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896节
所以他能养成这样的性格倒也不奇怪。
于是萧然说道:“这件事情,不是你的错,如果你说,你这属于违背了祖宗典故,那你确实是做错了,但是宋娥犯的错,不应当归罪在你身上,你应当说,你给了她如此的恩典,结果她竟然还做出这样的事情,是令你心寒的。”
“而且,一共十九侯,再加上宋娥,一共二十个人,为何就只有他们几个犯了错,而孙程他们却没有做这样的事情呢?那只能怪宋娥他们自己贪心,不是吗?”
经过萧然这么一说,刘保的心里确实好受不少。
倒是萧然突然一拍脑袋,抓着刘保问道:“你如今多大了?”
刘保不明所以,但还是下意识的回答道:“我,如今十三岁,怎么了国师大人?可有什么不妥?”
萧然扯起嘴角僵硬的笑了笑,“没,没什么不妥。”
倒不是萧然眼瞎了,没看出来刘保年龄小,纯粹是萧然自己先入为主了,而且刘保虽然说是十三岁,但他到底是皇帝,身上自然也是有威严的,又赶上他变声期,萧然本来以为他怎么着也成年了来着。
毕竟有的人长的就是比较稚气。
而他之所以突然觉得不对劲,还是因为他从刚才说刘保可能有些讨好型人格之后,想到了说等刘保长大一点就好了。
这一提到“长大”,才恍然觉得有问题,然后又一算时间,怎么算刘保也不过才十一二岁啊,于是他干脆就问了一嘴。
毕竟古代的年龄的计算,和现在不一样,萧然也只能估算一下罢了。
不过这个时候,萧然在想,要不要让他的手册重出江湖?
于是萧然便看向了刘保。
刘保察觉到萧然的眼神,缩了缩脖子。
刘邦也神情难测的看向刘保,沉吟了一会,说道:“你如今不过十三岁?”
刘保不明所以的点了点头,“回高祖皇帝陛下,正是如此。”怎么他看起来很老吗?.
第877章情有可原!
刘邦看向了萧然,萧然轻咳一声,“咳咳,那什么,是我一开始忘了这个事了...”
这下刘邦也麻了,同样的事情,放在小孩子的身上总是会多一些宽容的。
一个才十多岁的小孩子,被自己的乳母照顾着长大,相依为命。
要是说等他长大了,心硬了,所以能不顾情感的只做出理性的判断,那还说得过去,可如今刘保也不过十三岁,这十三岁还是根据他们这里的年龄来算的,实际上刘保也不过还不到十二周岁.
怪不得一开始看见他们的时候,以为他们是鬼,被吓成那样,本来刘邦还想着,好歹都是皇帝了,这么惊慌失措的,也太不稳重了,现在一切都有了解释。
再想起来自己刚才对他的训斥,刘邦摸了摸鼻子,久违的感到了一丝不好意思。
他摸了摸刘保的头,说道:“那你做的已经很不错了。”
刘保双眼一亮,他一直以为刘邦对他是很不满意的,等到萧然说他做的那些事情之后,刘保也对自己不满意起来,甚至为刘邦开脱,觉得刘邦对自己不满意也是应该的。
现在刘邦这一举动,却让他心头一热。
“高祖皇帝陛下。”刘保看向刘邦。
刘邦点了点头,“之前是朕忽略了你还小,你如今这个年龄能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刘保瞬间露出了一个笑脸,“高祖皇帝陛下,我以后一定会做的更好的!”
刘邦肯定道:“朕相信你。”
说罢,他又看向萧然,问道:“你觉得左雄这个人的话,可以听吗?”
萧然说道:“我刚才说了那么多了,那自然是能听的,要说这换了别人,可能我还不放心,但是对刘保我还是放心的。”
刘保一脸的不明所以,看了看刘邦,又看了看萧然。
萧然对着他说道:“我知道你心里有你的想法,这样就很好,你要知道,你是皇帝,所有大臣提出来的都是建议,你只需要在里面找到你觉得可以的就行了,至于你自己的私事,那就要你自己来判断了。”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多看史书,读史可以明鉴,就好比你对宋娥虽说给她封了爵位,但因为刘祜的原因,所以在她犯错的时候,你就果断的收回了对她的恩赏,不是吗?这样就很好。”
刘保有些害羞的摸了摸自己的脑袋,说道:“可如果我一开始就没有这么做的话,那就不会有后面的事情了,还有张防...”
刘邦冲着刘保说道:“你要知道,身为皇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摒弃自己的喜恶,只有这样才能让你一直保持冷静和理智,知道何人可信,何人不可信。”
说着,刘邦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有些感慨的说道:“这一点,我也是许久以后才想明白的.....”
萧然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他指的是什么,只能说可怜了刘如意了。
刘保正在思索刘邦的话,结果一抬头就见刘邦的情绪不太好,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干脆就看着萧然说道:“那,国师大人,不知道除了左雄之外,国师大人还知晓哪些人呢?”
萧然看出来了他想要转移话题,但也不戳破,而是想了想,说道:“那就说一说梁商吧,也算是你的岳父了。”
提到这个,刘保不由得有些脸红。
萧然一笑,一个才十多岁的孩子竟然都娶媳妇了,这可真是...
想到这,萧然摇了摇头,干脆顺着刘保的话说起梁商来。
“梁商这个人后来被你封为了大将军,其实梁商还是很不错的,以外戚位居百官之首,谦恭谨慎,尽心尽职,为人尊重,举贤任能。”
“除此之外,梁商还关心百姓疾苦,荒年饥馑时,常派人开仓赈粮,助民度荒,但又不露个人恩典,还抑制宗族子弟无功受禄,但生性柔弱,不打击宦官,还让儿子与宦官结交,引起群臣不满。”
梁商认为自己因为是外戚才能位居大将军之职,所以常常谦恭温和,虚心荐贤。
每次遇到灾荒年岁,梁商就把自家收取的稻谷运到城门处,赈济那些无粮的灾民,并且不说是他的恩惠,只说是国家的救助,他还严格约束自己的家人和亲戚,不曾凭借权势为非作歹。
梁商虽谦逊荐贤、颇有能名,但他为人过于谨慎甚至怯懦,缺乏决断力,颇为亲近宦官,他因为小黄门曹节等人权势渐长,于是派儿子梁冀、梁不疑与其交友。但一些宦官嫉恨梁商深得宠遇,反而想要陷害他。
中常侍张逵、蘧政等人一起合谋,诬陷梁商和另外的两个中常侍曹腾、孟贲,说是想要向各位王子征求意见,打算商议废掉刘保另立新的皇帝,请求逮捕梁商等人治他们的罪。
但刘保压根就不相信,说:“大将军父子一家都是我的亲人,曹腾、孟贲都是我喜爱的人,一定没有这样的事情,只是你们都嫉妒他们罢了。”张逵等人知道自己编的谎话刘保不信,他们害怕了,于是做了一篇假诏书去把曹腾、盂贲逮捕起来关在皇宫中。
刘保听说后大怒,命令宦官李歙赶紧去把曹腾、孟贲放了,并且把张逵等人逮捕起来,最后他们都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只是供词牵连到一些在位大臣,梁商担心有人冤枉受牵连,就上疏说:“《春秋》一书主张,立了大功,只奖励主帅;犯了大罪,只惩罚主犯。所以赏赐不因超越本分而发得很多,施刑也不因为过分而用得很宽。
这就是五帝、三王治理天下都能安康太平的缘故。
我听说审查张逵等人时,他们的供词牵连到很多人,大案兴起,必然牵扯到很多无辜的人,该判死刑的罪犯长期关押,一些小的问题最后都要变成大的案件,这不是用来顺应天地间的和畅之气、安定国家局面、教化百姓的办法。
应该早一点把这件事情了结,停止那纷繁的逮捕。”.
第878章心理阴影!
萧然说道:“由此就能看的出来,梁商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其实要说他有多弱懦,倒也不至于,只是性子比较善良,容易心软,不过在计谋这方面,梁商也还是可以的。”
永和五年,南匈奴左部句龙王吾斯、车纽等人反叛东汉,率领三千多骑兵入侵河西,接着又招引南匈奴右贤王,合起来有七八千骑兵包围美稷,杀害朔方郡和代郡的长史。
将军马续与中郎将梁并、乌桓校尉王元征调边境的部队以及乌桓、鲜卑、羌胡的兵力合起来有二万多人,出其不意,袭击并打败吾斯等人。
梁商认为羌胡新近反叛,徒众刚刚聚合,最好用招降的办法,于是上奏说:“匈奴入侵反叛,知道自己犯了死罪,鸟兽走投无路的时候,都知道救自己的性命,何况匈奴种族繁衍兴旺,不可能全部消灭。
现在粮食转运日益增多,三军疲惫劳苦,使国内空虚而用在境外,这对中原没有好处,臣看度辽将军马续一向有谋略,而且长期负责边境,深通用兵的精要,每次接到马续的信,他都与臣的计策相合.
最好命令马续挖深壕沟,增高壁垒,用恩德和信义招降匈奴,公开悬赏,讲明共同信守的事项,这样,就能使这些种族归服,国家就可平安无事。”
这次刘保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下诏书让马续招降反叛的匈奴人。
梁商又致信给马续等人说:“中原安定,忘记打仗已经很长时间。精良的骑兵在野外会合,兵刃格斗,箭矢相接,当下决定胜负,这是戎狄的擅长但却是中原士卒的短处。
使用强劲的弓弩,登越城墙,凭借牢固的营垒进行坚守,等待敌人衰弱,这是中原士卒的擅长但却是戎狄的短处。
应该先尽力发挥自己的长处,以观察对方的变化,设立悬赏并公开赏赐,向匈奴人宣明展示他们可以悔改,不要贪图小的功绩,而破坏大的谋略。”马续和各郡都按照梁商的话去做。这样,南匈奴右贤王的部属抑鞑等一万三千人前来向马续投降。
后来刘保命征西将军马贤率军讨伐西羌,但梁商认为马贤年纪已老,不如改命太中大夫宋汉出征,可刘保并未听从。
马贤到军中后,一直停驻不前,马融和皇甫规相继请求罢免,朝廷都没有采纳。
至次年正月,马贤大败于射姑山,致使东羌及西羌大规模汇合,羌人军锋直抵三辅地区,焚烧园陵,屠杀、劫掠官吏和人民。
萧然说道:“马贤那个事情咱们就先不提,就说梁商用计谋招降匈奴这个事,你就能知道了,他为什么是大将军,自古以来,一般降临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武力值很高,能一力降十会的。”
“而另一种就是也许自己武力值不行,但是脑子很好,而梁商就属于第二种,只不过可惜,到底最后他儿子梁冀还是给他的一生染上了污点。”
萧然叹息一声,摇了摇头。
刘保眨了眨眼,疑惑道:“梁冀做了什么?”
萧然低头看向他,说道:“你还是别问了,等我以后和你说吧。”
他怕刘保听了之后产生心理阴影,给皇帝下毒啊直接!这得是多大的胆子。
刘保见萧然没说,又看向刘邦,刘邦也说道:“竟然国师都说了以后再说,那你就以后再听吧。”
听此,刘保也只好作罢。
不过他到底不像是真的小孩子那么任性,所以很快刘保就主动问道:“那国师大人,我朝中可还有什么栋梁之材吗?”
笑死,追问不会知道的东西有什么用,还不如赶紧问点有用的。
萧然说道:“那自然是有的,就比如王龚。”
王龚最初被推举为孝廉,后经屡次升迁担任青州刺史,在任内,他上奏弹劾贪污的二千石官员,一般指太守、国相数人,受到汉安帝刘祜的嘉奖,被征召入朝任尚书。
后来王龚升任司隶校尉,于次年调任汝南郡太守。
他为政主张温和,好才爱士,引进郡人黄宪、陈蕃等人。
黄宪尽管不屈就,陈蕃却应命入仕。
但陈蕃性气高明,最初到太守府时,王龚没有立即召见他,他于是留了个字条就称病回去了,王龚发怒,要将陈蕃除名。
功曹袁阆要求见王龚,说:“听说《传》有言:‘人臣不为君所了解,不敢立于朝。’陈蕃既然是按贤者引见的,就不应当按非礼辞退。”王龚为之改容说:“是我的过失啊!”于是又很有礼貌地对待他,因此后进知名的人都敬佩王龚。
王龚在任上严肃谨慎,如果不是公事,不与州郡官员通书信。他所辟举任命的,都是海内德高望重的长者。
萧然说道:“这就说明,王龚这个人是不会徇私的,所以按照他这个性格,你们觉得把他安排到哪里合适?哦,对了,同时王龚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厌恶宦官。”
王龚深深痛恨宦官专权,有志挽救这种局势。
于是上书极言宦官的祸害,请刘保放逐他们,宦官们都感到害怕,便指使门客上奏诬蔑王龚有罪,刘保命王龚及早亲自讲明真实情况。
王龚以前的掾属李固,此事正在梁商手底下做事,他也十分痛恨宦官专权,于是上书极力陈述他们的罪状。
李固向梁商上书说:“王公具有坚贞的节操,无端遭受奸佞的陷害,大家听说这个消息,无不为之叹息恐惧。以三公的尊严地位,没有前往司法部门为自己申辩诉冤的道理。
即令他对朝廷稍有不满,往往让他自杀,所以,按照惯例,没有大逆不道之罪,不至于审问三公。假如王公突然发生其他意外,那朝廷就会蒙受谋害贤能的恶名,群臣就没有营救和保护忠良的气节了!
俗话说:‘好人正处在患难之中,我们即使再饿,也顾不上吃饭。’这正是救人的时候。”梁商便立即向刘保进言,事情才告平息.
第879章违反祖宗决定!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