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825节
于是丞相翟方进当即被召见,要求他为国尽忠。
翟方进刚返回丞相府,刘骜的诏书就尾随而来,将翟方进斥责一通,说他丞相当得不合格,以致政事紊乱、天灾不断,要他自己看着办,翟方进只好自杀。
刘邦一挥衣袖,“糊涂!”
萧然继续说道:“得知了丞相的死讯,刘骜非但没有哀伤,还龙颜大悦,为翟方进隆重举行了葬礼,还亲临致祭,他自认为灾星已退,自己有望长命百岁了。”
刘邦冷笑一声,“这简直是痴心妄想!为了一件不一定会发生的事情而让臣子去送命!这样的人在军队里面,定然是叛徒!”
萧然说道:“不过即使牺牲了丞相,刘骜也并没有逃过去,在一天,刘骜夜宿未央宫,第二天早晨起床穿衣,准备接见辞行的楚思王刘衍和梁王刘立,谁知刚刚穿上裤袜,衣服还没能披上身,就忽然身体僵直、口不能言,中风扑倒床,动弹不得。”
“甚至在一个月之后,酒色侵骨的刘骜就死在了赵合德的怀里。”
刘邦现在并不在意刘骜的死活,反正他这个皇帝当得对百姓和朝臣也并没有什么好处。
甚至朝臣们还要处处规劝,刘骜还不一定听.
第742章刘邦担心的问题!
甚至还要防备自己碍了王凤的眼,会不会被除掉。
但刘邦有一点比较担忧的事情就是,刘骜是死不足惜,可他的江山咋办?
于是刘邦便问道:“既然刘骜没有子嗣,最后继位的又是何人?”
萧然说道:“那自然就是他的侄子刘欣了,在刘骜死之前,他就把刘欣立为了太子。”
刘邦点点头,这才算是放心下来,只要没江山无主,导致朝廷混乱就好。
不过再仔细一回想,刘邦又问道:“这赵合德逼迫刘骜杀了刘骜的亲生儿子,难道就这么放过她了?”
萧然摇了摇头,“那自然是不可能的,王政君,也就是刘骜的母亲,她之前就看不惯刘骜宠信赵飞燕和赵合德两姐妹,但是之前是刘骜自己愿意,就算王政君还是刘骜的娘,也不能管自己儿子去跟谁睡觉不是。”
“但后来刘骜要立赵飞燕为皇后,这就让王政君非常不满意了,再加上后来赵合德又是抱走了曹姬的孩子,又是让刘骜掐死他自己的孩子的,可以说本来刘骜能有几个孩子活着的,但是这么一弄就全死了,让刘傲无后。”.
“所以在刘骜去世之后,王政君就去找了赵合德问罪,因为刘骜是和赵合德在一起的时候死了的,赵合德也二话没说,直接就自杀了。”
得知赵合德死了,刘邦皱起眉头,在他看来,这么就死了也太便宜赵合德了。
人,她害了,福,她也享,就算刘骜没死,按照刘骜那个性子,搞不好过几年赵合德的容貌衰老,他也就不喜欢了。
现在赵合德死了,可是一点苦都没吃到,这对比起被她害的人来说,似乎有些太轻了些。
萧然看向刘邦,说道:“赵合德可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她之前横行霸道,自然就想过自己之后,其实当时王政君只是想给赵合德安排一个罪名,倒也不是真的想让她就这么死了。”
“毕竟死了一切就结束了,这也太轻了些,而当时她姐姐赵飞燕还活着,甚至还后来因为拥立刘欣继位,还被封为了皇太后。”
“如果赵合德没自己主动去死,那她不管怎么说,肯定能留一条命在,但是想要再恢复以前的样子,那是肯定不可能的,所以赵合德宁愿选择去死。”
听萧然说赵飞燕被封为皇太后,刘邦突然想起来一个人,便问道:“这淳于长为何当初会帮着赵飞燕说话?还一手促成赵飞燕的后位?”
萧然说道:“那自然是为了利益了,淳于长这个人,没什么本事,但是他脑子好,会阿谀谄媚。本来淳于长的的父族倒没有多么显赫的家世,母族却非同寻常了。”
“他的姨娘就是太后王政君,那王凤等人自然就是他的舅舅了。他这几个舅舅,王凤权倾中外,其他五个舅舅也都同日封侯,几人共同操纵朝政,不可一世。”
“淳于长凭借母族的显赫权势,轻而易举地捞到个黄门郎的职位。”
黄门郎这个职位虽然不高,却可出入子宫廷之中,往来于显贵之间,这是常人所不能企及的。
而朝中显贵们尤其是他的舅舅们炙手可热的权势、豪华奢侈的生活,,给淳于长带了了巨大的影响,使刚刚跨上政治舞台的淳于长就强烈感到,有了权势就有了一切。
而权势的获得,与其为国建功立业逐步争取,倒不如攀附权贵,争取他们的推荐和提拔来得更快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他决定借助舅舅王凤这股“好风”,把自己“吹”上权力的“云端”。
萧然说道:“而很快,这个‘好风’,就来了。”
这个“风”,就是王凤病倒了。
淳于长认识到,这正是加深甥舅之情的好机会。他主动要求去侍奉王凤。他送汤递药,毕恭毕敬;白天黑夜,不敢有丝毫懈怠,从而大得王凤的欢心。
王凤的病越来越重,淳于长也越来越精心照料。
王凤觉得这个外甥真是比自己的儿子还孝顺。望着淳于长渐渐消瘦的身影,王凤突然感到一丝歉意浮上心头:自己在职时未能提拔这位贤外甥,不能不是一桩憾事,不过还来得及。
于是在太后王政君和皇帝刘骜分别来看望王凤时,王凤就向他们“吹风”了:他把淳于长如何尽心尽力地服侍自己大夸了一番,希望皇帝能够重用他。
刘骜听说后,也十分嘉赏淳于长的孝心。
在王凤死后,淳于长就一路被升为卫尉。
而这卫尉是汉朝中央九卿之一,掌管皇宫的禁卫,并握有皇宫的禁卫部队南军。
刘骜将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淳于长,可见他对淳于长的信任。
萧然说道:“其实不得不说,淳于长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没有为国家建立任何功劳就爬上这样高的位置,自然首先得力于王凤这股好风,但更重要的还是刘骜的恩赐。”
“所以他知道,想要更进一步,那就要方百计地赢得皇帝的信任,而淳于长的身为,无疑为他提供了便利。”
由于长期出入于宫廷,淳于长耳闻目睹了有关刘骜的不少情况,逐渐对刘骜的一些特点有所了解,他必须瞅准时机,投其所好,以进一步取得刘骜的宠信。
刘骜这个人,荒淫腐化,好游玩,常常带着身边的一批随从微服出游。他们或者乘着小车,或者骑着马匹,出入于市里郊野。
甚至偷偷溜出长安城,跑到附近的甘泉、长杨、五柞等地尽情游玩,斗鸡、走马,无所不为。
要说只是陪着刘骜一起玩,那自然没有什么能突出自己的。
不过不得不说,淳于长运气还挺好,很快,他这第二个上“云端”的“风”就来了,那自然就是刘骜想要立赵飞燕为皇后的事情了。
刘骜虽然是一国之君,但是在立后这个问题上不能不听从太后的意见,如今太后反对,刘骜也不敢一意孤行,为此,他整日郁郁不乐。
不过刘骜郁闷,淳于长却高兴了.
第743章赵飞燕的皇后身份!
这他立功的机会不就来了吗?
淳于长当时负责宫廷警卫,而且专门来往于皇帝与太后之间传递信息,加上太后又是自己的姨娘,有这双重身份,使他在太后面前无话不谈。
当他得知太后之所以不同意改立皇后,主要是因为赵飞燕出身微贱时,就及时将这消息通报给刘骜。
同时,他也在太后面前尽力为立后一事斡旋,终于说得太后有点松动。
而刘骜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先封赵飞燕的父亲赵临为成阳侯,以提高赵飞燕的出身。
一个多月后,终于下诏正式改立赵飞燕为皇后。
几经周折,改立皇后终于获得成功,刘骜非常高兴。
通过这一事件,淳于长不仅赢得赵飞燕的感激,更重要的是取得了刘骜的极大信任。
在刘骜看来,没有什么大事比帮助自己将宠爱的赵飞燕立为皇后更令他高兴了,反正他手中有的是官爵,他决定给淳于长晋爵.
刘邦惊讶的瞪大了眼睛,“晋爵?!谁的爵位不是苦苦赚来的,他这就想给淳于长加官进爵?!他这是将文武百官置于何地!”
萧然安抚性的拍了拍刘邦,“别急啊刘叔,刘骜这个人糊涂昏庸,有时却也颇为清醒,他也知道,单凭淳于长助立皇后一事就给以晋爵,真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刘邦微微松了一口气,“这么说,他放弃了?”
萧然摇了摇头,“没有,他给淳于长安排了一个‘功名’。”
虽然淳于长毫无政绩可言,但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样,“欲加之功,何患无由?”
于是刘骜就想起来之前的一件事来,当时他开始修建自己未来的陵墓,但后来又觉得霸陵曲亭南面的地势雄峻、开阔,于是重新在曲亭以前修建昌陵。
解万年提议因陵置邑,并从其他地方迁徙民户以充新邑。
从发展的眼光看,这开始就是一件坏事。
毕竟百姓迁徙可不是那么轻松的。
于是淳于长提出反对意见,主张已迁往新邑的民户各还故乡。
这一主张得到一些大臣的支持,也得到刘骜的赞成。
其实这本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当时也就很快过去了。
如今要给淳于长晋爵,刘骜认为可以在这件事上做做文章。
于是下诏,旧事重提,大大称赞了淳于长一番,说他“首建至策,民以康宁。”乃以此为由头,封淳于长为关内侯。
刘邦都被气笑了,“也亏他想的出来!竟然还将此人封为关内侯!”
这关内侯可不是那么容易能得到的,关内侯是当时二十等爵的第十九级,仅次于彻侯,封有食邑若干户,有按规定产数征收租税之权,地位显赫,非一般官吏可比。
现在刘邦已经被气的大脑发昏,恨不得冲过去将刘骜吊起来打一顿。
萧然火上浇油一般的说道:“还不止如此,仅隔几年,刘骜又封淳于长为定陵侯,享有在法前的封国。”
刘邦怒火中烧,“好好好!好一个刘骜,好一个淳于长!”
说着,刘邦抄起一旁的东西就朝着下面扔去。
萧然没听到声音,低头看了一眼,发现是一个抱枕,当下就松了口气。
还好还好,刘邦还没被气糊涂,还知道挑一个扔不坏的。
到底是一代帝王,很快,刘邦也冷静下来,语气中虽然难掩愤怒,但也没有之前那样生气了,他说道:“这淳于长如此得势,恐怕并不会就此甘心吧?”
萧然点点头,“那是自然,这有了权利,那自然就开始贪了。”
如果说此前淳于长还贪迹不显的话,那是因为他少权乏势,贪赃对他来说,乃是“非不为也,是不能也”,而当今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了。
他如今既是侯爵,又是宠臣,可以为所欲为了,于是便开始收受贿赂。
淳于长利用自己是皇帝宠臣的身份,广泛交结诸侯和各地牧、守,当然是大获成功。
毕竟皇帝的一时喜怒,直接决定一个人的升迁降黜,甚至生死存亡。
一些诸侯及地方官为了升官,必须投皇帝之所好,因此及时地了解皇帝的好恶和意图,就非常重要了。
而能得到这些消息的,那肯定都是皇帝身边的宠臣,就比如淳于长。
他有这样的条件,自然不会不去利用,他把自己的权势视为待善价而沽的“奇货”。
你给多少贿赂,我就给你多少消息,办多少事情。
一些诸侯和地方牧守为了各自的目的,大肆贿赂淳于长。
淳于长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所以,短短一两年里,光是地方官的贿赂加上刘骜的赏赐就数累“巨万”。
刘邦听此,沉吟了一会后,突然说道:“若是抄了此人的家,恐怕国库必然丰盈啊!”
萧然本来要接着说下去的话顿时一顿,“这,好像也有点道理。”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