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646节
李世民则是说道:“好一招以退为进。”
萧然点了点头,可不就是以退为进么.
第442章大唐皇帝逃跑有心里阴影了!
但凡段秀实直接去训斥郭晞,说不定郭晞还真就逞一时之气,直接将段秀实斩于马下。
这时,萧然看向李世民说道:“还记得我说的泾原兵变吗?”
李世民颔首,刚说过没多久的事情,他当然记得了。
萧然说道:“段秀实就是是在泾原兵变当中的,而且死的十分惨烈。”
还没等萧然继续往下说,李适就打断道:“国师大人,你们在说什么呢?”
萧然看了李适一眼,笑着说道:“你想要知道?”
李适越看萧然越觉得他的笑容不怀好意,但是想想却又实在好奇,于是只能点头,然后期待的看向萧然。
只听萧然说道:“那是建中四年的事情了,节度使称王,想要造反,泾原兵来勤王,结果因为没有得到满意的赏赐,哗然兵变,拥护朱泚为帝。”.
李适不可置信的看向萧然,“国师大人此言当真?”
萧然点了点头,“不然呢,我和你闹着玩呢么。”
李适说道:“不过是对赏赐不满意,竟然就兵变了?!”
见李适那不敢置信的样子,萧然说道:“那不然呢,人家跑过来勤王,结果你不但没有赏赐,还只给了人家一碗粗米饭,他们不造反才怪呢。”
“而且更可气的是,在那些士兵们揭竿而起,表达自己的不满的时候,你为了安抚他们,所以想要给他们赏赐,这我能理解,可是你给了他们什么,一人两匹布,这不是寒碜人么。”
李适目瞪口呆的看向萧然,半晌才回过神来,说道:“这,这是我做的事情?”
萧然点了点头,随后李适整个人突然就颓废下来,陷入了沉思。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而是问萧然道:“那这段秀实是怎么死的?我还以为是因为杨炎的陷害,他才死的。”
萧然摇头说道;“并非如此,杨炎倒是没有置他于死地,只是让他成为了司农卿,至于他为什么死,完全是因为他自己的忠义和刚烈。”
当时泾原兵变,朱泚占据长安。
朱泚因段秀实长期失去兵权,猜想他必定郁郁不乐,便派数十人骑马传召他。
段秀实闭门拒绝来使,骑兵跳墙而入,用兵器劫持了他。
没办法,段秀实只能交代弟子们各自奔前程,而他则是被迫去见了朱泚。
朱泚高兴地说:“段公一来,我的大事可望成功了。”
朱泚请段秀实入坐,向他询问计谋。
段秀实劝说他道:“您本来以忠义著称于天下,现在泾原军因犒劳赏赐不丰厚,骤然猖獗而起,致使圣上流离失所。
若说犒劳赏赐不够丰厚,那是有关部门的过错,圣上哪里能够知道此事!您最好用这个道理开导将士,说明祸福,迎接圣上,再回宫中,这是没有比这更大的功劳了!”
一旁的李适突然出声问道:“什么叫,流离失所?”
萧然的目光略微带了一些同情的看向李适,“就是,流离失所啊,朱泚兵变的时候是在长安,你只能逃跑到奉天避难了。”
李适的呼吸一窒,他年幼时就跟着唐玄宗出逃四川,饱尝了战乱和家国之痛,好不容易回到了京都,结果他竟然又被迫离开了京师!
一想到这李适就觉得自己呼吸困难。
见他那生无可恋的样子,萧然说道:“想开点,虽然说你也逃跑了,但是好歹不过是逃到了奉天,而不是四川不是。”
虽然说李适本来是想要逃到四川,但是被劝下来的。
李适听了萧然的话,并没有觉得奉天和四川有什么区别,毕竟都是逃跑,真是想一想就觉得丢人。
李世民说道:“行了,还没发生的事情罢了,你引以为戒就可以了。”
李适连忙点头,“是,太宗皇帝陛下。”
一边答应着,李适的心里也松了口气。
还好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他这个大唐天子的脸面还在。
这么一想,李适的表情好看了不少。
李世民看向了萧然:“朱泚想必没有听从段秀实的话吧。”
萧然刚吃了一口果子,还没等咽下去就听见了李世民的问话,于是便点了点头,然后有些含混不清的说道:“不止如此。”
李世民看着无奈,将手边的茶水推到了萧然的身边。
萧然喝了口水,将嘴里的东西“咕咚”一声咽了下去。
然后长长的出了口气,才砸吧一下嘴,说道:“不止如此,朱泚当时默不作声,实际上心中十分不快,但他认为段秀实与自己都是被朝廷所废黜的,所以还是推心置腹地委任他。”
“不过段秀实暗中与交好的同僚谋划,计议诛杀朱泚,迎接皇帝。”
说到这,萧然还看了李适一眼,那一眼看的李适有些慌张。
于是李适便忐忑着问道:“为何这样看着我?”
萧然说道:“你说你,都因为杨炎的话,把人家丢到司农卿的位置了,他却还想着怎么把你救回来。”
李世民也说道:“这才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忠臣啊!”
李适有些不好意思,抿起嘴没有说话。
萧然则是继续说道:“朱泚派韩旻率精兵三千人,声称迎接皇帝,实际上是袭击奉天,当时奉天的防守非常薄弱,段秀实自然很焦急。”
“不过他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盗用姚令言的印符,命令韩旻暂且回军,与大队人马同时出发,印信未能盗来,段秀实便盗用司农卿的印符,招募了擅长奔走的人去追赶韩旻。”
李世民说道:“可如此一来,就算韩旻回来了,他们恐怕也活不了了吧。”
萧然说道:“段秀实压根就没有想要活着。”
段秀实与共同策划的人们说:“韩旻一回来,我辈是要无一幸免的了。我自当直接与朱泚搏斗,将他杀死,若不能成功,便一死了之,终究不能作朱泚臣属的!”
甚至在一开始朱泚来找他的时候,他便对子弟说:“国家蒙受灾难,我能够躲避到何处去!我自当为国家殉难,你们应去自求生路。”.
第443章李世民的教导,藩镇割据问题!
李世民感叹一声,“好一个忠义之士!”
李适的神情中也透露出一种赞扬的意味。
萧然说道:“不止是段秀实,岐灵岳也是忠义的人,他和段秀实一起商量想要除掉朱泚,等韩旻回军后,朱泚和姚令言极为震惊,岐灵岳独自承担罪名而死,没有牵连段秀实等人。”
李世民叹息一声,然后看向了李适。
李适正为了岐灵岳的死而伤心遗憾呢,结果就察觉到了李世民的目光,感受着那并不是很和善的目光,李适咽了咽口水,问道:“太宗皇帝陛下,为何如此看我?”
李世民冷哼一声,“你真是,如此忠义之臣,你不看一眼,反倒是盯着杨炎和卢杞那样的人重用!”
李适缩了缩脖子,没敢说话。
萧然叹了口气,说道:“以后用人的时候记得擦亮眼睛,也多观察观察。”
李适连连点头,一句反驳的意思都没有.
李世民见此,也只能说他确实是很识时务的一个人。
见这两人不再说话到不了,萧然便说道:“岐灵岳死后不就,朱泚就传唤自己身边的人,想要称帝,这其中就有段秀实。”
“说真的,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找段秀实商量称帝,明明段秀实一直在拒绝和他同流合污,而且段秀实那个脾气...”
剩下的话萧然没说,让李适自行想象。
不过这一商量,段秀实的命是商量没了的。
在听到朱泚要称帝的时候,段秀实猛然起身,夺去源休的象牙朝笏,走上前去,往朱泚的脸上吐口水,大骂道:“狂妄的叛贼!我恨不能将你斩为万段,岂肯随从你造反呢!”
于是用朝笏击打朱泚,朱泚举起手来抵挡,仅被击中额头,血花溅到地上。二人相互搏斗,一旁侍从仓皇失措。
刘海宾不敢上前,乘乱逃走。
李忠臣前去帮助朱泚,朱泚得以匍匐着脱身逃走。
段秀实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便对朱泚的党羽说:“我不和你们一起造反,为什么不杀死我!”众人争相上前,将他杀害。
据说朱泚还一边止血,一边对众人说:“他是义士啊!不要杀他。”
李适突然觉得有点感动,感动于竟然有朝臣如此维护自己的地位。
于是便开口说道:“我一定要给段秀实更高的位置!”
李世民没好气的看了李适一眼,说道:“你可以重用他,但是别想一出是一出行不行,先来研究其他的。”
李适有些不明所以的看向李世民,“其他的是什么意思?”
萧然说道:“你们如今最要紧的不就是藩镇问题吗?”
李适的眼睛一亮,十分激动的问道:“国师大人有办法吗?”
萧然看向李适,“那就要看你是个什么想法了。”
李适连忙说道:“我自然是想要收回藩镇手中的权利的,按理来说,藩镇节度使死后职位和土地会传给子孙,如今李宝臣病重,待他死后,我打算趁机收回这个权利。”
李世民想了想,说道:“那你可考虑过,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李适十分严肃的点了点头,“我知道这样会让各个藩镇心中不满,可是我没有其他的办法。”
李世民问道:“那你已经打算好了让谁去领兵吗?”
李适点了点头,“如今藩镇之间互相防备,我准备任命幽州节度使朱滔等人。”
本来李适还觉得自己的主意挺好的,结果却见李世民摇了摇头,说道:“不可,不可。”
李适疑惑的问道:“太宗皇帝陛下为什么这么说?”
李世民说道:“你想要用藩镇去打压藩镇,从而收回藩镇节度使手中的权利,这怎么可能呢。”
见李适似乎没明白自己的意思,李世民解释道:“就举个例子吧,比如朱滔,他带兵去攻打其他的藩镇,可是打赢了之后他能有什么好处呢?不能吞并地盘,还要担心下一个被打的就是自己。”
“如此一来,藩镇人人自危,肯定要联合起来对抗朝廷,怎么会为你做事呢?”
李适闭上了嘴,仔细想着朱元璋所说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让藩镇去打压藩镇,可不就是唇亡齿寒的道理么。
于是李适看向李世民,问道:“那,我该如何是好?”
李世民喝了口茶,缓缓的眯起了眼睛,似笑非笑的说道:“自古以来,削藩的皇帝有很多,有的大张旗鼓,有的偷偷摸摸,但是归根结底啊,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武力镇压。”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