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821节
可陈太医嫌弃他笨手笨脚,死活没收。
刚才刘启和萧然说,陈太医是他师父,也是为了不丢面子。
不然他一个皇帝,想要拜师去被人家嫌弃,这多丢脸啊!
萧然丝毫不知道刘启的小心思,他现在想的是,不如教陈太医一些外科手术上面的东西?
不管怎么说,医术这个东西可是用来救命的。
这个时候缝合还没有宣扬出去,将士们受伤了也就是撒一点止血的药粉,有不少都是因为伤口太大,无法止血而失血过多而亡的。
这要是普及下去,怕是能救不少人。
这么一想,萧然的心思就活络起来,他看了刘启一眼,说道:“我先去找陈太医一趟,刘叔说他一会过来找你。”
刘启点了点头,让一个宫人给萧然领路,自己则是静静的等着刘邦过来。
萧然一路来到陈太医的药房,只见那院子里面有着好几个晾晒的架子,上面都是药材。
一个小童见有人来了,连忙进屋去找陈太医。
陈太医一出来,就看见萧然正在看着自己,他连忙将萧然给请了进去。
不为别的,他就是想知道那什么手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陈太医给萧然端了一杯热水上来,说道:“老夫不爱喝茶,就只有热水,国师大人不要嫌弃。”
萧然摆了摆手,说道:“多喝热水对身体好。”
说完,他也没等陈太医问,就直接说道:“我这里有一个方子,叫做麻沸散,用酒吞服之后,就能让人没有知觉,这样一来,就能开刀手术了。”
这话听得陈太医满头雾水,“这,国师大人的意思,老夫不是很清楚啊。”
萧然将伤口缝合止血的事情和他说了,至于那些需要开膛破肚的手术,他又不是医生,哪里懂那么多。
听闻能将那些大的伤口缝合起来,用来止血,陈太医手一抖,拔掉了自己的一根胡子。
但是他现在完全顾不到这些,看着萧然的目光时分悸动。
“国师大人说的可是真的?!”
萧然点头,“自然是真的,我骗你做什么,而这麻沸散,就是用来做这个的,不然要是硬生生的直接缝合,一般人可受不了这种疼痛。”
陈太医连连点头,一脸期待的看向萧然。
萧然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这麻沸散,本是后世一个叫做华佗的人研究出来的,传到我们那个时候,早就失传了,所以...”.
第735章萧然给的方子!
陈太医一听,脸瞬间就黑了.
这都说到这了,你跟我说方子失传了?
萧然见陈太医的脸色不好,便笑了一声说道:“不过有人给复原出来了。”
陈太医心中的希望死灰复燃。
结果还没等他高兴,就听萧然又说道:“但是这到底是不是原来的方子还有待考证,还要陈太医自己找人试验一番。”
这话让他说的一波三折的,但凡陈太医要是有高血压或者心脏病,早就过去了。
饶是这样,陈太医也被气的不轻,他看向萧然,说道:“国师大人下次有什么事还是一次说完吧!”
要不是因为医术,他早就将人打出去了。
萧然嘿嘿两声,说道:“我这也是实话实说啊。”
陈太医懒得计较,只是说道:“国师大人还是快将方子告诉我吧,这眼看着就要打仗了,若是真的能成,怕不是能救不少人啊!”
萧然听他这么说,也不开玩笑了,毕竟人命关天。
于是便说道:“曼陀罗花一升,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钱。不过药材是否有增添或者删减,还是用量,就要陈太医自己研究了。”
陈太医听了之后也不失望,这有了方子,就像是有了基础,再在上面删改总比一头雾水,什么都没有的好。
于是他冲着萧然点头说道:“好,老夫这就研究。”
萧然想了想,还是说道:“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除的,就服用麻费散,开刀切除患处,取出结积物。”
“如果在肠中,就割除肠子病变部分,洗净伤口和易感染部分,然后缝好腹部刀口,再用药膏敷上。不过这个开膛破肚,做切除可不是一般人能做的,搞不好碰到了别的地方就要大出血,陈太医若是想要研究,还是从动物开始练习吧。”
陈太医十分严肃的点了点头,治病搞不好可是会死人的,他可不想草芥人命。
说完了自己要说的事情,萧然也不久留,转身就要走。
却听身后的陈太医说道:“多谢国师大人!”
萧然摆了摆手,“这可不是我的功劳,刚才我就说过,这是一位叫做华佗的人发明的。”
他可没兴趣抢占别人功劳,本来这应该是华佗的功劳,他现在说出来,已经是抢了他的,总不能连署名都不要脸的说是自己吧。
要不是这是为民的好事,他才不会说呢。
陈太医站在萧然身后,看着他一点一点走远,等到彻底看不见人了,才叹息一声,摸了摸那小童的脑袋瓜,说道:“国师大人啊,是有大才的人啊...”
那小童懵懵懂懂的点了点头。
萧然回到未央宫,就见刘邦和刘启正在下棋,他凑近一看,呦,五子棋?
“这么没下围棋?”萧然疑惑的问道。
刘邦将自己手中的棋子一扔,顺便扰乱了棋盘,说道:“还不是他,下不过我,我便教了他五子棋。”
刘启看着已经被刘邦拨乱了的棋盘,心中气闷。
明明他都要赢了的!
不过刘启也是敢怒不敢言,只能咽下这口气来。
见他俩情绪不对,换做一般人可能就把话题略过去就算了,但是萧然不,他偏问道:“那你们两个谁赢了?”
刘启撇了撇嘴,没有说话,刘邦则是略带尴尬的轻咳一声,端起杯子掩盖住自己的表情。
这么一看,萧然就明白了。
这五子棋,最考验眼力,不管怎么说,刘邦岁数也大了,下不过刘启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不过这是刘邦自己提出来教刘启的,现在倒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萧然偷笑两声,看见刘邦正在瞪自己,才收敛起来。
他看向两人,问道:“你们刚才聊了什么?”
刘邦说道:“没什么,如今大军还没到地方,自然也没有什么消息传来,刚才也不过是说了朝中的人,看看有谁能用罢了。”
萧然问道:“那你们研究出来了吗?”
刘启说道:“对于周亚夫等人,我是相信的,也相信吴王等人不久就能被平定,可这平定之后的事情确实不好裁决,唉!”
现在刘启也是发愁,之前这些地盘都不是他来治理的,现在要接手也是一件麻烦事。
萧然想了想,说道:“那我给你推荐一个人吧。”
刘启眼睛一亮,他现在对萧然可以说是十分信任了,当下便说道:“国师大人快说!”
萧然说道:“此人被称作文翁,是庐江郡舒县人,现在还不显眼,但是他年少好学,通晓《春秋》,仁爱并喜欢教导感化,若是到时候有地方民风剽悍,不好管教,可以交给他。”
“他现在应当在郡县当一个小官吏,你可以让人去打听打听。”
其实萧然不说的话,在刘启后期的时候,也会任用文翁。
那个时候,文翁被刘启任命为蜀郡守,他见蜀地的民风野蛮落后,就打算诱导教化,加以改进。于是就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他们到京城,就学于太学中的博士。
有的学习法规法令,减少郡守府中开支,购买蜀刀、蜀布等蜀地特产物品,委托考使送给太学中的博士。
几年后,这些蜀地青年都学成归来,文翁让他们担任要职,按顺序考察提拔,有的人甚至还成为了郡守刺史。
而最重要的是,文翁还在成都市中修建学宫,把条件差的县的青年学生招收为学宫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把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学问稍次的担任孝弟力田。
这孝弟力田就是一种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
这也可以说是第一个公立学校了。
而且在后来,文翁还经常选出一些学宫中的青少年在自己身边做事。
每次到各县巡查时,更是从学宫的学生中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一起去,让他们宣传教化的法令,在官府中出出入入。
这可是长脸的事.
第736章不一样的学宫!
所以各县的官民见到了都以为很荣耀,抢着成为学宫弟子,有钱人甚至花钱以求能成为学宫弟子。
那个时候的蜀地可不像是现在,文翁竟然能让整个蜀地的风气都焕然一新,甚至爱好文雅,这可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所以要萧然来说,如果是考虑民风教化的问题,文翁实在是再适合不过了。
就是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文翁只有一个人,也没办法把他掰成好几瓣来用啊。
于是萧然一摊手,说道:“我现在想起来的也就只有文翁自己罢了,剩下的事情还是你们自己商量吧。”
刘启对此倒是没有觉得失望,反而对宫学很感兴趣,他问道:“这宫学倒是不错,若是能在各地开办宫学,再聘请老师去教导,那应当也和文翁做的没有什么区别了。”
萧然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确实,文翁最值得称赞的地方,除了他的心思之外,就是他的做法。
若是按照他的做法来推广到各个地方,那可不就相当于世界各地都有一个文翁再么。
而且令萧然没想到的是,刘启竟然还因此想到了别的地方,他问道:“这是文学,若是武学呢?”
刘启想的很简单,既然这宫学里面能教文化,为什么不能教别人如何练武呢?
萧然说道:“那自然是可以的,其实不止是文学或者武学,还有一些特长也可以,比如木工之类的,就是这件事情不太好办。”
毕竟这些特长属于手艺,有很多人都是靠着手艺吃饭的,想要让他们教给别人,那都是要正经拜师的。
而且有很多师父还会将自己的独门手艺给藏起来,以免被学徒学了过去,导致自己这边反倒是赚不到钱了。
毕竟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嘛。
甚至有很多手艺都是只传给家里人的。
倒是现在,许多手艺即将失传,师父心甘情愿的想要教,甚至还给学徒开工资,都没有人去学,也是可惜。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