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第114节
第174章 今天开始做旅长的孟烦了、江阴要塞陷落
郝西川,郝兽医,头也不抬,继续慢悠悠地刷着,声音跟他动作一样,不紧不慢:
“烦啦,这人哪,多门手艺多条路。我嘛,正好啥都懂一点点。这骡马,可是咱的命根子,伺候不好,它可真给你撂蹶子。”
几十匹驮马和骡子拴在临时搭起的马厩旁,打着响鼻。
他停下手,指了指旁边几个冒着热气的大木桶,里面是混了豆渣和草料的饲料。
“瞧见没?这都得伺候到位。多亏了左近乡亲们仁义,听说咱们是方军长麾下打鬼子的队伍,紧巴巴的口粮里抠出这些豆子、杂粮送过来。”
孟烦了咂咂嘴,也看向那些饲料:
“可不是嘛。豆子不少,光煮着吃也浪费。我让辎重连那几个豫省兵找老乡借石磨,磨了几大板白豆腐,晚上给弟兄们加菜,见见荤腥。剩下的豆渣,拌了料,正好喂这些哑巴功臣。”
郝兽医点点头,接着刚才的话茬,又拍了拍骡马结实的屁股:
“你算算,一匹马,驮俩弹药箱,一个箱子重五十二公斤,里头装八发七五山炮炮弹。”
“十匹马,就是一百六十发炮弹。前边弟兄们能不能可劲儿拿炮轰他狗日的小东洋,全看这帮哑巴牲口给不给力。喂不好,跑不动,仗也没法打喽。”
“是不是这个理儿,旅座?”
孟烦了被这句“旅座”叫得有点不自在,正了正那顶怎么看都嫌大的军帽,尬笑两声。
放一个多月前,他还是个带着百十号残兵败将、被鬼子撵得屁滚尿流的上尉连长。
如今摇身一变,成了统辖几千号人的新2旅旅长。
全是沾了方军长的光,也是沪上那些没活下来的弟兄们拿命换来的。
他自己个儿心里门儿清,这旅长当得,悬乎着呢,要学的东西海了去了。
正琢磨着,一个卫兵噔噔噔跑过来:
“报告旅座!军部派的运输队到了,好长的车队,拉着大炮呢。”
“哟呵。”孟烦了一听,乐了,黄牙又呲了出来,“方军长够意思,真给咱送硬货来了。”
他搓着手,四下张望:
“克虏伯呢?那死胖子哪儿去了?不是吹牛啥炮都会摆弄吗?叫他滚过来验货。”
镇江城外黄土路上,烟尘滚滚。
一长溜卡车和更多的骡马车队停在那儿,后头拖拽着的,是一门门盖着帆布的炮。
克虏伯那胖硕的身躯,此刻灵活得不像话,哧溜一下就钻到了一门卸下来的小炮跟前,胖手爱惜地摸着那冰冷的钢铸炮身,小眼睛放光。
“哎呦喂,旅座,旅座您快来看。”他兴奋得脸上的肉直抖,“正经的汉斯造PAK 36,三十七毫战防炮,好东西啊。”
这克虏伯,大名没人记得,都叫他外号。
本是中央军87师战防炮连的第一主射手,据说家里祖上是清末举人,阔过。
三十年代初本来都要去汉斯学啥机械工程了,结果鬼子打进来,书没念成,扭头学了打炮,也算是把一身肥肉报国了。
在这新2旅的一堆大杂烩里,论摆弄火炮,他是头一号的技术人才。
克虏伯扭过头,对孟烦了笑得见牙不见眼:
“旅座,你放心,这炮我闭着眼都能拆装。您就给我六发……不,三发炮弹,我保准给您敲掉一辆鬼子的小豆坦克。”
没办法,大夏穷啊,炮弹金贵,全是进口货。
就算他克虏伯是中央军出来的尖子,平时实弹训练也抠搜得要命。
他琢磨着,一门炮能配个十几发炮弹,那就谢天谢地了。
这时,军部运输队带队的上尉过来,啪一个敬礼,递上一份清单:
“孟旅长。奉军座令,向您部移交加强火炮营。
计有:沪造克式七五山炮十八门,汉斯PAK 36三十七战防炮十二门,八十一毫迫击炮十二门,各类炮弹,一共一万两千发。
另,配属炮兵教官十五员,驮马、挽马共二百二十匹。”
这炮兵教官,自然就是抽奖得到的系统炮兵了,只不大头都被方默用来补充主力21旅的战损了,但剩下这15个系统炮兵做教官也足够用了。
身后,卡车上的帆布被掀开,露出堆成小山一样的木制弹药箱。
那十五个派来的炮兵教官,清一水的原野灰呢子军服,站得跟枪通条似的,眼神锐利,一看就是百战老手。
“多……多少?”克虏伯掰着胖手指头,声音都变调了,“一…一万二?平均一门炮能摊上…两百多发?!!”
他胖脸涨得通红,呼吸急促,像是饿痨鬼看见了满汉全席。
这辈子都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孟烦了也吓了一跳,随即心里涌起一股热乎劲儿。
方军长这是真拿他们当主力嫡系看待啊。
他大手一挥,直接对还沉浸在炮弹幸福中的克虏伯说:
“别算了,死胖子,从现在起,你就是咱新二旅炮兵团团长了。
赶紧的,带着你的人,还有这几位教官老哥,给老子把炮阵地支棱起来,尽快形成战斗力。”
他指了指东方,远处江阴方向,隐隐约约的炮声一直没停过。
“听见没?鬼子可不等人,咱们镇江,就是金陵东边最后一道闸。闸破了,大水可就冲龙王庙了。”
12月3日,天还没亮透,凌晨那股子阴冷劲儿最瘆人。
孟烦了正裹着军大衣在指挥部角落里打盹,被人轻轻摇醒。
“旅座,旅座……军部电话,急件!”
孟烦了一个激灵,睡意全无,披着军大衣,趿拉着鞋就跑到电话旁,抓起听筒。
“我是孟烦了。”
电话那头,传来方默清晰但略显急促的声音:
“孟旅长吗?江阴要塞……丢了。第103师残部正在向你们方向突围。
你部任务,固守镇江现有阵地,至少一周,为金陵布防争取时间。”
孟烦了身子一挺,下意识立正:“是,军座,新2旅保证完成任务……”
话没说完,那边电话已经挂了,只剩忙音。
孟烦了放下电话,愣了一秒,猛地一拍大腿,脸都皱成了苦瓜:
“操,坏菜了。”
旁边刚凑过来的郝兽医吓了一跳:“咋啦,烦啦?鬼子这就到啦?”
“鬼子还没到,友军要到了。”孟烦了急得直转圈,“咱们城外头,埋了他娘密密麻麻的地雷。通往外头的安全通道,就咱们几个人知道。”
“得赶紧派人,立刻,马上,去接应103师的弟兄。别他娘鬼子没打着,先让自个儿的地雷给炸上天了。”
第175章 9个师团向金陵,鬼子舰队先来了(9.12加更、求礼物)
凌晨,第69军指挥部内。
几盏明亮的马灯悬挂在梁上,将墙壁上巨大的军事地图照得一片光亮。
方默抱着胳膊,站在地图前,目光一寸寸刮过那些代表敌军进攻方向的粗大箭头。
铅笔点在了江阴要塞的位置。
“江阴丢了。”他的声音在安静的指挥部里显得格外清晰。
手中的红蓝铅笔尖重重地在江阴位置点了一个红叉。
“离我们这儿,一百四十公里。”
手指向西滑动,落在镇江。
“孟烦了在镇江,离金陵六十公里。在他前面的,是鬼子第9、13、16三个整师团,外加一个在沪上被我们打残的第3师团。”
“估计刚用重新征召的退伍兵和新兵蛋子勉强缝补起来。哼,算他三个半师团吧。”
方默的铅笔没有停留,继续向南移动,划过大片代表太湖的蓝色区域。
“更麻烦的是南边。绕道太湖以南,从侧翼迂回包抄过来的,是鬼子第6、18两个老牌常设师团,加上第101、114,还有……”他的手指突然停在一个编号上,用力敲了敲,“这个第104师团。”
周卫国看了过来,仿佛在问,这第104师团有什么特别吗?
“好消息是,这特设104师团,是第4师团的备份。兵员同样来自大阪商贩区的预备役和退伍军人。
你知道他们的老祖宗第4师团,外号叫什么吗?‘商贩师团’。
打仗精明得很,保命第一,冲锋在后。这104师团,估计也差不离。”
“坏消息是,顶在南边的那几个师,刚从沪上败下来,魂都没找回来,士气低落,装备残缺。能不能扛住大阪商贩们的‘进攻’都难说,更别提另外那几个如狼似虎的鬼子师团了”
他猛地将铅笔拍在桌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再加上咱们那位空降来的城防司令老唐,手里没有一只嫡系,在中央军体系里根本说不上话,这烂摊子……”
要不是自己有系统这个逆天外挂,这金陵保卫战,根本没法打。
就算有挂,面对九个师团的鬼子主力,这压力也如同泰山压顶。
方默转过头,看向副军长钱明:“燕子矶那边,撤得怎么样了?”
钱明立刻上前一步,汇报:
“军座,情况比预想的好。很多原本挤在下关码头的百姓,听说咱们这儿不收钱,船又大又稳,都涌过来了。
加上从东边苏锡常和沪上逃难来的难民,五天时间,已经送过去十四万人了。”
方默找出的照片已经见报,鬼子的暴行在国际上引起了哗然,金陵城内的百姓也在恐惧之下开始出城。
“十四万……”方默重复了一遍这个数字,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缓和,“好,很好。告诉负责渡江的部队,不要怕消耗。从城里再调拨一批大功率探照灯过去,汽油、柴油敞开了用,必须保证昼夜不停,全力抢运。”
下关码头在运,他这边用两艘LST巨轮在燕子矶日夜不停地抢运,应该已经比原时空多撤走了不少人。
他的语气变得斩钉截铁:
“孟烦了在镇江是在刀尖上跳舞,他能为我们争取多少时间,谁也说不准。
我们必须料敌从严,做最坏的打算。目标是,在十二月十号之前,尽最大可能,把愿意走的百姓都安全送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