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836节
萧然说道:“我知道你们不信,怎么着,是去宗庙啊还是脱他裤子看看痣啊?”
听到后半句话,刘邦没好气的瞪了萧然一眼,“你小子!非要看我出丑是吧!”
萧然嘿嘿一笑,当自己没听见。
王莽思绪混杂,从理智上来讲,他觉得这是不可能的。
但是看着萧然和刘邦都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他又有些不确定起来。
难不成...是真的?
下面的大臣对视一眼,不敢说话。
刘邦懒得多说,直接说到:“孔光此人,你们都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那就让他去看一眼就是了。”
还别说,对于孔光,朝臣们大多还是信任的。
毕竟孔光那个性格他们太知道了,胆小谨慎,让他主动出来作假,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要是像是王莽这种一手遮天的人,让他出来作假,他说不定会答应.
第762章王莽的担心!
毕竟他要命。
可像是这种突然不知道从哪跑过来两个人,还是站在弱势的皇帝那边的,让孔光去作假,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朝臣们对于孔光还是很放心的。
孔光知道这件事情事关重大,所以脚步飞快的朝着宗庙走去。
而王莽此时的心情就不是很好了。
他如今可以说是惊惧交加,鼻子也是剧痛不已。
他看着刘衎将刘邦让到了刘衎刚才坐着的位置上,且眼中对刘邦都是孺慕之情,心中就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难不成,是真的?.
王莽心里打鼓,他是知道刘衎的,要说刘衎找人来诓骗自己,先不说被拆穿了怎么办,就说一般人也没有这个胆子。
而且看着刘邦那怡然自得的样子,没有一丝的忐忑和心虚,反倒是浑身的威严浑然天成。
王莽越想越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就在这时,脚步匆匆的孔光走了进来。
刚一进来,孔光“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口中高呼:“臣,叩见高祖皇帝陛下!”
此话一出,在大殿内等着结果的众人心中猛然一跳。
随后便皆跪了下来。
“臣等,叩见高祖皇帝陛下!”
看着下面跪了一地的臣子,刘邦心中冷哼。
这群人,有的是被王莽做出来的表象蛊惑了,但恐怕也不乏有投靠了王莽的。
“起身吧。”刘邦说道。
大臣们刚站起来,刘邦就说道:“王莽。”
王莽现在也顾不上自己的鼻子了,连忙走上前一步,“臣在。”
刘邦打量了一下王莽,说道:“你做的事情,还用朕来说吗?”
王莽刚想要为自己辩驳一下,刘邦就说道:“你也不要想着欺瞒朕,你心里想的事情朕很清楚。”
说着,刘邦指了指自己身后的萧然。
“这是朕的国师大人,朕能到你们这里来,都是国师大人的仙法,所以对于你们之前做的事,甚至未来做的事,朕一清二楚!”
刘邦扫视了一下在场的大臣,有些心里有鬼的不自觉的就移开了自己的眼神,刘邦将这些人记在了心里。
随后目光才又看向王莽,“怎么,你还有什么话想说吗?你苦苦经营名声,在朝堂上拉帮结派,一切政事都是你来处理,甚至不过问皇帝,这朝堂上,你王莽可真是一手遮天!”
王莽连忙跪在地上。
“臣不敢!”
刘邦冷笑一声,“不敢?朕看你是敢得很!仗着皇帝年幼,你便欺瞒皇帝,妄图掌控朝政!朕告诉你,你还真就成功了。”
此话一出,王莽心中一跳,下意识地抬头看向了刘邦,就见刘邦正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
在刘邦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王莽心中下意识地就是欣喜,自己竟然成功当上了皇帝?
但随即而来的就是沉重。
也许以后他是成功了,但是现在刘邦来了,还说出这番话,恐怕别说成功篡位,他一家子的命恐怕都要没了!
于是王莽趴伏在地上,一言不发。
刘邦见他不说话,也不强迫,而是扬声说道:“来人!将王莽给朕带下去,听候发落!王氏一族,诛其三族!”
说完之后,刘邦又想起来如今的太皇太后王政君。
“朕记得,太皇太后也是王家人吧。”
俗话说,祸不及出嫁女,刘邦这话可是让他们都震惊不已。
然而刘邦根本就不管他们是怎么想的,直接说到:“王氏纵容族中子弟欺压百姓,作恶多端,以外戚之名把控朝政,其心可诛!现贬为庶人,赐鸠酒一杯!”
说罢,刘邦又扫了一眼下面的大臣们,见他们一个个胆战心惊的样子,冷哼一声,站起身直接走了。
大臣们相互之间看了一眼,然后默默的退了下去。
现在这个风口浪尖上,他们可不敢再搞什么小动作。
而后宫之中,王政君在王莽的势力雄起之后,就很少再垂帘听政了,只是偶尔派人去过问一二,反正王莽都会和她说实话。
所以此时王政君根本就不知道前朝发生了什么,在宫人端着鸠酒过来的时候,王政君更是一脸茫然的问道:“这是什么?”
那宫人面无表情的说道:“高祖皇帝陛下说,王氏作恶多端,以外戚之名把控朝政,其心可诛!现贬为庶人,赐鸠酒一杯,王氏,上路吧。”
王政君人都傻了,手中拿着的杯子直接掉在了地上。
“什么?!这不可能!你们究竟是何人!竟然敢加害于我!”
那宫人不为所动的说道:“王氏,上路吧。”
王政君指着他怒斥:“滚!我要去见皇帝!”
那宫人一挥手,两个宦官立马上前去将王政君给压住,那宫人则是拿着鸠酒就往王政君的嘴里灌。
王政君死命挣扎,但这毒酒到底还是被她喝了下去。
见此,那宫人又一挥手,让两个宦官将王政君给放下,然后说道:“我先去复命,你们等她死了,就扔出去吧。”
说完,那宫人便离开了这里,去找刘邦复命去了。
王政君在原地苦苦挣扎,抠自己的嗓子眼,试图把毒酒给吐出去,但终究是妄想。
很快,毒酒中的毒性就发作了,王政君捂着自己的肚子,口鼻流血,挣扎了一会便没了声息。
而那个宫人此时也到了刘邦这里,直接跪下说道:“回高祖皇帝陛下,王氏已经喝下毒酒而亡。”
刘邦点点头,“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那宫人垂下头,退了出去。
而刘邦则是看向萧然,说道:“之前我记得你提到了何武?”
萧然点点头,“对,何武我觉得他肯定能做一个好的辅政大臣,首先就是因为他公正无私,在他还没有入朝为官的时候,他的弟弟何显家有商人户籍,总是不交纳租税,总是亏欠县里的租赋。”
“这件事情叫何武知道了之后,他并没有替他弟弟掩盖,反倒是说‘因我家租赋徭役不在众人之前完成,以公事为重、不徇私情的官吏不也就应该这样吗!’”
“很久以后,王音推举何武为贤良方正,何武被征召进行对策考试。”.
第763章严于律己,公平公正!
而这一场考试,何武被提拔担任谏大夫,调任扬州刺史。
他所纠举的二千石长吏,一定先显露出来,让被劾者知道,要是他们知道错了,就从轻发落,撑死了也就是免官而已;但要是有人知道了自己的罪责,但是就是不认,那就将其上奏,施行最重的刑罚,使其抵罪或者处死。
九江太守戴圣,是因《礼经》称为小戴的人,政行大多不循法规,前任刺史因为他是著名的儒生,宽容了他。
到何武担任刺史,便巡视部属,考察刑政,审察并记录囚犯的罪状,有被检举的则将其交给郡国。
戴圣说:“何武这后进生知道什么,只是想扰乱别人的治理工作!”都没有什么决断,何武派从事查获了他的罪行,戴圣害怕,自动辞职。
戴圣后来做了博士,在朝廷里诋毁何武。何武听说这件事,最终没有公开他的罪行。
而戴圣儿子的门客聚合成群盗,官吏将其捕捉,拘囚在庐江,戴圣自认为他的儿子一定会被处死。
何武公平地判决了这件事,他的儿子最后没有被处死。
从此以后,戴圣内心惭愧而敬服何武。何武每次到京城奏事,戴圣没有不登门谢恩的.
萧然说道:“而且何武不光是对别人的事情公平公正,他自己也及其守法。”
起初,何武担任郡吏时,侍奉太守何寿。
何寿知道何武有宰相的才能,因与其同姓,所以特别厚待他。
后来何寿担任大司农,他的侄子担任庐江长史。
当时何寿招待何武的弟弟何显以及旧友杨覆众等,酒兴正浓时,何寿让他的侄子出来拜见何显等人,说:“此人为扬州刺史,才能低下,至今没有被识拔。”
何显等人很惭愧,觉得何寿对他们如此厚待,但是他们对何寿却没有什么回报。
于是何显在何寿走了以后,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何武,何武说:“刺史自古以来为地方官,皇上任命我担任这一职务,是要求做一州的表率,其职责在于进善退恶。官吏的政绩有特别卓越的,百姓有隐居的,就应当召见,不能暗地里询问点滴事情。”
何显、杨覆众极力劝说他,何武没办法召见了何寿的侄子,赐给他一卮酒,何武就谨慎守法到这种程度。
刘邦点点头,“不错,不但能严于律人,更是能严于律己,难得。”
对别人严厉对自己宽容的人很多,但是能管束自己的却没有多少。
萧然说道:“何武这个人,为人仁慈厚道,喜欢引荐士人,劝勉、赞许别人的长处,而且很爱给朝廷推荐一些官员,他在担任楚内史时看重龚胜、龚舍两人,在沛郡时看重唐林、唐尊二人。”
“而事实证明何武的眼光也没看错,就说龚胜,在汉哀帝时,授谏大夫,上书抨击刑罚严酷、赋敛苛重的问题,不满汉哀帝宠幸董贤,等到了王莽始建国三年时,王莽想要让他担任太子师友、国子祭酒,而龚胜拒不受命,绝食而死。”
刘邦感叹一声,“是忠烈之人啊!”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