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李二读心我慌,高阳追夫泪狂

李二读心我慌,高阳追夫泪狂 第82节

  柳范忙出声附和道:“正是!无论如何,致使公主悲伤至此,便是尔之过!”

  (你们这两个老逼登!老子给你脸了是吧!)林平安看着两人不依不饶,脸色顿时冷了下来。

  李世民:“……”

  就在这时,房玄龄跨步出列,朝李世民拱手道:“陛下,老臣以为,此事确系长安伯与高阳公主之家事!”

  “夫妻龃龉,实属平常,林平安暂离府邸以求冷静,方法或可商榷,然其心未必如御史所言那般不堪!”

  “若因此等家事便严惩一位有功之臣,恐寒了天下为官者之心,亦恐让公主殿下处境更为难堪!”

  “故,老臣以为,陛下稍加训诫即可,令其二人自行缓和为宜!”

  长孙无忌见状,眼珠一转,出声附和道:“陛下,房相所言有理!年轻人气盛,有些口角难免!”

  “陛下可私下召见,训诫一番,令其早日回府向公主赔罪便是,无需在朝堂之上大动干戈,反而将家事扩大!”

  (赔罪?我赔个得儿,高阳向我赔罪还差不多!)

  林平安瞥了长孙无忌一眼,撇了撇嘴。

  这狗东西还想让高阳上门赔罪!李世民脸都黑了。

  “微臣附议!”见两位大佬都表态了,百官纷纷出声附和。

  “好了!”李世民出声打断了殿内百官的嘈杂议论声。

  大殿瞬间一静。

  李世民看向林平安:“尔与高阳之事,虽属家事,然既已引起朝野议论,便是有失检点!”

  “朕罚你俸禄三月,以示惩戒,望你深刻反省,早日与高阳和好,勿再使朕与皇后忧心!”

  (二凤,子不教,父之过,你女儿如此刁蛮,难道你这个做爹的就没责任吗?)

  林平安心中骂骂咧咧,不情不愿的躬身谢恩。

  “臣多谢陛下体谅!臣定当时刻反省!”

  李世民:“……”

  李世民又看向权万纪和柳范:“二位爱卿风闻奏事,是其职责,然,亦需明察虚实,勿要以偏概全,此事,便到此为止,莫要再提!”

  “喏!”柳范和权万纪满脸不甘的躬身应喏,退回了队列。

  魏征朝温彦博使了个眼色,温彦博会意,跨步出列,朝李世民拱手道。

  “陛下,长安伯思维敏捷、辩才无碍、洞察力强,不畏强权,乃是御史的不二人选,老臣建议将其调入御史台任职,以免明珠蒙尘!”

  此言一出,百官都不禁齐齐变色。

  若让林平安进入御史台,就凭他那张利嘴,那他们还有好日子过吗?

  李世民更是脸都黑了,毫不犹豫的摇头拒绝道:“不可!林平安在户部做得很好,火耗归公、绩效考评等事刚有起色,不宜轻易调动!”

  (二凤敢罚我3个月俸禄,我若是成了御史,老子喷不死他!)林平安撇了撇嘴。

  这狗东西还真记仇啊!

  李世民嘴角狠狠一抽。

  众人见他拒绝,心头顿时一松,可就在这时,魏征跨步出列,朝李世民说道。

  他声音洪亮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

  “陛下!长安伯之才,岂止于理财算账?”

  “其人之机辩,洞察世情,尤擅抓住要害,发诛心之论,使其立于言官之位,正可纠劾奸佞,肃清吏治,匡正君过!”

  “此乃人尽其才,于国大有裨益!陛下岂可因区区户部琐事,而弃此谏诤奇才不用?”

  李世民一听诛心之论,匡正君过,这八个字,就觉得头皮发麻。

  想到林平安那张嘴,再加上魏征这块硬骨头,两人一左一右站在朝堂上对着自己开喷的场景……那画面太美,他不敢想。

  “玄成啊!”李世民试图用比较缓和的语气说服他。

  “林平安确有辩才,然其言辞过于锐利,有时失之刻薄,御史风闻奏事,需持正公允,而非逞口舌之快,朕看他还是更适合在户部做实事!”

  魏征又岂是那么容易打发的?

  他神色一肃,立刻反驳道:“陛下此言差矣!言辞锐利,方能刺破虚伪!洞察诛心,方能看穿奸邪!”

  “如今朝中,尸位素餐、阿谀奉承者岂在少数?正需要长安伯这等利剑,去其腐肉,壮其筋骨!陛下莫非是嫌忠言逆耳,故而不愿将此等利剑置于身边?”

  这话就有点戳心窝子了,暗示李世民怕听批评,喜听马屁。

  李世民脸色骤沉:“魏征!朕何时嫌忠言逆耳?朕若怕听谏言,你还能日日在此与朕争执吗?”

  魏征毫不退缩,反而昂首道:“陛下既纳臣谏,为何拒纳长安伯?”

  “莫非是因臣之谏言尚可忍受,而长安伯之诛心言论,恐让陛下更难堪乎?”

  “陛下曾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如今有明镜在此,陛下为何反而畏其光亮刺眼?!”

  这逻辑一环扣一环,直接把李世民推到了怕难堪,畏光亮的位置上。

  (卧槽!老魏果然不愧为千古第一谏臣,这战斗力杠杠的!)林平安看着被魏征怼的一脸猪肝色的李世民,不禁大受震撼。

  千古第一谏臣!好啊!这田舍翁竟然都千古留名了!李世民脸色更难看了。

第102 章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李世民被噎得一时说不出话,气得吹胡子瞪眼,指着魏征,怒声道。

  “魏征!你强词夺理!朕乃天子,岂会畏人之言?只是御史台职责重大,需沉稳之人,林平安年纪尚轻,性情未定,还需磨砺!”

  魏征的声音更加激昂:“何处磨砺能比御史台更能锻炼其心性?使其直面官场弊端,直面君王得失?”

  “当年陛下不嫌臣愚直,委以谏议之职,如今有才胜臣十倍者,陛下却百般推诿!臣实不解!莫非陛下功业渐成,已不复当年虚心纳谏之胸襟了?”

  这一顶大帽子扣下来,简直是在说李世民膨胀了,飘了,不爱听真话了!

  “魏玄成!”李世民猛地一拍案几,豁然起身,胸膛起伏,显然被气得不轻。

  “你放肆!朕之胸襟,何时轮到你來质疑?朕看你是越来越无法无天了!”

  若是换作别的臣子,见李世民发这么大火,早该跪地请罪了。

  但魏征不是别人,他非但不惧,反而更加挺直了腰板,直视着暴怒的李世民,慨然道。

  “陛下若认为臣放肆,臣甘领罪责!然臣之所请,乃为江山社稷,并非为私!”

  “若陛下因一己之喜恶,或因畏惮直言,而弃贤才不用,臣便是拼却这项上人头,也要死谏到底!”

  “陛下今日便是杀了臣,臣也要说:拒林平安入御史台,乃陛下之失!”

  李世民气得在原地转了两圈,指着魏征,周身杀气凛然,手指都在发抖:“好你个田舍翁,你当真以为朕不敢杀你吗?!”

  他当然不可能因为这事杀了魏征,那不成昏君了?

  但他也绝不想把林平安这把“诛心”的利剑天天放在身边对着自己。

  温彦博见状,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连忙打圆场:“陛下息怒,魏侍中也是一片忠心,只是言辞急切了些……”

  可他话未说完,便见魏征抖了抖绣在官袍上的诗,朗声念道。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李世民:“……”

  大殿百官:“……”

  (好活!这二凤确实过分了,看来我得加把火了!)林平安暗赞一声,跨步出列,神色肃然的朝李世民拱手道。

  “陛下!臣林平安,恳请陛下准臣入御史台!”

  李世民浑身一震,眸光死死的盯着他。

  百官的目光也齐刷刷朝他看来。

  不等李世民发话,林平安竟然提高了音量,语气那叫一个诚恳又扎心。

  “陛下!臣知陛下因臣与公主之事罚臣俸禄,臣甘愿领罚,绝无怨言!”

  “然,臣细细思之,陛下罚臣,皆因臣未能谨言慎行,致使家事外传,有损天家颜面!”

  “然则!”他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臣思来想去,发现臣之问题,根源在于所处之位不对!”

  “户部郎中之职,重在理财算账,琐碎繁复,易于使人拘泥小节,反而忽略了立身持正、言辞谨慎之大节!”

  “臣之过,非不愿改,实乃环境使然,无处施展谨言慎行之才能啊!”

  李世民听得目瞪口呆,这…这混账小子!被罚了俸禄还不服气,居然能绕这么大个圈子,把过错怪到官职不对头上?!

  林平安继续他的表演,声音愈发痛心疾首:“陛下!若能使臣入职御史台!臣必日日沐浴于魏大人等直言敢谏之忠烈氛围中!”

  “耳濡目染,学习如何堂堂正正谏言,如何持公守正发言!如此,方能从根本上治臣失检之病!此乃对症下药啊!陛下!”

  林平安根本不给人打断的机会,就是一顿输出。

  “御史台职责便是纠劾风纪,监察百官,臣若在此位,即便言辞有所激烈,亦是职责所在,份内之事!”

  “总好过如今在户部,稍有不慎便落人口实,动不动就遭人弹劾!”

  “陛下!您将臣调入御史台,非是提拔,实乃是拯救臣于水火,矫正臣之言行啊!”

  “陛下!您就允了臣吧!让臣去御史台好好改造,重新做人!”

  这一番话,林平安直接把李世民不想他去御史台的理由(言辞锐利)。

  硬生生掰成了必须去御史台的理由(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发言)。

  把惩罚(罚俸)说成了需要换职位治疗的“病情”,还摆出一副“你不让我去就是不肯救我”的无赖嘴脸!

  听的殿内百官是直抽凉气,目瞪口呆。

  知道这林小子能说,但没想到这林小子这么能说!就连魏征都震惊了。

  “噗——咳咳咳……”

  李世民这次是真的被气到差点吐血了!他指着林平安,浑身颤抖,对着下方百官道。

  “你们听听!你们听听!他这说的是人话吗?啊?朕罚他,倒成了朕的不是?”

  “朕不让他去御史台,倒成了朕不让他学好?混账!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

首节 上一节 82/1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夭寿了,刚成仙就被曝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