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儒道诸天

儒道诸天 第208节

真正的儒家学子,都应该有着海纳百川,心怀天下的胸襟。

试卷到手,秦至庸没有急着下笔,先审题。

写文章,只有心中有了计划,才会下笔如有神,一气呵成。

对于秦至庸来说,考试的题目不难。不止是科举,世间的事情都是这样,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科考,来不得半点马虎。

秦至庸把科举考试,当成了一个项目来做。他是数学家,逻辑思维严密,写出来文章有理有据,可以精确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字。

计划文章写多少字,那就绝不能多写一个字。而且文章没有一句是废话。

秦至庸把儒家八股文的“气”和“理”发挥到了极致。

毛笔在秦至庸的手中,好像有了灵性,笔尖在试卷上滑动,写出正楷小字。

科举的时间非常充裕。

秦至庸书写得很慢,那一个个正楷小字,就像是从笔尖自然而然流出来的一样,不但端正,还充满了灵动。

秦至庸的字,和他的拳术一样,不是“死”的,而是充满了“灵性”,好似带着浩然之气,活过来了一样。

秦至庸的文章,没有剑走偏锋,更没有标新立异。他追求的是稳中求胜。

文章根基不稳,就很危险。

剑走偏锋,会带有赌博成分,若是合了考官的胃口,那么就一举夺冠,但若是考官不喜欢此类文章,就会被打入凡尘。

当考试时间结束的那一刻,秦至庸写完了最后一个字。秦至庸做事,追求的是准时完成。提前或者延迟,都不行,不是严谨的做法。

秦至庸的文章,无论是格式布局,还是字体内容,都堪称完美。要是八股文要找个标准,找个模范样板,那么他这篇文章,就是标准的范文。

交了试卷,走出考场。

秦至庸一眼就见到了穿着常服的王正元。

王正元问道:“考得怎么样?”

秦至庸笑着说道:“下官觉得还行。”

王正元说道:“谦虚了不是。你说还行,那肯定就是考得不错了。走,回去之后,为你庆功。你可是我们福州镇抚司衙门的第一个秀才。到时候,要让知府大人他们见识一下,咱们锦衣卫中,同样有读书人,同样有秀才。”

秦至庸说道:“百户大人,还是等放榜了再说吧。现在庆功,太张扬,太嚣张。若是没有考中,那咱们锦衣卫就要成为笑柄了。”

王正元点头道:“那倒也是。就依你放榜之后,再摆宴。”

……………………

福州知府对此次科考很是上心,因为他的侄子也参加这次的考试。他侄子在福州府算是小有名气的才子。

知府大人拿到了科举名单的时候,愣住了,第一名怎么不是自己的侄子?而是一个叫秦至庸的家伙。

知府大人说道:“把上榜的文章,全部给本官拿来。”

一位青袍老者说道:“是,大人。”

知府大人首先看的是自己侄子的文章。

读完了侄子的文章,知府大人满意地点了点头,觉得不错。文章水准比起平时还要高一些,算是超水平发挥。这样的文章,成为本次科考的案首,拿到第一名,是没问题的。

可是,当读到秦至庸的文章,知府大人心神一震。

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文章再好,都会有争论。

科举中的第一名和第二名,差距不会大,有的时候,第二名甚至比起第一名更厉害。

至于谁第一,谁第二,不过是看当时考官的情绪和喜好。考官觉得谁第一,那么谁就第一。

但这是两者的文章水准相差不大的情况。

秦至庸的文章,水准太高,太完美。

就算知府大人心有不甘,鸡蛋里挑骨头,找了一个多时辰,都没有在文章中找出一个破绽。

这篇文章拿去参加殿试,夺得状元及第,怕是都绰绰有余。知府大人十三年前就中了进士,他对八股文的造诣不浅,但是也写不出这么工整完美的文章。

秦至庸的文章,简直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再烦躁就心情,只要读到了这篇文章,心情很快就会平静下来。

秦至庸的学问,比起知府大人的侄子,水平高出了好几个层次,知府大人就算想要打压秦至庸,都没有办法。

当然,知府大人可以利用权利直接把自己侄子定位案首,但是风险太大。一旦事情捅了出去,让巡抚大人,甚至皇上知道,那么他知府的位置就会不保。可能还有牢狱之灾。

朝廷对科举的公正性,是非常重视。

知府大人心中暗道:“贤侄,不是伯父不帮你,是你生不逢时啊,秦至庸的学问文章,比你强太多。就算老夫是福州知府,想把你提拔成为案首,亦是无能为力。”

知府大人对秦至庸有了很大的兴趣,让人打探一下,得知秦至庸是锦衣卫之后,他顿时就对秦至庸充满了鄙夷。

秦至庸的学问和文章出类拔萃,可以说数十年难得一见,有着状元之才。可惜做了锦衣卫。真是丢尽了读书人的脸,让孔孟先师蒙羞。

………………

镇抚司衙门。

百户“王正元”得知秦至庸科考得中,并且还是第一名,非常兴奋。
首节 上一节 208/9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诸天之碑镇万界

下一篇:我给万物加个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