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274节
打的差不多了,封常清几人才停下来了。
“国师继续!”
天宝十三年,杨国忠采取两面包夹南诏的策略。
派遣剑南节度留后李宓率领唐军从北方进攻南诏,从安南都护府调兵从东南面进攻南诏。
由于南诏方采取诱敌深入对策,将唐军引至南诏都城大和城后闭壁不战,加之唐军长途跋涉,粮草不支,遭受瘴疫之苦,水土不服,结果唐军全军覆没。
杨国忠再次遮掩败绩,仍伪造捷报上书朝廷。
最终,两次天宝战争皆以南诏的胜利而结束。
南诏不仅背叛唐朝,投靠吐蕃,还降服了周边的寻传蛮和骠国,并趁机北进,占据剑南道的嶲州和黎州。
听到这个战绩,李世民气的不轻。
这些都是大唐精锐。
“你这个混账东西!”李世民现在觉得把杨国忠扒皮抽筋都不解恨。
“二凤兄弟息怒,别气坏身体。”朱元璋安慰李世民。
朱元璋想到大明王振。
王振死在土木堡,朱元璋觉得太便宜了。
“朕不明白,这个混账东西为什么热衷于打南诏?”李世民气得不轻,不明白杨国忠想干什么。
萧然解释,“边将想走杨国忠的门子升官,而杨国忠也想利用边将给自己搞点成就,来证明自己不是草包。”
“就这样,双方各自都能满足各自的需求,这合作,很快也就达成了。”
“边将明白了杨国忠的心意以后,屡次三番,在大唐和南诏边境挑衅南诏,甚至还公然侮辱南诏国王夫妇。”
“这触怒了南诏国王,于是,大唐南诏战争爆发。”
李世民被气笑了,李世民想不明白这种人李隆基为什么留着。
“这种混账东西,祸国殃民,你是不是瞎?”李世民都气麻了。
看着李隆基,李世民想不明白李隆基为什么留着杨国忠,还如此宠信。
李世民好久没有这般生气了。
“杨国忠虽然没有什么本事,但是知道李隆基喜欢什么,知道怎么讨李隆基喜欢,杨国忠阿谀奉承,自然是得宠。”朱棣看向杨国忠说道。
“国师还有吗?”李世民继续问道。
“之后就是因为和哥舒翰不和,鼓动李隆基催哥舒翰出征,导致潼关失守。”
“要是潼关不失守,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也不会全军覆没,哥舒翰不会被俘虏,长安城也不会失守。”
“或许几个月就可以打完的安史之乱因为杨国忠和李隆基瞎指挥,打了七年多,长安城被破,开启了国度六陷,天子九逃开端。”
“杨国忠难辞其咎!”
李世民点点头。
“太宗皇帝陛下,臣冤枉啊!臣没有啊!”杨国忠爬起来磕头求饶。
“杨国忠,权倾朝野,专权乱政,祸国殃民,欺君罔上,罪不可恕,千刀万剐,诛九族!”
不诛九族李世民不解气。
“是!”几个人把杨国忠直接架起来。
“太宗皇帝陛下饶命!陛下救臣啊!臣忠心耿耿!”杨国忠看向李隆基。
现在李隆基自身难保,肯定是不敢搭理杨国忠了。
李隆基自己都害怕的要死。
“给这些年被杨国忠这个奸臣祸害的忠良一个交代,也给大唐将士一个交代,还有那些被杨国忠压榨剥削的百姓一个交代。”
李世民看向文武百官,“这件事要昭告天下!让百姓都知道!”
“太宗皇帝陛下圣明!”文武百官连忙说道。
“杨国忠的亲信京兆尹鲜于仲通、中书舍人窦华、侍御史郑昂这些人,全部凌迟处死,灭三族!”
“但凡是杨国忠一派的,全部滚出来!”李世民不放过杨国忠一派的人。
不少人很害怕,但是没有要出来的意思。
李世民扫视文武百官一眼,“国师是一千多年后的人,你们做的事情国师都知道,现在出来,和被国师点出来就是不一样了。”
李世民诈文武百官。
很多人都没有记载。
陆陆续续走出来不少人。
看到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李世民更加恼火了。
“李隆基!你看看你干的好事!”
李隆基战战兢兢不敢说话。
李世民一挥手,“满门抄斩,全部处死!”
“太宗皇帝陛下,饶命啊!”
“太宗皇帝陛下饶命啊!”
“哼!”李世民冷哼一声,“朕饶了你们怎么向大唐百姓交代?”
“抄家押到城门口全部斩了!”李世民不耐烦摆摆手。
李世民不介意把朝廷血洗一遍。
封常清几人倒是觉得解气了。
这些人之前就是祸害,现在没有了。
朝廷的文武百官被处理差不多了。
封常清看到站在另一边瑟瑟发抖的李辅国,“太宗皇帝陛下,此人虽然不是杨国忠党羽,但是也残害忠良!”
李辅国直接跪下,“太宗皇帝陛下,奴婢没有啊!”
“闭嘴!”李世民冷冷说了一句,“国师,此人如何?”
“李隆基的两个贴身宦官之一,这个也是大唐一个祸害。”
李世民点点头,“让他死心!”
萧然点点头,“这个人前期还好,主要是安史之乱回去,李隆基退位之后。”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114章李世民处死李隆基,推荐诗圣杜甫!
“李辅国大权在握,天下大事几乎全决定于李辅国,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经他手然后才告知肃宗。”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朝中大臣的动向,李辅国还专门派几十人负责监督官员的一举一动。”
“对于不顺从的官员加以严厉打击。”
“李辅国根据自己的好恶处治全国的讼案,并以皇意相标榜。”
“地方上的节度使也是李辅国一手委派。”
“李辅国权倾朝野,宰相及朝中大臣想见皇帝都须经过李辅国的安排,皇帝的诏书也需要李辅国的署名才能施行,群臣不敢提出不同意见。”
“宗室贵人对李辅国也以五郎尊之,当时的宰相李揆更称李辅国为五父。”.
李世民长长叹了口气,“杨国忠走了,还有李辅国!”
“二叔,杨国忠之前的李林甫也是不逞多让的奸臣。”萧然补充一句。
大唐被三个奸臣折腾。
“哎!”李世民对唐肃宗很失望。
对于李辅国的不法行为,宗室李岘多次举报给唐肃宗,然而在李辅国的操纵下,唐肃宗却把李岘贬出了京城。
一手遮天的李辅国企图做唐朝的第一位宦官宰相。
此举遭到了宰相萧华的激烈反对。
李辅国怀恨在心,多次在皇帝面前诬陷萧华,并威逼皇帝用自己的亲信元载取代了萧华的相位,最终将萧华逐出京城。
李辅国之所以为所欲为,还得益于与肃宗皇后张氏的勾结。
张皇后与李辅国内外相应,控制政权。
他们对不利于自己的人,无论是高官还是显贵都是除之而后快。
唐肃宗的第三子建宁王李倓聪明过人,尽心辅佐太子广平王李豫,深得皇帝的欢心。
然而由于张皇后与李辅国的中伤,以致最后皇帝下诏赐死了建宁王。
李辅国与张皇后的狼狈为奸是为了各自的利益。
在肃宗病重期间,张皇后想要诛杀李辅国与程元振。
宝应元年,唐肃宗病重。
唐玄宗病死,唐肃宗听说之后,病的更重了。
张皇后为了便于自己将来继续插手政局,密谋准备杀掉唐肃宗所立的太子李豫,改立越王李系。
张皇后与越王在宫中组织了有武勇者二百余人。
此举被李辅国的同党发现,李辅国等首先把太子保护起来,然后逮捕了越王及其支持者,并囚禁了张皇后。
当晚唐肃宗病死。
第二天唐代宗李豫登基为帝。
自此李辅国日益骄横,曾对唐代宗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大家是皇帝的俗称。
闻此僭君之言,唐代宗不快,决意将李辅国翦灭。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