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小军阀

小军阀 第261节

  冯玉祥的脚站在了白沙场上。

  尽管自己的16旅也同样付出了沉重代价,但自己终究还是胜利了!

  “向成武将军发电!”冯玉祥显得有些得意:“月三十……我军奋不顾身,连夺龙头山、对母河崖……敌溃败,遂夺取白沙场,击毙敌逆三百余名,连排长七名,我军阵亡……”

  在这份电报里,冯玉祥甚至认为自己把田钟谷也给击毙了。

  胜利,似乎已经在向冯玉祥招手了。

  可是,新的反击却已经悄悄开始。

  从白沙场之战还没有爆发,蔡锷就准确的预料到,冯玉祥一定会倾尽全力,不惜一切代价的攻击白沙场,从而直接威胁宜宾。白沙场的防御将会是非常苦难的。

  而现在,战局的进展正和蔡锷所想的是完全一样的。冯玉祥占领了白沙场。

  田钟谷虽然在白沙场遭受了很大损失,但战前预想已经到达了,他们极大的阻碍了冯玉祥的前进。

  当蔡锷得知白沙场丢失的消息后,非但没有一丝恼怒,反而操着沙哑的声音说道:“顶了两天,可以说是奇迹,现在大事成了!”

  蔡锷非常清楚,白沙场之战其实不过只是一个诱饵而已,为的就是要引诱敌人上钩,而现在发生的一切也全部都在他的设计之中。

  31日,两个营的兵力悄悄向白沙场之冯玉祥部两翼运动,田钟谷部则摆出一副死守宜宾的样子,静静等待冯玉祥的部队。

  蔡锷,这个杰出的一代名将,从离开宜宾的那一天开始,已经胜券稳操,从离开宜宾的那一天起,他已经为冯玉祥挖下了一个大坑。

  真正的战争从这一刻开始才拉开帷幕!

第二百二十一章 血染的炊锅山

  1916年2月1日。

  “开炮!”

  “开炮!”

  一个连的火炮猛然间发出轰天巨响。

  地动山摇,日月失色。

  刚刚夺得白沙场的北洋第16混成旅,骤然遭到猛烈炮火打击!

  在16旅处于混乱之机,护国军金汉鼎营由左侧向16旅发起攻击,李文汉营由右侧向16旅发起攻击,田钟谷营则在正面发起强行攻击!

  三个营的猛烈攻击,让冯玉祥大乱,仅仅一个交手,便被迫撤退至第二线进行防御。

  但是,未等16旅在第二线立足,护国军继续持续突击。

  苦苦坚持到2日,冯玉祥旅终于支撑不住,全线溃败!冯玉祥本人亦在战斗中负伤。

  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护国军集中三个营的兵力,以放弃白沙场为代价,诱使冯玉祥深入,而后发起突然袭击,一举大捷!

  不甘心失败的陈宦,随即又派出北洋军一团,亲军两个营,增援战场。

  蔡锷继续以护国军刘发营诱敌深入,尔后将其引至宜宾一线,再度妙计重施,以田钟谷、李文汉二营发起猛扑,敌军再败。护国军夺得大炮两门,弹药不计其数!

  在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的安排下,守卫宜宾的护国军,以两千的力量,前后两次大捷,击溃北洋一万余人攻击,死死守住了宜宾。

  蔡锷的军事生涯,也在护国之战中达到了巅峰!

  实事求是的说,这次的护国讨袁,和历次都一样,毫无组织,毫无联系,各干各的,护国战争三军无主,不过就是场泡沫战争而已。

  但万幸的是,出了一个蔡锷!

  这个杰出的将领,利用自己让人不可思议的军事才能,连出妙招,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打的北洋精锐晕头转向!

  当年袁世凯一意笼络蔡锷,目的也便在此,使蔡锷为自己所用!

  可惜袁世凯并没有能做到!

  “我差蔡松坡太远了。”当接到宜宾战报,王恒岳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

  “蔡松坡打的好仗啊。”蒋百里也大是感慨:“自己亲率主力摆出决战架势,但其实真正目的却在一口一口吃掉北洋。”

  “贵州都督刘显世也宣布独立了。”王恒岳点了下桌子上的电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省独立,很快就要轮到我们了!”

  随即,面色一正:“命令,我各旅做好战斗准备!”

  蒋百里微微笑了,他知道恒帅有些按捺不住了。一切,都在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

  此时,蔡锷率领护国军第一军主力,于纳溪的朝阳关、棉花坡与北洋精锐血战二十七昼夜,北洋军伤亡惨重,被迫深挖战壕固守。

  第一军也由于大量消耗,无法得到补充,也被迫从攻势转为守势。

  二十七昼夜,蔡锷指挥的第一军整整和力量远胜于自己的北洋军血战了二十七昼夜!

  宜宾的金汉鼎营、李文汉营也被陆续拉到前线,陈宦急忙下令冯玉祥旅、伍祥桢旅,以二旅五千余人兵力,再攻宜宾。

  这时候的宜宾,已经只剩下了伤亡过半的田钟谷营,和刘国威的工兵连!两部加在一起,竟然只有二百余人。而炮兵连的炮弹也几乎快要用光!

  北洋军以优势兵力,山呼海啸一般的向田钟谷营发起凶猛攻击,田钟谷已经实在没有力量再继续抵挡北洋的大举反扑了。

  “田营长,刘连长请你向右翼转移,由我部掩护你们撤退,在炊锅山阻挡敌人!”

  随着这一战局变化,田钟谷营向右翼撤退,刘国威工兵连死守炊锅山。

  惨烈的炊锅山保卫战开始了!
首节 上一节 261/14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锦衣为王

下一篇:国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