人,只要抱好这个大腿,那升官发财自然就不用愁了。

而李善长也是贼够意思,一路提拔胡惟庸,从小小的太长少卿,到中书省参知政事,最后甚至在自己退休时,大力举荐胡惟庸担任丞相一职。

上位成功后,胡惟庸遇事格外谨慎小心,才干也逐渐显露,一步一步夺得朱元璋的宠信,然而,这也让他越来越肆无忌惮,各部门的奏章,他都先拿过来看看,一旦发现有人说他坏话,他就直接扣下,有关于生杀废黜的大事,他也不告诉朱元璋,自己想杀就杀,想废谁就废谁,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掉进里的屎壳郎,飘了。

其他人见胡惟庸势大,都纷纷送上金银财宝拉关系,以求自己也能升官发财。

但也有看不下去的,比如大将军徐达,他当着朱元璋的面痛骂胡惟庸奸恶,这事让胡惟庸知道后,立刻派人去谋害徐达,因被人揭发-才没有得手。

后来,胡惟庸老家的一口井中突然窜出石笋,有人就说这是祥瑞之兆,胡惟庸听了大悦,紧接着就有人传胡惟庸祖父三代的坟墓上方,每到晚上就有火光,说胡丞相生而不凡。

这吹牛不上税,拍马屁也不花钱,这帮人就整天围着胡惟庸溜须,胡惟庸也听得心里美滋滋,便越发自负,甚至生出了异心,之后他开始收揽心腹,勾结元朝残余势力和倭寇,等待篡位的时机。

这边正紧锣密鼓的准备呢,结果意外发生了,胡惟庸的宝贝儿子坐的马车超速,结果坠死于车下,胡惟庸大怒,二话不说就把车夫杀了。

因为一起交通事故,就随意杀人,这不草菅人命吗!朱元璋得知此事后,就丢给胡惟庸四个字,杀人偿命。

胡惟庸吓得不行,当即密告四方,准备起事。洪武十二年,占城国派使者来进贡,胡惟庸压根就没把这事告诉朱元璋,自己就给处理了,等使者走到宫门口了,朱元璋才知道,气的他指着胡惟庸等人痛骂了一顿,并将涉事臣僚全部关押。

都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眼看着胡惟庸就要不行了,和他一起密谋造反的涂节也坐不住了,担心会连累自己,就一个反手把胡惟庸要造反的事情告发了。

这朱元璋听了很生气,后果很严重,立刻下令将胡惟庸处死。

然而,胡惟庸被处死只是此案的开端,之后曾和胡惟庸一起密谋的人接连被调查出来,受牵连者高达3万多人,朱元璋眼睛都不眨一下,就一个字,杀。

表面上看胡惟庸是自己作死,但其实,这都是朱元璋布的局,为啥这么说呢?

还是那句话,朱元璋称帝后,对权力的控制欲极强,容不得别人分走一点,然而丞相这个岗位几乎能把皇帝的活全都干了,这像话吗?

肯定不行啊,所以朱元璋就琢磨怎么才能废除丞相岗位,达成进一步揽权的目的。

可这丞相岗位也不是说废就废的,突然撤岗了,这帮大臣就少了一个就业机会,肯定会非常不满。

朱元璋的小脑筋一动,想了一个最简单粗暴的法子,直接把当丞相的人干掉,之后就有理由取消丞相之位了。

可当时做丞相的是李善长,那可是开国功臣啊,咋能说杀就杀,于是朱元璋又想了一招,明里暗里的逼李善长自己辞职,然后找到了资历尚浅的胡惟庸来当替死鬼。

老话说的好啊,天欲其亡,必先令其狂,朱元璋就给胡惟庸来了一招捧杀,先给他权利,让他上头,之后等着他自取灭亡。

胡惟庸也没想到,自己是朱元璋养的一头肥猪,还是一只鸡,为了儆猴的鸡。

就等宰呢,他自以为走上了人生巅峰,其实这都是朱元璋废掉相权的一步棋罢了。

胡惟庸死后,朱元璋立刻下诏,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为了这一天,朱元璋隐忍了七年,看着胡惟庸胡作非为,玩弄朝权,结党营私,等他成为众矢之的后,果断出手,将其一网打尽,让朝廷的控制权牢牢把持在自己的手里,而胡惟庸不过是朱元璋掌权路上的一个牺牲品,至于他究竟有没有谋反,至此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0

凡此重重,都可以看出朱元璋的掌控欲是多么的强烈。

那么,朱元璋控制欲这么强大,底下官员为何不敢反抗呢?或者说百姓和官员都被控制成这样了,为何没人反抗朱元璋呢?

要知道朱元璋滥杀官员,不论这些人是否是罪有应得,他们当初都是有一定的功劳。

就算是干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也不应当祸及家人。

朱元璋想的是宁杀错不放过,百姓是不可能理解的,有几次大规模的绞杀行动,甚至于杀了十几万人,那时候当官的也变成了一个高危的职业,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当官,一些官员甚至于为自己准备好了棺材,担心自己是下一个被杀的人。

那时候造成民怨沸腾,另外还有一个相对比较特殊的部门锦衣卫,他们有绝对的权力,可以对一些官员开展秘密审问,就算是高官也会遭到他们的手段,那些锦衣卫为了邀功请赏,甚至于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朱元璋冤枉的人不计其数,只要是犯了他的忌讳,就会被杀。

可见即便他的手段如此残忍,就是没有人敢谋反,这自然是有原因。

求自动订阅…………………………………………丈.

第七百二十八章 根据社会形态制定相应的规则才是最好

首先是因为朱元璋彻底掌握着权力,尽管他的手段残暴,但只是处罚一些贪官污吏。

面对百姓,虽然做到极限规划,但是相对比较起来,比元朝要仁爱的多,从来没有无缘无故伤害过百姓,这也是因为他原本便是穷苦出身,清楚百姓疾苦,他轻减赋税,希望可以让百姓获得休养生息,因此他赢得了民心。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朱元璋让国家获得长治久安,那时候的百姓有其他一种权力,便是可以举报官员,只要是这个官员营私舞弊。

那就可以惩处这个官员,百姓有许多福利,因此朱元璋有群众基础,自然可以获得百姓的支持,那不论他做出什么样的行为,都不可能有人反对他,百姓更不太可能推翻明朝的统治。

根据朱元璋早年的经历,他是一个十分穷苦人,最早也是个小人物,后来才逐渐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了皇帝之位。

这也很能引起百姓的共鸣,所以,百姓认为朱元璋虽然规划了太多的事情,但还是很认可朱元璋作为皇帝。

在加上朱元璋心里当然清楚百姓需要的是什么,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百姓心中063所想,那百姓就会感觉他是一个圣明的君主,就算对于朝臣有一些手腕,可是他不可能伤害百姓,那么他一点一点管理出来的国家,也是一个相对而言较为稳定的国家。他掌握的实权,没人可以威胁到他的地位,而且权力非常大。

不仅如此,当时的大明也才建国,朱元璋让国家变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朝,而且在历史上也是不得不说的,那时就算是周围的番邦小国,也都感觉明朝是较为强大的。

由此可见朱元璋具有如此一来的成就,是由于他知道恩威并施,采用铁腕手段统治朝堂,让官员不做贪官污吏,与此同时不迫使百姓造反,让百姓对他心悦诚服,这就是他手中的两张王牌。

让他可以管理好国家,而且让国家获得稳定。

如此一来就算在衣食住行方面朱元璋对百姓严格要求,百姓也不会说什么,毕竟他们能够放心地存活下去,自然不会有任何反叛的想法。

朱元璋在对待普通民众时,也许有部分政策表现的过于严厉,但朱元璋采取的大部分政治措施,都只是针对官员而制定的,就比如在惩治贪污腐败方面,如果哪个官员手脚不干净,即使只是贪污几两银子,都很有可能直接被斩首示众。

虽然这些官员与朱元璋一样,同属统治阶级,但是朱元璋无时无刻的政策限制,让这些官员吃尽了苦头,因此他们对朱元璋指示,表面迎合背地骂,也正是因为这些官员、文人,朱元璋才被逐渐成为了暴君的典型之一,当然这样的评价带有非常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

首节 上一节 506/5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家族修仙:从肝经验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