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981节

  看着刘邦“单纯”的样子,萧然干脆说道:“不是,也不是说童谣没有应验,而是当时的人都以为是应验到了刘准的身上,实际上后来萧道成代宋称帝,建立了南齐。”

  “时人这才知道童谣所指既不是刘休仁,也不是刘准,而是萧道成,而东城指的也不是东府城,而是萧道成的家乡武进县东城村。”

  刘邦人都傻了,“南齐?”

  萧然点了点头,“对啊,南齐。”

  眼看着刘邦要追问,萧然连忙说道:“我们先不说这个,先说刘彧,现在说那些也不着急。”

  刘邦无奈,“那就听你的吧。”

  萧然没有理会刘邦无奈的表情,说道:“刘休祐素无才能,强梁自用,而且狠戾强梁,前后忤上非一。”.

  紧接着,萧然坐直了身体,“不过这都不是最重要的,现在咱们来说说刘休范,他是唯一活下来的一个。”

  “而他之所以能活下来,是因为刘彧认为他才能平庸,所以就算留着他也不会对自己产生威胁,但刘彧没想到的是,刘休范在刘昱即位之后,还真就造反了。”

  当时,袁粲、褚渊、刘勔等受顾命执政,阮佃夫、王道隆、杨运长等幸臣也恃宠弄权,刘休范作为宗戚之首,是皇帝唯一健在的叔父,现存宗室中辈分最高者。

  他本以为自己能进入中枢担任宰辅,却未能如愿,故此深感怨恨,于是刘休范在寻阳大肆延揽勇士,修治战备,又折节下士,对路经寻阳的士人一律加以礼待、厚赐,以此收纳人心,致使“远近同应,从者如归”。

  他还拉拢沈攸之,致信称其为“沈丞相”。沈攸之却不拆看信函,直接将信函和信使一同送交朝廷,朝廷知道刘休范已有异志,也暗作防备。

  当时,刘休范与朝廷虽未交恶,但裂痕已经无法弥补刘休范还暗中在王府后院练习骑马,为将来亲自征战作准备,当时,刘休范的母亲荀氏病逝。

  刘休范便直接将母亲安葬在江州境内的庐山,借此显示自己不回朝廷的姿态,以迷惑朝廷,但朝廷并未放松对刘休范的戒备,并且让刘燮为郢州刺史,与王奂一同出镇夏口,并给他们配备了大量的兵力以及武器装备。

  不过刘燮当时年仅四岁,仅为挂名,郢州军政由王奂总领,王奂担心被刘休范所截留,赴任之时竟特意绕开寻阳,自太子洑小路径直而去。

  刘休范知道朝廷是要在上游防范自己,恼怒不已,与典签许公舆密谋叛乱,他打算举兵偷袭建康,便以需要修缮城池为由,储备大量板材,以备战时之需,而朝廷为了安抚刘休范,又于当年年末进拜其为太尉。

  刘邦说道:“这个时候刘休范又怎么会收手呢。”

  萧然点点头,“他当然不会收手了,其实这个时候刘休范和朝廷根本就是在互相防备,刘休范以为自己掩藏的很好,其实朝廷早就知道了刘休范的野心。”

  “而刘休范自己也知道,他这是要造反,所以对朝廷也很防备,不过一个太尉罢了,刘休范怎么可能就此罢手,那和等死有什么区别。”

  说到这,萧然又耸了耸肩,“不过反正结果是一样的,都是一个死。”

  刘休范在寻阳大肆征收百姓船只,根据需要配发给麾下各军,各军将已备好的板材自行拼装到民船上,不到两三日便将用于作战的战舰组装完成。

  随后刘休范亲率两万大军顺江而下,昼夜疾进,直扑建康,他还致信给朝廷执政袁粲、褚渊、刘秉,称杨运长与王道隆蛊惑先帝枉杀宗室,表示自己是要清君侧。

  雷戍守将杜道欣、鹊头戍守将刘諐期得知江州军东下,均快马赶赴京师,向朝廷告变,但他们刚抵建康仅一日,刘休范的大军便已攻至建康西南的新林,宋廷为之震动。

  褚渊与刘勔、刘秉召集征北将军张永、右卫将军萧道成等,到尚书省紧急商讨对策,袁粲正在家中守孝,闻讯忙赶到台城主持大局。

  当时,萧道成主张坚守要隘以逸待劳,袁粲便让萧道成率禁军出屯新亭,并让刘勔屯兵石头城,由张永镇守白下,自己则与褚渊、刘秉入卫台城。

  由于事发突然,朝廷根本来不及做出从容的部署,便直接打开南北两座武库,让将士们随意取用武器装备。

  萧道成进抵新亭,尚未筑好营垒,江州军的前锋部队便已攻到,萧道成先从容安定军心,然后登墙指挥,命高道庆、陈显达、王敬则等乘船与叛军水战,但未有胜负。

  不久,刘休范在新林弃船登岸,命部将丁文豪、杜墨蠡等分兵直趋台城,自率主力由陆路进攻新亭。

  刘邦出生问道:“这个萧道成是...后来取代了宋建立了南齐的那个?”

  萧然点了点头,“对,就是他。”

  刘邦眉头一挑,这回听的更认真了。

  萧然也继续说道:“刘休范很快便攻至新亭垒南,萧道成命黄回、周盘龙率步骑出垒迎战。”

  两军短兵相接,自巳时一直激战到午时,禁军有“三齐射手”七百人,射技精湛,每发必中,故此江州军虽攻势不减,但始终难以接近城垒。

  这时,刘休范想了解敌情,便乘坐肩舆登上城南临沧观瞭望,身边仅有随从数十人,黄回、和张敬儿见有机可乘,便禀告萧道成,请以诈降计除掉刘休范。

  他们出城南垒,放下兵器大呼投降。刘休范大喜,将二人招至身侧,黄回诡称萧道成早有投降之意,刘休范信以为真,便将黄回二人安置在身边。

  张敬儿乘刘休范酒醉无备,夺下他的防身刀,将其斩首,刘休范左右随从尽皆散走,张敬儿拿着刘休范的首级,驰马奔回新亭垒。

  刘邦听着,眉头是越皱越紧,“这刘休范看来确实是不聪明啊,哪怕敌军是真的投降,也要有所防备啊!何况过去的人也不是萧道成,只不过是萧道成手下的人罢了。”.

第1071章没有诚意!

  谁家要是真的投诚会这么没有诚意啊!

  萧然说道:“刘休范才智平庸,而且言语迟钝,一直饱受兄长们的鄙薄,在他将黄回、张敬儿安置在自己身边的时候,他手底下的人不是没有劝谏过,但是他不听啊。”

  “还说他这是信任他们,结果没过多久就被人弄死了。”

  刘邦冷哼一声,“真是愚蠢至极!”

  其实当时刘休范的胜算挺大的,他作为皇帝唯一在世的叔父,在宗室中辈分最高,已是刘氏宗室的代表人物。

  当时“主幼时艰,宗室寡弱”、“素族当权,近习秉政”,朝政已完全由异姓所控制,宗室近亲被排斥在权力中枢之外,无权参与朝政决策。

  这在南朝宋立国五十年来还是首次出现,举兵反抗异姓权臣对朝政的控制便成为刘氏宗室挽救刘氏江山的唯一选择。

  刘休范的反叛是宗室对刘氏天下行将倾覆的一次挽救行动,于道义而言并非没有优势,史家便称其时“忠臣义士,莫不衔胆争先”,而刘休范叛乱的失败,标志着刘氏江山已是回天乏术.

  正如史家所称“桂阳王休范诛后,王室微弱”,无论在朝廷还是地方,刘氏宗室对国家政治的影响已然微不足道,刘休范的叛乱改变了朝廷最高统治集团的现状。

  朝廷的最高统治集团除了袁粲、褚渊等外朝宰辅,还有以阮佃夫、王道隆、杨运长等恩幸为代表的内朝诸贵。内朝诸贵“并执权柄,亚于人主”、“任参内政,权重一时”,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参与朝政决策,制约外朝宰辅。

  而王道隆的被杀,使得内朝诸贵的实力遭到削弱,外朝宰辅因而获得更大的权力,刘休范的叛乱还为萧道成进入朝廷政治中心提供了契机。

  萧道成原本无权参与朝政决策,但因平叛有功,在民间取得巨大的声望,积累起强大的政治资本,由此取代战死的刘勔,升任中领军,与袁粲、褚渊、刘秉共掌朝政。

  而他也正是因为担任中领军,成为禁军最高长官,掌握了整个京师地区的禁卫军权,由此开启了代宋建齐的创业进程。

  刘邦摇头叹息,“这可真是为他人做嫁衣啊。”

  萧然说道:“萧道成在杀了刘休范之后,命陈灵宝携刘休范首级到台城报捷。陈灵宝在途中遇到江州军,竟将刘休范首级扔进了秦淮河,他只身回到台城,高呼刘休范已被剿杀,但因没有刘休范的首级作凭证,朝廷未敢采信。”

  当时,丁文豪、杜黑蠡等江州军将领也不知刘休范已死,仍继续猛攻台城,王道隆率羽林军守朱雀门,急召刘勔回军救援,但刘勔在朱雀桁南遭遇江州军,兵败战死。

  江州军乘胜渡过秦淮河,自朱雀门攻入建康,一直打到杜姥宅附近,王道隆死于乱军之中,建康内外大震,流言四起,均称台城亦已陷落,驻守在白下、石头的禁军相继溃散,褚澄开东府城出降,孙千龄亦开承明门出降。

  当时台城大乱,皇太后王贞风拉着皇帝刘昱的手失声痛哭,守军皆无斗志,江州军很快便得知了刘休范的死讯,但在丁文豪的坚持下攻势不减,继续猛攻台城。

  萧道成忙命陈显达、张敬儿、周盘龙等率军回援,自石头城渡过秦淮河,由承明门入卫宫阙,陈显达引兵出战,先后在杜姥宅、宣阳门大破江州军,击斩杜黑蠡、丁文豪等。

  许公舆逃出建康,途中被乡民所杀,建康转危为安,终得保全,不久便解除戒严,刘休范自江州起兵,攻至建康仅有数日便身死军败。

  当时,朝廷平叛战争虽已宣告结束,但江州一带仍为刘休范的余党所控制,刘燮、王奂以中兵参军冯景祖为将,自夏口出兵,东攻江州,寻阳守将毛惠连、程罕之出城投降,刘休范叛乱至此被朝廷彻底镇压。

  刘邦想了想,说道:“看来这些人里面也没有什么聪明的人啊...”

  萧然说道:“等到时候再看吧,不说别的,其实刘休仁不是还挺不错的么。”

  刘邦也实在是挑不出来还有什么能看的过去的人了,只能点头说道:“先放入备选吧。”

  萧然安慰道:“现在找不出来也不着急,就算刘彧的兄弟不行,那不是还有刘子业的兄弟么,总有几个聪明的,就算是年纪小一点也无所谓,找几个辅政大臣就是了。”

  说到辅政大臣,刘邦反倒是想起来一个人,“那个阮佃夫,他拥立刘彧,并且还掌权,那他如何?”

  萧然说道:“这个人啊,他可不是什么好人啊。”

  刘彧忘不了阮佃夫,救君危难,拥立有功,很受刘彧的倚重。

  在对战刘子勋的时候,阮佃夫又摇摇摆摆地出台了,这场战争刘彧一方显然占有优势,阮佃夫又从巴蜀调来一批兵士,屡战屡胜,他先后辗转于东线,南线和北线三大战场,号令军士,诛杀了诸王,铲平了叛乱。

  他阮佃夫没有什么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这是很明显的,胜败在战前即已明摆着,实力悬殊在那里,将领们听他的调遣,还不是因为他是皇帝的心腹?参谁一把,谁受得了?

  但他自己却又升了,阮佃夫权大气也粗,自此愈加趾高气扬起来,《资治通鉴》载,对待他的命令,”人有顺迕,祸福立至”。

  萧然说道:“除了这些之外,阮佃夫的人品也不行。”

  阮佃夫家乡是会稽,俗话说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当时,会稽太守是辅国将军王僧虔,他的宾客说佃夫身为要幸,劝太守”宜加礼接”,僧虔回答说:”我立身有素,岂能曲意此辈?彼若见恶,当拂衣去耳。”

  王僧虔对阮佃夫没有举行较隆重的欢迎仪式,阮佃夫怀恨在心,他返回建康后,即向刘彧进谗言,又让御史中丞奏劾王在吴兴太守任上时的过失,很快,僧虔被罢了官.

第1072章睚眦必报!

  阮佃夫就是这样气量狭小,睚眦必报,家乡人求他办事,贿赂的东西稍少也看不上眼,一天,他的侄子从家乡赶来建康求见,一般地,家乡来人阮佃夫是不愿接见的,嫌他们的土气寒酸丢了他的人。

  同时还怕自己破费招待,于是总以事忙抽不开身推脱,他的侄子赶来之后,他也不愿见,侄子找他找了三次才见到,说是想到县衙做个小吏。

  看到此,阮佃夫摆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说是不太好办,并以假大空的话劝他回家好好劳动,为社稷出力不分职业等等,侄子哪听得进这些大话,这些大道理他也懂些,不然何必千里迢迢赶来见他?他赶紧将带来的二百匹绢奉上。

  阮佃夫也不推让,稍露笑容,让他第二天等候消息,哪知,一等四天,侄子考虑到也许是叔叔嫌东西少,赶紧又加了二百匹绢给他,阮佃夫早已大吃贿赂惯了的,这才展纸提笔,为侄子写了一封信带回给县衙。

  侄子尚且如此,乡亲乡邻或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萧然说道:“别人的贿赂他是锱铢必较,但自己平时生活却一掷千金。”

  他所建造的宅舍园池,比诸王的府邸还华美,家里拥有几十名艺精貌美的妓女,都是按他的”青春.靓丽、大方、人见人爱”的十字标准选来的。

  她们个个穿锦着缎,佩金戴银,衣饰之华贵超过了宫女,他家每制一件衣服,每造一件器物,无不领导潮流新奇精巧,致使京城人家争相仿效,为了便于游乐,他还在宅内开渠引水,向东延伸十余里,引来活水。

  水渠两旁塘岸整洁,泛轻舟,奏女乐,优游玩耍赛神仙,一次,中书舍人刘休前来见他,正遇着他在外游乐,阮佃夫便相邀回家,设宴款待,数十种奇珍异肴,立时端上,刘休看得眼呆,阮佃夫却笑着说是”一顿便饭”.

  刘休还不解怎这么快就上来了?原来,他家经常预备着数十人的肴馔,只要客人临门,顷刻可办,阮佃夫滥作威福之事,无人敢禁。

  有个人叫做何恢,他被任命为广州刺史,赴任前,邀请为他的升迁帮了忙的阮佃夫至其家饮宴欢歌,席间,阮佃夫见何恢宠妓张耀华貌美绝伦,按捺不住,便想把她弄到手。

  他向何恢提出要求,何恢也是一好色之徒,正宠爱她如掌上明珠,便不假思索地一口回绝道:”恢可得,此人不可得也。”阮佃夫拂袖起身,忿忿地说:”不知你是爱手指还是爱手掌!”第二天,便讽谕有司弹劾何恢,不日免官,足见阮佃夫的权势了。

  刘邦皱起眉头,再次骂道:“这刘休范真是太过愚蠢!蠢笨!”

  萧然没想明白,这怎么还扯上刘休范了?

  刘邦说道:“若是他不那么蠢笨,定然能够成功推翻刘彧,到时候又怎么会有阮佃夫这种人!”

  萧然张了张嘴,“好吧,你这么说的话,好像也没有错。”

  就是可怜了刘休范,反复被鞭尸。

  过了一会,萧然安慰道:“没事,阮佃夫也并没有这么一直嚣张下去,俗话说贪心不足蛇吞象,他注定得不了好。”

  当时刘义隆的儿子都死了,刘骏也已经绝嗣,所以唯一能看的,就只有刘义隆孙子辈的刘景素了,刘景素年龄最长,史称他”孝友清令,服用俭素,又好文学,礼接士大夫,由是有美誉”,因而他可能被拥立为帝。

  阮佃夫等想久专权势,考虑到刘景素如被拥立,恐不为相容,一天,刘景素的防阁将军王季符犯了罪,遂恶人先告状,他由京口驰奔建康,向阮佃夫告发刘景素要谋反。

  然后阮佃夫就要出兵讨伐,只不过萧道成等担保不会,这才作罢,不过还是将刘景素的镇北将军、开府议同三司予以削夺,无奈,刘景素也暗中加紧准备,等待时机夺权,阮佃夫的这一招更坚定了他谋反的信心。

  没过多久,有人奔京口告诉刘景素说京师混乱,可乘隙夺取,刘景素遂举兵,阮佃夫、杨运长立即宣布内外戒严,并集结重兵征讨京口,京口很快被攻打下来,刘景素被杀,灭门九族。

  以玩政变起家的阮佃夫,玩得很蹩脚,就象杂耍绳索的人,最后缠到了自己的脖子上。

  刘彧死后,年仅十岁的太子刘昱即位,当时刘昱年龄尚小时,阮佃夫尚能驾驭,等刘昱年龄稍长的时候,便不听阮佃夫使唤了,而且刘昱嗜杀成性,弄得人人自危。

  于是,阮佃夫为了久握大权,就想废长立幼,与直阁将军申宗伯、步兵校尉朱幼、于天宝等密谋杀死刘昱,拥立其弟刘准,并拟定趁刘昱去江乘射雉而发难。

首节 上一节 981/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