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239节
“和咱说说!”朱元璋多了几分欣赏。
欺压文官朱元璋是不会太在意的。
只要别太过分,残害忠良就可以。
大忌是欺压百姓,这是朱元璋不能忍的。
对于有能力的,朱元璋还是能容忍的,三杨就是一个例子。
按照朱元璋洪武一朝规矩,三杨至少被砍两个。
“成化十五年十月,汪直作为监军,与辽东巡抚陈钺、抚宁侯朱永出兵讨伐海西女真。”
“成化十六年三月,汪直与朱永、王越率领兵马出塞外,在威宁袭击寇贼,破敌而归。”
“成化十七年八月,瓦剌部哈剌辉特部首领亦思马因率领兵马侵扰大同,汪直以监军的身份跟随威宁伯王越击退了亦思马因。”
【PS:求鲜花月票评论票,求数据支持!】.
第96章文官集团弑君,朱元璋出手镇压!
朱元璋看到汪直的军事才能有其他想法了。
现在武将集团势弱,这个汪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朱元璋看向旁边的朱棣,“老四,你觉得怎么样?”
“去五军都督府是不错选择!”朱棣明白朱元璋的意思。
“国师你怎么看?”朱元璋看向萧然。
“有能力,有手段,有底线,完全可以!”萧然这个评价文武百官一惊。
朱见深和汪直也没想到萧然会这样说。
萧然说话分量朱见深和文武百官不怀疑。
朱元璋亲自说的仅次于朱元璋的存在.
萧然这样说,汪直不仅仅不会被清算,还要被重用。
文武百官人都嘛了,失算了!
“国师继续说说!”朱元璋对汪直越来越感兴趣了。
“西厂虽是明宪宗的特务机构,但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监察的作用,赢得了一部分官吏的赞赏。”
成化十三年正月,明宪宗设置了西厂,命令汪直侦察刺探朝廷及地方事物。
二月,福建建宁卫指挥使杨晔与其父杨泰依仗权势,暴横乡里,戕害人命,潜逃入京,藏在姐夫中书舍人董玙家。
这个杨家就是三杨之一的杨荣的后人,因为杨荣才如此嚣张!
西厂校尉立即逮捕了杨晔、董玙。杨家被抄家,杨晔死于狱中,杨泰被斩首,涉案官员董玙等也被贬官。
几乎同时,南京镇守太监覃力朋借进贡之机贩卖私盐,并且沿途骚扰州县,杀死执法人员。
汪直得知后立即向明宪宗禀告,将覃力朋逮到京师问罪。
西厂办事的高效率,汪直雷厉风行的作风深得明宪宗赏识。
就连文官集团的左都御史李宾对此都很赞赏,认为汪直打击了一些宦官利用运河、官船的走私活动,深切时弊。
明宪宗在废除西厂后仅仅只有一个月便恢复了西厂,汪直又重新复出,并开始报复文官集团。
成化十四年五月,汪直奏请选检武举也要实行考试,仿照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录取进士的办法。
此后历代相沿,直迄崇祯年间。明朝的立武学、用武举是从洪武二十年开始的。
汪直奏请的意义在于把武科扩大到乡试和会试,使武举逐渐发展成为与一般文士考试相对待的体系,利于武科人材的全面选拔。
萧然简单介绍一下,朱元璋对汪直更看好了。
“不错!”朱元璋连连点头。
另一边李世民看萧然眼神都不一样了。
这样整理一遍大唐也不错。
李世民看了一遍史书,但是李世民看到的不详细,很多事情细节还是不知道。
现在这个就不一样了。
朝堂上谁是为国为民,忠君报国的人都知道。
罪大恶极祸国殃民的人也知道。
可以肃清朝堂的奸邪小人,政治清明是完全没问题了。
“太祖不可啊!”一个大臣站出来,“汪直就是酷吏,屈打成招!”
“太祖此人...”旁边一个太监也想出来阻止汪直。
朱元璋冷冷扫视一眼说话的人。
要说话的太监声音戛然而止。
“你们在教咱做事?”朱元璋冷冷的一句,文武百官被吓一跳。
看到文武百官反对,朱元璋就更要用汪直了。
这个人可以打压文官。
“臣不敢!”
一群人连忙跪下!
“你叫什么?”萧然看向说话的太监。
太监看向萧然,“回国师,奴婢尚铭!”
萧然开始翻明史,笑了笑,“我就说你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开口阻止汪直被重用。”
朱元璋连忙说道:“国师,此人如何?”
“尚铭,明成化年间东厂总管太监。”
“善于欺压富人,藉以敛财、或卖官求财,无所不做。”
“成化十七年联合上林监丞李孜省弹劾西厂总管汪直,此后不久便被李孜省上书弹劾,遭到抄家,被罚到明孝陵扫地,后不知所终。”
“哼!”朱元璋冷哼一声,“买卖官职!好大狗胆!拖出去凌迟处死!满门抄斩!”
“太祖!饶命!”尚铭没想到自己一句话满门抄斩。
一个大臣站出来,“太祖,传奉官严重破坏大明官职,还请太祖取消!”
这是朱见深独创的。
朱见深看向大臣,又看了看朱元璋不知道朱元璋怎么说。
朱元璋也没听说过这个,“给咱一个理由!”
“传奉官中多数是一些佞幸之人,靠着结交宦官或者行贿的手段取得一官半职,他们的在职也就大大地败坏了吏治。”一个大臣站出来说道。
朱元璋看向萧然,询问萧然的。
“确实如此!”萧然点点头,这是事实。
“传奉官由宫中旨意直接传授,而又不需要经过吏部覆核,因此,掌握宫中大权的嫔妃及太监就可以借皇帝之名,大行私利,卖官鬻爵。”
又站出来一个人列举一个理由。
萧然点点头,也赞同了,这一条也是真的。
朱见深有点紧张了。
“国师,你觉得怎么办好?”朱元璋把问题抛给了萧然。
“可以保留,但是需要优化!”萧然没有说裁撤,文武百官大失所望。
朱元璋也明白萧然这样说的意思,传奉官是有好处的。
这个好处还不小,可以掩盖之前两个弊端了。
“这件事咱知道!”朱元璋淡淡说道。
意思很明确,别再说了,不会取消传奉官的。
传奉官出现,皇帝视官爵为私物。
只要皇帝喜欢,他可以随意地任用官员,从而破坏皇帝与官僚士大夫之间的平衡。
宪宗朱见深自己,也往往一传旨就授官百数十人。
对于士大夫们来说,官爵原是“天下公器”,皇帝这样的行为,无疑将官爵变成了“人主私器”。
传奉官既然是由皇帝直接任命的,也就说明其中大部分人是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获得官职的。
对于一个文官政府来说,混杂着一大批出身于军人、僧道、工匠、画士、医官的官员,政府的文化认同性必然产生问题,政府运作中的冲突必然加剧。
据说,梁芳取中旨授官,累计达1000人。
传奉官的泛滥,引起了许多官员的不满。
成化十九年,御史张稷上疏,谈及传奉官给朝政带来的混乱。
张稷说,自有传奉官后,文官中竟有一字不识的,武官中竟有从来没拿过弓箭的,自古以来,就没有这种情况。
因此,官员们纷纷请求淘汰传奉官员。
宪宗朱见深虽然有时也偶尔淘汰一些传奉官,但是总体上是传授的要比淘汰的多。
传奉官是当时称呼那些不经吏部,不经选拔、廷推和部议等选官过程,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官员。
很明显,这违反了正常的手续,却只是为了满足皇帝或者后宫中某个妃嫔或宦官的愿望。
这一举措对制度的破坏,带来了不好的后果。
“有什么罪大恶极的人,或者事情都可以提出来,咱给你们做主。”朱元璋看向文武百官。
“太祖!万贵妃有阴鸷之谋、干政夺嫡之事,徒以恃宠溺爱,遂滋谤讪。”
一个文官站出来。
听到这件事朱见深惊恐万分。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