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833节

  而且,王莽还将原本臣服于汉朝的匈奴、高句丽、西域诸国和西南夷等属国统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为“侯”,甚至还给人改了名字,因此各族拒绝臣服新朝。

  王莽又主动挑起了无谓的争端,轻率地决定动用武力,不仅导致边境冲突,还使数十万军队长期陷于边疆,无法脱身,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边境战乱不绝。

  在王莽没登基之前,刘家人就是极其不满,只不过刘崇没有成功罢了。

  就算王莽已经登基了,反抗他的人也不少。

  在王莽掌权之初,他确实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拥戴,也遭到不少人的反对。

  王莽进京时曾召请新都相孔休,想任命他为国师,被孔休杜门谢绝,大司空彭宣、王崇,光禄大夫龚胜,太中大夫邴汉等也请求乞骸骨,谢官归里。

  所以他遭到反抗是必然的。

  一开始这些反莽活动十分微弱,且被相继镇压下去。

  但王莽改制没有解决西汉末年以来的土地兼并以及流民问题。相反,由于他兴师动众讨伐匈奴和周边少数民族,大兴土木,还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赋税、徭役负担,甚至造成成千上万的百姓死于非命。

  例如征句町时,王莽发吏民二十万,因军粮前后不相及,士卒饥疫,不过三年多,就死了数万人。

  人祸加上天灾,使土地荒芜,物价腾贵,米价由汉文帝时的每石数十钱涨至二千钱。

  到王莽末年,更达到了每斛价值黄金一斤。

  刘邦心中怒火中烧,“他这是要置百姓于死地啊!”

  虽然说王莽很多想法都比较超前,但是在但皇帝这一方面来讲,他是真的不称职。

  天灾人祸迫使百姓流落他乡,人相食的惨状史不绝书,面对这种现象,王莽无计可施,竟然异想天开,派人教流落关中的饥民“煮木为酪”。

  这简直就是荒唐!

  天下百姓怎么可能不反抗。

  在当时遍布全国的起义军中,有两支最大的队伍,成为农民起义的主流,这就是南方的绿林军和北方的赤眉军。

  地皇四年,起义军攻入长安。

  王莽在王揖等护卫下逃往渐台,公卿大夫、宦官、随从还有千余人。

  守城的王邑日夜搏斗,部下死伤略尽,也退至渐台。

  这时他的儿子、侍中王睦正想脱掉官服逃命。

  王邑将他喝住,父子俩一起守着王莽。

  最后随从王莽的千余人全部战死或者被杀。

  王莽被起义军所杀,校尉公宾就向杜吴问王莽的尸身在哪,杜吴告诉他在“室中西北陬间”,公宾就斩了王莽的首级,悬于宛市之中,数十个军士争相杀王莽,分裂了王莽的尸体。

  百姓们听说王莽的首级在宛市,更是饮其血,郯其肉。

  其实不论是土地改革还是废奴,这都是好的方面,但可惜王莽其人性情狂躁、轻于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实际,刚愎自用、所用非人。

  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个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领导班子,所以改革的失败是必然的。

  但凡他换一种方法,说不定改革真的能成功也说不定。

  刘邦摇了摇头,说道:“坐上皇位容易,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坐稳这个位置的,皇帝身上的职责,可不仅仅在于稳固朝堂和自己的地位。”

  萧然赞同点了点头,“确实,当皇帝不但要保持自己的地位,还要为百姓负责,每天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鸡早,有什么天灾了,还要下罪己诏,还要稳固边境,堤防兄弟篡位,这玩意根本就不是人干的。”

  本来刘邦只是贬低一下王莽,毕竟这可是篡了他江山的人,但是此时听萧然这么一说,他细细一想,发现竟然有些道理?

  萧然又突然嘿嘿一笑,说道:“当然,要是当一个每天就吃喝玩乐,啥也不管的皇帝,那确实是挺快乐的。”

  刘邦张了张嘴,然后又闭上了。

  因为他发现,有道理!而且他后世子孙刘欣不就是这么做的么。

  刘邦想到了刘欣,萧然也想到了。

  于是萧然不怀好意的说道:“你觉得,刘欣和王莽,谁比较好?”

  刘邦冷哼一声,“谁也不如何!”

  萧然“啧”了一声,“说说呗,在你心里那个强一点。”

  王莽属于政策推行方法错误,刘欣是任凭人自生自灭。

  要说哪个强,还真就不好说。

  毕竟对百姓来说,他们过的一样的凄苦。

  于是刘邦看了萧然一眼,说道:“我又不知道刘欣如何。”

  萧然挑了挑眉,也是,自己好像还没有详细的说过刘欣呢,只说他想要把皇位给自己的宠臣。

  于是萧然便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就给你说说刘欣吧。”

  刘邦一巴掌盖在萧然脸上,“别说了,赶紧起来收拾收拾,咱们去吃饭吧。”.

第757章刘邦的疑问!

  萧然看了一眼时间,上午九点。

  “这个点你吃的是什么饭?”萧然斜着眼睛看向刘邦。

  刘邦无奈,他只是想略过这个话题而已.

  “行了,不吃了,咱说点别的。”刘邦说道。

  萧然耸了耸肩,“说点啥?你还有啥不知道的?”

  刘邦想了想,说道:“刘衎如今年龄不大,你觉得辅政大臣用谁比较合适?”

  萧然一点犹豫都没有的说道:“文臣用孔光,武将用何武。”

  刘邦有些惊讶,“这么确定吗?”

  萧然点点头,“这个时候其实边境还没有动乱,反倒是俯首称臣,所以说王莽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不然要是只有刘衎自己,就算内里没有连起来,边境肯定也不会安稳。”

  刘邦想了想,问道:“你不是说孔光胆子小吗?为何要用他来辅政?”

  萧然说道:“就是因为他胆子小,所以他不会有像王莽一样的野心。”

  刘邦点点头,“你说的有理,但除了这一点之外,辅政大臣还要政策朝臣,这孔光应当也是有他的过人之处吧。”

  萧然说道:“那当然了,不然他怎么可能是三朝元老呢,孔光自幼随父徙居长安,聪颖好学,通经学,他性格刚正,直谏无忌,因此常不合汉元帝之意,被贬出朝任一小官,后辞官回家收徒讲学。”

  “所教弟子多数成就为博士、大夫,等到刘骜继位之后,孔光才再次得到任用,他几次到各地检查冤狱,教化风俗,赈济灾民,所以他的名声可以说是传遍朝野。”

  这个时候孔光担任博士,,博士分三科选官,成绩优良的选为尚书,次一等的担任刺史职务,那些不通朝政事务的,就留待以后补任诸侯太傅。

  孔光以成绩优秀担任尚书,负责考察前代典章制度和礼节仪式,多年研习精通了汉代的制度和法令。

  刘骜甚至有诏书嘉奖孔光办事周密谨慎,从来没有出现过差错。

  孔光一共执掌朝政机要十多年,维护法度,修定制度。

  刘骜有政事询问,孔光总是根据经典法律,以自己认为对的答案来回答,不希望与皇帝的旨意苟合。

  但如果有的时候皇帝不听从,孔光也不强硬谏争,因此孔光当官时间很长,而且安全。

  有时他上书言事,已经写好的奏章总是删削修改,认为上书张扬皇帝的过失,以此来求得忠直的美名,是做官的大罪。

  刘邦赞扬道:“这才是聪明人!”

  总有些言官以死劝谏,看起来十分刚直也忠心,但可别忘了,皇帝终究是皇帝,劝谏可以,但身为臣子,必须要做的就是以君为上。

  所以那些不管不顾,直言劝谏的人,一般都死翘翘了。

  只有现实孔光这样的聪明人,才能一边维持自己的原则,还能活这么长时间。

  而且,孔光推荐别人做官时,也惟恐被人听到。

  轮到放假之曰,回家休息,与兄弟、妻子儿女们说家常话时,始终都不提朝廷官署裹的政事。

  有人问孔光:“长乐宫温室殿的树,都是一些什么树啊?”孔光只是嘿嘿地一笑,并不回答,然后用别的话岔开去,从不泄露一丁一点朝廷政事。

  孔光是皇帝的老师的儿子,少年的时候就以经学和品行而著名,当官成名很早,但他不结党扶植培养游说之徒,也不求助于别人。

  刘邦的目光中暗含欣赏之意,“看来他确实能当得这个辅政大臣啊,他才是一个合格的臣子。”

  萧然点头,“确实,而且孔光执法也十分公正,他长期掌管尚书事务,制订法律制度,号称精细平和。”

  当年淳于长被杀,但他的小妾乃始等六人都在淳于长犯罪的事没有被发觉之前离他而去,有的重新嫁了人。

  等到淳于长的事情发生之后,有人认为“按照法令,犯法的人都要以犯法时的法律论处,在时间上有明确的界限。

  淳于长犯大逆不道罪的时候,乃始等是他的妻子,已经犯有株连之罪,跟自己犯罪一样。她们在犯罪之后才离开他,按照法律是没法免罪的。”

  但孔光发表意见,认为“犯了大逆不道的罪,罪犯的父母妻子子女,以及同母,亲属,无论年纪大小,都应该处斩,弃尸街头,以此来警戒今后犯法的罪人。

  而夫妇之间的法则,是相互之间有情义就结合,没有情义的话就分离。

  淳于长自己不知道要犯下大逆不道的罪,就抛弃了乃始等人,她们有的重新改嫁了,夫妻之间的情义已绝,如果还要认为她们是淳于长的妻子,来杀掉她们,名义上不正当,因此不应当牵连判罪。”

  刘邦点点头,“孔光说的有道理。”

  萧然说道:“而且孔光看人也很准,想法更是通透。”

  刘欣继位之后,王政君身为太皇太后,住在长乐宫,但是刘欣自己也有祖母,那就是傅太后。

  这个时候的傅太后还和刘欣住在一块呢,但是也不能一直这样啊,所以傅太后的住处就成了问题。

  于是刘欣去问孔光,而孔光平时听说傅太后为人处事刚烈残暴,而且擅长于玩弄权术谋略,从皇帝还在襁褓之中,就开始抚养,直至教育他成人,在皇帝登基的时候又出过力。

  孔光担心傅太后干预朝政事务,不想让她与皇帝朝夕相近,就发表意见,认为定陶太后应该另外修建宫殿居住。

  但何武却提议让傅太后住在北宫。

  北宫有紫房空中阁道与未央宫相通,傅太后果然从阁道早晚到刘欣的住处,请求刘欣赐予尊号,让她的亲属富贵受宠。

  不久,傅太后堂弟的儿子傅迁在刘欣左右尤其施展奸邪伎俩,刘欣罢免他的官职,遣送他回归故地。傅太后恼怒,刘欣不得已,又把傅迁重新留了下来。

  刘邦说道:“这何武要让傅太后留在北宫,其实倒也不是什么错事。”

  萧然点点头,“那倒是,毕竟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刘欣的祖母,而且新建一座宫殿费时费力还费钱。”.

第758章刘邦的点评!

  “所以何武想的其实也没错,只不过他没想到傅太后是这样的人,竟然用自己的身份去欺压皇帝。”

  刘邦问道:“那个犯了错的傅迁,就这么让他躲过去了?”

首节 上一节 833/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