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823节

  所以晁错对萧然自然不敢放肆,再加上他也算是萧然救回来的,所以在面对萧然的时候,晁错生怕自己那一点做的有什么错。

  看出来晁错的不自在,萧然只能问道:“那你有什么忌口?”

  晁错连忙摇头。

  萧然一想,也是,就他们那个时候,追求的都是吃饱,那里还能有那么多花样啊。

  于是便按照自己的口味点了一桌子菜,虽然说他们两个肯定是吃不完的,但是还能下一顿吃不是.

第738章晁错出院了!

  至于晁错,他在看见那些菜的时候就已经迫不及待地上桌了。

  第二天。

  虽然晁错已经出院了,也没有什么大碍,但是病人都是需要多少休息的,所以在刘邦过来找萧然的时候,就发现晁错还在睡觉。

  “已经这个时辰了,他还在睡觉?”刘邦皱起眉头.

  萧然毫不在意的说道:“睡就睡吧,本来是打算带他回去的,但是他在睡觉,你先坐吧。”

  刘邦自然不无不可,于是便点头答应下来,并且问道:“我可有什么不争气的后代?”

  萧然看了刘邦一眼,说道:“当然有,你不会是觉得刘盈或者刘启都还算是有一些作为,所以就觉得你的后人都是和他们一样的吧?”

  刘邦尴尬的轻咳一声,其实他还真就是这么想的。

  萧然一针见血的说道:“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汉朝就不会分出来西汉和东汉了。”

  还没等刘邦具体询问,萧然就说到:“既然你诚心诚意的问了,那我就诚心诚意的告诉你吧,让西汉结束的,就是你的后代子孙,刘骜。”

  刘骜自幼深得祖父汉宣帝喜爱,称为太孙,常侍左右。

  而且在刘骜青年时,他爱读经书,喜欢文辞,宽博谨慎。

  有一次元帝急诏刘骜,他不敢横越驰道,也就是皇帝专用道路,于是绕了一圈迟迟才面见元帝,汉元帝知道了事情始末之后,非常的高兴,下令刘骜可以直接穿越驰道。

  刘邦迫不及待地问道:“这样的人怎会将王朝断送呢?”

  萧然无奈的说道:“这只是说他青年的时候,但人都是会变的,随着他年龄渐渐增长之后,他就开始终日沉湎于玩乐了,而且说起来他如此作为和汉元帝还有着一点关系。”

  汉元帝的心里有一个死了的白月光,而刘傲的生母是后来娶的,这就导致汉元帝对刘骜的生母王皇后并不宠爱,连带着也不重视刘骜。

  刘骜之所以是太子,还是因为汉元帝的爹,汉宣帝喜欢。

  因为不得父亲喜欢,也许是因为想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也许是因为没有人管,所以刘骜就渐渐荒废了学业,开始吃喝玩乐。

  要说这本来也就是让人怒其不争,但是在汉元帝的弟弟,中山哀王刘竟去世的时候,刘骜前往吊丧。

  刘竟和刘骜虽然差着辈分,但是是游学一块长大的,汉元帝望见刘骜,感动怀念刘竟,悲伤不能自止,但刘骜到了跟前却没有哀伤的表情,汉元帝很恼火地说:“哪里会有一个人不慈和仁爱却可以奉祀宗庙,作百姓父母的呢!”

  意思就是说刘骜不配为人主。

  汉元帝把这番话告诉了自己的宠臣,曾被他诏令护佑太子的史丹。

  史丹脱下帽子向汉元帝谢罪说:“臣的确见陛下哀痛中山王,到了因为感伤而伤身的情况。早上太子准备进见,臣私自嘱咐不要哭泣,以免陛下感伤。罪在臣下,当死。”

  汉元帝听后,责怪的意思才慢慢消解。

  不过汉元帝还是动过要将刘骜废了,立宠妃傅昭仪之子刘康为太子的念头。

  但因为刘骜是宣帝爱孙,再加上史丹力保刘骜太子之位的缘故,刘骜的位置才保留下来。

  可以说,刘骜最后能当上皇帝,可是多亏了史丹。

  刘邦疑惑开口道:“这史丹又是何人?”

  萧然说道:“这史丹,为人知足,乐于爱人,貌若放荡不检点,然内心却谨慎周密,并且他还和刘骜有着同样的爱好,那就是爱享受,他在家奢侈过分,好饮酒,极尽美味音乐女色之乐。”

  刘邦不满道:“如此只会吃喝玩乐的人,怎么能担任朝中要职!”

  萧然说道:“刘骜身为皇帝都每日沉迷享乐了,你还指望他慧眼识珠?”

  刘邦被萧然的话噎住了,成功的不出声了。

  萧然说道:“要说这史丹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坚持拥护刘骜,要是没有他,最后登基的是刘骜还是刘康还真就不一定。”

  当时汉元帝病重,只能卧病在床,傅昭仪及其儿子定陶王刘康,常在榻前侍奉,而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刘骜却难得见上皇帝一面。

  王政君和刘骜忧心忡忡,一筹莫展。

  就在这关键时刻,史丹借着贴身宠臣的身份可以直入寝殿探病,趁寝殿中只有元帝一人时,独自闯入室内,伏在元帝床前声泪俱下地为太子求情。

  元帝心肠软,优游不断,见史丹泣不成声,竟大为感动,长长叹了一口气,表示不会废黜太子。

  史丹听后心里有底,连连叩头请罪,汉元帝接着说:“我的病恐怕不会有好转的可能,希望你好好辅佐皇太子,不要辜负我的重托!”刘骜皇太子的地位这才稳定下来。

  刘邦说道:“他费尽心机,就为我大汉留下来一个草包?!”

  萧然不赞同的说道:“也不能说刘骜是草包,当时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外戚专政,而刘傲也并不是什么都没做,只能说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有想法但是能力不足。”

  “而且要说刘骜,他在草包皇帝里面已经算是有作为的了,起码没像他们那样,连朝都不上,每天什么都不管,权利也不在自己手里,他至少还是努力过的,而且倒也没有到是非不分的程度。”

  只能说刘傲还算是一个有想法的皇帝,有想法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点误差。

  在刘骜登基之后,外戚和宦官的权利不断扩大,为此,刘骜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借力打力。

  借助外戚的力量去攻击其他人。

  首当其冲的就是石显。

  石显这个人,在汉宣帝的时候就手握权力,最后更是到了“掌管枢机,委以朝政,事无大小,俱为所决”的程度,于是,石显有恃无恐,横行宫内。

  他甚至在掌管尚书房后,将尚书房所有的五名尚书都换成自己的心腹,他们彼此称为党友或志友,几乎控制整个朝政。

  结党营私,打击异己,扰乱朝政.

第739章有想法的帝王!

  要不说刘骜还不算是完全没有脑子呢。

  他还是想要坐稳自己的位置的,也知道石显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在他上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付石显。

  并且刘骜有一点很聪明,想要动石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他手中的权利可不小。

  所以刘骜用明升暗降的办法任命权臣石显为长信中太仆,使其离开权力中心丧失实权,然后丞相匡衡和御史大夫张谭等人联名上疏揭露石显及其党羽过去的罪恶。

  最终石显被免官逐回家乡,死于中途,其走卒也纷纷被免官.

  而随后,刘骜就开始用外戚的力量对抗外戚。

  他想的很好,但是明显是不成功的。

  因为最后还是他舅舅王凤一家独大。

  最开始的时候,王凤仗着自己的身份独揽大权,辅佐刘骜。

  而冯野王也算是国舅,于是在刘骜登基之初,就有关部门上奏称冯野王是国舅,不合适备职九卿。

  后来还是北方的刺史萧育上奏密事,推荐说:“冯野王品行能力高超杰出,在内政上足以考虑自身,在外交上足以谋略教化。我可惜冯野王是治理国家的栋梁,却不能辅佐朝政和朝中大臣并立。

  冯野王以前因为是国舅而从朝中调出,又因为贤良调入朝廷,彰明国家是乐于进用贤良的。”

  刘骜自从作太子时就听说过冯野王,当时正好遇上他因病免职,又以原来二千石的级别治理黄河堤岸,于是任命他为琅邪太守。

  而王凤这个时候在干什么呢?他在致力于在朝堂上排除异己,好将朝政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要说这个时候,最应该制裁的就是王凤,但也不知道刘骜是怎么想的,可能是因为他母亲,也可能是他自己没在意,反正就让王凤这么发展自己的势力了。

  一直到王凤掌权了八九年之后,当时数次发生灾异,京兆尹王章讥刺王凤专权不能加以任用,向刘骜推荐冯野王,说他忠诚正直,又富于谋略,于是刘骜准备让冯野王代替王凤。

  说道这的时候,萧然是真的觉得无语。

  “你说他要是真的想让冯野王代替王凤,那他就做,但是偏偏王凤一说自己要辞职,他就松了,也不知道他脑子里面在想些什么。”

  要说王凤要辞职,他刘骜不举着双手双脚同意那都是奇了怪了。

  但是偏偏他就被威胁到了,生怕王凤辞职。

  刘邦也一脸不解,“怎么,莫非他和他这个舅舅关系好?”

  萧然嗤笑一声,“要是关系好,他怎么还会有让冯野王代替王凤的念头,到是可惜了王章和冯野王了,尤其是冯野王,说是飞来横祸也差不多了。”

  当时王凤说自己要辞职不干了,刘骜就慌了,干脆让尚书弹劾王章,说王章要谋逆,给人家关到大牢里了,随后王章就死在了牢里。

  而冯野王呢?

  他本来就是在病中,好不容易好了吧,结果听说王章的事,心中恐惧不安,便病倒了,病假三个月已满,又续请病假,和妻子儿女回杜陵治病。

  而王凤自然不会让这个差点代替了自己的人好过,他指使御史中丞弹劾冯野王请假养病而图自己安乐,持虎符出界回家,是领皇帝诏令而不敬重。

  不过好在王凤还没有心胸狭隘到这就要了人的命,他最终免去了冯野王的职位。

  可以说是十分不讲理了,但是好歹冯野王还有着一条命在不是。

  萧然说完之后,就见刘邦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拿出来了一个小本本,正在上面写着什么。

  萧然凑过去一看,就看见了冯野王三个大字。

  “你记这个干什么?”萧然疑惑到。

  这还是用现在的简体汉字写的,也是难为刘邦了。

  倒不是说这个字有多不好写,主要是刘邦能将这些字和小篆一一对应上就不太容易。

  就和学英语一样,一共就那么些个字母,但是等它们变成单词之后就让人记不住了。

  刘邦收起自己的笔,说道:“年龄大了,记性不好,写下来免得到时候忘了。”

  这话说的倒还挺有道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嘛。

  于是萧然就没有再管了,而是说道:“你写完我就继续说了。”

  刘邦点了点头,萧然这才说道:“当时王凤的权利十分大,唯一能和他抗衡的就是王商,王商的父亲是汉宣帝的舅舅,这要是算起来,王商也算是刘骜的...”

  说到这,萧然迟疑起来,在心底默默的算着。

  他算了半天也没算明白,最后就只说了一句:“反正王商也相当于是刘骜祖父那一辈的人了。”

  刘邦点了点头,“这倒是没算错,算起来,王商和刘骜他爷爷是堂兄弟,刘骜称王商一句叔公倒也没错。”

  萧然算的头都要大了,这些辈分真不是一般人能算得清楚的。

  各种关系,各种称呼都不一样,母亲那边的亲属和父亲这边的亲属叫起来还不一样,现在萧然也只能庆幸,还好他的生活中没有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亲戚,不然真是烦都要烦死了。

首节 上一节 823/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