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291节

  没有李世民,秦王府很多人是不认李渊的,更不会认李建成。

  李渊也有自己班底。

  换皇帝,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

  “陛下,你不选的后果就是兄弟凶残。”萧然说道:“你现在只能二选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李渊看向萧然,“坐下说!”

  萧然在垫子上跪坐下,李渊也坐在萧然对面。

  “你觉得朕怎么选合适?”李渊想看看萧然的建议。

  “废太子,立秦王,让太子和齐王做闲散王爷就好,大唐有秦王足矣!”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会加快节奏,准备添加宋汉秦了!】.

第122章李世民的耻辱渭水之盟?李渊废太子!

  “不可!这要是坏了规矩,以后就乱套了!”李渊摇摇头。

  “现在让陛下废了秦王,陛下愿意吗?”

  李渊摇摇头,“二郎为大唐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朕要是废了他,士兵和很多百姓也不愿意。”

  现在李世民不仅仅是在军队有威望,在民间口碑也很好。

  这才是让李渊为难的原因.

  立长还是立贤,实在太为难李渊了,李渊一直纠结。

  “陛下,你不选择,他们就竞争上位,自相残杀是无法避免的,你坚定选择一方,还能保下另一方。”萧然说道。

  “这让朕如何抉择?”李渊很为难,“二郎的能力功绩自然是毋庸置疑,功绩甚至超过朕。”

  李渊无奈,“可老大也不差,并且老大没有过错,朕不能开了立贤不立长的先河。”

  立长不立贤是为了局势的稳定。

  李渊不敢开这个头,开了以后每一代都要出事。

  皇帝的正室一般都是由身份的人,多数都是出自名门望族,一旦立庶子不立嫡子,那么皇后娘家一定有意见。

  本来稳坐外戚世家,现在位子被别人夺了,那自然会没事找事。

  出于正室出身的原因,所以一般都会选择立嫡而不是立庶。

  明清的除外,明清不存在外戚问题。

  长是绝对的,而贤是相对的。

  只要是有野心的人,都想去争,想当皇帝的人,肯定都认为自己是贤明的。

  皇帝也不知道皇子是否贤明。

  如果皇子事先打点好大臣,那么所谓的贤明就大打折扣了。

  比较特殊的是满清。

  清朝是秘密建储,也就是立贤不立长。

  康熙晚年的时候爆发了九子夺嫡,最终是四阿哥和八阿哥两人对决,多数人都说八阿哥贤明。

  但是康熙还是选立了四阿哥。

  因为康熙知道,那是八阿哥笼络朝臣手段高明,并不是他真的贤明。

  立贤是相对性的,并不一定真的是贤而是其手段高明。

  立贤就要判断谁聪明谁有能力,这是需要有人评定的,人做决定的话,就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如何来判断皇子水平高低,无法标准化和量化,如此一来,结果必然会带来很多不公平的现象。

  皇帝本人是有主观判断的,李世民就是喜欢李泰,就是最好例子。

  由于皇子众多,皇帝不可能详细了解每一个孩子。

  其次,又与每个皇子手下谋臣的谋略有关,每个大臣都会有自己的判断,从而就会导致了拉帮结派,甚至任人唯亲的场面,造成朝廷的混乱。

  同时,皇帝还会受到妃子的严重干涉和影响。

  每一个皇子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都是一群大臣,这种利益争斗能将一个王朝消耗殆尽,一个王朝能长久最重要的就是稳定。

  一般来说,第一任妻子的长子,是最有资格接班的,长子执政,可以更好地稳定朝廷局势,维护中央政权的长久,同时。

  长子岁数最大,经历也最多,还能让他多锻炼,就是为了承接顺利。

  不立长,那么就容易造成九子夺嫡的悲剧。

  成功者登上皇位,但是他是踩着同胞兄弟上位的,上位之路血腥无比。

  外加上没有固定的标准,那么谁先得知皇帝驾崩的消息,那么就掌握了先机。

  扶苏就是吃了这个亏,要是扶苏守着秦始皇,矫诏就不可能有了。

  在出身的问题上决定了立正室之子,也就是立嫡不立庶。

  而在于不稳定性的情况下,决定了立长而不是立贤。

  嫡长子一定确定下来,那么就会找帝师来教导皇子,从小培养其治国能力,将来虽然不一定是千古一帝,但也不会是昏庸无能之辈。

  萧然也明白现在的李渊很为难,都是亲儿子,能力还都在线,手心手背都是肉。

  “现在选择,还能保住性命,等他们拼命的时候,可就一切都晚了!”

  萧然没有说玄武门之变的具体时间和经过,只是说李世民会杀李建成李元吉。

  “朕没法选!”李渊更纠结了。

  李渊之前还觉得自己在,李世民和李建成不可能明面上撕破脸。

  但是现在萧然说的事情证明,自己在也没用。

  “太子登基怎么样不好说,但是秦王登基大唐会进入鼎盛时期。”

  “鼎盛?”李渊一下子来兴趣了。

  “华夏封建历史两千多年,大汉和大唐是巅峰,大唐万国来朝,这难道不能让陛下改变主意吗?”

  李渊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后生小子,你和朕说说!”李渊的自豪感一下子来了。

  “秦王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

  “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

  “唐玄宗时期出现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

  “大唐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

  萧然起身拿出巅峰大唐地图,“陛下,你看看!”

  李渊也很激动,现在完全放松警惕了。

  李渊连忙站起来接过萧然手里的地图,看到大唐唐高宗一朝地图李渊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相比起现在的大唐来,实在太大了。

  “哈哈哈!这些都是大唐的!”李渊很自豪。

  没想到大唐后面的子孙如此给力。

  “大唐对周边民族采用羁縻政策,并通过册封、和亲等多种方式,与各族建立密切的政治、经济上的联系。”

  “日本、南诏、新罗、渤海等国遣人学习唐的制度、文化,边疆、内地各民族呈现大交融局面。”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大唐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多有往来。”

  这个时期还有一个阿拉伯同样是不容小觑。

  “大唐以后海外多称炎黄子孙为唐人,大唐国祚虽然只有289年,但是大唐的影响力,持续千年之久。”

  “289年!哈哈哈!好!影响千年,够了!”李渊已经很满意了。

  比起隋朝来,国祚很长了。

  “而大唐积极与各国交流学习,使其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

  “在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好!真好!”李渊连连点头。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萧然说道:“这是对大唐盛世评价。”

  “还有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这是最真实的写照。”

  李渊激动不已,超乎李渊的预期了。

  前所未有的盛世,把封建历史再一次推到巅峰。

  “陛下,这些还不够让你下定决心废太子吗?”

  之前挺高兴,听到要在李建成和李世民里面选择,李渊就为难了。

  “如果老大继承皇位,会怎么样?”李渊看向萧然。

  “不回太差,但是肯定比不上秦王。”萧然说的很笃定。

  “为什么怎么说?”李渊更好奇了。

  “秦王殿下,后来的太宗文皇帝,被草原和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有且仅有秦王一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文治武功,样样精通,华夏封建历史400多位皇帝,大唐太宗文皇帝,综合能力排第一,陛下这个够不够?”

  李渊被吓一跳,自己儿子是历朝历代皇帝综合能力最强的人。

  李渊露出欣慰笑容,“二郎,了不得啊!”

  身为老父亲,李渊是很自豪的。

  自己家孩子出息了。

  “秦王少年从军,曾往雁门关解救隋炀帝。”

  “晋阳起兵,拜右领军大都督,受封敦煌郡公,领兵攻破长安,拜尚书令、光禄大夫,受封秦国公、赵国公。”

首节 上一节 291/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