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483节
李铭诚闻言不由喜上眉梢,大声道:
“就这么说定了,大家可都听到了吧。”
宣城伯不由抬手扶额,这时候有几个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徐弘基呵呵笑道:
“你那点牧场算个屁,他右翼敢出兵,咱们可就又要发财了,黄河百害,惟利一套可不是说说的,那边可比这里肥沃的多。”
朱翊钧将杯中的茶一饮而尽,然后道:
“今天就这样,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在草原上多逗留一段时间,那时候滦河航线应该开了。”
“大家可以乘船回京师,驿路还是太颠簸了,等到过上几年应该会有改善。”
“明日我就出发回京了,朝鲜那边的光海君已经到了京师,我去会会他。”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225章朱元璋带来的巨大变化,大明的发展计划!
众人纷纷施礼告辞。
大家出来后,徐弘基拉着定国公府的徐希皋道:
“走,咱们两人好几年未见,找个地方好好聊聊。”
两人找了一个凉快的地方,仆役们张罗了半天摆好了酒菜,两人对坐而饮。
徐弘基夹了一筷子鹿尾,咀嚼后赞道:
“这玩意还得北边的,在南方即便是新鲜的,也不是这个味。”
徐希皋笑道:“那就多呆一段时间,反正你在南京也没有什么事情。”
徐弘基瞪了他一眼道:“有没有事,你还不知道?”
徐希皋带着一丝慎重道:“你觉得如何?”.
徐弘基放下筷子,喝了一杯酒才道:
“虽然年少,却是胸有锦绣,手段老道得让人难以置信。说句不敬的话,就是我家老爷子在世的时候,也没有这等手段。”
徐希皋感叹道:“是啊,就凭着公审大会、分羊这几个手段,就将这草原上的牧民玩弄于鼓掌之上,苦哈哈的干活心中还得感恩戴德,又有几人能有如此高明的手段。”
徐弘基笑道:“你只看出其一。”
徐希皋瞧了一眼徐弘基,笑道:
“人家都说南京二公子纨绔不可一世,每天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看来这一切都是人云亦云,不知二公子又看出来什么?”
徐弘基道:“被玩弄于鼓掌之上的难道就是那些牧民吗?从田地拍卖到今天的谈话,咱们还不是乖乖的被牵着鼻子走,不是一样被玩弄于股掌之上。”
徐希皋闻言不由默然,他的感受可比徐弘基深得多,自从大栅栏起,哪一件事不是如此。
有时大家利用深厚的人脉想着挤兑三皇子,哪次不是被人家轻易化解,乖乖的拿出银子亦步亦趋。
“那你的意思?他可为?”
徐弘基摇了摇头,迟疑了一下,但仍坚定的道:
“现在说这个事情还早,更何况凡是雄主,权力欲势必熏天,对于咱们来说未必是好事。”
徐希皋道:
“这百晓生神秘,但是我们已经确定,百晓生就是三皇子,以言观人,这三皇子不是刻薄寡恩的性子,不触犯他的底线,他是不会行雷霆手段的。”
“现在是他有求于咱们,一旦登上那个位置,谁又说得清楚?”
“但是文官早就押宝大皇子那边了,一旦大皇子登位,感激的是文官,不可能是咱们。”
“三皇子又如何?虽然现在什么事情都依靠着咱们,但是他可在培养自己的嫡系。”
徐希皋笑道:“那劳什子京师大学堂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头,我看你是多虑了,而且京师大学堂可不禁止咱们的人去读,所以你这个真的想多了。”
“但愿吧。不过这次我倒是见识到三皇子赚钱的手段了,既照顾了底层的百姓,又能赚钱,还为咱们大明开疆拓地,可以说一举数得。”
“皇帝春秋鼎盛,可以再等等,就让咱们拭目以待,他能走到哪一步!”
朱翊钧兴奋的看着眼前的马匹,肩高足足近2米,毛如锦缎,蹄子上侧是有细细的长毛。
正是朱翊钧梦寐以求的夏尔马。
有了夏尔马这样优秀的挽马,红衣大炮、粮草运输问题等等迎刃而解,红衣大炮原本需要数匹蒙古马拖拽。
现在两匹夏尔马就可以解决,好一些的道路上甚至单匹也可以。
只是夏尔马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这次一共运来公母马各10匹,路上损失了2匹公马、1匹母马。
运输的成本太高,这些夏尔马只能留着繁殖,所以真的派上用场,时间怎么也得数年,甚至得数十年。
西汉时,华夏曾经引进汗血宝马,可惜当时并不懂得族系管理,杂交马质量改善了。
汗血宝马族系不纯,再加上与蒙古马相比,缺点也不少,所以汗血宝马消亡在历史长河中。
有了萧然的指点,朱翊钧就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
京师京大学堂专门成立了畜牧专业,进行杂交改良研究和兽医方面的研究。
除了夏尔马,按照朱翊钧的要求,随船来的还有兰德瑞斯猪,南丘公羊,诺福克母羊、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等等一系列家畜。
据说这些家畜刚运到京师的时候,还闹出个笑话,有个读书读坏了脑袋的文人,竟然质疑夏尔马非马。
用他的话说,这怎么可能是马?
谁家的马能长得如此高大?
这明明是駮!
别人将夏尔马的来历告诉他,他反而狠狠的驳斥了一通,引经据典,反正此马非马,就是他认为的駮。
有些人只愿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比如后世那些粉们,即便你拿出实据,他们仍会闭目塞听,说你那是虚构的,灯塔永远是对的,是先进的。
有些人只会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他们可不是什么白马非马那套话术,而是真真正正在心中认为是对的,而且还是百折不回的那种。
朱翊钧对此种情形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利玛窦的信受到了教廷高度重视,为了能够在东方这个遍地黄金的国度传播主的福音,可谓是下了血本。
朱翊钧关于动植物良种的要求尽量满足,为了夏尔马这些家畜可耗费了不少心血。
还有甜菜、葵花籽、西红柿、辣椒、大麦、小麦、燕麦、洋葱、花生、马铃薯、玉米等等。
这里面已经有一些从不同途径传到了华夏,也有些并没有传进华夏。
比如甜菜现在还没有传进华夏,即便传进华夏还没有大力推广,这些种子也可以助推推广。
随船来的还有大批各式人才,教廷为了大教堂也真是拼了,他们知道大教堂一旦建成,在华夏的传教一定会进入一个高潮。
朱翊钧这时候只想说,你们想多了,先不说朱翊钧本身就不会放任他们无序发展。
就说几千年的世俗文化的发展,已经深入国人骨髓。
就比如拜佛还愿,明显就是世俗的做法,你虽然是神仙,但是给我办事,我才能给你还愿上香,完完全全是交易原则。
国外则不同,能吃上饭是因为神赐予的等等,完完全全把自己当做了神的仆人。
而且华夏人向来是多神论,我觉得你这个神仙不灵,我换一个拜就是。
今天可能拜的是观音菩萨,明天拜的就可能是三清老君,后天拜的可能是胡黄二仙,大后天拜的可能就是自己的老祖宗。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某一网红拜神地,出现了手持方向盘的车神,香火还比较鼎盛。
不过对方如此重视,让朱翊钧高兴不已。
数学家、文学家、法律学家、天文学家、历史学家、画家、医学家等等学科覆盖比较广泛。
别的朱翊钧举双手欢迎,尤其是数学家。
因为朱翊钧的强调,利玛窦信中也特意提到,所以数学家足足20多人。
其他的比如历史学家,至少可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医者是什么鬼?
朱翊钧宁可让跳大神,也不愿意放血啊。
不过这医者至少懂得拉丁语,实在不行让他学习汉语,当个拉丁语翻译,避免浪费其他人的时间。
当然最多的还是建筑学家,看来对方觉得自己的付出绝对能够赢得修建大教堂的资格,所以建筑类技术人员来的最多。
朱翊钧也不差那点银子,他没有任何反对的想法。
利玛窦看到朱翊钧喜上眉梢,试探的问道:
“皇上对于这些可还满意?”
朱翊钧点头道:“不错,不错,看来你们是用心了。”
利玛窦笑道:“那皇上是不是应该信守承诺,建一座不次于比萨那里的大教堂。”
朱翊钧看了利玛窦一眼,轻松的道:
“你们预估一下大约需要多少银两,到时候我让钱庄拨款。”
利玛窦皱着眉头,苦着脸道:“皇上,这个可不是银子的问题。”
朱翊钧刚回到京师就看了一遍近期京师发生事情的节略,都是由新闻报收集整理的,其中就有不少大臣反对修建教堂的事情。
利玛窦在京师一年的生活,对于明朝的运作已经了然于心。
所以这次除了满足朱翊钧的要求外,运来不少礼品用于进献给万历皇帝。
这次的礼品极其珍贵,大量的金银制品,玻璃制品,还有雕塑制品,当然还有不少的古董。
现在的西方伪造古罗马、古希腊历史还没有流行开来。
所以文物伪造更不用说,不像后世各式文物烂大街了。
所以只能在文艺复兴中伪造的作品搜搜捡捡,大都是雕塑作品,还有一些中世纪骑士的甲胄等等。
朱翊钧非常高兴,这次竟然破例见了利玛窦等人,只不过时间极短,也就是寒暄寒暄。
利玛窦等人面请建设大教堂的事情,万历不置可否,只是将这个提议下了部议。
现在大多数文官都持着慎重的态度,更有很多官员反对,尤其是信奉佛教、道教的官员更是激烈的反对。
大明帝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只要反对的多,这件事情最后的结果就是无疾而终。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