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283节

  李世民找来李靖,“和家里说了吗?”

  “说了,那和朕走吧!”李世民起身,“胖虎,我们走!”

  “好!”萧然带着李世民和李靖离开。

  ...

  唐玄宗一朝

  长安城外的大明军营,一直在训练。

  朱元璋朱棣,还有朱瞻基都在。

  张辅和樊忠负责具体事情。

  萧然和李世民带着李靖出现在皇宫里面。

  李亨带着其他人过来,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都来了。

  现在叛军没有了,哥舒翰也没必要在洛阳等着了。

  把洛阳的精锐部队带回来了。

  几人一直等着见李世民。

  其他节度使也想见李世民,但是没机会。

  现在就这几个能见。

  “见过太宗皇帝陛下!见过国师!”李亨带着众人行礼。

  几人眼神不由自主聚焦在李世民身上。

  这是几人日思夜想的人。

  “无需多礼!”李世民看向郭子仪李光弼几人。

  看出来,几人都很激动,毕竟是第一次见李世民。

  封常清跟着李世民时间久一点,还好。

  李世民看向郭子仪几人,不认识。

  几人也明白李世民意思。

  “太宗皇帝陛下,末将李光弼!”

  “太宗皇帝陛下,末将郭子仪!”

  李世民不由得多看郭子仪几眼,这是大唐的大功臣。

  “太宗皇帝陛下,末将李嗣业!”李嗣业身形魁梧高大。

  李世民看向旁边的李靖,“这是李靖将军!”

  听到是李靖,高仙芝封常清郭子仪这些人,一下子肃然起敬。

  李靖算是大唐武将天花板级别的人之一了。

  武庙十哲大唐就李靖李勣,这是大唐的军神!

  唐初名将云集,但是能比肩李靖的不多,也就李世民和李勣为数不多几人。

  几人一脸崇拜,抱拳行礼,“见过李将军!”

  对这位老前辈,无比崇敬。

  “几位将军客气了!”

  “二叔,三位将军就是香积寺的指挥人,香积寺能打赢是他们的功劳。”萧然说道。

  “不错!都是大唐肱股之臣!”李世民很满意。

  安史之乱爆发,还死心塌地为大唐效忠,这就很难能可贵。

  “国师,和朕说说几位将军。”李世民看向萧然。

  萧然比这些人更了解事迹。

  李世民的出现改变唐玄宗一朝历史的发展轨迹,很多事情不会发生了。

  郭子仪说过了,主要是李光弼和李嗣业。

  萧然的身份郭子仪李光弼等人也知道了。

  这些都是高仙芝封常清说的。

  萧然拿出随身携带的新唐书,翻起来:

  “李光弼将军出身柳城李氏,初任左卫亲府左郎将,袭封蓟郡公。”

  “天宝十五载,经郭子仪推荐而被任为河东节度副使,东出井陉,参与平定安史叛军。”

  李光弼在安史之乱之前也是不显山不露水的。

  还不如郭子仪,也是中规中矩。

  安史之乱以前郭子仪李光弼确实没办法和高仙芝封常清比。

  高仙芝封常清早就在西域打出名声了。

  帝国双壁可不是白叫的。

  几人知道的也到此结束,接下来萧然说的李光弼郭子仪也不知道。

  “李光弼将军在常山、嘉山大破叛军,又成功守卫太原,遏止其攻势。”

  “乾元元年,奉命与八节度合兵讨伐安庆绪,初战获捷,次年兵败安阳,全军而归。”

  “同年接任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指挥河阳之战,挫败史思明南下的企图。”

  “上元二年,再攻洛阳无功,改以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出镇临淮,震慑诸将。”

  “宝应元年,又命军镇压浙东袁晁起义,以功进封临淮郡王。”

  李光弼又惊又喜,没想到自己封郡王了。

  封常清几人也是很例外。

  “安史之乱平定后,李光弼将军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获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

  太庙和凌烟阁,李光弼听到这个也不淡定了。

  这是莫大的荣耀。

  凌烟阁可是李世民设立的,这是后面的人向往的地方。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晚年为宦官程元振、鱼朝恩等所谗,拥兵不朝,声名受损,因此愧恨成疾,最终于广德二年在徐州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晚年令人唏嘘。

  “光弼,放心,这个奸臣不会有机会了!”李世民安慰李光弼。

  郭子仪也不敢得罪太监,这些太监确实有点离谱。

  “多谢太宗皇帝陛下!”李光弼连忙行礼。

  “太宗皇帝陛下,国师,我呢!”李嗣业也想知道自己发生了什么。

  李嗣业几人都想知道史书是怎么评价自己的。

  “国师,快看看!”李世民也想知道。

  萧然点点头,“李嗣业将军身高七尺,力大超群,擅用陌刀。”

  李嗣业是陌刀手的灵魂人物。

  如墙而进,人马俱碎,这是李嗣业真实写照。

  “李嗣业将军每逢出战,必身先士卒,所向披靡,被称为神通大将。”

  李世民和李靖都是赞许的连连点头。

  “初任昭武校尉,后历任中郎将、右金吾大将军、骠骑大将军、北庭行军兵马使、卫尉卿、怀州刺史、北庭行营节度使等,封虢国公。”

  “天宝六年,随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将军击败小勃律国。”

  “天宝十年,再随高仙芝将军讨平石国、突骑施,击败吐蕃军队。”

  安史之乱爆发前,李嗣业比郭子仪和李光弼厉害的多,至少功绩比两个人强。

  “安史之乱时,李嗣业奉命征讨叛军,表现突出。”

  “先后随广平王李豫收复长安、郭子仪将军收复洛阳,又与张镐等收复河南、河东两道郡县。”

  “乾元二年,李嗣业将军和郭子仪将军等围攻相州,当时军队疲倦,众将都没能建功,只有李嗣业将军穿铠甲多次奋勇杀敌,在众军中数第一。”

  李嗣业的武力值爆表!

  “李嗣业将军后在攻打邺城时,身中流箭受伤,躺在营帐里养伤。”

  “同年正月二十八日,李嗣业在军中休养数日,伤势即将痊愈,恰逢突然听见发令的钟鼓声,李嗣业知道是在和叛军作战,因而大喊杀敌,致使伤口破裂,流血几升而死。”

  听到这个李世民觉得很惋惜,这是不可多得的猛将。

  “唐肃宗得知后,甚是震惊惋惜,便下诏表彰李嗣业将军的生前功绩,赐谥号为忠勇,追封武威郡王,并派灵车护送其遗体回任所。”

  “下葬当天,唐肃宗派宦官前往吊唁,朝中大臣哭着为李嗣业将军致哀,李嗣业将军的墓地安排十户人家常年清扫。”

  “李嗣业将军骁勇善战,一生忠心报国,而且李嗣业将军为官清廉,从不办置家产,身边只有大宛马十匹而已。李嗣业将军先后受到赏赐的财物,都全部交给官府来补充军费。”

  听到最后其他人也是肃然起敬,人品也是没的说。

  高仙芝知道李嗣业的为人,其他人不清楚。

  李嗣业也是跟着高仙芝混过,高仙芝了解李嗣业为人。

  李世民拍了拍李嗣业肩膀,“好样的!”

  “为大唐尽忠,是末将的分内之事,战死沙场是末将荣幸。”李嗣业倒是不觉得怎么样,觉得很自豪。

  武将战死沙场,是一个不错的归宿。

  比高仙芝封常清这种被莫名其妙赐死的强,还有李光弼也是有点憋屈的。

  哥舒翰也很惨,被俘虏,最后被安禄山叛军杀了的。

首节 上一节 283/10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