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467节

  这个事情文官也就彻底崛起了。

  就是从朱佑樘开始,现在已经压不住了。

  朱元璋自然要去帮帮忙。

  

  武德一朝

  朱厚照庙号武宗,年号武德!

  弘治十一年,皇太子朱厚照开始读书,由于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因此得到人们的普遍赞誉。

  但是,没过多久,由于宦官刘瑾、谷大用、马永成等人不愿让皇太子接近儒臣,经常引导其嬉戏游乐、练习骑射、放鹰逐犬,获得了“好骑射”的名声。

  弘治十八年,明孝宗病逝,年仅15岁的朱厚照登上皇位,次年改年号为“正德”。

  即位后,刘瑾、谷大用等八人被分到各处宫禁掌管具体事务。

  正德十二年,曾“北巡”居庸关外,亲自率军赢得了应州之战的胜利。

  正德十五年农历闰八月,南游北返时,路过清江浦,自驾小船在积水池中捕鱼,却舟翻落水,着凉受惊,自此就生起病来。

  正德十六年回北京不久驾崩。

  后世对朱厚照的评价争议很大,毁誉不一,一方面喜好玩乐,且施政不循常制,致使朝纲多有紊乱,甚至被认为是无道昏君。

  另一方面,其在某种程度上追求个性解放,且在朝政大事上不糊涂,能任用不少贤臣良才,大体保持了明朝基业的稳定,亦有作为的一面。

  ...

  正德十二年。

  蒙古小王子叩关来袭。

  朱厚照大为兴奋,火速回京布置亲征。

  其时距土木堡之变不到七十年,朝臣听到“亲征”二字不禁神经过敏。

  于是又是一轮的规劝、教训,甚至威胁,但朱厚照决不愿意放过这次实战机会,终以“大将军朱寿”的名义统兵出战。

  作为惩罚,他不给任何一个文官随驾的荣幸。

  此战中,朱厚照体现出了不凡的军事天赋,首先派少量部队引蛇出洞,牵制住敌军主力部队,再不断增加兵力来消耗敌军的锐气。

  整个战事持续了好几天,最终以小王子败退告终。这场战役使得明帝国北方边境暂时安定了一段时间。

  然而,这样的一场大战,在史书上却只有寥寥数语,究其原因,是由于朱厚照是偷跑出来的,身边没有史官。

  值得一提的是战后发生的事情,朱厚照回到北京后,曾经搞了一次很隆重的回城兼阅兵仪式。

  仪式一结束,他就迫不及待地找到首辅杨廷和,激动地对的老师杨廷和说自己亲手消灭了一个蒙古军官,杨廷和立马跪下去祝贺皇帝取得的成绩。

  然而,不久之后,京城里开始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应州之战失败了,皇帝不厚道,吹牛撒谎。

  几天后,当东厂汇报此事时,朱厚照沉默了许久,半晌才下诏,自己十天辍朝,表示要休息休息。

  朱厚照就是要用这种消极怠工的方式来报复大臣。

  可是,朱厚照做梦都没有想到,他死后不久,大臣们按照传统编写《武宗实录》时,写下了蒙古军队阵亡十六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这句话虽短却暗藏玄机。

  表面上是在描写双方伤亡情况,但却暗示着应州之战其实是明军失败,同时也暗示了朱厚照是在吹牛,至于他的那句口述,则成了他自我吹嘘的表现。

  其实这是一个常识问题,编书的人似乎忽略了一个数字,那就是交战双方的兵力配置。

  还是这本《武宗实录》,记载了当时双方共约十万人参战,除去预备部队和后勤人员,当天直接参战的应该不少于六万人。

  试想这么多人挤在一起近距离肉搏,而且一直从清晨打到下午,蒙古军怎么可能只有十六人阵亡呢?

  从史书上看,大臣的做法还是很矛盾的。

  其实可以这么理解,朱厚照所说的都是实话,应州大捷也的确是没有掺水的一场大战。

  战后的百官认定了他只是在吹牛却也不乏能人志士,在朝堂之上,与百官争论。

  最后他们达成了共识,大臣在史书上留下的这一笔,似乎让人清楚直白地看到了应州非大捷而乃败退。

  但是那些保皇派,从小受教育,要忠君爱国的人也很有办法,于是史书应州大捷这里的伤亡人数上留下了一笔蒙古军队阵亡十六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看起来是明军败了,其实不然。

  萧然带着朱元璋到了豹房门口,看到豹房朱元璋有点恼火的。

  但是不怪朱厚照。

  “大胆!你们是何人?”

  萧然和朱元璋出现第一时间就被发现了。

  “你们想死不成,这可是皇上的...”

  “让朱厚照那个兔崽子滚出来见咱!”朱元璋打断太监的话。

  豹房里面肯定全部是朱厚照的人。

  “你大胆!你敢对皇上大不敬,这是要杀头的。”

  “你眼神不好吗?”萧然指了指朱元璋的衣服,“这也是龙袍啊!”

  四周的人这才反应过来。

  “反了!反了!居然敢穿龙袍!”

  “来人,把这两个不知死活的...”

  萧然打断说话的人,“这不是你能做主的,你最好去通知朱厚照!”

  “还不快去!”朱元璋怒喝一声。

  宦官被吓的不轻。

  一瞬间所有人都恐惧了,面面相觑。

  只能转身进入豹房。

  其他人看到朱元璋心里就没来由的恐惧,把朱元璋和萧然团团围住,但是不敢轻举妄动。

  此时的朱厚照很郁闷,一个人喝闷酒,身边几个宫女,还有刘瑾。

  一个小太监连滚带爬跪坐朱厚照面前,“皇上...皇上大事不好了!”

  朱厚照直接无视太监的话。

  “你想死啊!”刘瑾指责小太监,“打扰皇上兴致你万死难辞其咎。”

  “不是,公公,外面来了一个穿龙袍的人,指名道姓让皇上出去。”小太监如实说道。

  “混账东西!那个不知死活的玩意,直接打入天牢!”刘瑾说道:“现在皇上哪有时间搭理这些不知死活东西。”

  “公公,奴婢不敢,那个人穿龙袍,还有恃无恐...”

  朱厚照有点郁闷,但是不傻,听到小太监的话,加上小太监的反应朱厚照明白肯定不简单了。

  朱厚照坐起来,头发凌乱,显得很邋遢。

  “朕要看看,到底是那个不怕死的!”朱厚照起身,刘瑾和其他人连忙跟上。

  很快朱厚照带着刘瑾走到豹房外面,看到一群人吧两个人围起来了。

  这些人可不仅仅是宦官,还有身强体壮的武士。

  看到朱厚照来,所有人的让开一条路。

  朱厚照看到朱元璋一刻也是被吓一跳。

  朱元璋穿的确实是龙袍,重点是朱元璋的气势太吓人了。

  朱厚照自己都没有这种气势,其他人也没见过。

  这是朱厚照朱佑樘这些人都不具备的。

  一向嚣张的刘瑾看着看着朱元璋都不敢说话了。

  朱元璋看起来就不好惹。

  朱厚照也久久没有说话。

  不知道这是什么情况。

  “小兔崽子,见到咱不跪?”朱元璋充满威严的声音响起。

  朱厚照看着朱元璋也越看越见到熟悉。

  “你...你是何人?”朱厚照也发现不同寻常了。

  “这是太祖高皇帝,你没有见过太庙里面的画像吗?”萧然提醒一下。

  “太祖?”朱厚照更震惊,“怎么可能是太祖....太祖已经...”

  “咱不像吗?”朱元璋声音再次响起。

  气势很像。

  其他人也是面面相觑,被朱元璋一个人震慑到了。

  “跪下!”

  朱元璋不容质疑的声音响起。

  包括朱厚照在内所有人一下子全部跪下了。

  “咱会给你解释,小兔崽子,咱是来帮你的。”朱元璋看了看豹房,“以后这个豹房撤了,再胡闹,咱饶不了你!”

  正德三年,武宗朱厚照的心思已是禁城的高墙所挡不住了,他不甘宫内枯燥的生活,索性离开了禁城,住进了皇城西北的豹房新宅。

  豹房并非是武宗的创建,是贵族豢养虎豹等猛兽以供玩乐的地方,元朝时期已有此风气。

  另有虎房、象房、鹰房等处,房又称为坊,如羊坊、象坊、虎坊等,北京尚存此类地名。

  北京地名中仍有豹房的名称,但那并不是武宗所建的豹房。

  要说“豹房”是为养豹子而建的,应该不假,豹房应该还有其他用途,那就是作为皇帝处理军政大事的决策中心。

  这有点类似宋朝时处理军事的重地“白虎节堂”一样,这样的地方戒备森严,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进出的。

  皇帝喜欢养宠物,喜欢待在自己的“豹房”里。

  时间一长,心腹大臣跟着皇帝进出豹房,这里也就逐渐成了皇帝及其核心圈里的重臣出入之地,一些重大决策也就是从这“豹房”里发出来的。

  同样也是为了故意逃避文官集团的限制,建立起来豹房这种特殊的宫殿。

首节 上一节 467/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