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676节
“怎么可能,我怎么会和你一个孩子计较。”
萧然表示,我要是信了才有鬼了。
好不容易,李世民终于吃完了,萧然连忙拉着他到了客厅,说道:“还记得朱滔吗?”
李世民点了点头,“那个节度使。”
萧然倒是没想到,李世民的记忆力还挺好。
“对,就是他,刘澭和他有些关系,当时朱滔想要反叛,刘澭当时常为朱滔陈述逆与顺的道理、君臣间的名分,抑止其反叛之心。”
李世民皱起眉头,问道:“他是朱滔的下属?”
萧然想了想,“算是吧,在朱滔时候,刘澭的父亲刘怦,就接替朱滔担任了卢龙节度使。”
李世民了然的点了点头,示意萧然继续说。
萧然便继续说道:“因为朱滔的原因,这个时候他们和朝廷的关系不说对立,也是十分紧张了,但是刘澭却投奔了朝廷,因为他同父异母的一个兄长,刘济。”
刘怦接替朱滔担任卢龙节度使,但他在不久后便病重。在此期间,刘澭在父亲身旁侍奉汤药,未曾离开。
当时,刘澭的异母兄长刘济正在莫州,来不及赶回,刘澭便以父亲的名义召回刘济,将幽州军府交给他。
可以说,刘济得以继任卢龙节度使,刘澭于其中起重要作用。
刘济感激刘澭帮助自己袭位,因而任命他为卢龙军辖下的涿州刺史,之后转为瀛州刺史。
李世民暗自点头,说道:“这倒也算是一桩美谈了,不过瀛洲可不好治理啊。”
萧然说道:“确实,但是刘澭去了之后,以身作则,为政平允,使瀛洲治安大为改善,百姓的生产得以恢复,不过至于美谈,那纯属是开玩笑。”萧然嗤笑一声。
李世民的目光朝着萧然看了过去。
“为什么这么说?”
这兄弟两个,一个将父亲的职位交给了哥哥,而不是趁机顶替,一个给弟弟安排好了后路,可不就是兄友弟恭的一桩美谈么。
萧然摇了摇头,“如果要真的是这样的话,刘澭也不会率领人投靠朝廷了。”
在刘济刚刚袭任卢龙节度使时,曾答应将来由刘澭接任节度使,但不久后,刘济却任命自己的长子刘绲为卢龙节度副大使。
刘澭知道厚大感怨愤,便擅自向朝廷上表,请求派兵一千人参加防秋。
李世民听了之后说道:“那这件事情到确实是这个刘济做的不应该。”.
第489章朱元璋给的暴栗!
刘澭之所以帮助刘济,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身为次子,越过兄长想要继承父亲的职位是很难的,也是不合理的。
所以他才通知刘济回来,帮助刘济坐稳了位置,想的就是等到刘济退位,可以将职位给自己。
最重要的是,两人都已经商量好了,结果刘济翻脸就不认人了,也不怪刘澭生气了。
而更令人生气的是,刘济知道刘澭要率兵参加防秋之后大怒,竟然派兵击破刘澭所率领的部队。
李世民十分不满的说道:“这个刘济也太不像话了,那可是他弟弟!”.
虽说是同父异母的弟弟,但那也是他弟弟。
何况还是多亏了刘澭,刘济才能当上这个节度使。
虽说刘澭也是有着自己的打算的,但是哪怕是刘济翻脸了,反悔了,刘澭也不过是和朝廷上书,要离开这里罢了,可没有说对刘济要做什么。
结果呢,刘济却不满意了。
萧然说道:“在刘济的眼里,他并没有做错什么,说不定他还觉得,这个职位本来就是自己的,他同意刘澭的请求也不过是缓兵之计。”
在刘济看来,身为长子,节度使的位置本来就是自己的,所以他并没有觉得刘澭是在帮助自己,反倒是对刘澭十分提防。
之所以会同意让刘澭继承自己的位置,也不过是为了稳住刘澭,怕刘澭直接神不知鬼不觉的把他做掉罢了。
等到刘济继位之后,他自觉自己地位已经稳固,所以才任命了自己的儿子,想让他继承自己的位置,将他和刘澭的约定抛之脑后。
不过他也不想想,如果刘澭不将他叫回来,反倒是大肆宣扬刘济不孝,那这个位置也就没有刘济什么事了。
萧然说道:“刘澭这个人,十分倔强,哪怕是如此,他也没有妥协,反倒是向朝廷请求到西边去保卫陇坻地区。”
“他率领部下士兵一千五百人以及男女家眷一万余口前往京城,由于号令严明整肃,沿途秋毫不犯,没有一个人强夺百姓的家畜,德宗也对此颇为嘉许。”
李世民突然说到:“那他和高崇文倒是有着相同的地方。”
萧然点点头,“这是当然的,他们两个对于部下都不是会放任不管的,在军中的威信也很高,士兵们敬佩他们,自然就会听从命令。”
“而不管是高崇文还是刘澭,也都是一个好的将军,自然不会允许自己下面的士兵去欺压百姓的。”
李世民点头,“确实如此,从他们手底下士兵的样子来看,就能知道领兵的人能力如何。”
因为如果是个什么本事都没有的人当士兵们的领头人的话,那些士兵可不会听话。
萧然继续说道:“刘澭不让人敲着木梆在军中巡夜,也不设置音乐,士兵患病,刘澭总是亲自前往看望;士兵死后,刘澭也亲自去前往哀哭。”
可以说确实是一个好的将军了。
有一些残暴的将领,压根就没有把自己手底下的士兵当人,别说是死后去哀哭,在战场的时候把这些士兵当成炮灰,当成挡箭牌的也不是没有。
所以说刘澭还是担得起称赞的。
这时,李世民突然说道:“你之前是说唐德宗对他也赞誉有加?”
萧然点点头,有些疑惑的看向李世民,没明白他为什么问这个。
李世民说道:“你倒是不用这么看着我,不过是突然反应过来,如此这个刘澭也算是历经几朝的老臣了。”
萧然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其实他在心里想的是,这个时候的老臣可太多了,毕竟这几个皇帝有几个也没有当几年。
不过萧然觉得自己要是将这句话说出去,说不定李世民会直接暴走。
想到这,萧然不自觉的打了一个冷颤,转移话题说道:“确实,李诵即位之后,俱文珍、刘光琦等发动政变,迫使他禅位于当时的太子,也就是李纯。”
李世民点了点头,对于这个他倒是没有什么疑问。
毕竟他们从李诵那里也没有回来多久。
萧然继续说道:“当时我曾经说过,有人出来说自己有李诵留下的密旨,想要废了李纯。”
李世民点了点头,这个事情萧然之前就听过,不过没有详细说。
萧然说道:“当时有个叫罗令则的山人秘密奔赴秦州,自称得了太上皇顺宗的密旨,要求陇西经略使在德宗下葬日起兵废黜非正常即位的李纯。”
“而这个经略使,就是刘澭,刘澭并不听信,而是将罗令则捉送长安,朝廷最终将罗令则连同他的同伙一并杖杀。”
李世民满意的说道:“这就证明他确实没有二心。”
如果刘澭生了二心,听信了罗令则的话,到时候定然又是要混乱一段时间的。
萧然说道:“刘澭这个人,治军严整,轻财爱士,颇得人心,他还喜欢读书,擅长武艺,可以说是文武双全了。”
这时,李世民突然想起来高崇文,说道:“那他岂不是要比高崇文要强?”
一个只会武,一个文武双全。
萧然想了想,说道:“这件事情不好评判,但是刘澭确实威名远扬,在他驻兵西北的时候,外族丝毫不敢入侵,一个个的可以说是十分老实了。”
“并且,刘澭有收复河湟地区的志向他,但是可惜,屡次向朝廷进言此事,但都未被采纳。”
李世民说道:“为何不同意?李纯的脑袋被驴踢了吗?!”
正巧这个时候朱元璋走了进来,听见这句话之后,差点没被自己的口水呛死。
李世民双手抱胸,就那么静静的看着朱元璋。
朱元璋好不容易止住了咳嗽,看见李世民的眼神之后,更是连连摆手,“别这么看着我,我只是没注意罢了。”
李世民一脸不善的看向他,“没注意?还是幸灾乐祸?”
这话一出,朱元璋好不容易控制住的咳嗽又开始了。
萧然十分无奈的说道:“大姨父,你都多大了,怎么还这么幼稚啊。”
朱元璋上去就给了萧然一个暴栗.
第490章大唐被宦官杀死的皇帝!
“臭小子!连你大姨父都敢说!”
萧然缩了缩脖子,“嘿嘿”一笑,当那句话不是自己说的。
朱元璋倒是也没有真的生气,而是看向李世民,问道:“是什么事情让你这么生气?”
李世民叹了口气,“没什么,还不是那些不肖子孙,明明手下能人辈出,领兵的将领也有野心,更有实力,偏偏他却不同意收复失地,我真是搞不懂他在想些什么。”
朱元璋想了想,开口说道:“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去打仗的,过惯了安稳的日子,不想要再征战四方倒也正常。”
萧然觉得朱元璋这话说的竟然还挺有道理的,毕竟在李纯小的时候,就经历了“泾师之变”,他刚刚即位,西川节度使刘辟就进行叛乱.
紧接着就是一系列的削藩手段。
所以说李纯不想出兵倒也是正常的,没见他后来何止是出兵,连一些其他的事情也比不上之前的作为了。
经历了各种战乱之后,好不容易安稳下来了,他可不就是开始享受生活了么。
听了朱元璋的话,李世民过了好半晌才说道:“有的时候,好的将领不一定能遇见明君,而好的君主,却因为手下没有可用的人而无法实现自己的雄心大志。”
对于这种情况,李世民和朱元璋实在是有太多的话想要说的了。
见他们两个已经抛弃了自己,自顾自的开始聊天了,萧然只能十分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坐在一边默默的听着。
————————
元和十三年。
李纯,庙号宪宗!
李纯幼时经历了“泾师之变”,促使其过早成熟,少年时期胸怀大志,常翻阅历朝实录。
贞元四年,封广陵郡王、开府仪同三司。
贞元二十一年四月,册为皇太子,同年八月即位。
即位后,李纯利用唐德宗以来积蓄的财力,重用主张裁抑藩镇的大臣杜黄裳、武元衡、李吉甫与裴度等人,坚决用兵,取得了较大的胜利。
在政治上赋税按省估折纳,规定观察使须先征用所治州之税,不足时方可征所属其余州之税,减轻了纳税者的负担。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