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第117节
而那位名叫伊藤贤二的鬼子舰长,和他那支小小的舰队,则永远沉在了长江浑浊的江底,成为了金陵保卫战第一个重量级的祭品。
长江航道,暂时肃清了。
69军指挥部里,方默正对着地图琢磨,脑海里突然像过年放鞭炮一样,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击毁鬼子“海风”号驱逐舰,功勋值+1685】
【击毁鬼子“安宅”号炮舰,功勋值+338】
【击毁鬼子“鸟羽”号炮舰,功勋值+338】
【击杀鬼子海军少佐x1,功勋值+200】
【击杀鬼子海军大尉x1,功勋值+50】
【击杀鬼子海军大尉x1,功勋值+50】
【击杀鬼子海军中尉x3,功勋值+90】
一连串的系统提示音,叮叮当当,清脆悦耳。
方默嘴角忍不住咧开。
这感觉,比玩抽卡游戏十连爆金光还爽。
算上沉船淹死的那些鬼子水手,这一波空袭,直接给他带来了超过5600点的功勋值。
加上之前抽奖剩下的,他的功勋值储备一下子又回到了22000多点。
家底瞬间又厚实了起来。
没多久,窗外传来了由远及近的飞机引擎轰鸣声。
方默走到指挥部瞭望口,拿起望远镜看去。
只见天际边,他的机群正排着整齐的队形,依次向着机场跑道降落。
动作流畅,稳得一匹。
显然是一场损失极小、甚至可能零损失的大胜。
但他没像某些电影里演的那样,激动地跑出去迎接英雄归来的飞行员,搞什么热烈的欢迎仪式。
他放下望远镜,转身又回到了地图前。
仗还没打完,没时间搞那些虚头巴脑的。
几架HS-126侦察机带回来的最新情报,更需要他立刻研判。
有了侦察机,他现在对鬼子的态势感知好的不得了。
情报显示,鬼子的一部分部队,已经迂回到了金陵城南面的长江边上。
正在那一片忙忙活活,搜集各种小船、木筏,甚至可能是征用民船。
“哼,老套路了。”方默冷哼一声,手指点在地图上那个位置,“又想玩渡江迂回,绕到浦口去,断我们的后路。”
鬼子就喜欢玩这一手侧翼包抄。
要是搁以前,面对这种阳谋,守军往往很被动,只能眼睁睁看着退路被掐断。
但现在嘛……
方默脸上露出一丝冷酷的笑容。
这次老子有空军、有机场了。
“通讯兵。”
“传令机场,地勤人员立刻对所有返航飞机进行检修、补充燃料。给所有BF-109、剑鱼、斯图卡,全部挂上炸弹,飞行员抓紧时间休息,恢复体力。”
109挂炸弹
开飞机是个极度消耗精神和体力的技术活,方默很清楚,不会搞不让英雄睡觉的那一套。
“告诉他们,军情紧急,鬼子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争取下午,最晚傍晚,必须再次出击。”
这次的目标,不是江面上的铁壳战舰,而是那些挤满了鬼子兵的木船、舢板。
他要让鬼子的渡江部队,直接喂王八。
金陵城内,罗伯特·肖几乎是飘着回到他租住的小院的。
路上差点撞到一个穿着考究西装、正在和几个大夏人比划着说什么的洋人。
“嘿,看着点路,朋友。”那洋人扶了他一把,口音带着明显的汉斯味,“你看起来像是捡到了金马克。”
“哦,抱歉,约翰先生。”罗伯特认出了对方,是西门子公司驻金陵的代表,好像叫约翰,正在忙着筹划建立一个什么“安全区”,说要保护平民。
“你这是有好消息?”约翰问道,他似乎对任何能缓解当前紧张局势的消息都感兴趣。
“好消息?哦,是的,天大的好消息。关于战争的。”罗伯特心不在焉地敷衍着,满脑子都是他的胶卷,“抱歉,约翰先生,我有急事,非常非常急。”
他顾不上再多说,几乎是挣脱了约翰,一头钻进了自己的屋子,反手就把门插上了。
其中一间屋子被他改成了临时的暗房。
罗伯特迫不及待地钻进去,拉紧厚厚的窗帘,点亮昏暗的红灯,开始手忙脚乱却又异常熟练地配制显影液、定影液……
他的心怦怦直跳,手指甚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大新闻,绝对的大新闻。
那个神秘的大夏将军,竟然隐藏着一支强大的、完全由欧陆先进战机组成的空军。
他一边冲洗照片,一边在脑子里已经打好了新闻稿的腹稿。
第179章 孤胆牛仔方默震动白鹰新闻界、罗伯特的铁窗泪
不久之后,方默方面主动放出了消息——空军出击,于长江江段重创鬼子舰队。
具体战果语焉不详,但强调了“予敌重创”。
并保证基本解除了长江上鬼子舰队的威胁,让金陵城内剩下的守军们放心。
当然,为了不立FLAG。
方默没大包大揽的说什么 必不使倭海军一弹落入城中这种过于绝对的话。
之前在沪上,消灭了出云号,又空袭了鬼子分舰队,不敢声张,那是因为那时候方默的实力还不够强。
现在海陆空三军皆有,且有一个齐装满员的汉斯标准的步兵师在手,算上后勤人员第69军全军已经超过6万人。
不大不小怎么也是个派系了,方默干脆大大方方的展示自己的强大。
至于武器来源?
让白党和鬼子猜去吧。
反正他方默和第69军消灭的鬼子都是实打实的。
这消息传到城防司令部,司令唐将军的第一反应就是:
“扯淡!他方默一个军长,哪来的飞机?还重创舰队?他咋不说他把天蝗的座机打下来了?”
也难怪他不信,这超出了当时所有国军将领的认知范围。
但很快,越来越多的目击报告汇总过来。
很多人,包括不少外国侨民、记者,甚至他自己的部分军官,都声称在上午看到了大规模机群从西郊起飞,向东飞去。
而且,型号奇特,绝非大夏已知的任何飞机。
紧接着,罗伯特·肖的“独家照片”开始在一些外国记者圈子里小范围流传。
虽然照片是远距离拍摄,有些模糊,但那些BF-109、斯图卡的轮廓,依稀可辨。
有图有真相!
罗伯特趁热打铁,根据方默公布的那点简短战报,充分发挥了他作为记者的“想象力”和“文学功底”,洋洋洒洒地写出了一篇极其详实、绘声绘色的战地报道。
文章里,他描写了飞行员们如何英勇地冲破鬼子防空火网,如何精准地投下炸弹将敌舰炸成碎片,如何与企图反抗的鬼子战机激烈格斗……
写得那叫一个身临其境,惊心动魄,仿佛他当时就坐在某架战斗机的后座上拿着笔记录一样。
虽然百分之九十的细节都是他编的。
但谁在乎呢?
有照片为证,有目击者,有方默的战报。
这篇题为《长江上空的老鹰:大夏神秘空军全歼日寇舰队》的报道,连同那些虽然模糊却极具冲击力的照片,通过电报,飞速传回了万里之外的波士顿环球晚报总部。
(20年代已经有了可以传输图像的电讯技术,虽然速度慢、质量差,但传输报纸所需的简单黑白照片是可行的。)
这篇报道,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白鹰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引起了巨大轰动。
此前,关于远东的战事,主流舆论虽然同情大夏,但普遍认为大夏败局已定,节节败退。
方默之前曝光的鬼子暴行照片,已经激起了巨大的道德义愤。
现在,这篇空战大捷的报道,仿佛在灰暗的局势中投下了一束强光。
大夏人并没有放弃,他们在绝境中发起了犀利的反击。
这是对鬼子暴行最有力的回答。
无数白鹰普通民众通过报纸看到了这一切,他们为那位如同孤胆西部牛仔般坚守金陵的方默将军欢呼加油。
更重要的是,许多原本就对鬼子不满、或出于各种目的的白鹰议员们,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在国会里大肆抨击:
“先生们,看看!
我们一面宣称中立和‘光荣孤立’,一面却仍在向那个残暴的帝国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废钢铁、石油、橡胶。
这些物资最终变成了杀害杀平民的炸弹和子弹,这是可耻的,我们必须立刻推动对霓虹的禁运法案。”
舆论的风向,开始悄然转变。
而罗伯特·肖,很快就收到了主编从波士顿发来的热情洋溢的嘉奖电报。
“干得漂亮,罗伯特。你是我们的英雄,保持这个势头,争取离前线更近一点,挖掘更多关于那位方将军和他那支神秘军队的一手新闻,你的前途一片光明。”
罗伯特捧着电报,激动得满脸通红。
升职加薪,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