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539节
辛弃疾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有被重用的一天!
而更令辛弃疾感到欣喜的是,现在的皇帝,竟然是太祖皇帝!也是主战派!
要说辛弃疾最大的愿望,就是收复中原。
可惜之前一直郁郁不得志,还多次被弹劾,所以辛弃疾知道,自己的抱负恐怕难以实现。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不说太祖陛下,就连赵抦他也是看了的。
赵抦现在意气风发,恨不得亲自上战场争战一番,哪里会拦着辛弃疾呢。
这日,殿上。
赵匡胤坐在上首,身边的内侍喊道:“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辛弃疾连忙上前一步,开口说道:“太祖陛下!如今新帝未立,朝堂动荡,是否先立储君?”
此话一出,朝堂上众人哗然。
倒不是说他们不支持立新帝,主要还是他们没想到这个事情会是辛弃疾来说。
毕竟他也不过刚回到朝堂上没有多久,之前还多次被人弹劾,官职是升升降降,没个定数。
而更令他们惊讶的是,赵匡胤还真就先立了太子,这人正是赵抦!
一时之间,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封宫的福宁殿内。
而此时的赵惇在干嘛呢?他正在借酒消愁。
就在他被圈禁后没多久,他就后悔了,但是有一旁的李氏在,他一直不敢说。
而在历史上,赵扩是被赵汝愚、韩侂胄等人在太皇太后吴氏的支持下拥立登基的。
赵惇当时对政权交接尚蒙在鼓里。
当他知道后,长期拒绝接受赵扩的朝见,依然住在皇宫之中,不肯搬到为太上皇预备的寝宫里。
而当时与他一同失势的李氏一反常态,对光宗不再像以前一样咄咄相逼,反而有同病相怜之心。
她惟恐触动赵惇脆弱的神经,常以杯中之物来宽解赵惇心中的郁结,还反复叮嘱内侍、宫女,不要在赵惇面前提起“太上皇”和“内禅”等敏感字眼。
现在他们的处境和历史上也差不了多少了,甚至还要更惨一些。
但是李氏对待赵惇的态度却依旧没有变化。
她现在依旧是每天温声细语的宽宥赵惇,赵惇也依旧借酒消愁。
因为被封宫的原因,赵惇对于外界的事情根本就不知道。
这让那些想要看看赵惇对于皇位被抢的态度的官员,感到大失所望。
不过再和赵抦相处了一阵子之后,大臣们反倒觉得赵抦这个皇帝,当的确实比赵惇要好。
虽然说赵抦主战,这让习惯了避让的他们有些难以接受。
但是除此之外,其余的事情赵抦做的都很好。
辛弃疾看着面前的赵抦,听着他说他想要收复中原,辛弃疾觉得自己的心脏都快要跳出来了!
他何其有幸啊!竟然能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君主!
这让辛弃疾觉得,自己之前的经历,都是为了今天!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282章重用辛弃疾,大宋不怂了!
赵昚看着赵抦的所作所为,心中更是十分欣慰。
毕竟他这一辈子都想要收复中原,但是却没有成功。
而赵惇登基之后,更是荒废朝政,这让赵昚心中十分难过。
好在现在也算是有人能够继承他的衣钵了。
战场之上。
现在的宋朝将领们可谓是焕然一新。
之前宋朝的士兵之所以久战不胜,一是因为他们已经被打怕了,所以不敢打,二就是因为君主避战,他们自然也跟着避战.
久而久之,这种能躲就躲的军队氛围,导致他们压根就不想上战场。
现在有辛弃疾一派的将领带着他们训练,他们的性格自然是跟着辛弃疾越来越像,可谓是豪气万丈。
再加上又真的打赢了几场战争,这让他们觉得,辽军也不是不可战胜的。
而最重要的就是,他们还有来自大汉的好兄弟。
虽然说这件事情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是这又是摆在他们眼前的事实。
大汉的士兵一开始可以说有些看不起这些宋朝的士兵。
毕竟宋朝的士兵里面,实在是有太多的逃兵了。
先不说能力怎么样,连打都不敢打,这就让人看不起!
宋朝的士兵之前没有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毕竟为了活命嘛。
直到他们跟着大汉的士兵一起训练,听他们讲汉朝的战事。
大宋的士兵这才知道自己错的有多离谱。
一味地逃避是没有用的,他们是大宋的士兵,他们要守卫的是大宋的国土和大宋的百姓!
而大宋的百姓,自然就是他们家里人了。
如果他们以为的退让,等到辽军入关,改朝换代,那他们的家人岂不是要流离失所?
而陈傅良更是察觉到军队里面有人的想法开始发生了改变,为了维持住这种改变,他特意按照萧然所说的话,去军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演讲。
这一番演讲更是让大宋的士兵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去战场上发泄一番。
所以在接下来的一场小战役当中,大宋的士兵们当仁不让的取得了胜利。
这也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更是勇猛异常。
勤政殿。
萧然几人和赵抦坐在一起,观察着面前的舆图。
其中赵昚的神情最为激动。
“好啊!看来收复我大宋失地有望啊!”
一旁的赵抦也连连点头,手中还拿着刚传过来的捷报。
本来一开始的时候,见自己要和赵匡胤他们坐在一起,赵抦十分惶恐。
这自己怎么能和太祖平起平坐呢?
后来见赵匡胤确实还是不在意,他也因为过于激动,就忘了这件事情了。
现在在激动过后,赵抦看了看在自己身边的赵匡胤,不动声色的往后退了一步,处在一个能观察到舆图,但是并不僭越的位置。
然而赵抦不知道的是,他的所作所为被一旁的赵昚看的一清二楚。
看到了这一幕的赵昚心中十分满意。
自从出了赵惇那个白眼狼之后,他就十分在意孝道的问题。
在赵昚看来,一个连父亲都不孝顺的人,是不可能做好一个皇帝的。
“太祖,这个辛弃疾确实是个能人啊!”赵昚冲着赵匡胤说道。
赵匡胤十分认同的点了点头,然后看向了一旁的萧然。
萧然一看赵匡胤这个眼神,就知道自己来活了,于是只能叹了口气,说道:“确实,辛弃疾很有才能,也很有想法,就是可惜怀才不遇。”
辛弃疾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
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并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但可惜不被朝廷采纳。
更是曾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
但是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
辛弃疾在《美芹十论》种客观地分析了宋金双方的形势,提出了周密详尽的恢复大计和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
以后,他又向右丞相虞允文上了《九议》,再次陈述他的抗金方略。
他希望以此唤起宋廷君臣的抗金热情,坚定他们抗战必胜的信念。
但是,在逐渐偏安成风的情况下,他的满腔热忱并未引起统治者的重视,经过深思熟虑的恢复中原大计如石沉大海,这使辛弃疾陷入极度的悲愤和苦闷中。
朝廷虽对北伐反应冷淡,但对辛弃疾在建议书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才干颇有感兴趣,于是多方调动。
频频的调动与升迁并没有使辛弃疾感到满足,他日夜渴望的是驰骋沙场,收复失地。
但辛弃疾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却使他难以在官场上立足。
后来,辛弃疾因在地方上大刀阔斧地整顿、创置“飞虎军”等事,妨碍了权贵们的利益,淳熙八年十一月被交章弹劾,以“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等罪名,罢去所有职务。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现在他得到了重用,也去了战场,可以说是如愿以偿了。”萧然最后说道。
赵抦此时倒是对辛弃疾感到十分惋惜。
“这辛弃疾可以说是爱国将领了,就是可惜之前一直没有得到重用。”
萧然点了点头,“不过现在也还好,至少他现在得到了重用,也算是改变了他这一生罢。”
赵抦现在已经打算将辛弃疾再次升迁了。
毕竟这样有才能的将领,总不能一直埋没下去吧。
而刚刚赶到前线的辛弃疾,正打算在台上讲话,结果话还没说出口,就先打了一个喷嚏。
一下子,本来十分火热的场面瞬间寂静下来。
一旁的陈傅良连忙说道:“咳,多谢大家的配合,现在让我们的辛主将讲两句!”
台下一阵热烈的掌声传来。
辛弃疾好歹也是能和苏轼并称的词人,自然不会发生那种不知道讲什么话的情况,甚至在他那激烈的言语之下,下面的士兵们一个个面红耳赤,激动不已。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