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皇长孙:皇爷爷!你吃鸡排吗

大唐皇长孙:皇爷爷!你吃鸡排吗 第137节

  “对那些隐藏在暗处的蛀虫,朕要让他们日夜惊心,知道头顶悬着利剑,这便是威。”

  “而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政令畅通,还天下以清明,这又是最大的恩。”

  “大孙,治国如弈棋,落子需有谋。”

  “帝王心术,不在于阴谋诡诈,而在于审时度势、借力打力、善用人心、名实相副,最终达到江山永固、黎民安泰的目的。”

  “大孙,你可明白几分了?”

  李易闻言,若有所思,忽然道。

  “皇爷爷,孙儿受教。”

  “不过,要是没有这《西游记》,皇爷爷还怎么借力打力,孙儿怎么着,也能算首功。”

  李世民闻言哈哈大笑。

  “不错,大孙才是首功。”

  “不过你小子搞出这《西游记》来,还要以你皇爷爷为背景,怎么都不跟皇爷爷吱一声。”

  “你接下来可得把皇爷爷写的神气一些。”

  “不然,皇爷爷就不高兴啦!”

  李易摇头晃脑道。

  “皇爷爷,你放心吧。”

  “我办事,您操心。”

  “我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李世民:“......”

  他摇了摇头,颇为哭笑不得。

  “对了,大孙,今日皇爷爷再考考你。”

  “这御史台是旁人眼中上谏君王的清流贤臣,为何皇爷爷却要限制它?”

  “这天下之臣,何分贤臣与奸臣?”

  李易闻言,略微思索,旋即笑嘻嘻道。

  “皇爷爷,这天下没有真正的贤臣。”

  “有时候贤与不贤也由不得他们。”

  “贤时便用,不贤便黜。”

  李世民脸上的笑容略微收敛,颇为郑重的看向李易,虎目中闪过一丝赞赏。

  “大孙,继续说......”

  李易眨了眨乌黑透亮的眸子,清脆的声音回荡在殿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天下臣民时常将江山放在一起,将皇帝当做山,群臣百姓当做江,实则江和山又有什么关系?”

  “江水滔滔,拍山而去。”

  “天下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

  “江山是名江山,非实指江山。”

  “君既不是山,臣民便不是江。”

  “古语云:圣人出,黄河清。”

  “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

  “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道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道两岸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浊而偏废。”

  “岂能废黄河而只用长江?”

  “若是黄河泛滥,便须治理。”

  “这便是皇爷爷为何要大动干戈,巡查关中数十州府官员,查清他们其中若有贪腐百姓血汗钱者,便废职流放的道理。”

  “反之,长江一旦泛滥,皇爷爷也要治理。”

  “这便是皇爷爷为什么要限制御史台这等清流官员的道理。”

第118章 我以后也会像皇爷爷一样,成为一个很色的皇帝!

  殿内安静下来,仿佛连一根针落下都能听见。

  李世民吸了口冷气,面上露出震惊之色。

  他虎目瞪大,忍不住道。

  “大孙,这些都是你自己琢磨出来的?”

  李易一脸无辜。

  “是啊,皇爷爷。”

  李世民眼皮跳了跳,眸中满是震撼。

  大孙说的这一番话,可谓是切中要害,一针见血。

  尤其是以长江、黄河为喻,更是叫人听得耳目一新,简单易懂。

  这简直是天生当皇帝的料!

  李世民有些激动站起来,越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

  大孙才六岁,就能通过观察体悟、总结出这等长江黄河论,对朝中臣子有自己的分析看法。

  这样的天资、这样的眼光,着实让人羡慕。

  这可是自己的大孙子!

  李世民想到此,心里又舒坦起来。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李易。

  “大孙,你说的不错。”

  “为君者,当如治水。”

  “非是喜清厌浊,亦非亲江疏河。江河各有其用,亦各有其患!”

  “大孙啊大孙!你这长江黄河之论,道尽了为君者驾驭群臣、平衡朝局的真谛!”

  “此非饱读诗书可得,实乃天生帝王的眼界与心胸!”

  “不愧是我李世民的孙子。”

  李易嘿嘿一笑。

  “皇爷爷,那当然啦。”

  “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您是天生的皇帝,那我当然也是。”

  “我以后也会像皇爷爷一样,成为一个很色的皇帝!”

  【叮!检测到李世民心态不稳,获得白色宝箱*1】

  李世民听得眼皮直跳。

  大孙这用词怎么听起来这么兵荒马乱的?

  他轻咳一声。

  “大孙,你说错啦,你想说的应该是成为一个很出色的皇帝吧。”

  李易摇头晃脑道。

  “皇爷爷距离一个很出色的皇帝,还差一点点,所以说,还是一个很色的皇帝。”

  【叮!检测到李世民心态不稳,获得白色宝箱*1】

  李世民:“......”

  这大孙说话总是能叫人没法反驳。

  ..................

  又过了七天,《大唐周报》的新一期准备发行。

  “以往几期加起来总共印刷了十多万份,全都卖完了,这次皇太孙殿下亲自下令,至少要印刷六万份。”武媚娘一袭牡丹红齐胸襦裙,外罩纱质披帛。

  面前报社众人面面相觑。

  这对于长安百万人口而言,不是什么大数目。

  但是对于有能力购买的消费群体而言,着实不算少了。

  为首一人恭敬道。

  “是,武娘子。”

  “不过,这第十回,咱们是不是要改一改?”

  其余几人也是颇为为难的看着武媚娘。

  武媚娘当然知道这几人的意思。

  因为这第十回,就是皇太孙口述,她手抄的。

  第十回的题目是二将军宫门镇鬼,唐皇帝地府还魂。

  武媚娘当时就提出了质疑,是不是要修改修改。

  不过被皇太孙给否决了,列举了一堆她听不懂的词儿,什么剧情张力、铺垫、大纲,反正话里话外就是一个意思,这么写最好。

  武媚娘无奈,皇太孙都是这么说,那她这个枪手能怎么办,只得硬着头皮写下去。

  不过,她总觉得皇太孙殿下是故意的。

  当然,这些话当然不能在这几个人面前说,当下便淡淡道。

首节 上一节 137/2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