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417节
刘邦赞许点点头,“重八兄弟说的对,谁家没有贡献,有贡献不是正常的吗?”
“贡献少的自己该反思一下了!”赵匡胤看了看司马炎铁木真。
“老赵,你这就没意思了?你还嘚瑟起来了?”铁木真说道。
“经济,文化方面,也就大唐和我大宋掰手腕了。”赵光义说道:“科学技术这些大宋也不少,大宋为华夏的贡献可不小。”
“你们给华夏屈辱也不少。”杨坚来了一句。
“就是,宋朝也应该让出来平行世界...”皇太极开始带节奏。
“你滚!”赵匡胤没好气说道:“你们已经是令人发指,我大宋后面是皇帝能力不行,国策问题,你们是坏!”
“坏到骨子里了!”
满清是利用部族纽带和对主体社会的民族压迫,实现皇权和庞大世袭军事特权阶层的暗箱苟合,畸形了华夏原有的皇权体制。
基于此种体制,皇权是靠对庞大世袭军事特群阶层对百姓镇压能力维系王朝,皇权和民权的利益联动关系消失,皇帝越是“精明”,百姓越悲惨。
传统的华夏文明的“明君”评价体系不适用于满清皇帝,所有对满清皇帝“勤政爱民”的美化歌颂,都是卑劣没有道德底线的吹嘘。
此种畸形体制下,这个庞大的世袭军事特权阶层同时又是把持公权力的主要官僚特权阶层。
这意味着官僚特权阶层的高度军事化。
传统的中华皇权体制,军事利益集团是皇权的最大威胁,由此而带来官僚特权阶层的非军事化。
而满清高度军事化的官僚特权阶层同时又是皇权依靠的主要军事力量。
这意味着官僚特权阶层没有任何制衡,高度军事化的官僚特权阶层可以肆意用其掌握的军事暴力盘剥压榨百姓。
由此造就了一个百姓悲惨地狱的权贵社会。
官僚特权阶层的高度军事化,使其对社会的控制力大大增强。
而满清皇帝都很“精明”地利用这种体制对社会的强控制力,钳制言论和奴化思想巩固统治,致使华夏社会在近代彻底衰落。
华夏社会在满清之前的明代,已经实现了向现代宪政民主社会过渡的世袭军事特权阶层退出军政和平民立法权。
而满清入关使这些都化为了泡影,即使发生了《马关条约》那样的巨大外辱,也无法恢复明代已经实现的这些文明成果。
这说明满清的统治使华夏文明彻底畸形化,注意不是倒退,是畸形。
皇帝好不好不是看他自吹有多么勤政爱民多么明君,而是看他有没有提高民权保障程度,促进政治体制进步的作为。
事实上,能做到这点是非常难的,因为这要克服既得利益集团,这远比神马平三藩,擒鳌拜。
终满清一朝满清皇帝们一直都是和主要的既得利益集团——庞大军事世袭特权阶层八旗暗箱苟合,从来没有有过任何触动主要既得利益集团的举措。
而和庞大军事世袭特权阶层暗箱苟合,恰恰不需要皇帝有多少个人能力,只需要不要羞耻心足够卑劣无耻就行。
皇帝也是在一定体制下的个体,皇帝好不好不能脱离体制孤立地看。
如果这个体制皇权和民权没有利益联动关系,皇帝越精明百姓越惨,皇帝好不好也就是纯粹的扯淡了。
正常的皇权体制,皇权法理独大会导致世袭特权阶层分裂,镇压控制百姓的军事利益集团会反噬皇权。
因而对百姓造反的镇压能力弱,皇权必须要保护平民阶层的权益才是维系王朝国祚。
满清的体制不是正常的皇权体制,其通过部族纽带和对主体社会的民族压迫形成的民族矛盾的外压,实现皇权和世袭军事特权阶层——八旗武装官僚阶层的暗箱苟合。
只要以旗人当职业化军事利益集团的军官,便没有被军事利益集团反噬皇权的风险,可以放手利用军事利益集团镇压控制百姓,对百姓的镇压控制能力大大强化。
满清的体制是皇权和庞大世袭军事特权阶层暗箱苟合的畸形政体,皇权和民权完全没有利益联动关系,皇帝越精明百姓越惨。
满清的体制,皇权和庞大世袭军事特权阶层暗箱沟壑,皇权靠庞大世袭军事特权阶层对社会镇压暴力维系自己的统治。
这个庞大世袭军事特权阶层——八旗,既是皇权依靠的核心军事力量,又是掌握主要公权力的主要官僚特权阶层。
这意味着官僚特权阶层完全没有制衡且高度军事化,可以肆意侵害民权,也就意味着满清一直都是百姓的地狱!
对待百姓来说,满清和其他历朝历代都不一样。
满清看中原地区百姓和其他历朝历代都不一样。
听到萧然的话,其他人更不满努尔哈赤了。
“你还想要一个平行世界,没有灭了你们那是看在后世都是一家人份上!”汉武帝想打人了。
汉武帝虽然对百姓也不太友好。
但是他为大汉打出和平,他开疆扩土影响数千年。
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要咱说,既然不想走,那就别走了!”朱元璋对爱新觉罗家一直是有杀意的。
“罪人,没什么好说的!”李世民说道:“没有什么好说的,你们必须走!这是底线!”
“你们在,对中原地区百姓太不公平了!”赵匡胤说道。
“我大清也是有盛世的!”皇太极说道:“盛世百姓肯定不会太差啊!”
“你可拉倒吧!”窝阔台说道:“你就不能有点自知之明吗?”
“胖虎,让这家伙死心!”朱元璋不耐烦了。
其他人了解不多。
“一般来说盛世指的是那些百姓富足安居乐业,国家强盛兴旺的时期。”
“康雍乾三朝的时候,清朝不仅没有强盛,反而是逐步走向了衰败。”
“听到没有!”李世民看向努尔哈赤,“你们还不自知。”
“上下五千年写的啊!”努尔哈赤说道。
“很多史书看看就行了,你还真信啊!”铁木真笑了笑,“大明文官把朱佑樘夸上天了。”
对于一个盛世来说,文化方面的繁荣是必然的。
但是在清朝尤其是康乾时期,这一点显然是不存在的。
原因就在于,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科举考试已经逐渐变了味道,八股文也正是这个时期最盛行并且也是得到了官方极为推崇的文体。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189章嬴政想找女婿,满清的最后归宿!
不光如此,文字狱的盛行也是极大的禁锢住了清朝时期文化领域的发展。
除此之外,对于盛世而言,百姓们能否安居乐业过上富足的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但显然在清朝并不是这样,仅仅乾隆六下江南,所花费的钱财便是无数。
最可笑的地方在于,这样的行为满朝文武竟然无一人反对,甚至还高呼乾隆圣明。
要知道,在明朝正德时期,朱厚照去江南玩了一圈就被朝中大臣痛批不务正业。
在历史上注入汉朝、唐朝这样的盛世,无一不展示出了自己的大国风范,积极通商并且向世界各地传播自身文化。
但是在乾隆在位的时候,不仅自诩天朝上国,更是实行了闭关锁国,这也是导致了华夏近代落后的一大根本原因。
汉唐是发自肺腑的自信,那个时候确实有自信资本。
特别是大唐!
满清就纯纯是自大了!
哪一个盛世能够做到文化不发展、皇帝劳民伤财、国家不传播自身文化呢?
所以很显然,清朝不仅不能称得上是盛世,甚至连很多普通朝代都是比不上的。
“不说远的,你说近的,咱家老四的永乐盛世,永乐大典,放在任何朝代任何地方都是非常炸裂的存在。”朱元璋笑着说道。
永乐大典的地位太高了。
“我大清四库全书!”努尔哈赤说道。
“你说这个就恶心人了!”李世民说道。
“你们能不能要点脸,四库全书你们毁了多少无价之宝,让之前文化断层。”萧然忍不住怼过去了。
《四库全书》对文化摧残绝不亚于焚书坑儒。
从表面上看,这项工程由皇家主持并出资,精选当时的文化专家参与,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似乎是一项文化整理与挖掘的德政工程。
而且很多传习久远的书籍由于传抄和流传过程中的变动,内容渐渐有了差异和错误,经过文化专家的校正,减少了错讹,也是一种文化贡献。
但实质上,这项所谓的皇家德政工程的背后,隐藏着秦王朝爱新觉罗家族意图在文化上实现高压统治的阴暗企图。
清朝是一个文字狱频发,而且每次都规模浩大、手段残忍的朝代。
经历顺治、康熙、雍正的数次屠杀,到了乾隆年间,皇家仍然觉得文化禁锢的目的,于是就借助编修《四库全书》,开启了一场规模更加宏大的毁书、禁书的工程。
从乾隆39年开始,清廷就四处张贴告示,晓谕天下,命令所有的百姓主动交出“违碍”书籍。
这些上缴上来的“违禁”文化产品首先经过纪昀过目,然后交由皇帝亲阅,随后就立即记录下书名,然后一把火焚烧掉。
“我华夏宝贵的文化财富,好不容易到满清了,很多被毁了!”嬴政都有点恼火,“罪人!华夏罪人!”
“没错!”朱元璋指着努尔哈赤,“不可饶恕!”
“我提议打一顿吧!”窝阔台突然来一句。
其他人都愣住了。
“打就算了吧!”赵光义笑了笑。
“都是有头有脸的人,格局打开!”刘邦开口缓解一下尴尬气氛。
“有一说一,满清除了对外屈辱,文字狱销毁华夏典籍这件事对华夏造成影响非常恶劣。”赵匡胤看向皇太极和努尔哈赤。
萧然点点头继续给其他人科普:
据有关史料记载乾隆39年至47年的9年时间里,共进行成规模的书籍销毁活动24次,538种,13862部。
满清焚书也有重点。
明末人著作的反清书籍,比如顾炎武、黄宗羲、史可法,甚至明朝一些有节操的大臣,例如左光斗、杨涟等,当然也包括讴歌这些人的作品。
记录满人入侵的时候屠城、烧杀淫掠恶行的书。
所有的古代书籍中有斥责金、元或者反金、抗元字眼的作品。
古书中称北方少数民族为夷、狄、虏的。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