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692节

  见李忱没有反驳,裴休就高高兴兴的走了。

  李忱看向李世民,问道:“太宗皇帝陛下,我就真的如此不让人放心吗?”

  李世民笑了一下,听出来李忱的意思了,便说道:“他们不是觉得你做的不好,而是怕后继无人,朝堂动乱。”

  李忱也不过一时之间钻了牛角尖罢了,此时听李世民这么一说,也就不去纠结这些事情了,反倒是看向了萧然。

  “国师大人,如今我有一疑虑,虽说吐蕃已经平定,南疆和西陲也安定了,可是下一步我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萧然严重怀疑,李忱只是借此在李世民面前夸耀自己的功绩。

  不过怀疑归怀疑,萧然还真就有点想法。

  “既然朝堂稳定了,那就开疆扩土,发展经济呗。”

  李忱有些疑虑的说道:“这,我倒是曾经想过,可是经过连连征战,国库也经不起啊。”

  萧然说道:“所以才要发展经济啊!”

  李忱想了想,说道:“百姓生活本就艰难,哪里还能增加税收呢。”

  萧然叹了口气,说道:“那就对外通商,党项,吐蕃不都在那呢么,和他们通商。”.

第513章通商互惠互利,萧然的建议!

  听萧然这么说,李忱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

  毕竟那边在李忱的印象中,都是很贫瘠的地方,不然也不会屡次进攻,掠夺大唐的百姓了。

  于是李忱便问道:“我大唐地大物博,自然是什么奇珍异宝都有,可是他们...”

  听懂了李忱的未尽之言,萧然便说道:“可不要小看他们那边的东西,不说别的,他们手中的皮子一类的东西,在京城不是就卖的很好吗?”

  李忱想了想,确实是,好一些的皮子要几百年呢。

  萧然继续说道:“与其让他们来回奔波,不如在边疆开设通商的地方,双方互利互惠,就像你说的那样,他们之所以来进攻,也是因为太过贫穷,吃不饱,穿不暖的。”

  “我们把他们想要的东西,比如粮食,药品,去换我们需要的,比如药材,皮毛,和牛羊,还有战马。”

  最后的战马让李忱心动了,“可他们会同意吗?”

  萧然一笑,说道:“为什么不同意,我们给了他们想要的东西,这样他们不用打仗就能得到自己要的东西,付出的也不过是一些身外之物。”.

  虽说不至于真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是那边的天气恶劣,确实生活困难。

  这样一来大家双赢,只要他们还有脑子,就不会不同意。

  但是李忱却有些疑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就算开通了贸易,若是他们以次充好该如何是好?”

  眼看着李忱就是钻了牛角尖了,萧然说道:“他们以次充好,我们可以用眼睛看啊。”

  李忱又问:“那可是在边境,若是他们直接哄抢呢?”

  萧然揉了揉自己的脑袋,“本来边疆就需要人镇守,依旧镇守集市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让他们看见了好处,他们不但不会想着攻打,说不定还想要并入我大唐呢。”

  李忱顺着萧然的话仔细想了想,突然觉得好像并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不过这个镇守的人可是要好好选一选。

  “国师大人觉得张议潮如何?”

  萧然想了想,说道:“张议潮将军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前提是一点,让他离吐蕃那群人远一点。”

  之所以说这话,纯粹是因为张议潮对吐蕃的意见可太大了。

  在张议潮成长的岁月里,他是亲身经历了吐蕃的残暴统治,这也让他对吐蕃十分厌恶和愤怒。

  张议潮出生于沙州,自安史之乱之后,唐朝边防虚弱,吐蕃逐步蚕食了包括沙州在内的河西诸州。

  陷落后的河西人民惨遭吐蕃的蹂躏,丁壮者沦为奴婢,种田放牧;年老体弱者遭到杀害,有的被“断手凿目”,然后被抛弃,人民日夜思归唐朝。

  也正是因此,张议潮组织了当时本地的名门望族们,还有佛门的僧徒。

  当时河西高僧洪辩虽以高深的佛法被吐蕃看重,被授予了“知释门都法律兼摄行教授”的职位,但他“远怀故国,愿被皇风”,所以尽力帮助张议潮收复沙州。

  而西域佛教极盛,教徒数量庞大,广大的僧徒在百姓中有很大的号召力,在这些僧人的感召之下,百姓也奋起反抗。

  在加上还有当时的各路豪杰的帮助,张议潮便提出要“归国”。

  恰逢吐蕃国力不断衰退,内部动乱频繁,再加上吐蕃灾荒连年,“人饥疫,死者相枕藉”。

  而唐朝的军队也在此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百姓们看到有希望,反抗的自然更加激烈。

  在时机成熟后,张议潮率众在沙州发动了起义,经过艰苦的奋战,驱逐了吐蕃守军。

  吐蕃军败退之后,从周边调集兵力,又将沙州包围,张议潮率城中兵马出战,击溃吐蕃。

  这一动乱,立刻成燎原之势,甚至造成了吐蕃内部的大变乱。

  藏文史书记载,这次“初发难于康,寝而及于全藏,喻如一鸟飞腾,百鸟影从,四方骚然,天下大乱”。

  沙州光复后,张议潮当即派遣使者,赴京师告捷。

  而后更是自称兵部尚书,先后收复了十多个州。

  由此可见,张议潮此人能力如何。

  他这战绩,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李忱感慨道:“他这样的本事,确实世间少有,在那样的处境下,竟然能组织起人马奋起反抗,甚至不止成功了,还收复了十多个州。”

  “抗忠臣之丹心,折昆夷之长角。窦融河西之故事,见于盛时;李陵教射之奇兵,无非义旅啊。”

  萧然笑了一下,说道:“你可知后世对他的评价?”

  李忱疑惑的看向萧然,摇了摇头。

  萧然嘴角带笑,眼神却十分认真,一字一句的说道:“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四方犷悍,却通好而求和;八表来宾,列阶前而拜舞。北方猃狁,款少骏之蹄,南土蕃浑,献昆岗之白璧!”

  “有一件事情是你所不知道的。”萧然看向李忱。

  李忱不解,“是什么事情?”

  话才刚问出口,李忱就反应过来了,“莫非是我死后的事情?”

  萧然点点头,“没错,就是你死后的事情。”

  随着瓜、沙、肃、甘诸州的收复及归义军的建立,吐蕃军败退、集中于凉州。

  凉州是北朝、隋唐以来的河西重镇,唐朝前期一直是横断吐蕃和突厥的河西节度使所在地。

  吐蕃统治时期,又是统辖河西东部的大军镇驻地。

  如果凉州仍在吐蕃手里,那么张议潮所提出的收复河西东部及陇右数郡就是一句空话。

  张议潮自然不可能让这种情况发生。

  他命其侄张淮深率蕃、汉兵七千人开始东征,经过三年的血战,成功收复凉州!

  至此,陷没百余年之久的河、湟故地已全部收复。

  李忱听了之后可激动坏了,“好啊,好啊,没想到他的侄子竟然也有这样的本事啊!不过七千人,竟然能成功收复凉州!”

  这可是大事啊,自从党项,吐蕃等族起来之后,对大唐百般蚕食,但凡有点志向的皇帝,哪个没想过收复,可是没办法,打不过啊!.

第514章李世民想打死败家子!

  如今得知张议潮和他的侄子张淮深竟然成功的将故土收复回来了,李忱十分激动,甚至想要打开宗祠,告慰祖宗的在天之灵。

  一旁的李世民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

  他说什么,他没破口大骂就是好的了。

  身为祖宗的一员,李世民并没有感到欣慰,只想打死那几个败家子。

  李忱注意到李世民的脸色,有心想要解释什么。

  李世民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行了,少说些没用的。”

  李忱只好闭嘴。

  萧然则是开口说道:“如今张议潮的哥哥应该还在长安?”

  李忱点了点头,想了想,问道:“国师大人是想让我将他送到张议潮的身边吗?”

  张议潮的哥哥张义潭,本身就是作为人质来到的长安.

  毕竟张议潮手底下的人可不少啊,尤其是他在沙洲起义的时候就跟随他的人,那可都是沙洲本地的豪门,有人又有钱。

  要是没有他们的支持,张议潮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但是在张议潮功成名就的时候,他手里的这些人对李忱来说,可就是一种隐藏的威胁了。

  偏偏这些人都是张议潮组织起来的,李忱不可能强制性的将他的兵权拿过来,所以只能防备着。

  张议潮不一定会有二心,但是也要以防万一。

  这个道理萧然自然是懂的,他也不是什么傻白甜。

  所以肯定不会提出让李忱把张议潮的哥哥送回去,这种圣母的操作。

  于是萧然摇了摇头,说道:“那倒是没有,只不过是提一嘴,让你好好对他,最重要的是,和他多聊聊天。”

  见李忱不解,萧然说道:“这俩可都是出自沙洲的张家,那可是鼎族豪宗,名门望族,没道理张议潮这么厉害,他侄子,也就是张议潮哥哥的儿子也能打仗,只有张义潭自己什么都不懂。”

  “何况,张义潭,可是张议潮的哥哥,也许张义潭军事能力一般,但是谁知道他有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呢?”

  听了萧然的话,李忱一拍手,“国师大人说的有道理!”

  于是当即就把张义潭叫了过来,跟着张义潭一起过来的还有张议潮。

  本来张议潮如今是在沙州安置那些归义军的,结果前一阵张义潭身体不舒服,张议潮就连夜赶了回来。

  对于李忱将张义潭叫过去的事情,张议潮是没有什么意见的。

  因为他知道,只要朝廷没有将失地全部收回来,只要朝廷还需要他,李忱就不可能对他哥哥做什么。

  甚至对于将张义潭送到京城做人质,张议潮也是赞同的。

  他知道,凭借着他手中的势力,李忱一定会防备他,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同时的,只要他没有异心,他哥哥一定会在京城活的好好的。

  就好像如今他身有官职,张义潭就也被封为了金吾卫大将军。

首节 上一节 692/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