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932节

  “我怎么觉得,你这个形容,有些耳熟啊?”

  萧然也想了想,随后一拍脑袋,“我怎么忘了,你应当见过他的。”

  当年刘渊作为匈奴任子居住在洛阳,据记载,刘渊刚到洛阳,便受到司马昭的礼遇,等到西晋建立后,王浑屡次向司马炎谈起刘渊。

  司马炎遂召见刘渊,与之交谈后,非常高兴,对王济说:“刘渊仪表堂堂,即使是由余、金日磾也无法与之相比!”

  王济回答说:“刘渊的仪表,诚如圣上所言,但他的文武才干却远在由余、金日磾之上。陛下如果用他负责对东吴征伐,平定江南,指日可待。”司马炎深以为然。

  但孔恂、杨珧却进言道:“臣下观察刘渊的才能,感到当今之世恐怕无人与之匹敌。陛下如果让他掌握少量兵马,则平吴事难成;若授以威权,则平吴之后,恐怕他将据有江南,不复称臣。

  与我族类不同者,其心必然不同。以刘渊统帅其部族,臣下尚且为陛下担忧寒心。如果以有天险为凭依的江南资助刘渊,怎么可以呢!”司马炎听后,默然不语,此议遂作罢。

  后来,关陇地区爆发了秃发树机能起义,朝廷屡次镇压均告失败,为扑灭起义,司马炎决定选拔能够胜任的将帅出征。

  李憙劝司马炎说:“陛下如果能够征发匈奴五部的兵力,授给刘渊一个将军名号,令其西征平叛,凉州指日可定。”

  但孔恂说:“李公的话,并未点破消除危患的道理。”

  这话让李憙勃然大怒,说:“以匈奴的强悍善战,刘渊的通晓用兵,再加上奉宣圣威,消除叛乱,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孔恂说:“刘渊如果能够平定凉州,斩树机能,恐怕凉州才真正有危难了。那时蛟龙如得云雨,将遨游长空,不再是池中之物。”司马炎认为孔恂言之有理,于是未采纳李憙的建议。

  司马炎也想起来这回事了,实在是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尤其是他还大病了一场,许多事情都给忘了。

  此时听萧然一说,司马炎便也说道:“我好像想起来了,当时还有人劝我杀掉刘渊,但好像是王浑将我劝了下来。”

  萧然点了点头,“是有这么回事,其实也是,当时刘渊两次仕进受阻,深为沮丧,后来东莱游侠王弥离洛回乡,刘渊在九曲之滨与王弥饯行,向王弥哭诉他的不容易。”

  “按照刘渊的说法,他本来并没有要做官图谋权利的意思,是王浑他们看在同乡的份上,所以多次举荐他,结果却因此被人离间,让你觉得他心怀不轨,这话正好被司马攸知道了,所以就告诉了你,认为应该杀了刘渊。”

  当时司马攸向司马炎进言:“陛下不除掉刘渊,臣惟恐并州不得长久安宁。”

  但王浑劝谏道:“刘渊为人忠信,臣下愿为他担保。再则大晋刚刚宜称要以德招抚四方,殊俗共存,为什么要以没有根据的怀疑而杀匈奴的侍子,以示晋德不弘呢?”

  司马炎也说:“王浑的话是对的。”便没有听从司马攸的建议。

  说到这,萧然笑嘻嘻的看向司马炎,问道:“现在知道了后来的事情,你可后悔当初没有听司马攸的话了?”

  司马炎摇了摇头,“没有什么后悔的,到底是我的儿子不争气,就算没有了他刘渊,也会有刘山,刘河的。”

  萧然眉头一挑,“你这话可算是说对了。”

  说着,萧然直接动手拍了拍司马炎的肩膀,“虽然说你灭了吴国之后就有点荒唐,但是你这人品还不错嘛。”

  司马炎看着好笑,“哦?那就多谢国师大人的赞赏了?”.

第957章阴谋论!

  萧然装模作样的摆了摆手,“客气客气,你应当的。”

  此话一出,司马炎不由自主的看向萧然,正好萧然也看着司马炎,两人一对视,不由得双双笑出声来。

  司马炎无奈的说道:“你可真是...”

  萧然嘿嘿一笑,又说到:“对了,什么时候让我见一见王浑?”.

  这话就让司马炎疑惑了,“怎么好端端的突然要见他?莫非是他有什么问题吗?”

  想到以前王浑多次为刘渊说话,司马炎不由得阴谋论了。

  萧然摆了摆手,“这是想哪去了,只不过是听说王浑的器量很大,我就喜欢这样的人,所以才想见一见。”

  王浑有一句评价,叫做:“魏晋以贾诩之筹策、贾逵之忠壮、张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顾雍之密重、王浑之器量、刘惔之鉴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方之东平,宜无惭德。身死之日,并谥曰肃,当代不以为贬。”

  有一次,王浑和妻子钟琰在一起坐着,看见他们的儿子王济从院中走过,王浑高兴地对妻子说:“生个这样的儿子,满可以安心了。”钟琰笑着说:“如果我能婚配参军,生的儿子本来可以不止是这样的。”

  这个参军,指的就是王浑之弟王沦。

  这话分明就是在说他不如他弟弟,这还是自己老婆当面说的,王浑竟然也不生气。

  也许生气了,但是肯定不会太生气,不然他老婆也不敢说这样的话了。

  司马炎点了点头,“他确实是器量大,是一个能容人的,既然你想见,那一会叫他过来就是。”

  萧然掰着手指头算了算,拍了拍司马炎,说道:“好好珍惜你这个臣子吧,他也命不久矣了。”

  这话让司马炎大惊,“怎会如此?!”

  随后又一想,王浑如今也快七十岁了,已经算是长寿了。

  不过司马炎还是不死心的问道:“不能救他一救吗?”

  萧然摇了摇头,“寿命到了,没办法的,说到底我也不是神仙。”

  司马炎虽然失望,但也知道萧然说的是真的。

  见司马炎的情绪低落起来,萧然轻咳两声,转移话题道:“咱们还是继续说刘渊吧,要说他在洛阳的时候没有什么自立的想法,我还是相信的。”

  到底是因为自己的话让人不开心的,多少有点愧疚。

  司马炎知晓萧然的意思,现在想那么多也没有用,于是便顺着萧然的话问道:“我倒是也好奇,为何他会突然起兵?”

  萧然说道:“说到底还是被逼无奈。”

  刘渊回到并州之后,在辖区施展政治才能,“明刑法,禁奸邪,轻财好施,推诚接物”,使得匈奴“五部俊杰无不至者”,甚至吸引了远在幽冀一带的名儒俊杰前来。这为他以后成为匈奴族的主要首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更是在杨骏辅政期间,被封汉光乡侯,正式承认了刘渊在匈奴五部中的领导地位,不过后来由于受到叛逃出塞部民的牵连,他被免官了。

  这说是受到牵连,其实归根结底的原因,也就是出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民族歧视的心理,企图限制刘渊势力的发展、防患于未然的措施。

  可这一措施引起了长期以来受到中原朝廷排斥打击的匈奴上层贵族的不满,当时又正值“八王之乱”时期,皇室诸王互相攻杀,“寇贼蜂起”,对各族的控制力大为削弱。

  于是刘宣召集匈奴五部上层贵族,对他们说:“过去我们的祖先与汉朝约为兄弟,同甘共苦。自汉亡以来,魏晋更替,我们的单于却徒有虚号,而没有国土可言;至于诸王侯,地位降同编户。

  如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正是我们振兴国家、恢复先祖大业的大好时机。左贤王刘渊才能和气宇超众拔群。上天如果不是想要光大尊崇单于,绝不会白白地降生此人。”

  于是众人密谋,共推刘渊为大单于,又派呼延攸到邺城,将众人之谋告知刘渊。

  而刘渊早就体会到了因为身份被歧视的痛苦,自然不会不同意他们的说法。

  当时在刘渊被免官之后,是司马颖奏请刘渊为行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使其脱离五部,在邺城任官,所以刘渊是跟着司马颖的,在得知了自己部落的想法之后,刘渊遂向司马颖假称要回部落参加葬礼,但司马颖不允。

  刘渊无奈,只好让呼延攸先返回,告诉刘宣等人纠集五部,再招聚宜阳附近的诸胡族,表面上声称助司马颖讨逆,实则为以后起兵做准备。

  萧然说道:“其实当初要是真的用了刘渊,他还真不一定能走到这个地步,不过也不一定,说不定他手里有了兵权之后,会更早的就起兵也说不定。”

  司马炎则是说道:“总归是异族,就连同族的人,我们都不能完全信任,何况是异族呢?”

  这话倒是真的,就连战功显赫的武将都会被当权者忌惮,何况是匈奴人呢,毕竟中原和匈奴打仗打的可凶得很,就算是一时间的和平,也不代表他们就真的归顺了。

  萧然说道:“说起来,司马颖被王浚讨伐的时候,刘渊还劝过他。”

  当时司马颖被强攻,刘渊说:“现在二镇强盛,有众十余万,恐怕宿卫军队及邺城附近的士庶难以抵御。我愿为殿下返回五部发兵,以赴国难。”

  但是司马颖觉得这不靠谱,他不是不相信刘渊会救他,他是觉得刘渊哪怕是率领五部也打不过,所以便问刘渊,说:“我打算奉惠帝返回洛阳,避强敌锋锐,然后传檄文于天下,以其叛逆之罪令四方共讨之。你看如何?”

  刘渊人都傻了,言辞恳切的劝说司马颖:“殿下一旦离开邺城,示弱于人,是否能抵达洛阳呢?即使到达洛阳,恐怕殿下也难以掌有实权。光凭一纸檄文,谁又肯事奉呢?”

  随后又告诉司马颖,他肯定能打得过,让司马颖守好邺城不.

第958章一言难尽!

  刘渊回到左国城,被刘宣等人尊为大单于,短短二十天,刘渊就招集了五万余众。

  但是等刘渊回去之后,他就麻了。

  司马颖迎战失败,跑了。

  司马炎不知道自己现在应该是什么表情,但反正挺一言难尽的。

  萧然说道:“好在刘渊是一个重承诺而且有良心的,虽然给他气坏了,但还是决定去救司马颖。”.

  不过救归救,并不耽误刘渊骂人。

  刘渊当时听到消息之后,气的骂道:“司马颖不听我的劝告,稍败就向洛阳奔逃,真是个奴才。但我与他先有许诺,不能不去救援。”

  于是命令刘景和刘延年等率步骑二万,准备进攻鲜卑。

  刘宣等人再三进谏,劝刘渊起兵灭晋,刘渊深以为然,激愤地说:“对!大丈夫在世,当如崇山峻岭,岂能甘为蝼蛄!哪有帝王之运长在一姓之理?大禹出自西戎,周文王生于东夷,他们之所以为王,只是有德罢了。

  而今我有部众十余万,皆能以一人当晋十人,击鼓而摧毁乱晋,必将摧枯拉朽。上可以成汉高帝一统天下大业,下可以像曹氏拥有半壁河山。只是恐怕晋人未必都能拥戴我。

  不过,汉朝长期统治天下,恩德深人人心,所以昭烈皇帝树立汉家旗号,以一州之地而能与曹氏抗争。我是汉朝刘氏的外甥,与刘氏约为兄弟,兄亡而弟承,难道不可以吗?姑且称国号为汉,追尊后主,以招抚民心。”

  而别说,还真就让他成了。

  刘渊下令迁都于左国城,远方来归附的人有数万之多,于是,刘渊在左国城正式登上汉王位,他以复汉为名,追尊汉后主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帝刘邦以下三祖五宗神主而祭之。

  萧然说道:“司马炽在位的时候,刘渊就去世了,后来登基的就是刘渊的儿子刘聪,不过刘渊在位的时候,去征战的大多都是他手底下的将领和他儿子,但他们滥杀无辜,烧掠奸淫之事虽禁不止,愈演愈烈。”

  刘琨曾描绘当时并州的情景:“群胡数万,周布四山,动足遇掠,开目睹寇”,“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携老扶弱,不绝于路。及其在者,鬻卖妻子,生相捐弃,死亡委危,白骨横野”。

  此言虽有夸张,但多少反映出刘渊政权不重视抚恤流亡,组织生产,以及制止杀掠的措施不力的事实。

  司马炎说道:“只会打天下而不会治理可不行。”

  萧然坏笑一声,“就比如你儿子?”

  司马炎瞪了萧然一眼,倒也没生气,还没发生的事情,没有什么好生气的。

  这要是他的想法被萧然知道了,萧然肯定要嘲讽他,又不是刚才怒吼着让不孝子都滚过来的时候了。

  司马炎想了想,说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再说说这刘聪吧,比起他的父亲如何?”

  萧然说道:“最起码他和他爹,也就是他阿耶一样,都挺聪明而且好学的。”

  刘聪年幼时就聪明好学,令博士朱纪都觉得十分惊奇,刘聪非但通晓经史和百家之学,更熟读《孙吴兵法》,而且善写文章,又习书法,另外,刘聪亦学习武艺,擅长射箭,能张开三百斤的弓,勇猛矫捷,冠绝一时,可谓文武皆能。

  刘聪二十岁后到洛阳游历,结交大批名士,因安抚接纳得宜而得到匈奴五部豪族的归心,在八王之乱的时候,刘渊在邺城任官,因害怕司马颖加害父亲,于是投奔司马颖。

  萧然说道:“其实刘聪本来不是太子,刘渊去世之后,即位的也不是他,而是他兄长刘和。”

  司马炎愣了一下子,随后说道:“真的有刘河啊?”

  萧然也愣了一下,然后哭笑不得说道:“不是河水的河,是和平的和。”

  司马炎有些尴尬,“咳咳,当我刚才没说,那刘聪为什么后来成为了皇帝?难道说他杀了他的兄长吗?”

  萧然点了点头,“确实是这样的,只不过先动手的不是刘聪,而是刘和。”

  刘和即位后,受呼延攸、刘锐及素来厌恶刘聪的刘乘进言唆摆,决意要消除诸王势力,尤其当时拥兵十万的刘聪。

  于是刘和不久就采取行动,但因刘聪有备而战,最终刘聪率军从西明门攻进皇宫,并于光极殿西室杀害刘和,又收捕逃到南宫的呼延攸等人,并将他们斩首示众。

首节 上一节 932/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