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战:兵王的批量制造

抗战:兵王的批量制造 第6节

  历经了一周的时间,方东明也才选出了自己认为最为合适的5人。

  分别是一排的田石、高明,二排的王大喜,三排的李二娃、赵猛。

  其中李二娃跟赵猛是他一开始就接触了的,通过一周的训练他也凭感觉认为他们是有枪法天赋的。

  心中有了决定,方东明就不再犹豫,开始动手,先从三排的李二娃和赵猛入手。

  在进行站姿据枪稳定性训练时,方东明发现李二娃端枪的手臂微微颤抖,便走上前,双手轻轻握住李二娃的手臂,帮他调整姿势,“二娃,手臂再稳一点,感受枪的重心。”

  就在这双手接触的瞬间,步枪射击技巧悄然融入李二娃的身体,李二娃只觉一股暖流从手臂传遍全身,顿时精神一振,端枪也愈发平稳。

  紧接着,赵猛在进行快速换弹夹训练时,速度稍慢。

  方东明立刻走到他身边,伸手拍了拍他的后背,“别着急,动作再连贯些。”随着这一拍,射击技巧也赋予了赵猛。

  赵猛只当是教官的鼓励,干劲十足地加快了训练节奏。

  下午,轮到一排训练。田石在瞄准远处移动目标时,总是出现偏差。

  方东明走到他身旁,俯下身,一只手搭在他的肩膀上,另一只手轻轻调整他的枪口方向,“瞄准目标的移动轨迹,提前预判。”这看似寻常的指导动作,完成了对田石的技巧赋予。

  田石感受到教官的细致教导,全神贯注地投入练习,逐渐掌握了瞄准移动目标的诀窍。

  第二天,二排进行训练。

  高明在练习不同地形下的射击姿势转换时,有些手忙脚乱。

  方东明见状,迅速上前,双手抓住高明的胳膊,一边帮他纠正姿势,一边说道:“在这种地形,动作要更灵活迅速。”刹那间,射击技巧融入高明体内。

  高明只觉得身体像是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后续的动作转换越来越流畅。

  最后是王大喜,他在模拟实战场景中,反应速度较慢。

  方东明趁着给他递枪的机会,手指触碰到王大喜的手掌,“大喜,集中注意力,战场上可没时间犹豫。”

  技巧瞬间传递,王大喜接过枪,眼神变得更加坚定,后续的应对也愈发敏捷。

  两天过去,五人都没有察觉到这份特殊的“馈赠”,只是隐隐感觉自己对枪支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

  “也不知道方东明给战士们进行的枪法训练进行得如何了,我们看看去?”

  连长郑建业此时忙完了手头的工作,想了想对指导员张图说道。

  指导员张图笑着点头:“好啊,我也正好奇呢,听说方东明训练方式挺特别,战士们热情都挺高。”两人并肩朝着训练场走去。

  还未走近,就听见场上传来方东明的呼喊声:“注意出枪速度,动作要一气呵成!”郑建业和张图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训练情况。

第10章 能者优先

  这一看,到是让他们感觉到了眼前一亮,大部分的战士们在方东明的基础训练下,端起枪来也是有模有样。

  不说能打得多准,毕竟他们三连现在也没法做到枪支人手一把,而且大部分用得还是老套筒与汉阳造。

  很多的老套筒膛线都磨平了,这样的枪打出去的子弹几十米外就偏离弹道了,枪法练得再好也没啥用。

  但总归有这些的基础在,一旦缴获到好枪了,那么就能很快上手,这也是提升战斗水平的一种。

  而且他们两人还看到了惊喜,李二娃跟赵猛两人他们是认识的,但现在的他们端枪姿势,跟之前那就是判若云泥。

  跟别的战士比隐约都高于他们一些。

  这两人还不算,最让他们惊喜的是前不久才跟着方东明一起加入的陈安。

  做为在9天前被方东明融入了步枪射击技巧的陈安,再加上他本身也有一定的枪法天赋,经过这段时间的刻苦训练,到是完全的展露出来了。

  一眼望去,就明显能感觉到各种的姿势比其他的战士标准了不少。

  就在这时,方东明也是发现了他们两人,不过还是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在给战士们进行训练,直到郑建业招呼,他才跟王大山小跑着过去。

  “报告连长、指导员,三排正在方同志的带领下执行枪法训练,目前一切良好,战士们都颇有进步。”

  方东明与王大山给两人敬礼后,做为三排排长的王大山率先开始报告。

  郑建业回了个礼,目光仍在训练场上扫视,笑着说:“嗯,确实看到了不小的进步,王大山,你这个排长当得也尽责。

  不过,方东明同志,你这训练成果尤其突出,给我们讲讲,到底用了什么特别的法子?”

  方东明神色平静,不慌不忙地说道:“报告连长,其实就是从基础抓起。先是瞄准训练,让战士们熟悉准星、缺口和目标三点一线的关系,用心去感受;

  然后是据枪稳定性训练,挂沙袋练定力和肌肉记忆。

  另外,我还教了大家一些实战技巧,像利用地形、根据风向和距离调整射击角度,还有训练反应速度的土办法,把小物件扔向空中,让战士们在落地前瞄准。

  这些方法虽然简单,但战士们练得认真,成效也就慢慢显现了。”

  张图微微点头,目光落在陈安身上:“那个陈安,进步很明显啊,之前可没看出他有这潜力。”

  方东明心中一紧,面上却镇定自若:“陈安同志天赋不错,又肯下苦功,每次训练都特别积极,还经常主动找我探讨射击技巧,所以进步比其他人快些。”

  郑建业若有所思,又看向李二娃和赵猛:“二娃跟赵猛两人,端枪的姿势、眼神都透着股专业劲儿,也是刻苦训练的结果?”

  方东明笑着回答:“对,他俩也是训练标兵,特别是在稳定性和反应速度训练中,表现格外突出,我就多给他们一些指导,纠正了些细节问题,效果就更明显了。”

  王大山在一旁补充道:“连长、指导员,方同志来了之后,战士们训练热情高涨,都盼着能快点提升枪法,上战场多杀鬼子。”

  郑建业拍了拍方东明的肩膀:“干得好!三连就需要你这样有想法、有办法的同志。继续保持,争取把三连打造成全团枪法最准的连队。”

  方东明立正敬礼:“是!保证完成任务!”

  方东明立正敬礼后,稍作犹豫,再次开口:“连长,我还有个想法。咱们目前枪支虽有限,但可以把好枪优先配备给训练中表现格外突出的战士。

  就像三排的李二娃、赵猛,还有一排的田石、高明,二排的王大喜,他们这几天训练成果显著,对枪支的掌控能力远超他人。

  如果能给他们配备三八大盖,凭借三八大盖精准的射击性能,他们在战场上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说不定能成为咱们三连的王牌射手,为连队立下大功。”

  郑建业听后,微微皱眉,陷入沉思。

  一旁的张图开口问道:“方东明同志,就算你说的这几个人,确实进步很大,不过咱们的好枪数量也不多,这样集中分配,会不会影响其他战士的积极性?”

  方东明神情恳切,认真解释道:“指导员,我明白您的顾虑。不过咱们可以把这当作一种激励机制,定期进行考核,表现优秀的战士都有机会配备好枪。

  而且目前战事紧张,有了精准度高的武器,关键时刻能改变战局。

  这几个战士经过训练,枪法和对枪支的掌控都有了质的飞跃,三八大盖到他们手里,能发挥出最大效能。

  其他战士看到他们用好枪打出好成绩,也会更有动力训练。”

  郑建业犹豫了片刻,目光在训练场上缓缓扫过,最终坚定地点了点头:

  “方东明同志,你的提议有道理,能者优先,让枪法好的战士先配备好枪,确实能在战场上发挥更大作用。

  不过也不能仅限在他们六人身上,也得让其他人有机会才行,这样公平。”

  他看向张图,两人眼神交汇,达成了共识。郑建业接着说:“为了公平起见,也为了充分调动战士们的积极性,咱们得有个明确的考核标准。

  这样,咱们连的张老栓,他是咱们连里枪法公认的好,让他作为实弹射击的标准。要是有战士觉得自己能达到他的水平,就可以来参加考核。”

  张图补充道:“考核方式就用实弹射击,上次方东明同志一人就击杀了13个小鬼子,缴获了一千来发三八大盖步枪弹,就拿出一部分来用。

  不过,时间定在5天后,我和连长都觉得,多给大家一点时间训练,也能避免子弹浪费。”

  方东明心中一喜,敬礼道:“连长、指导员考虑得周全!这对战士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激励。”

  回到训练场,方东明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战士们。

  一时间,整个训练场都沸腾了起来。战士们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李二娃兴奋地说:“方大哥,我一定好好练,争取通过考核,拿到三八大盖!”

  赵猛也在一旁握紧了拳头:“我也不能落后,一定要让小鬼子见识见识我的厉害!”

第11章 人前显圣

  消息传递得很快,一排与二排的战士们没多久也全清楚了。

  面对这样子的诱惑,部分精锐老兵尽管都已经拿着三八大盖了,但仍旧跃跃欲试,毕竟人前显圣啊!

  而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一个个都非常的激动,连平时的训练都更加刻苦和认真了好几分。

  没有人希望被比下去,也没有人不希望在一百来号人面前拿到这一份的荣誉。

  时间匆匆过去,转眼间已到9月末,已到连长郑建业定下的5天时间。

  这天,除了必要的执勤人员外,其他所有的战士们均是聚齐在徐家庄的晒谷场上,气氛紧张而热烈。

  战士们整齐列队,眼神中满是期待与紧张。

  在场地一侧,摆放着此次考核要用的三八大盖步枪,阳光洒在枪身上,反射出冰冷的光芒,仿佛在等待着新的主人。

  郑建业和张图站在队伍前方,神色严肃。郑建业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

  “同志们!今天,是咱们三连的枪法考核日。这不仅是对你们这几天训练成果的检验,更是决定谁能优先配备三八大盖的关键。

  大家都清楚,三八大盖精准度高、有效射程远,在战场上就是我们的制胜法宝。希望大家都能全力以赴,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张图接着补充:“考核规则很简单,张老栓会率先开枪,150米距离,五发子弹,他打出什么样的成绩,你们跟他齐平或者超过他就可以领到一支三八大盖。”

  此话一出,底下大部分的战士们都有些迟疑了,张老栓作为一名老兵,枪法不算太出众,但也可圈可点,甚至都有过在100多米外两枪打中两个敌人的战绩。

  这让很多连枪都没打过几回,甚至,没摸得过多久的战士们感觉到非常的担心和犹豫。

  担心和犹豫他们上手进行考核后,会白白浪费这些宝贵的子弹。

  这时,看了一圈战士反应的郑建业接着开口了:“为了避免浪费宝贵的子弹,自觉达不到的可以放弃考核,继续多加训练,之后还有机会可以争取。

  当然,之前就已经配发了三八步枪的老兵们,也别给老子上了,老子知道你们的实力,也别浪费子弹了,都明白了吗?”

  “明白!”战士们齐声回应,声音虽整齐,但其中夹杂着几分忐忑。

  张老栓深吸一口气,稳步走到射击位置。他熟练地拿起三八大盖,调整呼吸,目光紧紧锁定150米外的靶心。

  随着五声清脆的枪响,子弹如流星般划过空气,精准地命中靶位。

  报靶员迅速挥舞旗帜,高声喊道:“八环三发,七环两发,总环数38环!”

  场下一阵骚动,不少战士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38环的成绩,对于很多新手来说,无疑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很多人更加的犹豫了,犹豫着要不要上去。

  在这时,李二娃第一个站了出来,他的眼神中燃烧着斗志:“连长,我来试试!”

  说完他大步走到射击位,接过枪,心中默默回忆着方东明教给他的射击技巧。

  感受着三八大盖所传来的莫名熟悉的感觉,他缓缓蹲下,肩膀抵住枪托,眼睛透过准星,瞄准靶心。

首节 上一节 6/2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左拥金钗,右抱五福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