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李二读心我慌,高阳追夫泪狂

李二读心我慌,高阳追夫泪狂 第102节

  “儿臣参见父皇,母后!”

  “见过房相,魏大人,赵国公!”

  林平安深吸了一口气,连忙上前朝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躬身见礼。

  而后,他又朝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魏征三人拱了拱手。

  李月,李丽质,李漱三女也反应了过来连忙上前向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夫妇俩拂身见礼。

  “儿臣见过父皇,母后!”

  “永嘉见过皇兄,皇嫂!”

  而后,三女又朝房玄龄,长孙无忌还有魏征拂了拂身。

  “三位国公有礼了!”

  “见过三位公主殿下!长安伯有礼了!”

  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三人连忙回礼。

  接着,林平安强作镇定,将帝后及三位重臣迎入前厅,分主次落座。

  侍女们奉上香茗,但厅内却无人有心思品茶,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长孙皇后动作轻柔地端起茶盏,指尖却微微用力。

  她眸光温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仪,看向李丽质一行三女说道。

  “长乐,永嘉,高阳,你们父皇和房相他们有正事要与平安商议,你们且先退下吧!”

  然而,三女相视一眼,身子仿佛被定住了一般,显然都不愿离去。

  李漱率先开口,带着她特有的娇蛮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她快步走到长孙皇后身边,挽住长孙皇后的手臂,半撒娇半坚持道。

  “母后~有什么要紧事是儿臣听不得的嘛?平安可是儿臣未来的驸马,儿臣听听又何妨?”

  “再说儿臣方才受了委屈,正要母后和父皇给儿臣做主呢!”

  她说着,还不忘瞪了李月和林平安一眼,巧妙地把自己留下的理由从“好奇”转变为“求主持公道”。

  永嘉公主李月则慵懒地坐在椅子上,唇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眸光大胆地扫过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还有魏征一行三人。

  最终落在长孙皇后身上,嗓音又软又媚,却带着几分不容忽视的坚持。

  “皇嫂,何必急着赶我们走呢?莫非是要商议什么朝延机密,连我们这些皇室女眷都听不得了?”

  “若是寻常事,我们在一旁静静听着,说不定还能帮着参详参详呢?毕竟前两天朝堂之上,平安为了我和长乐和亲一事,可是得罪了不少人!”

  她这话看似在撒娇,实则绵里藏针,点出林平安与她们的利害关系,并以“皇室成员”的身份自居,留下来的理由可谓是十分充分。

  李丽质最为沉稳,她上前一步,朝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夫妇俩盈盈一礼,姿态端庄无可挑剔,声音清晰而柔和。

  “父皇,母后,儿臣并非有意打扰,只是昨日听闻长安伯于甘露殿提出以工代赈等策,儿臣细思,深感其中精妙,亦有些许不明之处,想借此良机,向长安伯请教一二,望父皇母后恩准!”

  她将自己定位为好学的学生,请教国策,理由冠冕堂皇,令人难以拒绝。

  三女理由充分,硬是让长孙皇后到了嘴边的逐客令无法再说出口。

  李世民眉头紧锁,目光深沉地扫过三女,心中又是好气又是无奈,更有一丝对林平安这“祸水”的恼火。

  他自然看出她们那点心思,但眼下有外臣在场,他若强行把她们都轰出去,那岂不是更惹人生疑?!

  房玄龄眼观鼻,鼻观心,仿佛老僧入定,但微微颤动的胡须显示他内心绝非表面那么平静。

  长孙无忌脸色更加难看,三位公主齐齐抗拒后命,执意留下,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魏征的眉头已经拧成了一个疙瘩,看着这极不合规矩的一幕,嘴唇抿得死死的。

  林平安只觉得头皮发麻。

  (完了!完了!修罗场升级了!还是SVIP围观席!二凤的脸都快黑过锅底了!怎么办?怎么办?!)

  长孙皇后深吸一口气,知道强行驱赶已不可能。

  她与李世民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不禁无奈一笑。

  她只得勉强维持着雍容的笑容,语气却淡了几分:“既然如此…罢了,你们便在一旁安静听着,不得妄加插言,更不得失了礼数!”

  “是,母后(皇嫂)!”三女齐声应道,各自找了位置坐下。

  李漱和李月一左一右挨着林平安坐下。

  李丽质则坐在稍远些的地方,姿态娴雅,仿佛真的只为听讲而来。

  一时间,厅内的气氛再次变得无比诡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和尴尬。

第133 章 卧槽!李泰你这死胖子就不能含蓄点?

  就在李世民准备开口询问土豆与“惊雷”之事,前厅气氛微妙之际,李君羡快步走了进来,朝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拱手道。

  “启禀陛下,娘娘,太子殿下和太子妃还有魏王殿下来了!”

  他话音未落,便见李承乾与太子妃苏氏夫妇俩联袂而来,李泰稍后两步,三人快步进入了前厅。

  太子李承乾今日衣着得体而不失储君威仪,神色间带着一丝刻意保持的沉稳。

  太子妃苏氏紧随其后,身着端庄的宫装,妆容素雅,仪态娴静,低眉顺目,尽显贤淑风范。

  李承乾进厅后,率先向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行礼,态度恭谨:“儿臣参见父皇、母后。” 苏氏亦随之盈盈下拜,动作优雅,无可挑剔。

  一番寒暄见礼过后,李承乾朝林平安温和一笑,语气真诚:“听闻平安府上今日热闹,孤与爱妃特备些许薄礼,以贺乔迁之喜。”

  他身后的内侍手中捧着的礼物看起来颇为雅致,是几套难得的孤本典籍和一方古砚,以及一些精美的丝绸,既显心意又不逾矩。

  “顺便也来向平安请教学习!” 他身姿英挺,姿态放得较低,言语间透着对林平安才华的欣赏而非施恩,显然是听取了苏氏的建议,力求以诚相待。

  苏氏则安静地站在李承乾身侧稍后的位置,不言不语,却无形中衬托了李承乾的稳重。

  而魏王李泰则截然不同,他体型肥胖,但行动间自带一股受宠皇子的优越感。

  他身后跟着的随从更多,抬着的礼物也明显更加贵重奢华——不仅有金银玉器,还有一看便知价值不菲的古玩字画。

  他行礼问安后,便笑容满面地看向林平安,声音洪亮,带着毫不掩饰的拉拢之意。

  “哈哈哈……平安!本王可是来迟了!昨日朝堂之上,平安大展神威,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本王素来爱才,今日特备些许心意,长安万万不可推辞!日后还望你我多多亲近才是!”

  他话语直白,几乎将“我看重你,快投靠我”写在了脸上。

  林平安面上立刻堆起受宠若惊的笑容,连忙向两位皇子还礼,对李泰更是表现得感激涕零。

  “太子殿下、魏王殿下实在太客气了!臣愧不敢当!两位殿下厚爱,臣感激不尽!”

  然而,他的内心却在疯狂吐槽。

  (卧槽!李泰你这死胖子就不能含蓄点?这么明目张胆地挖墙脚!)

  (还送这么多东西,怕别人不知道你想结党营私啊?你再看看你大哥大嫂,这格局,这分寸感!啧啧…)

  这心声,一字不落地被李世民听了去。

  李世民面上不动声色,但眼神瞬间冷了几分。

  他目光扫过李泰那丰厚的礼物,再对比李承乾夫妇那份恰到好处、透着风雅心意的“薄礼”,心中对李泰的失望油然而生。

  这个青雀,聪明是聪明,就是这心思和吃相,未免太过急切和明显了!

  如此公然拉拢朕看重的臣子,他想做什么?再看到太子身边娴静恭顺的苏氏,更觉太子这边显得稳重得体。

  长孙皇后秀眉微蹙,看向李泰的目光带上了几分不易察觉的责备和忧虑。

  她深知储位之争的凶险,李泰这般行为,无异于火上浇油。

  她对太子妃苏氏投去一个温和的眼神,心中稍感安慰。

  长孙无忌看到李泰如此作态,脸色顿时无比难看。

  而对太子妃苏氏的知礼懂事,则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房玄龄和魏征则是眼观鼻,鼻观心,但心中都是暗叹李泰糊涂。

  他这般举动,实非人臣之道,更非贤王所为。

  (嗯,李承乾现在还未跛脚,表现的还算可以!)

  (不过李泰这死胖子深受二凤宠爱,对于夺嫡之争又表现的如此明显,也难怪李承乾跛脚之后,被逼的造反!)林平安看着李承乾和李泰兄弟俩,暗暗想道。

  跛脚?夺嫡!高明他竟然跛脚了!

  林平安无意间的心声“剧透”,如同惊雷般在李世民脑海中炸响!

  玄武门之变的血腥画面瞬间掠过眼前——兄弟相残,喋血宫门……那是他一生都无法真正释怀的痛与罪!

  他绝不允许自己的儿子重蹈自己的覆辙!

  看着李泰那不知收敛的拉拢,再看到李承乾在那位端庄太子妃衬托下努力保持的镇定,李世民的心中瞬间充满了警惕和恐惧。

  他的偏爱,难道正在亲手催生下一场骨肉相残的悲剧吗?!

  李世民的眼神变得无比深邃复杂,他深深看了一眼李泰,那目光中不再有以往的纵容和欣赏,反而带上了一层冰冷的审视和警告。

  刹那间,李泰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如同被一道无形的冰水泼中,他极其聪慧,瞬间就意识到问题所在!

  糟了!大哥他竟只带了这些?如此简薄?他是故意的?还是…

  在父皇、母后,尤其是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这些重臣面前,自己这般毫不掩饰的丰厚馈赠和急切拉拢,与太子的“清淡雅致”和“请教学习”的姿态形成了鲜明而愚蠢的对比!

  这哪里是示好林平安?这简直是在向所有人宣告他魏王李泰结党营私、意图拉拢新贵、甚至有不臣之心!

  尤其是在刚刚经历了林平安怒斥吐蕃、献上奇策之后,自己这种行为,落在多疑的父皇眼中,更是蠢不可及!

  该死!李泰心中暗骂,后背瞬间惊出一层冷汗。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父皇投来的目光变得冰冷,母后眼中的不赞同,以及长孙无忌等人那隐含审视的沉默。

  几乎是电光火石间,李泰迅速做出了反应。

  他脸上的笑容未变,但其中的热切和拉拢之意却瞬间收敛了许多。

  语气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不再那么咄咄逼人,反而带上了一丝恰到好处的“歉意”和“解释”。

  “瞧我这记性!光顾着为平安贺喜乔迁,竟忘了场合!”

  “这些俗物,并非只为平安一人准备,其中多有准备进献父皇母后把玩鉴赏之物,恰巧今日一并带来了!平安莫要见怪,诸位莫要误会!”

  他这番话,虽然牵强,但总算是在众人面前,尤其是李世民面前,勉强圆了一下场,试图淡化那过于刺眼的政治意图。

首节 上一节 102/1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夭寿了,刚成仙就被曝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