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无限武侠冒险

无限武侠冒险 第464节

乾罗拊掌笑道:“好,好一个明宗宗主夏云墨,我乾罗倒是小瞧你了。”

厉若海没有说话,面容依旧是那般冷漠淡然,只是眼中燃烧着可怕的战意。

夏云墨笑道:“那不知两位对加入明宗的事,考虑的如何?”

乾罗饮了一杯酒,哈哈笑道:“夏兄的明宗虽然极好,但乾罗没有屈居人下的习惯。”

若是唤作八月十五前的乾罗,对这件事或许还会稍加考虑一番。

可如今的乾罗,莫说是夏云墨了,就算是庞斑重临人间,也绝不会有半点屈服。

至于厉若海,则是眼中再次绽放出神芒,浑身也散发出蓬勃的战意,厉声道:“厉某只想领教夏兄的“小楼一夜听春雨”,瞧一瞧九大惊惶中的魔刀到底有何威力。”

厉若海渴望与夏云墨一战。

他从小生于动乱时代,少年时期命运多舛,本有一名亲弟弟,但遭恶棍活生生打死在他的面前,仇恨的火焰便已充斥了他的心胸,他没有牵挂,无所畏惧。

而以厉若海的容貌气度,武功修为,名声、女人、权势、这些与他而言都是唾手可得,可他专修武道,不沾人间半点尘埃,平生唯一的目标,那就是探索人体的极限和武道巅峰。

最后,挑战君临天下的“魔师”庞斑。

但可惜,魔师庞斑已经破碎而去,他乍听这一消息时,只觉得是一道晴天霹雳,震的他耳膜嗡嗡作响,而后人生一片空虚。

好在,如今这江湖又出了一个明宗宗主夏云墨。

他的人生忽的又有了新的目标。

夏云墨摇了摇头道:“两位还是太急躁了,不妨多思考一番。秀秀,你来弹奏一曲,为这两位大高手涤荡一下心灵吧。”

“是,宗主大人。”

怜秀秀轻柔地提起纤长白皙的玉手,按在筝弦上。

在二楼另一端的厢房里,坐了五位相貌堂堂的男子,没人身边都有陪着一位年轻漂亮的妓·女。

只是现场气氛非但并不活跃,反而十分僵硬。

坐在主家席脸孔瘦长的男子冷冷道:“你们先出去。”

五名年轻美丽的妓女齐齐愕然,却也只能听令,低头走了出去。

她们刚走,小花溪的大老板察知勤昂然步入,抱拳道:“各位请卖小弟一个薄面,秀秀小姐今晚的确是无法分身。”

面孔瘦长的男子冷哼一声,以示心中的不满。

他冷然指着坐于右侧一位五十多岁,面容威严,中等身材的男子道:“陈令方兄来自武昌,当朝元老,今日更接得皇上圣旨,这几日便要上京任职,今日特来此处,希望能与怜秀秀姑娘见上一面。”

察知勤面容不动,礼貌性的喝陈令方客套了两句。

脸孔瘦长的男子不悦之意更浓,一口气介绍道:“夏侯良兄乃陕北“卧龙派”新一代出色高手,洪仁达兄“双悍将”之名,响彻苏杭。两位都是慕秀秀姑娘之名,央小弟安排今晚一见怜秀秀,察兄你说这个脸我是否丢得起,而且今日之约我沙千里七日前便已和贵楼订下。”

察知勤将目光放在最后一人身上,道:“这位是……”

那人微微一笑:“本人西宁“游子伞”简正明。”

察知勤心中微震,这五个人身份无不是显赫之辈,平时真是一个都得罪不起。

特别是那瘦脸汉子,此人唤作沙千里,乃西宁派四大高手之一,而西宁派乃当今武林最受朝廷恩宠的派系,这些日子就是为了沙千里对怜秀秀的狼子野心,让察知勤伤透了脑筋。

陈令方忽的道:“察兄将三楼封闭,不知是招待何方神圣?”显然,他看出来了怜秀秀一定是三楼陪其他客人了。

察知勤面上露出为难之色。

沙千里冷哼一声:“若察兄连此时也吝于相告,我沙千里便会见怪察兄不够朋友。”

这两句话语极重,一个不好,便是反目成仇之局。

“叮叮咚咚”

忽然筝声悠悠从三楼传下,这声音就好似一道细细的涓流,顺着众人的毛孔,直达五脏六腑,洗地心灵,将凡尘俗世统统抛去,俗念顿消,只是忍不住凝神静听。

节奏渐急渐翻,众人脑海里已升起惊涛裂岸,浪起百丈的景象,潮水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人事不断迁变,天地亦不断变色。

一股浓烈化不开的筝情,以无与伦比的魔力由筝音传来,震撼每一个人的心灵,跟随这众人的心境随缘变化。

三楼中,怜秀秀美眸凄迷,全情投入,俯仰唯有天地,万籁到此俱寂。

那纤长雪白的玉手像是一对美丽的白蝴蝶般在筝弦上飘舞,一阵阵强可裂人胸臆,柔能化铁石之心为绕指柔的筝音,在小花溪的夜空激荡着。

众人沉浸在这绝妙的琴音中,如痴如醉,随着琴声的起伏而悲伤激动喜悦。

“叮!”

筝声越来越轻,悠然而止。

琴韵悠悠,四下一片寂静,众人仍自久久回不过神来。

乾罗首先鼓掌。

片刻后,掌声响彻了整个小花溪。

小花溪是附近远近闻名的青楼妓·院,名字虽带着个“小”字,实际上却实在不算小,每日客人更是络绎不绝。

现在客人们听到如此美妙动人,缠绵悱恻的筝音,都不吝于赞美之词,鼓掌叫好。

沙千里雄壮的声音自二楼的另一端传了上来:“秀秀姑娘的筝技实是天下无双,令人每次听来,都不觉沉浸与筝声之中,无法自拔。只是不知秀秀刻下款待的贵宾,可否给我西宁沙千里几分面子,放秀秀下来见见不惜千里而来,只为识秀秀一面的朋友?”

夏云墨、乾罗、厉若海相视一笑。

首节 上一节 464/7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二青

下一篇:我在聊斋当法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