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341节

  秦王点点头,“还是在贞观时期!”

  几个公主震撼不已。

  萧然说道:“每年深秋,当古刹里的千年古树褪去绿意,披上金衣时,伫立树下,仿佛能够跨越千年,梦回大唐。”

  金黄的银杏树叶,自由铺地,忽有僧人静坐树下禅修、诵经祈福。

  此刻方悟:原来,银杏与佛,自来相合。

  金黄的银杏叶温柔地妆扮着石桌石椅,一草一木一院,风吹,或者不吹,黄叶都会自在起舞,片片纷飞。

  金黄流光的银杏,四角攒尖的屋顶,黑白互融的悬挂方灯,随风摆动发出清脆声音的铃铛,古老的灰黑色砖墙,这里的一切都和谐共生,弥漫着浓浓的,古色古香的味道。

  这棵银杏树,犹如久居终南山下的隐士,任它红尘三千繁华,我自有我三寸净土。

  每到深秋上演一场绝美银杏盛宴。

  “大唐时候留下的!”李世民对银杏树的感觉都不一样了。

  好像一下子亲近了许多。

  “二叔,这是你亲自种下的。”萧然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有些意外,“我种的?”

  萧然点点头,“二婶病入膏肓,药石无医的时候,你亲自种下这棵银杏树为二婶祈福。”

  “现在都说这棵1400年的银杏树见证了大唐太宗皇帝和文德皇后的爱情。”

  李丽质和安庆公主心里羡慕不已。

  小公主和小长乐倒是体会不到爱情。

  李世民和秦王眼神一下子变得柔和了。

  这是代表自己和妻子的爱情。

  李世民拉起长孙皇后的手,“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两个长孙皇后心里也是暖暖的。

  感动不已。

  “1400年前的爱情见证!”李世民笑了笑。

  两个长孙皇后眼睛都红了。

  被感动了。

  长孙皇后也没想到这份感情居然传颂千年。

  李世民对长孙皇后和几个嫡子是好的没话说。

  动不动就是逾越礼制。

  长孙皇后病逝之后,李治和晋阳小公主年纪小。

  李世民亲自带着身边抚养,这是也是历朝历代的皇帝里面也是独一份。

  自己养孩子的唯一皇帝。

  李世民不信佛,为了长孙皇后,为了给长孙皇后祈福,李世民修建很多寺庙。

  那如意秤杆挑起的不仅是世人艳羡的婚姻,更是一段帝国的传奇。

  长孙皇后13岁嫁给李世民,25岁为后,36岁逝世,她陪伴李世民从世家子弟到将帅,从王府到天下,于隋唐风云之际给后人留下一段恢弘壮阔的历史。

  江山如画,美人多娇。

  对李世民来说,长孙皇后是爱妻,是知己,是灵魂伴侣。

  因为政治权力等因素,从古至今,帝后之间都难得有真正的感情。

  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却是帝王夫妻中的一股清流,他们相互扶持,彼此成就,共同携手挥就了一段缱绻情深的帝后佳话。

  这种情况几千年也没有几个,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新旧唐书都曾记载,“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长孙皇后冲到前线,亲自慰勉将士,振奋军心,和李世民并肩作战。

  从李世民18岁跟着父亲起兵开始,19岁封秦王,20岁到24岁征战四方,28岁登基,这一路走来,刀光剑影,腥风血雨,处处都能看到长孙皇后的身影。

  她一直站在李世民身后默默地支持他,协助他。

  李世民登基后,生过一场重病。

  长孙皇后衣不解带守在他身边,悉心照料,甚至准备好毒药,李世民“若有不讳,亦不独生”。

  这种饱经患难,同生共死的感情,不同于爱情,甚至超越了亲情,但可以在心的最深处,生根发芽,成长为彼此的一部分。

  做了皇帝之后的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盛世,堪称一代英主。

  而长孙皇后在成为一国之母后,克己内敛,深明大义,为天下女子做表率,堪称千古第一贤后。

  李世民忙于前朝事务,长孙皇后就致力于打理好后宫。

  她从不争风吃醋,视后宫妃嫔为姐妹。

  妃嫔生病,她亲自去探望,并送上名贵药材,还主动抚养去世妃嫔的子女,视如己出。

  在她的管理下,李世民的后宫一片祥和,风平浪静。

  【P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148章秦始皇焚书坑儒,千古一帝!

  李世民非常信任长孙皇后,一些军国大事,有时会征求她的意见,但长孙皇后恪守自己皇后的本分,从不妄加评论.

  她说:“牝鸡司晨,只有家中遇到穷途末路时才会如此。现在我大唐蒸蒸日上,怎么可以出现这种事呢?”

  长孙皇后从不参政,但她会以合适的方式,规劝李世民。

  性格耿直的魏征经常犯颜直谏,让唐太宗很难堪,一次唐太宗下朝回宫后,怒不可遏地对长孙皇后说:

  “我一定要找机会杀了那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问明情况后,换上隆重庄严的朝服,向李世民表示祝贺,她说:

  “我听说君主开明则臣下正直,如今魏征正直敢言,是因为陛下的开明,我怎能不祝贺呢!”

  唐太宗一听,哈哈大笑,转怒为喜,之后更加重视魏征,并把魏征比作自己正衣冠的镜子,成了一段历史佳话。

  长孙皇后最被人称道的是,作为后宫最有权势的女人,她从不重用提拔娘家人。

  熟读史书的她,深知外戚专权的危害。

  李世民想任用长孙无忌为宰相,长孙无忌凭借自己的功勋完全可以胜任,但长孙皇后坚决反对,她说:

  “妾託体紫宫,尊贵已极,不愿私亲更据权于朝。汉之吕、霍,可以为诫。”

  在反复劝说李世民无效后,她转而私下劝说哥哥让他坚决辞职,最后,唐太宗无奈,只好封长孙无忌虚职。

  因为长孙皇后这样贤明,太宗一朝,整个官场风清气正。

  不仅如此,长孙皇后还一直劝说李世民施行仁政,太宗心爱的马死了,迁怒于养马人,长孙皇后讲了齐景公因鸟杀人的故事,唐太宗自然会意,赦免了养马人。

  可以说,李世民能够开创“贞观之治”,长孙皇后功不可没。

  李世民对长孙皇后一往情深,除了俩人风雨同舟的经历外,更得益于长孙皇后高明的处世智慧。

  事业上,她有高于一般女子的远见卓识,处处以国家大事为重。

  生活中,她如同一朵温柔的解语花,说起话来让人如沐春风,总能以恰当的方式熄灭李世民心中的怒火。

  盛世明君与千古贤后,交相辉映,流芳百世。

  情深不寿,香魂消散

  公元634年,长孙皇后陪同李世民在九成宫避暑期间,身染重疾。

  皇太子李承乾请求大赦天下为长孙皇后祈福,李世民立马答应了。

  但长孙皇后坚决反对,大赦是国家大事,她认为不该因为她一人而乱了国家法度。

  病情加重后,李世民亲自到石壁寺礼谒禅师,又下诏修复天下名胜古寺392座,为长孙皇后祈福。

  怎奈,天不遂人愿,长孙皇后还是没能抵抗病魔,年仅36岁,便香消玉殒了。

  长孙皇后生前一向节俭,《旧唐书·后妃传》中就曾记载,长孙皇后“性尤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

  她对于自己穿戴的服装首饰、使用的车马器具只要求够用就行了。

  弥留之际,她留下遗言,后事一切从简,只要因山而葬,不建坟墓,不用棺椁,所需器物都用木、瓦制作即可。

  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亲自撰写碑文,并广泛印刷了长孙皇后编写的《女则》一书,后成为后宫中人的行为准则。

  香魂已逝,李世民只能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长孙皇后的敬重和怀念。

  极致的繁华之后,格外寂寥,长孙皇后一生短暂,却活成了李世民心中永远的白月光。

  此后,李世民再也没有立皇后,也许在他的心里,只有长孙才是他唯一的妻。

  史书中评价长孙皇后“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她不仅是首屈一指的大唐贤后,更是历代皇后的楷模。

  从少年夫妻到贤惠帝后,从百废待兴到贞观之治,俩人柔韧坚强的背影,浮现于幽幽青史,独绝千古。

  也就朱元璋和马皇后才能和李世民长孙皇后旗鼓相当了。

  其他人的没办法。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静静看着银杏树。

  李世民伸手揽住长孙皇后肩膀,长孙皇后依偎在李世民肩膀上。

  还有李丽质几人的衣服也引起很多人注意。

  全部是古装,都很好看。

  几人气质太好了,衣服就是量身打造的。

  一点也不觉得违和。

  李世民长孙皇后穿现代衣服,倒是会觉得别扭了。

  李世民长孙皇后,还有几个公主成为焦点了。

首节 上一节 341/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