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160节
“这是咱家老四,你们也不陌生,太宗文皇帝,是从永乐二十二年来的。”
“这是国师萧然,来自未来五百多年后,萧然地位仅次于咱,你们明白了吗?”
“臣等明白!”文武百官连忙表态。
“咱和老四能来这里就是国师的功劳。”朱元璋说出为什么来嘉靖一朝的原因。
“太祖,还请太祖为臣做主!祖训不能被破坏!”一个大臣开口说大礼议事情了。
文武百官就是按照皇明祖训来的。
现在违背礼法的是朱厚熜。
朱厚熜这一下子也慌了神。
“太祖,家父对儿臣有养育之恩,儿臣怎么能乱认啊!”朱厚熜也开口解释。
朱厚熜是站在孝道一边,觉得自己没有错,自己不可能为了登基而改亲爹。
“皇上,你继位是因为遵循祖训兄终弟及,祖训为大,理应是按照祖训来,称孝宗皇帝为皇考。”杨慎的理由也很充分。
“那岂不是大不孝!”朱厚熜也据理力争,“我大明从太祖高皇帝开始就主张以孝治天下,朕是皇帝,怎么能如此不孝!”
朱厚熜理由同样充分。
以孝治天下,这对于弘扬孝道传播,刺激社会稳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孝道是当时社会发展的精神产物,也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为促进和谐的社会风气提供了保障。
朱元璋在孝道方面起到了模范作用。
这主要体现在他对朱家先人陵寝的修建和对孝道的尊崇上。
朱元璋的孝道观不仅对明清两代有很大影响,而且在后世还有积极的认知功能、社会价值和研究价值。
朱元璋经历过从路边行乞到开国皇帝的转变,这使得他深知底层人民的辛苦。
在建立大明后,朱元璋就颁布了一系列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去稳定社会与缓和底层矛盾,其中就包括养老和优老政策。
经过战争之后,国家男丁缺失,大多数家庭也就剩下了妇孺老幼。
朱元璋也意识到了必须要安抚这些家庭,否则底层人民民怨加深,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这时养老与优老政策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朱元璋为对天下老年人施以尊重,颁布诏令,规定每个地方都要善待老人,并要求县官定期送米面衣服慰问。
朱元璋怕执行不力,于是告诉礼部尚书,要以皇帝的名义再次重申这一政策。
为了让居家养老者有人服侍,洪武六年规定: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令一子侍养,免其差役。
也就是说,为了更好地让70岁以上的老人安度晚年,国家允许老人的一个儿子免于服役。
另外,朱元璋推崇孝道,颁布《慈孝录》,注重推举孝廉制度,甚至其遗诏也依然念念不忘阐发孝道。
在朱元璋的首倡下,对孝道的褒扬一直伴随至明王朝统治的终结。
朱元璋还提出臣民行孝的行为规范: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无作非为。
文武百官按照祖训让朱厚熜改对明孝宗称呼没错。
朱厚熜坚持对自己父母孝顺也没错。
现在很明显,这两个点冲突了。
祖训是朱元璋定下来的,以孝治天下也是朱元璋开头的。
朱厚熜和文武百官都有理由,还很充分。
要不是朱元璋来,其他人还不好说。
“太祖!”
“太祖!”
朱元璋抬手,制止了文武百官。
“事情咱知道了,你们坚持没有错!”朱元璋首先是肯定文武百官做法。
坚持皇明祖训,肯定是要认可的。
不认可那就是打自己的脸了。
“太祖!以孝治天下...”
朱元璋打断朱厚熜,“你说的也没错,这确实是咱提出来的。”
杨慎和文武百官懵逼了,朱厚熜也懵了!
朱元璋说了,但是好像也没有解决问题。
都认可了,就等于是没有认可任何人。
“太祖,那这件事...这件事该如何解决?”杨慎继续问道。
因为这件事杨慎亲爹杨廷和告老还乡了。
心里肯定是不满的。
“你们坚持改称呼是对的,咱的皇明祖训咱记得。”
听到朱元璋的话,杨慎和文武百官大喜。
朱厚熜急了,“太祖...”
“你坚持也是有理有据,以孝治天下也是咱说的。”
所有人看向朱元璋,这还是等于什么都没有说。
朱元璋看向萧然,“国师你怎么看?”
萧然看向众人,“好办啊!朱厚熜坚持不认孝宗皇帝为皇考,那就不用当皇帝了,这样文武百官不用为难了,朱厚熜也不用为难了。”
萧然也是语出惊人。
这样确实是没有问题了。
有问题的人被解决了。
“不错,简单明了!”朱元璋赞同点点头,“多大点事。”
“太祖...国师,皇上不当皇上了,那谁当?”杨慎也被萧然搞懵逼了。
“谁当也轮不到他这种混账东西当!”一直不说话的朱棣指着朱厚熜说道。
朱棣早就想抽朱厚熜了。
虽然现在的朱厚熜还没有改庙号,但是历史上的朱厚熜改了。
正常发展朱厚熜肯定会改的。
朱棣对朱厚熜的敌意,不仅仅朱厚熜感觉到了,文武大臣也感觉到了。
所有人都不明白,这个太宗文皇帝为什么对朱厚熜有这么大的意见。
“好了,这件事到此结束,你们也起来吧!”朱元璋准备干正事了。
“谢太祖!”众人这才站起来。
朱元璋看向锦衣卫,“锦衣卫指挥使是何人?”
“太祖,是臣!”朱宸连忙站出来。
“二虎,接管锦衣卫!”朱元璋一句话,二虎就上岗就业了。
朱宸等于是被撸了。
“是太祖!”二虎对朱元璋称呼也改了。
“咱换锦衣卫指挥使,你们没有意见吧?”朱元璋看向众人。
“臣,不敢!”众人连忙表示。
朱元璋第一件事就是掌握锦衣卫,文武百官心里也更害怕了。
朱元璋指了指朱宸,“国师,就从他开始吧!”
萧然明白朱元璋的意思。
拿出生死簿...拿出一本明史。
“朱宸,因为是兴王府的旧人而得到升迁,年纪大了正常退休,没有什么其他记录,只能说中规中矩。”
朱宸成为锦衣卫指挥使,只是因为之前是正常兴王府的人。
属于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能力也一般。
也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
朱元璋看向朱宸,“还不错,你先跟着二虎做事,以后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还是你的!”
朱元璋不是在商量,这是直接命令。
朱宸也没有拒绝的权力。
“是太祖!”
锦衣卫在朱元璋手里了,现在由二虎和朱宸掌控了。
“这一次领头的是何人?”朱元璋看向杨慎。
“太祖,是臣!”杨慎走出来。
众人都有不好的预感。
“国师,此人如何?”朱元璋问道。
萧然开始翻阅史书:
“杨慎是前内阁首辅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明武宗正德六年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
这是一个大才子,能考上状元的可都不一般。
“武宗朱厚照出居庸关时上疏抗谏。”
“明世宗朱厚熜继位,复任翰林修撰兼经筵讲官。”
“嘉靖三年卷入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朱厚熜,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
上一篇:误入皇后聊天群,娘娘求放过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