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733节
李世民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
萧然便继续说道:“除了这件事之外,李恒又到宫中鱼藻池,征发神策军二千人将李纯时期早已淤积的水面加以疏浚,这光是清理就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等到池水开通后,他就在鱼藻宫大举宴会,观看宫人乘船竞渡。”
“由于时间临近九九重阳,李恒又想大宴群臣。”
李世民突然说到:“每个时期至少都有几个忠臣劝谏,莫非这个时候就没有?”
萧然说道:“我正要说这件事,怎么可能没有呢,可是前提是李恒他得能听得进去啊。”
担任拾遗的李珏等人上疏劝谏,认为:“陛下刚刚登临大宝,年号尚且未改,宪宗皇帝园陵尚新,如果就这样在内廷大举宴会,恐怕不合适。”
可是李恒根本不听,在重阳节那天,还特意把他的舅舅郭钊兄弟、朝廷贵戚、公主驸马等都召集到宣和殿饮酒高会。
李世民突然露出来一个阴森森的笑容,随后说道:“没关系,等我去了,他自然会听话的。”
萧然看着李世民,心说,你这样子可不只是要让李恒听话啊,你这更是想让李恒永远都说不了话啊。
似乎是察觉到了萧然的想法,李世民突然转头看向萧然,说道:“毕竟死人是不会反驳的,你说对吗?”
这个表情可太像那些变态杀人魔了。
萧然吓得“卧槽”一声,直接站起身来,惊疑不定的看向李世民,问道:“李二叔,你不会直接黑化了吧?!”
李世民那阴沉的表情一下子就维持不下去了,他满脸疑惑的问道:“什么黑化?我黑吗?”
看李世民这个样子,萧然还有什么不懂的,刚才这分明就是在吓自己。
于是萧然翻了个白眼,说道:“反正不白。”
李世民摸了摸自己的脸,他觉得自己还好啊,长的就算不是十分英俊,但也五官周正,最重要的是,他没觉得自己黑到哪去了啊。
看着李世民疑惑不解的样子,萧然也懒得给他解释黑化的意思,而是说道:“等我大姨夫过来的,我肯定让他怼你。”
听到萧然提朱元璋,李世民也不管自己是黑是白了,直接说道:“你让他来就是,我还会怕不成?”
萧然斜着眼睛看向李世民,你确实不会怕,怼不过还要怼,屡败屡战,可以说是很有勇气了。
李世民撇了萧然一眼,说道:“你继续说吧,我倒是要看看,这李恒还能有多败家!”
萧然挑了挑眉,“这可是你让我说的。”
李世民点头,随后催促道:“赶紧说,今天怎么这么磨叽。”
萧然撇了撇嘴,“还不是怕你心脏受不了么,万一被气的心梗怎么办。”
眼瞅着李世民张嘴就要问心梗是什么,萧然连忙开口说道;“李恒确实不是什么好东西。”
听萧然这么说,李世民也只好放下自己的好奇心,转而问道:“他又做了什么?”
萧然说道:“自然是不顾朝政,不顾臣子,只顾着游玩了。”
有一天,李恒突然下诏:“朕来日暂往华清宫,至落日时分当即归还。”
此时,正值西北少数民族引兵犯境,神策军中尉梁守谦将神策军4000人及八镇兵赴援,形势很是紧张。
这个时候李恒要出去玩乐,这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战士们为了保家卫国,在前线拼命,身为皇帝却只想着玩,这多让人寒心啊!
于是李绛和崔元略等跪倒在延英殿门外切谏。
李恒竟然对大臣们说:“朕已决定成行,不要再上疏烦我了。”谏官再三劝谏也是无效。
第二天一早,李亨就从大明宫的复道出城前往华清宫方向而去,随行的还有神策军左右中尉的仪仗以及六军诸使、诸王、驸马千余人,一直到天色很晚才还宫。
对于李恒的“宴乐过多,畋游无度”,郑覃等人一起劝谏道:“如今边境吃紧,形势多变,如果前线有紧急军情奏报,不知道陛下在什么位置,又如何是好?
另外,陛下经常与倡优戏子在一起狎昵,对他们毫无节制地大肆赏赐,这些都是百姓身上的血汗,没有功劳怎么可以乱加赏赐呢!”
本来所有人都以为郑覃他们这么说,李恒肯定是要生气的,但是出乎意料的,李恒看见这样的表章之后,却觉得很是新奇,甚至问当时的宰相,上表的这都是些什么人.
第579章李世民的出乎意料了!
当时宰相的第一反应就是:要遭,皇上这恐怕是心有不满,要找人算账了。
但是李恒问了,他也不能不回答,只能说这些上表的人都是谏官。
他留了个心眼,没说名字,只说了职位。
却不曾想李恒的态度竟然十分良好,甚至还对上表的郑覃等加以慰劳,还说“当依卿言”。
李恒的这一态度使宰相们高兴了一阵子,但实际上他对自己说过的话根本不当回事,转过身依旧是我行我素.
李世民有些惊讶的说道:“这倒是我没想到的。”
说实话,李世民还以为李恒会把这些人都杀了呢。
萧然则是说道:“一开始我也没想到,也没想明白李恒这是什么意思,但是后来我就想通了,李恒这分明就是误会了郑覃他们的意思。”
李世民有些疑惑的看向萧然,“此话怎么说?”
萧然说道:“郑覃等人上奏,说李恒不应该对那些没有功绩的人大肆赏赐,本意是要劝说李恒不要再到处游玩,更是劝他为了百姓和士兵们想一想,但是李恒这明显就是以为郑覃在管他要赏赐啊!”
“所以李恒才会给郑覃等人赏赐,说了一句好话,可能他是觉得,这赏赐他也给了,就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了。”
李世民想了想,发现萧然说的话并非没有道理,这样好像还真就能解释的通。
萧然说道:“李恒甚至觉得经常宴饮欢会,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李世民问道:“这是什么道理,这分明就是在挥霍国库!”
萧然说道:“要不怎么说李恒的脑回路清奇呢。”
一天,李恒在宫中麟德殿与大臣举行歌舞酒宴,就很兴奋地对给事中丁公著说:“听说百官公卿在外面也经常欢宴,说明国家富强,天下太平、五谷丰登,我感觉很安慰。”
丁公著却持不同的看法,他对李恒说:“凡事过了限度就不是好事了。前代的名士,遇良辰美景,或置酒欢宴,或清谈赋诗,都是雅事。国家自天宝以后,风俗奢靡,酒宴以喧哗沉湎为乐。
身居高位、手握大权者与衙门的杂役一起吆三喝四,无丝毫愧耻之心。上下相效,渐以成俗,这造成了很多的弊端。”
李恒对他的这番说辞也觉得有道理,表示虚心接受,但就是坚决不改。
李世民都被气笑了,“好一个虚心接受,就是不改!真是有种!”
萧然笑嘻嘻的说道:“这何尝不是一种坚持呢?”
李世民看向萧然,没好气的说道:“少在我这里扯皮。”
萧然只好说道:“行吧,那我继续说你的不孝子孙。”
还没等李世民发火,萧然就继续说道:“李恒这种近乎疯狂的游乐,到了后来终于是有了一丝收敛,不过并不是因为他心性成熟了或者想通了,纯粹是因为他中风了。”
有一次,李恒在禁中与宦官内臣等打马球时发生了意外。
游玩中有一位内官突然坠马,如同遭到外物打击一样。
由于事发紧急,李恒十分恐慌,遂停下来到大殿休息。
就在这一当口,他突然双脚不能履地,一阵头晕目眩,最后太医的诊断结果是中风,李恒也只能卧病在床。
李世民说道:“早就应该如此了,要是他在没登基的时候就中风了,朝廷就不会是他这个败家子来当皇帝了!”
看的出来,李世民对李恒是真的十分不满了。
萧然则是说道:“在李恒中风之后,病就一直没有好,于是他便和李纯一样,想要长生不老,因此迷恋上了金石之药。”
“当时张皋曾经上疏,对李恒服食金丹事提出过劝阻,不过,也不知道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李恒还没有等到丹药毒发就病死了。”
萧然叹了口气,说道:“李恒死的时候还不满二十九,他二十六岁登基,还没到二十九就死了,这只能说是命了。”
李世民则是说道:“死了也好,这样的人,他在位一天,百姓就要痛苦一天啊。”
萧然突然说到:“不过李恒任命官员的标准倒是有些让人捉摸不透。”
李世民疑惑,“哦?他任命官员是什么标准?”
萧然摇了摇头,“可能是以小见大?”
李恒继位后,幽州、镇州反叛,挑选有威望的大臣出任太原节度使代替裴度,统率部队向北征讨幽、镇两州。
当初,李听当羽林将军时,有一匹骏马,李恒当时是东宫太子,使左右的亲随劝李听,想占有这匹马。李听认为自己身负警卫皇宫的重任,不敢献给太子。
因此李恒这时说:“李听昔日在羽林军中,不讲情面不给我马,这一定能胜任。”于是任命他为检校兵部尚书,担任河东节度使。
李世民沉默了好一会才说道:“这,简直是在儿戏!”
当时要挑选的可是能替代裴度的人,是要威震叛军的,结果李恒派了这么一个人去,可不就是在儿戏吗?
说到这,李世民突然问道:“当时朝中状况如何?李恒如此昏庸,朝中就没有发生什么动乱吗?”
萧然说道:“要说大的动乱确实没有,主要是当时和李恒争夺皇位的李惲已经被他杀了,大臣们也就算想要换个皇帝,也不知道该扶持谁啊。”
李世民想了想,觉得也是,于是便问道:“那当时主持朝政的宰相如何?”
萧然想了想,随后摇了摇头,“不如何。”
李恒在位时期任用的宰相萧俛、段文昌又无远见,认为藩镇已平,应当弭兵。
要说一定要弭兵也行,那就放一些年龄大或者年龄太小的回家去呗,他们偏不,而是下令,让天下军镇有兵处每年在100人中限八人或逃或死,消其兵籍。
被取消兵籍的军士无处可去,又无法从事他业,只好藏于山林。
不久河朔三镇复叛,躲藏的军士纷纷归附三镇。
李世民也说道:“这是个什么昏招!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吗?”
萧然想了想,说道:“可能是少了一笔遣散费?”.
第580章李世民的评价!
李世民一时默然,最后只能说道:“说他们鼠目寸光还真就没说错!”
为了节省这对国库来说九牛一毛的遣散费,就出了这么个主意,完全没想到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可不就是鼠目寸光么!
何况藩镇哪里是那么好平定的,根本就不该在那个时候弥兵。
李世民看向萧然,说道:“这两人你和我细说,我倒要看看,他们到底是只是在这件事情上犯了糊涂,还是一直如此。”
萧然点点头,说道:“那我就先说萧俛吧,萧俛这个人,虽然目光短浅了一些,但他还真就不是那种趋炎附势的小人。”
这萧俛是当初名相萧华的孙子,而最重要的是,他有两个好朋友,那就是皇甫镈和令狐楚.
这俩人简直是耳熟能详,都是李纯时期的宰相。
在李纯讨伐彰义叛将吴元济的时候,主战的宰相李吉甫刚刚去世。萧俛的朋友张仲方认为李吉甫主战太草率,反对谥他为“敬宪”。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