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夭寿了,刚成仙就被曝光

大明:夭寿了,刚成仙就被曝光 第605节

  甚至在城墙之上增添了几处暗箭机关,企图以此阻挡大明军的攻势。

  凌霄堡内,烽火连天,士兵们日夜兼程地工作。

  石块和木材被源源不断地运上城墙,整个堡垒像是紧绷的弓,随时准备应对来犯之敌。

  在大明军营,朱棣、徐达和常玉春仍在详细制定攻城计划。

  他们分析了城池的地形,讨论了可能的攻击路线,商议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我们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凌霄堡,以防敌人有时间布置更多的防御。”

  朱棣的指挥棒在沙盘上点了点。

  徐达提出了一个激进的计划:“我们可以假装攻击东门,引开主力,再从北门发起实际的进攻。”

  常玉春则提议:“北门附近地形复杂,适合我们展开秘密行动。可以设伏,待敌援兵出城后,我们再发起总攻。”

  三人最终制定了一个详尽的计划,考虑了各种可能性和应对策略,确定了每个环节的指挥官和行动细节。

  朱棣在商议结束后,站在通天浦的城墙上,眺望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那里,凌霄堡如同一只猛虎,虎视眈眈。

  凌霄堡坐落于群山之巅,云雾缭绕,如同一座神秘的天宫。

  斥候们如同夜的使者,静悄悄地接近这座巍峨的堡垒,他们的动作极轻,就像山林间轻盈的猫。

  在城墙外围,斥候们躲避着敌军的巡逻队伍,找寻着进入城堡的机会。

  他们像蜘蛛一样攀爬在险峻的岩壁上,谨慎地观察着每一处警戒。

  但是凌霄堡的防备果然严密,守军警觉性很高,斥候们在一次试图接近城门时,差点被敌军的巡逻队发现。

  他们立即隐匿在暗处,几乎屏住呼吸,等待危险过去。

  危机一过,斥候队长做出了撤退的决定。

  回到营地,斥候们立刻向朱棣他们汇报了凌霄堡的防御情况和自己差点被发现的经过。

  “堡垒的防守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密,北门有暗哨,东面则布置了重弩,南侧更是岩壁陡峭,难以攀爬。”

  斥候队长详细地报告道。

  朱棣皱起了眉头,显然凌霄堡的防御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徐达也表情凝重地说道:“这样的防御,我们需要重新制定计划。”

  常玉春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既然正面攻击困难,我们不妨用计,或许可以从内部瓦解敌人。”

  三人再次围坐在沙盘前,开始重新制定攻击凌霄堡的计划。

  朱棣提议:“我们可以用假攻的计策,分散敌人的兵力,然后找准时机,用精锐部队突破他们的防线。”.

第511章 制造混乱!

  徐达点头:“我同意四郎的计划。我们可以在假攻时使用火攻,制造混乱。”.

  常玉春则建议:“火攻之后,我们可以从他们最不设防的西侧发起突袭,我已经想好了具体的行动方案。”

  ?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三人终于敲定了一个更为周密的攻城计划。

  不仅考虑了如何突破凌霄堡的防御,也预计了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

  商议结束后,朱棣立刻命令召集人手,整个营地再次忙碌起来。

  士兵们检查装备,磨利武器,而将领们则各自去准备属于自己部队的任务。

  随着战鼓的擂动,朱棣、徐达、常玉春三人各自率领着一支精锐部队,踏上了攻占凌霄堡的征途。

  朝霞映照着他们的身影,铠甲在晨光中闪烁着冷厉的光芒。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凌霄堡。

  行军途中,三人各自默念着战前的计划,每个细节都经过了反复推敲,不容有失。

  他们的目光坚毅,昭示着胜利的决心。

  “记住,按计划行事,不得擅自行动。若有异常,立即以信号通知。”

  朱棣的声音在队伍中回荡,他的第三只眼似能透视前方的迷雾,洞悉未来的战局。

  行至凌霄堡外围时,三队人马便分头行动,各自隐蔽在山林与岩石之间,等待夜幕的降临。

  随着夜色的深沉,一场策划已久的攻势即将展开。

  月上中天,朱棣率领的队伍悄然接近北门,他们如同夜行的猫,敏捷而无声。

  徐达和常玉春的队伍也分别在东西两侧准备就绪。

  “行动!”

  随着朱棣的一声令下,三股力量同一时间爆发,向凌霄堡的三面城墙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朱棣挥舞着三尖两刃刀,刀锋上环绕着风雷之力,一刀下去便是一片雷霆战场。

  徐达的长枪化作一道道银蛇,在夜中划过致命的轨迹。

  常玉春的双掌则如同狂澜海浪,掌风澎湃,击退每一名敢于近身的敌兵。

  激战中,朱棣一刀劈开了城门的防御,率先冲入城内。

  徐达和常玉春见状,也各自突破了东西两侧的城墙,与朱棣在城内汇合。

  城内的守军在大明军队突如其来的攻击下陷入了混乱,他们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大明士兵如同海啸般席卷了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屋。

  战斗持续了半个时辰,凌霄堡的守军已经无力回天,他们的反抗越来越微弱,许多人开始投降。

  朱棣站在堡垒之巅,仰望星空,心中暗道:“凌霄堡,终究还是我大明的了。”

  随着凌霄堡的占领,朱棣立刻派出信使,通报朱元璋大营的捷报。

  信使夜行于星辰之下,急驰而去,不久的将来,这胜利的消息将传遍整个大明。

  当朱元璋接收到凌霄堡陷落的消息,他的脸上闪过一抹得意。

  他立即命令一名骑士,携带重要的信函,通知朱棣前往儒汉国都外围汇合.

第512章 有何高见!

  这名骑士身穿轻甲,夜行如风,星辰与月光为他指引着前行的路。

  朱棣接到朱元璋的命令后,没有丝毫的迟疑.

  他立刻调动部队,朝着儒汉国都进发。

  他的队伍如同秋风扫落叶,所过之处,尽显大明军威。

  很快,他们来到了儒汉国都的外围,朱棣令部队在此安营扎寨,将士们紧张而有序地搭建起营地,等待着朱元璋的到来。

  朱元璋带领大军历经数日匆匆行军,终于抵达预定地点。

  父子二人会师,朱棣立刻向朱元璋汇报了战况和凌霄堡的详细情况。

  朱元璋听完后,点了点头,表示满意,随即命人展开儒汉国都的地形图。

  营帐中,地图铺展在案几之上,详尽的地形图上,山川河流,城池村落一目了然。

  “儒汉国都,城防坚固,且有董仲舒的傀儡术作为辅助,非同小可。”

  朱元璋的声音沉稳而睿智,他的目光在地图上游走,似在寻找攻城的最佳方案。

  朱棣也凝视着地图,他的第三只眼似乎能够看穿城池的秘密,寻找到那最薄弱的一环。

  “父亲,国都东南有一条隐蔽的小径,可直通城墙之下,或许可以从此处发起突袭。”

  徐达和常玉春亦步亦趋地参与讨论,两人提出了各自的观点,针对地形图上的每一处要害地点都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东南的小径固然是一个突破口,但我们不能仅凭一处薄弱点发起全面攻击,需分散敌军注意力。”

  徐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常玉春则更加注重隐秘行动:“我们可以暗中派出精锐部队,夜探敌情,为大军进攻提供先手。”

  朱元璋听取了众人的意见后,点头称赞:“诸位所言皆有道理,我们将综合各种策略,一举攻破儒汉国都。”

  夜色如水,营帐内的灯火还在继续燃烧,照亮了每一个人专注的面孔。

  朱元璋、朱棣、徐达和常玉春,四人围坐在地图前,一直到深夜,才逐渐敲定了攻占儒汉国都的最终计划。

  而此时在儒汉国都的金碧辉煌的皇宫里,紧张的气氛几乎让空气都凝固了。

  斥候们带回了远处大明军队汇聚的情报,这消息如同一块重石投入平静的湖中,激起了层层波澜。

  皇帝坐在龙椅上,神色焦虑。

  他眼看着殿下的文武百官叽叽喳喳地讨论着,每个人都想要提出一个能够解决危机的计策。

  但无一不知,最后的决策还需听取董仲舒的意见。

  “安静!”

  皇帝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的燥热,他的声音在宽敞的殿堂中回响。

  “各位大臣,有何高见?”

  文武百官你看我我看你,但最终都不敢轻易发言。

  他们知道在这个国家,真正的权威并不在皇帝,而在那位闭关多年的董仲舒。

  最后,一位年迈的大臣上前一步,语气恭敬:“陛下,此事非同小可,还需请董大师出山方能解此危局。”.

第513章 休走!

  皇帝听到董仲舒的名字,心中更是火起,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被蔑视。

  但他也知道,没有董仲舒的力量,他这个国家的皇帝,只是一个虚名。

  “好!朕这就去请董仲舒出山!”.

  皇帝怒气冲冲地下了朝,随后径直前往儒汉学宫。

  儒汉学宫坐落在一片古木参天的山谷之中,气息幽深,仿佛与世隔绝。

首节 上一节 605/10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