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第112节

  提及此,邱青钱胸膛不禁微微挺起,语气中那抹熟悉的傲气再度浮现:

  “方军长,防空一事,届时或许可多倚重我部。

  我教导总队特意加强了防空力量,配有二十门从瑞士购入的苏罗通20mm防空机炮,射速迅疾,性能颇为可靠。

  届时倭寇飞机若敢来犯,必予其迎头痛击,紫金山一线的空中安全,邱某与教导总队,责无旁贷。”

  他这番话掷地有声,信心十足。

  确实,在37年的大夏战场,一个师级单位能拥有二十门新型小口径高射机关炮,已是极其罕有的强大防空配置,足以傲视绝大多数友军了。

  他有骄傲的资本。

  方默闻言,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多言。

  他深知这位悍将,未来战功赫赫,此刻虽傲,却非无的放矢。

  只是……他并不知晓自己隐藏的底牌。

  方默自然不会点破,自己早已在紫金山各要害阵地,利用地形巧妙隐蔽地部署了强大的防空火力网。

  第69军军属高射炮团的汉斯制20mm Flak38、37mm Flak36、乃至威力更大的瑞典40mm博福斯高射炮……林林总总不下四十门,且均由系统提供的专业炮组操作。

  届时鬼子飞机若是真的能够避过他的战斗机部队,飞临紫金山上空,这片天空究竟由谁来守护,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此刻争论,毫无意义。

  “如此,便有劳邱参谋长和教导总队的兄弟们多费心了。”方默从善如流,客气地拱了拱手,“有贵部这二十门苏罗通在,我确实安心不少。”

  邱青钱对方默的态度颇为受用,满意地点点头,又交谈了几句,便以需回本部督促工事为由,告辞下山。

  只是转身之后,他的步伐似乎比来时更显急促,背影也透着一股被无形激励后的干劲——方默所部的实力,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方默目送他离去,摇头失笑。

  他转身走向另一侧一片看似寻常的灌木丛后。

  那里,一名系统兵高射炮连长正无声地肃立等候。

  “军座。”连长低声报告。

  “都准备好了?”方默问,声音压得很低。

  “全部高炮阵地均已伪装完毕,射界经过反复清理测算,绝对无虞。弹药充足,弟兄们二十四小时轮班值守,随时可战。”

  “很好。”方默目光扫过远处天际,“沉住气。让弟兄们养精蓄锐。到时候,给那些不可一世的鬼子飞机、坦克还有小兵们,一个终身难忘的教训。”

  同一天一早,周卫国站在旅部门口,看着操场上正在操练的部队,心里还是挺满意的。

  他的新1旅,算上后勤炊事人员,满打满算六千多号人。

  主力是两个步兵团,每个团两千人出头。

  军官基本都是从沪上撤下来的伤愈老兵中提拔起来的尖子,或者是正规的士官、尉官,军事素质过硬,见过血,不怕死。

  轻武器主要是国械的中正式步枪、汉阳造,少量老套筒,每个班还能配一挺捷克式轻机枪。

  重机枪有四十多挺,主要是民二四式水冷马克沁和缴获鬼子的九二式。

  方默给他加强的火炮也不少。

  克式75mm山炮、鬼子的四一式75mm山炮、九二式70mm步兵炮,再加上几门37mm战防炮,林林总总加一起接近三十门。

  这配置,放在整个国军序列里,绝对算得上精锐了。

  虽然比不上87、88师那种全副汉斯装备的顶尖德械师。

  但和一般的杂牌军比可强不少,战斗力非常可以。

  对他周卫国来说,虽然内心深处更向往指挥特种部队或者装甲部队那种尖刀力量,但现在能实打实带一个这样的步兵旅,也相当不错了。

  这可是中央军的实权旅长。

  黄埔三期以后的小字辈里,除了方默那个妖孽,有几个人能在这个年纪爬到这位子上的?

  他正想着,几辆卡车吭哧吭哧地开到了旅部院子外。

  “补给到了?”周卫国对旁边的参谋说,“去清点一下,看看这次给了多少弹药粮食。”

  参谋刚应声,卡车后厢板就打开了。

  上面卸下来的,不是预期的弹药箱和粮食袋,而是一个个空荡荡的、散发着些许汽油味的铁皮桶,还有一堆用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长方块物体。

  “这……这是啥玩意儿?”周卫国愣住了,走上前,踢了踢一个空汽油桶,哐当作响。

  一个穿着灰色军服,但气质异常冷硬、动作一丝不苟的上尉从驾驶室跳下来,对他敬了个礼:

  “周旅长,卑职炮兵团上尉赵志刚,奉军座命令,给您送一批特殊物资。”

  “特殊物资?就这些破桶和……这是炸药包?”周卫国看着那些油布包裹,闻到了熟悉的硝酸炸药味,更疑惑了。

  “军座这是要干嘛?让我们去炸公路?”

  赵志刚脸上没什么表情,一板一眼地回答:

  “军座说,未虑胜,先虑败。战场上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万一战事胶着,鬼子冲得太近,或者我军弹药告罄,这些家伙,能在最后关头帮上大忙。”

  “就凭这些?”周卫国指着那些汽油桶,实在无法把它们和“大忙”联系起来。

  “请周旅长移步,我带您和您的军官们现场演示一下。”赵志刚做了个请的手势。

  周卫国将信将疑,叫上了旅里几个主要军官和参谋,跟着赵志刚和他带来的几个兵,开车到了郊外一处偏僻的河滩地。

  这里已经提前清空,划为了临时靶场。

  赵志刚指挥手下把几个空汽油桶和几个炸药包搬下来。

  “周旅长,各位长官,请看。”赵志刚开始讲解,语气平淡得像是在介绍怎么煮饭。

  “这东西,军座管它叫‘飞雷炮’,或者‘炸药包抛射器’。原理很简单,就是用黑火药或者缴获的鬼子发射药包当推力,把这沉重的炸药包,抛射出去。”

第172章 中华门、雨花台、飞将军(9.11加更)

  系统炮兵上尉拍了拍一个空汽油桶。

  “首先,选桶。汽油桶最好,够结实,口径统一。”

  “然后,加固。”他指着桶身下半部分,“这里,外面要焊上几圈铁箍,或者结实的铁丝紧紧捆扎几十圈,防止发射时炸膛。桶底最好再垫一层厚铁板,或者夯实的湿泥土,增加底部强度。”

  “接着,架设。”他带来的两个兵迅速用铁锹在地上挖了个浅坑,把加固好的汽油桶斜着放进去,桶身用几根粗木棍和沙袋牢牢固定住,保证发射时不会后坐移位。

  桶口以一个很大的角度斜指向天空。

  “角度很重要,这决定了射程。一般是45度到60度左右,打不远,但打出去抛物线高,落下来威力大。”

  “最后,装填。”赵志刚拿起一个较小的布包,“先把这个小药包,里面是定量黑火药或者拆出来的发射药,放进桶底。”

  然后,他抱起一个沉甸甸的、用麻绳捆扎得极其结实的圆柱形炸药包,小心地塞进汽油桶。

  “一般我们用约10-20公斤重的TNT或硝铵炸药,这样威力够大。”

  “炸药包后面要插上导火索,长度根据需要的射程简单估算。药包和桶壁之间不能塞太紧,要留点缝隙让燃气膨胀。”

  “发射时,用香或者拉火管点燃桶底的发射药包就行。”

  一番操作下来,一个简陋无比的“大炮”就做好了。

  周卫国和周围军官们看得面面相觑,这……能行?

  “目标,前方一百米到一百五十米区域,假想敌集结地。”

  赵志刚指了指远处一片插着不少稻草人和简陋木架的区域。

  他示意众人退到安全距离后,一个士兵上前,用一根长长的香火,点燃了桶底引信,然后迅速跑开。

  “嗤——”引信快速燃烧。

  “轰!!!!!!”

  一声沉闷如巨雷般的巨响猛然炸开,地面都随之一颤。

  只见那汽油桶口喷出一大团炽热的火焰和浓烟,那个沉重的炸药包被猛地抛射出去,在空中划出一个又高又短的弧线,翻滚着砸向目标区域。

  几乎在落地的瞬间——

  “轰隆!!!!!!!!!”

  一声更加恐怖、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猛然响起!

  一团巨大的、夹杂着泥土和碎屑的烟尘火球腾空而起,瞬间吞噬了那片靶区。

  强烈的冲击波即使隔着一百多米,也猛地吹拂过众人的身体,带来灼热的气浪和浓烈的硝烟味。

  等烟尘稍稍散去,众人目瞪口呆。

  只见刚才还立着的几十个稻草人、几个木质掩体,全都消失不见了。

  原地只留下一个巨大的、冒着黑烟的焦黑土坑,以及被抛洒得到处都是的碎草和木屑。

  只有爆炸的回音还在天地间嗡嗡作响。

  所有人都被这简单粗暴到极致的恐怖威力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玩意儿……射程是不远,精度也谈不上,可这威力……也太他娘的吓人了。

  这要是一群鬼子嗷嗷叫着冲上来,距离拉近到一百米左右,来上十几二十个飞雷炮一齐发射……

  那画面太美,不敢想。

  周卫国猛地吸了一口凉气,看向赵志刚,眼睛发亮:“这……这也是军座,方学长琢磨出来的?”

  赵志刚面无表情地点头:“是的,旅长。军座提供了详细图纸和参数。”

  “行啊!”周卫国忍不住捶了一下手心,脸上满是惊叹和笑意,“先是燃烧瓶,然后是打坦克的小册子,现在又来个飞雷炮。方学长这脑袋瓜里到底还装了多少好东西?真是多才多艺!”

  他立刻转身,对身后的军官们下令:

  “都看清楚了?立刻组织各营连骨干,跟着赵上尉的人学。就以连为单位,每个连至少给我弄出五套这玩意儿来。汽油桶不够就去城里找,去废品站搜刮。炸药包让旅部工兵排加紧赶制。”

  “这可是守阵地、打反突击的宝贝。关键时刻,能给鬼子送上一份天大的‘惊喜’。”

  军官们个个兴奋不已,摩拳擦掌,仿佛已经看到鬼子在飞雷炮的轰鸣下人仰马翻的场景。

  周卫国看着那依旧冒着青烟的发射桶和远处的弹坑,嘴角带笑。

  鬼子们,来吧。

首节 上一节 112/1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唐朝当神仙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