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读心我慌,高阳追夫泪狂 第155节
“旁人会如何想?是会认为你礼贤下士,还是别有用心,意图结交新贵,觊觎那……非分之位?”
“母妃……”李恪心头一震,想要辩解。
杨淑妃却抬手止住了他,眸中已泛起泪光:“恪儿,母妃不求你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母妃只求你平平安安!”
“这长安城,看着花团锦簇,实则步步杀机!母妃是过来人,亲眼见过前朝宫闱的倾轧,也深知这后宫、朝堂的波谲云诡!”
“我们母子能得陛下眷顾,安稳度日,已是上天垂怜,你若卷入是非之中,一个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之境啊!”
她伸手紧握住李恪的手,恳求道:“答应母妃,莫要去招惹那些是非!林平安再好,那是陛下的臣子,是太子、是魏王可以去笼络的人,唯独不是你该靠近的!”
“安安分分做你的藩王,待年后便回你的封地去,守着一方水土,平安喜乐,这才是你的立身之本!”
看着母妃热泪盈眶,感受着她手上传来的微颤和冰凉,李恪沉默了片刻,郑重点头道。
“母妃的教诲,儿臣谨记于心,是儿臣思虑不周,让母妃忧心了!您放心,儿臣知道该如何做,定会谨言慎行,绝不卷入任何不必要的纷争之中!”
听到儿子的保证,杨妃紧绷的心弦才微微放松。
她知道,有些路,一旦踏上便再难回头。她只希望,自己的告诫,能像一道坚固的藩篱,将儿子护在那滔天权势的旋涡之外。
半个时辰后,李恪脚步沉重的离开了淑景殿。
翌日,皇宫,太极殿,早朝。
李世民高坐龙椅,下方百官肃立,礼部尚书王珪手持贺礼清单,声音洪亮地禀报着各藩邦使节进献的贺礼。
“吐蕃献牦牛百头,骏马五十匹,金沙三斛。薛延陀献良驹八十,貂皮五百张。西域于阗献美玉十方,葡萄酒百桶……”
李世民微微颔首,待王珪念完,淡然开口:“诸邦远来是客,心意可嘉!礼部依惯例,拟定回赠清单。”
“吐蕃、薛延陀等国,其地偏远,民风彪悍,朕意,回赠三倍于其贡,以展我大唐天朝上国之威仪!”
“另,将《齐民要术》抄录副本,并精选农具图样,赠与吐蕃,助其耕织!”
“至于西域诸小国,其贡虽薄,然心向王化,回赠丝绸三千匹,瓷器五百件,茶叶千斤,务使其感念天恩,永为藩屏!”
这套操作行云流水,显然是多年惯例。
王珪立刻躬身,高呼:“陛下圣明!厚往薄来,方显我天朝气度,四海宾服,正在于此!”
“陛下圣明!” 百官齐齐躬身附和。
这套操作行云流水,显然在众人看来这本就理所应当。
(卧槽!我终于明白了!难怪万邦来朝,敢情是组团来刷副本捡装备的啊!拿点土特产、破烂牛羊,就能换回真金白银、核心技术?这买卖也太划算了吧!大唐这是妥妥的冤大头,超级大肥羊啊!)
李世民笑意顿时僵在了脸上,不着痕迹的瞪了一眼站于文官队列后方的林平安。
(瞧瞧!吐蕃送点牛马金沙,你回赠农书技术?人家正愁粮食不够养军队呢,你这可好,直接给人送后勤保障去了!)
(薛延陀送点马匹皮草,你三倍回赠!他们是缺这点东西吗?他们是缺个不打他们的理由!等他们用你送的东西武装好了,掉头就来咬你!这不就是资敌吗?!)
林平安的心声如同连珠炮,轰得李世民眉头直跳。
他虽然不完全懂“刷副本”、“冤大头”这些怪词,但核心意思他听懂了——他引以为傲的“厚往薄来”国策,在林平安眼里,简直是愚蠢至极的资敌行为!
(还有那些西域小国,送点玉石葡萄酒,你回赠堆积如山的丝绸瓷器?他们是来朝贡的吗?我看是来搞批发的吧!)
(天朝上国的面子是有了,可国库呢?国库都快被掏空了!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这天朝上国的水分也太大了吧?!)
第220 章 陛下,诸公,咱们大唐,是堂堂天朝,不是开善堂的啊!
就在李世民脸色黑如锅底之际,林平安终于按捺不住,跨步出列,朝他拱手道。
“陛下!臣有本奏!”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百官的目光齐齐朝他身上聚集而来。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火气,沉声道:“讲!”
“臣以为,对各邦回礼,不必重礼,在其所献贺礼价值基础上,增加两成,以示礼节即可!” 林平安再次发挥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尿性。
“哗——!”
整个太极殿瞬间炸开了锅,如同冷水滴入了滚油!
“黄口小儿,安知国家大事!”
“此乃坏我邦交,动摇国本之谬论!”
百官纷纷怒斥,尤其是那些世家出身的文官,更是群情激愤,因为维持“天朝上国”的体面,与他们的政治理念和家族利益息息相关。
李世民脸色骤沉,他知道林平安会“胡言乱语”,却没想到他直接否定了这项奉行多年的国策。
他猛地一拍龙案,指着林平安,怒声道:“你放肆!厚往薄来,方能彰显我大唐气度!岂容你在此信口雌黄!若无此策,诸邦离心,边患再起,你担当得起吗?!”
(哎呦喂,瞧瞧,二凤还跟我急眼了都!)
林平安神色不变,不卑不亢道:“陛下息怒!臣绝非信口雌黄,正是为我大唐江山社稷着想,才不得不言!”
他环视激愤的百官,而后看向李世民,侃侃而谈:“陛下,诸位同僚,我们换个角度想想,若有一邻人,每逢年节,便送你一捆稻草,而你却回赠他一锭金子!”
“初时,他或感念您的恩德,但长此以往,他会如何想?他会觉得您人傻钱多!他会觉得这稻草换金子的买卖是天经地义!”
“一旦你哪天手中不宽裕,只回赠他一枚铜钱,他非但不会感激您以往的厚赠,反而会勃然大怒,认为你侮辱了他,甚至会上门抢夺!”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同理于藩邦,我们持续的、不对等的厚赠,非但不能让他们真心归附,反而会养大他们的胃口和野心!”
“他们会将大唐的慷慨视为软弱,将我们的赏赐视为理所当然!突厥、薛延陀,为何近年来屡有异动?”
“正是因为他们国力在我们的“资助”下不断增强,自觉有了与我大唐叫板的底气!”
“至于所谓边患?”林平安一脸讥讽之色:“还是那句话,真正的和平,从来不是靠送钱送物和亲换来的!是靠强大的国力、精锐的军队打出来的!”
“是靠在弓箭射程之内讲道理讲出来的!当我们停止这种无底洞般的赏赐,他们若敢龇牙,那便打回去!”
“打到他疼,打到他怕,他自然就知道该如何与我大唐相处了!用金银丝绸换来的“忠诚”,如同沙土筑墙,一推即倒!”
“荒谬!”王珪再也忍不住,厉声驳斥:“林平安!你此言简直祸国殃民!岂不闻汉高祖白登之围乎?!”
“昔日匈奴冒顿单于遣使朝贡,所贡不过些许马匹,汉高祖回礼稍薄,便被匈奴视为轻慢,导致沟通断绝,四十万铁骑南下,围高祖于白登七日!”
“汉室几危!最终不得不行和亲之策,岁岁纳贡,方得喘息!此乃前车之鉴!若依你之言,轻慢诸邦,岂非重蹈覆辙,引狼入室?!”
王珪一番话掷地有声,引用的历史典故极具说服力,不少原本有些动摇的官员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嘿!王老头,拿白登之围说事?刘邦那是国力不行,装孙子没装明白,被人看穿了底裤!)
(我们现在是大唐!是不讲武德的贞观!我们需要装孙子吗?我们需要的是让四方来朝,是真的来朝拜,不是来打秋风的!)
面对王珪的质问和百官的怒视,林平安镇定自若,腰板挺直。
“王尚书此言差矣!汉初积弱,如同一个刚病愈的壮汉,虚有其表,自然需要韬光养晦,甚至暂时忍辱负重!”
“但如今我大唐呢?陛下励精图治,国势日隆,兵锋所指,四海慑服!我们早已不是那个需要靠送钱送女人来换取和平的弱汉了!”
他目光炯炯地看向李世民,又扫过众臣:“我们为何还要抱着过去那套陈腐的观念不放?为何要把自己放在一个“施舍者”的位置上?”
“我们完全可以建立一种新的、更健康、更平等的外交关系!他们诚心朝贡,我们按价值回礼,以示友好即可!”
“若想获得更多,可以,拿真东西来换!互市贸易,技术交流,都可以谈!但想空手套白狼?门都没有!”
“这就像做生意,讲究的是公平买卖,互利互惠。老是做赔本买卖,再厚的家底也得败光!陛下,诸公,咱们大唐,是堂堂天朝,不是开善堂的啊!”
林平安滔滔不绝,将现代的外交思维、经济手段和技术保护理念,用这个时代能理解的语言包装出来,虽然听起来离经叛道,却又隐隐指向一种更可持续、更具主动性的强国外交。
一时间,整个太极殿落针可闻,不少官员陷入沉思,连王珪也一时语塞,他发现这小子虽然歪理邪说,但逻辑自成一体,想反驳都难。
李世民端坐其上,面色阴沉不定。
他听着林平安的心声和明面上的谏言,心中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
那些他习以为常的“规矩”,被林平安用如此直白甚至难听的方式撕开,露出了血淋淋的现实。
冤大头、资敌、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些词像针一样扎在他的心头。
他沉吟良久,缓缓说道:“林爱卿之言,虽显突兀,却也不无道理!邦交之道,确需与时俱进!”
“此事……容朕再细细思量!王爱卿,回礼清单暂且压下,待朕与三省重议之后,再行定夺!”
话落,他不待百官反驳,起身大踏步离开了太极殿。
张阿难看向面面相觑的百官尖声道:“退朝!”
第221 章 光是打口水仗有什么用,就得学一下唐皇亮亮肌肉!
夜幕低垂,鸿胪寺客馆专供吐蕃使团居住的院落却灯火通明,厅内,炭火盆烧得噼啪作响,却驱不散众人心头的寒意。
禄东赞坐在主位,面色沉肃如铁。
下首坐着西突厥使者君沙瑟毕、薛延陀使者统特勒,以及高昌、龟兹等几十个西域小国的使者。
他们都是在傍晚时分,被禄东赞以“有要事相商”为名,紧急请来的。
“诸位,想必大家都已听闻,今日大唐太极殿上,那位长安侯的狂悖之言了吧?”禄东赞看着众人率先打破了沉寂。
西突厥使者君沙瑟毕是个身材魁梧的汉子,闻言冷哼一声,拳头砸在案几上,震得杯盏乱响。
“哼!那黄口小儿,竟敢提议削减我等回礼!简直是目中无人!我西突厥的铁骑可不是吃素的!”
薛延陀使者统特勒捋着络腮胡,眯着眼道:“大相,你将我等召集于此,想必已有对策?大唐若真听了那小子的话,我等此番朝贡,岂不是要空手而归,颜面尽失?”
统特勒乃是真珠可汗夷男的弟弟。
其余一众西域小国的使者则面露惶恐,高昌使者嗫嚅道:“天可汗素来宽厚,应当不会听信这等荒唐之言吧?若是回礼大减,我等小国,怕是难以为继啊……”
禄东赞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连忙加了一把火。
“诸位!你们难道还看不明白吗?这绝非林平安一人之狂言,此乃大唐风向转变之征兆!”
“想想吧!那林平安是何许人?他治愈长孙皇后,献水泥、曲辕犁、土豆,深得唐皇信任!他今日敢在朝堂之上,当着百官之面提出此议,背后若无人默许甚至支持,他焉有如此胆量?”
“唐皇态度暧昧,并未当场反对,而是说与三省商议后再议!”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唐内部,已经有人对我们这些“藩邦”日渐强盛感到不安了!”
“他们不想再让我们借助大唐的慷慨来壮大自己!他们想用区区两成加成,就打发了我们!用他们汉人的话来说,这叫……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一众使者闻言,面面相觑,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
当初在林府外被大唐十六卫支配的恐惧再次袭上心头。
是啊,换作以往,李世民绝不会这么做,也不敢这么做!可自这个林平安出现后这一切都变了!
君沙瑟毕再次捶案,怒目圆睁:“他们敢!若无我西突厥的战马供给,他们的骑兵何以纵横?!”
“他们现在或许还不敢!”禄东赞适时接过话头:“但若我们今日默不作声,忍下这口气,明日他们就会得寸进尺!”
上一篇:大明:夭寿了,刚成仙就被曝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